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京教人〔2019〕7号)


各区教委,市教委有关直属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要求,为做好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市教委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20年3月25日

  附件: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京发〔2018〕25号)决策部署,推动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决定实施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市级规划指导、区级统筹监督、培训机构助力、整校推进、示范引领”的实施策略,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融合创新、评用结合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对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职业高中,下同)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1.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效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校本研修计划,以校为本、应用驱动、整校推进、全员参与,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2.打造信息化教学优秀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结合《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融合创新“双百”示范行动,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优秀团队,以部分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为引领,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3.缩小区域间、校际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区级负责,统筹资源、协同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探索区域间、校际间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区域内、学区内、集团校内优质资源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提升薄弱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北京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升级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支持服务体系,保障融合创新发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优化培训团队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广泛征集优质资源,改善资源供给,提高研修资源的适用性;变革考核评价方式,注重教育教学应用考核,促进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各校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市级示范、各区普及推进的方式,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明确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任务,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立足学校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跟踪指导,支持管理团队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开展校本应用考核,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2.开展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培训
  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开展培训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培训团队指导学科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能力,发挥培训团队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培训的实效。
  3.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
  按照“市级统筹、区级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在市区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单位申报校本研修主题和校本研修方案。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在培训团队指导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方式,将区域培训、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应用为重点,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整校推进新机制。
  4.加强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
  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企业等优质资源组建培训团队,重点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示范培训,帮助参训校长、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批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引领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
  5.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
  积极发掘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优秀经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跨学科示范案例,建设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北京市优质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线上教研、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示范校,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6.创建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机制
  以推动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创新以及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创新机制建设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市级统筹指导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面向社会汇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多种资源,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培训资源,包括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的微课、慕课、直播课等视频培训课程资源;鼓励各区各校开发适于本区本校教师研修的各类资源,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7.构建成果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各区以市级考核指南为指导,结合实际制定区级考核评价方案。将教师研修学习、教学实践等活动纳入评估范畴,以评促用。通过开展教学大赛、公开课、课例评选等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挖掘优秀成果。各校在区级指导下,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各区各校利用现有管理与服务平台,收集来自教师教育教学和研修的常态数据和优秀成果,切实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推进计划
  第一阶段(2019年):建章立制,做好规划。
  2019年,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准备工作,包括各区调研,相关政策、规划、方案、考核指南、课程资源体系等研制;二是征集优秀课程研修资源,启动资源建设,规划培训管理学习平台建设,组建培训团队等。
  第二阶段(2020年):先行试点,摸索经验。
  初步建成培训管理学习平台,上线不少于50学时研修课程资源;完成首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培训指导团队指导力的培训;每个区确定3所不同学段、不同类型试点学校,先行启动能力提升工程,并基本完成试点培训;对试点学校优质案例进行遴选,进一步丰富研修资源。
  第三阶段(2021年):完善细节,全面展开。
  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北京市能力提升工程。总结试点的实施情况和经验,推广优秀校本研修实施经验;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考核指南;各区全面启动能力提升工程,50-60%的学校实施并完成培训任务。
  第四阶段(2022年):完成目标,总结提升。
  2022年,各区完成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任务;开展工程的总结工作。鼓励各区适时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比展示、优秀案例征集等活动,充分挖掘推广培训成果,形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
  市教委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成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简称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设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指南;组建市级专家团队,指导开展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及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市级示范性培训;监督、评估各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区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整合电教、教科研、培训等机构资源,全面落实市教委各项工作要求,统筹规划、组织管理本区能力提升工程相关工作,负责制定本区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审定区内学校校本应用研修方案,监督考核评估本区各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推动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围绕目标和规划制定教师校本应用研修方案,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应用,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考核,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学校要为教师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2.建立制度保障
  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列入市级、区级以及校本培训重点工作。将能力提升工程相关工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示范校、优秀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选等活动,挖掘各类型各层次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应用优秀案例,总结形成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的北京经验与北京智慧,发挥北京市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3.落实经费保障
  市教委统筹资金支持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实施,经费支持线上学习平台服务、市级示范培训、资源开发等工作。各区教委要统筹资金,保障本区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支持区级校长与培训团队培训、校本应用指导、考核等工作,保障全员培训的开展。中小学校要统筹年度教师培训经费用于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为本校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社会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和能力提升工程协同发展。
  5.做好监管评估
  加强对各区各校能力提升工程相关工作实施情况的监控管理。市教委将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等方式,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监管评估及督导工作,定期通报结果,以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的实效。各区教委要做好对区内学校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组织专家进行过程性抽测、督导,并定期召开工作沟通会,及时把握全区工作开展情况,可将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纳入对学校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也可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附件:1.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名单
  2.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试点工作方案
  附件1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名单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方海光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樊 磊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管 杰 北京丰台方庄教育集群校长、正高级教师
  马 涛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邸 磊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石群雄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
  张学虎 密云区教育信息中心高级教师
  附件2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试行)》,规范和指导全市培训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培训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体系,发挥试点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为2021年至2022年全面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打好基础。
  二、试点工作安排
  (一)遴选培训试点校
  2020年3月,每区遴选3所左右不同类型的(可以是学区或集团校、普通学校、农村校、幼儿园等)试点学校。试点校需有积极参与意愿,且具备开展培训试点的信息化环境基础。
  (二)组建区级团队
  2020年4月,各区整合电教、教科研、培训等机构专家力量,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组建7人左右的区级培训团队。各培训试点校组建由校长、教学副校长、信息化主管副校长等3人左右的学校管理团队,以及由继续教育工作主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学科骨干等组成的校本研修培训指导团队。
  (三)开展市级培训
  2020年6月,由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牵头,承担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面向所有培训试点校管理团队开展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指导培训试点校做好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校本研修方案;面向所有区级培训团队(可包含区级培训者、学科教研员等)开展培训团队应用指导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提升区级培训团队信息技术与培训实施融合的能力以及全员培训中的研修指导能力。培训采取集中面授或线上学习方式,共计40学时 (根据启动时间和疫情防控要求调整)。
  (四)开展培训试点校教师全员培训
  2020年9月-12月,培训试点校在市区级专家团队指导下,根据《试点校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见附件1),面向全体在职在岗专任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教师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和校本研修;根据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完成参训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各校依据区级试点工作方案提交优秀案例,按照每校参训教师总人数的3%推荐优秀案例(案例要求详见附件2)。
  各试点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参加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研修,均计入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时。在线教学资源制作、在线教学实施等成果计入能力提升工程实践学时。
  (五)总结试点经验
  2020年12月,总结培训试点的实施情况和经验;遴选培训试点校优秀案例,丰富研修资源;形成全员培训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指南。
  三、试点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委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试点工作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简称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和校本应用考核指南;组建市级专家团队,指导各区开展培训试点工作;指导市级平台及资源建设;组织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培训;及时了解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解答区级问题。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试点工作的责任主体,统筹规划、组织管理本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试点相关工作。负责制定本区培训试点工作方案;组建区级培训团队;审定区内培训试点校校本研修方案和校本应用考核方案;指导、监督培训试点校开展校本研修与校本应用考核;及时了解培训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解答培训试点校相关问题;遴选优质生成性资源成果;做好培训试点工作总结,挖掘和提炼试点经验。
  培训试点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依据《培训试点校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见附件3)制定学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与校本应用考核,对本校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综合评定;总结本校在培训开展中的经验和问题,完成校本研修总结,按要求提交优秀案例成果。
  (二)建立制度保障
  各区要高度重视能力提升工程工作。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部署和管理本区培训试点工作的实施,要将能力提升工程列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明确工作机构、工作职责,积极推进本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试点工作的开展。
  (三)落实经费保障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资金,保障本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要统筹年度教师培训经费用于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为本校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过程监管
  加强对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试点工作实施情况的监控管理。市教委将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等方式,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试点工作实施的监管评估及督导工作。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对区内培训试点校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组织专家进行过程性抽测、督导,及时把握区级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校本应用考核情况。
  四、有关材料报送
  请各区填报培训试点校信息汇总表(附件4)、培训试点校管理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5)及区级培训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6),于4月9日前通过邮件提交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邮箱地址:bjshixun@163.com。
  附件:1.培训试点校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2.案例报送要求
  3.培训试点校校本应用考核指南
  4.**区培训试点校信息汇总表
  5.**区培训试点校管理团队信息汇总表
  6.**区级培训团队信息汇总表
  附件1
  培训试点校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培训对象
  培训试点校在职在岗专任教师
  三、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市级线上课程自主学习和培训试点校校本研修两部分。
  (一)线上课程
  线上课程由市级统筹建设,包括专题课程和应用案例。其中专题课程配套在线测试。主要内容模块如下:

类型

模块

内容

专题课程

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l 教育现代化

l 教师信息化素养

l 信息化安全与道德

l 教育大数据

l 前沿技术应用与趋势

学科应用途径与方法

l 学科专用软件的实践应用

l STEM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l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技术工具应用

l 常用软件及设备的使用

l 数字化资源的收集、设计、加工与应用

l 教育教学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

l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工具、资源的应用

l 支持教育管理的数字化工具、资源的应用

l 数字健康

l 学习终端的有效管控

应用案例

 

l 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类,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案例


  (二)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由各培训试点校在区级指导下自主组织实施,应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灵活选取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
  各培训试点校应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试点校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见附件3),制定校本研修方案和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经区级审核后实施。
  各试点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参加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研修,均计入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时。在线教学资源制作、在线教学实施等成果计入能力提升工程实践学时。
  五、学时与考核
  (一)学时分配
  培训共计50学时,其中线上学习25学时,校本研修与校本应用考核25学时。具体学时要求如下:

学习内容(总学时数)

网络学习(学时)

测试(学时)

线上课程

专题课程(20)

15

5

应用案例(5)

5

 

校本研修(20)

依据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开展。

校本应用考核(5)

依据学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实施


  (二)考核要求
  1.专题课程,自主选择不少于15学时的课程学习(要求每门课程学习时长不低于总时长的2/3),并针对已选课程完成5学时测试。
  2.应用案例,自主选择不少于5学时的应用案例进行学习(要求每个案例学习时长不低于总时长的2/3)。
  3.校本研修,学员参与所在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形成一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共计20学时,由学校进行线下评定。
  4.校本应用考核,学员个人或团队依据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进行校本应用实践展示,完成应用反思,参与校本应用考核,计5学时,成绩由学校进行线下评定。
  以上四方面同时合格综合评定为合格。
  六、培训学分
  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试点中参训并合格的教师,所获得的学分记入“十四五”教师继续教育学分。
  附件2
  案例报送要求

  优秀案例要求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育教学活动,且实施效果较好的案例。鼓励项目式学习、stem教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类的案例报送。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在线教学中形成的优秀案例,纳入报送范围。
  案例需包括以下三部分材料:
  1.教育教学活动视频:视频可以是课堂教学实录或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实践专题介绍,使用mp4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45分钟。
  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模板见下表1.
  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反思:模板见下表2.
  4.案例评选标准详见下表3.
  表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学校

 

教师

 

学科

 

年级

 

应用分类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二、应用背景(分析说明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学习者特征等)

 

三、应用目标(主要描述利用什么信息技术解决什么教育教学问题)

 

四、应用计划(主要描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步骤,信息技术的作用分析及相关微能力点等)

主要环节

师生活动

信息技术作用分析

相关微能力点

 

 

 

 

 

 

 

 

 

 

 

 

五、预期效果

 


  表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反思

学校

 

教师

 

学科

 

年级

 

1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事件

(说明关键事件在视频中的起止时间(如:5'20''-10'40'')),应用效果如何,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2.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

 

3.对技术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表3:案例评价标准

案例内容

标准

分值

 

 

应用方案

(30分)

应用背景分析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出发,教育教学环境及学习者特征分析准确。

10

应用目标制定符合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可操作、可检测。

10

应用计划结构严谨,活动设计恰当,技术应用要体现出优势,可行性强 。

10

应用实施

(25分)

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幼儿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5

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媒体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0

能够采取多种策略组织教育教学,各教育教学环节合理、自然、流畅

10

应用反思

(15分)

教育教学应用反思具有针对性,对技术应用成效分析明确;问题挖掘准确,改进设想具体、有针对性。

15

应用效果

(30分)

技术应用能明确关联教育教学目标,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10

具有价值的教学实践创新行为,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独特优势

10

信息化运用实际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10


  附件3
  培训试点校校本应用考核指南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全市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试点中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原则
  (一)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校本应用考核应着眼于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尊重各个学校在信息化教学发展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方面的差异,强调学校和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三)因校制宜,鼓励创新。校本应用考核以指南为依据,避免“一刀切”,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特色、资源条件和师资情况,创新考核方式,实施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方案。
  二、校本应用考核内容
  (一)校本应用考核突出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校应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及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引导教师及时梳理提炼并形成生成性资源成果。
  (二)校本应用考核可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

编号

维度

微能力

A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A2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A5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5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

B8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A11

学业评价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2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B10

档案袋评价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三、校本应用考核流程
  按照“区级统筹-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参与-学校评审”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一)区级统筹。各区依据本区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发挥统筹管理作用,审核本区各培训试点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并指导监督培训试点校实施。
  (二)学校规划。培训试点校在区级指导下自主规划,依据本考核指南和校本研修方案,制定本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
  (三)教研组协商。教研组发挥统筹整合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校本研修方案与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制定学科研修计划,帮助教师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确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至少涵盖2个微能力点)。
  (四)教师参与。教师个人围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目标,找准能力短板,参与研修,形成一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至少涵盖2个微能力点),并依据方案进行校本应用实践,完成教学反思,参与校本应用考核。如确有教师因年龄较大或其他实际困难,不能独立完成的,可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协调组织相关教师形成研修团队,以团队为单位提交设计方案,开展校本实践,组织应用考核。
  (五)学校评审。以学校(集团校)为单位,通过教学大赛、公开课、课例评选等活动形式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校本应用实践展示,开展校本应用考核,按照参训教师总人数的3%推荐优秀案例(可包含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教育教学的优秀案例)。将考核结果和优秀案例及时报送区级,由区级汇总审核后提交市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
  四、校本应用考核管理
  (一)市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宏观指导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利用市级平台汇集校本应用考核信息,定期通报培训相关工作。
  (二)各区负责统筹管理本区培训试点校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组建专家团队,指导本区培训试点校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开展,审定校本应用考核方案,进行过程性抽测、督导,及时向市级报送校本考核情况。
  (三)培训试点校要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实施,营建信息技术应用的氛围,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附件4
  **区培训试点校信息汇总表
  区级联系人:    电话:

序号

学校名称

学校类别

是否乡村校

专任教师人数

联系人

电话

1

      

2

      

3

      

  备注:学校类别请填写“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完全中学/集团校/学区”
  附件5
  **区培训试点校管理团队信息汇总表
  区级联系人:    电话:

序号

姓 名

所在单位

职务/职称

联系方式

1

    

2

    

3

    

4

    

5

    

  附件6
  **区级培训团队信息汇总表
  区级联系人:         电话:

序号

姓 名

所在单位

职务/职称

联系方式

专业特长

1

     

2

     

3

     

4

     

5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