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自贸区昆明片区,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市属企事业单位:
  《昆明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已经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
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2020年2月21日

  昆明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国家、省关于切实加强疫情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重要指示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为指导,迅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按照“依法依规、属地管理、完善机制、合理应对、依靠科学、有序有效、公开透明、实事求是”的工作总要求,以“信息共享、急用先建、防控结合、科学管控”为原则,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为稳定社会经济大局提供支撑。   二、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以数字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在疫情监测分析、患者追踪、在线办公、网络基础设施、企业复工复产、市民服务等方面推进一批重点工作任务,有效推动我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全面开展。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动疫情防控相关系统应用。在市政务云部署昆明入城申报、社区警务APP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疫情防控排查系统及疫情监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疫情变化情况,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积极宣传动员市民在进出公共场所、小区、单位等重点场所时使用云南抗疫情小程序,有效提高事后追溯工作的精确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市疾控中心应急调度平台建设,提高流行性疾病预防、监控、治疗、预测等工作效率。组织开发微信口罩预约小程序,方便市民通过线上预约购买口罩、线下到基层药店支付和领取口罩,避免人员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满足市民口罩购买需求。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
  配合部门: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二)大力推动网络协同办公应用。我市已全面推广使用无线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平台具备日常公文、流转签批、处理等基本功能,既可满足电脑端办公需求,又可满足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办公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视频会议等线上功能,实现线上沟通、办公,加大平台推广范围,鼓励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进一步推广使用该平台进行在线移动办公,争取实现平台全覆盖,降低人员聚集感染风险。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配合部门: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三)在全市推广使用视频会议及远程教育系统。积极在市级各部门推广使用市网络视频系统共享平台(软视频)应用。加快将市电子政务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建设到乡镇、街道、社区,各县(市)区、国家级开发(度假)区要以目前正在使用的市电子政务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为基础,将其扩展延伸建设至乡镇、街道、社区。鼓励企业、党政机关、学校在疫情期间免费使用由移动云视讯、电信天翼云、华为WeLink等信息技术企业开发提供的视频云会议及远程教育服务,实现远程办公、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网上培训等在线工作方式。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继续开展存量业务系统上云工作,重点保障与疫情防控相关业务系统快速上云和投入使用,确保新建业务系统全部上政务云。加快推进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整合现有政务服务、公安、人社、医保、公积金、民政、住建、市场监管、发改、自然资源、电力、水务、天然气、公共交通等部门基础数据,构建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实现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及不见面审批的目标,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供电局等市级各相关部门。
  (五)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倡云服务提供商适当降低服务资费,推动企业上云工程,鼓励复工复产企业采取居家办公、在线办公、电子商务等在线工作方式。支持推广智慧就业平台,实现网络招聘功能,畅通企业用工信息发布渠道,缓解企业用工困难。疫情期间,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在线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金融贷款、公积金缴纳、住房租赁等服务并推出相关优惠政策,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配合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六)搭建企业复工复产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复工复产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汇聚及展示,做好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工作,对企业复工率、到岗率、员工健康状况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管理,面向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复工管理、防疫培训、招工用工、财税支持等精准服务。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等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七)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聚焦惠民便民,围绕疫情防控、在线教育、在线诊疗、智慧旅游、智慧食安、网络招聘、政务服务等方面,加快推出一批重点项目,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体验方便快捷地智能化服务,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快速部署市民云项目,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市民云项目中新增抗击疫情、企业复工复产及社区服务管理专栏,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政民互动等服务。充分发挥现有网格化管理系统精细化管理功能,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优化升级系统功能,增加疫情上报、人员管控、社区管理、疫情排查等功能模块,实现疫情防控精细化管理。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务服务局、市民政局、市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
  配合部门: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八)加快布局建设基础网络设施。夯实5G基础网络设施,协调市级相关单位,预留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位置和空间,统筹复工秩序,采取“小班制”工作模式,保障我市5G网络建设站点按期完工交付;协调基础电信企业,在进出昆明的五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口加快基站扩容改造,有效解决密集人流带来的网络拥塞、信号不畅的问题,减少人流密集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加大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力度,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将其扩展延伸建设至乡镇、社区,为疫情防控提供基础网络支撑。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配合部门: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九)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和应用。加快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重点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人口数据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奠定基础。研究建立全市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制定分类、分级、分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应用政策规范,稳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完善疫情防控、网络直报、院前急救、公共卫生风险预警决策和国际旅行健康服务等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升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监测评估和决策管理能力。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整合社会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完善疾病敏感信息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和动态分析全市人群疾病发生趋势及传染病疫情信息等公共卫生风险,提高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配合部门: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市各级各部门在疫情期间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要充分认识利用数字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风险意识与责任担当,实施一把手工程,按照本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按照“急用先建”的原则,优先推进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
  (二)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工作。要充分利用市级平台公司融资渠道,统筹各有关部门资金使用,确保资金安排落到实处。采取项目基金、贷款贴息、奖补扶持、绩效激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三)严格督查考核。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定期督察督办,对工作开展不力的部门进行通报,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有效落实。
  (四)加强培训宣传。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重视业务骨干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能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市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