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划(2009-2011)的通知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划(2009-2011)的通知
(内府办发〔2009〕1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抓好我市重大传染疾病防治工作,现将《内江市重大传染疾病防治工作规划(2009-2011年)》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〇九年八月五日

  内江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划(2009-2011)

  为进一步加大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要求,结合我市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现状
  我市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重视下,在省卫生厅的指导和市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全体卫生工作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分别232.36/10万和0.85/10万,先后实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丝虫病和血吸虫的工作目标,在强化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我市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并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50%以上,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四苗免疫接种率达三个85%的目标,已连续16年和15年无脊髓灰质炎和白喉病例发生。
  但是,我市的传染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一些急性传染病尤其是痢疾、甲肝、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和乙肝等与医源、血源感染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仍较高,占传染病发病率构成比的50%以上;结核病仍在肆虐,疫情呈三高一低,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高、年递减率低;性病死灰复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各类性病均有发现,而且已经涉及到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冷链设备需要更新和维修,乙肝疫苗接种率还有待提高。传染病防治执法力度不大,街头食品等卫生合格率低,食源性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基层防病网络不健全,少数乡镇防病组织、人员、经费不落实,部分乡村防疫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传染病防治法》,按照市委、市府构建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战略,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二)总体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综合治理重大传染病的工作机制;以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力争不发生、确保不蔓延”为目标,降低重大传染病的发病率,防止或减少暴发流行,确保不出现因控制措施不力导致重大传染病大范围的传播与流行;提早实现国家艾滋病、结核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目标,切实保障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到2011年,全市法定传染病总的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下,乙类传染病控制在260/10万以下,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90%及以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医疗机构报告率在98%以上,提高对暴发疫情、新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政府职责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将重大传染病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增加投入,保证和促进重大传染病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市政府把重大传染病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目标,制定重大传染病防治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督导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健全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
  1、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宣传、公安、司法、计生、教育、旅游等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巩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成果,加强社区关怀,反对社会歧视,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措施。利用多种形式加大艾滋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病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2、卫生、公安、药监等部门配合,对拘留所、看守所被羁押人员、娱乐行业人员开展HIV抗体检测。继续对海洛因成瘾者积极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
  3、农业、卫生部门建立日常性防疫联系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疫病防控及畜产品安全监管,共同落实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各类防疫措施;广泛开展城乡农田的“除四害”活动,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和灭鼠、灭蚤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动员,群防群控,做好全市鼠疫防控工作。
  4、教育部门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防止或减少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及肺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5、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外事、教育、旅游等部门开展国境口岸的卫生检疫工作,加强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对出入境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对入境特殊物品实行卫生检疫审批、现场查验和后续监督管理。
  6、工商、质监、农业、卫生等部门互相配合,做好食品及相关产品的监管工作。做好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卫生监管;农业部门负责落实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家畜家禽检验检疫措施。
  7、宣传、新闻、广电、教育等部门把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列入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公益宣传的力度,提高卫生防病知识的覆盖面。
  (三)完善监测网络系统,提高疾病控制能力
  1、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提高应急检测、检验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使疾控中心的仪器装备和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地市级标准要求。
  2、加大重点传染病监测力度。加大监测力度,保质保量完成省里监测点任务,因地制宜,结合我市重点传染病的结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监测工作,如肠道门诊监测、外环境监测、非典及人禽流感、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在重点监测的基础上,开展重点传染病的基线调查,掌握我市目前传染病防控重点区域及单位,为下一步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切实落实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任务,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尤其是院内交叉感染和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同时充分发挥以市属医疗单位为主体,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民区)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疾病监测网络的作用,全面开展疾病监测工作。
  (四)依法行政,促进疾病控制法制化管理
  1、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责任以及传染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权利和义务,为综合治理重大传染病奠定法律基础。
  2、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其执法监督和管理机制,从而依法管理重大传染病。
  (五)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1、艾滋病、性病防治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经常性和突击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宣传;成立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及讲师团,加强对包括服务行业业主在内的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加强禁毒禁娼等法制教育,积极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宣传共用注射器的危害。
  3、结核病防治要有针对地加强农村、学校、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政府的优惠政策。
  4、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防治重大传染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以农村、社区、学校、公共场所以及流动人口集中地为重点,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健康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工地、进家庭”等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促进公众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要经常深入到劳务市场、建筑工地、企业、民工集中居住地、民工子弟学校等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防病意识。
  (六)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1、免疫规划工作指标
  (1)预防接种工作
  2009-2011年全市以县(区)为单位,12月龄内儿童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达到95%以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首针及时接种率城镇达95%以上,农村85%以上,其他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2)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2009年各县(区)完成试点乡(镇)的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2010年完成全市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儿童免疫预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2、艾滋病/性病防治指标
  (1)建立科学完善的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到2011年底,二级以上医院要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实现县(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及村卫生站推广快速检测,提高检测可及性。继续作好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提高自愿咨询检测质量,积极探索开展艾滋病自愿检测。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婚人群、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手术病人、输血患者、性病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应征入伍青年、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献血人员等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扩大检测面,以了解本地各类人群HIV感染率状况。到2011年底,建立并完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和检验检疫机构在内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网络。
  (2)加强宣传,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知识水平和城乡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到2011年底,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分别有90%以上和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市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宣讲团的宣讲覆盖所有县(区);县(区)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宣讲团的宣讲分别覆盖90%以上和100%的乡(镇)、社区。分别有70%和90%以上的人员流动量较大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利用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各类大、中、小旅馆、饭店、酒店及火车站、汽车站、候车室等分别有60%和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加强卫生服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县(区)及县(区)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95%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及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到2009年和2011年底,分别有80%和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培训;城市社区、乡镇卫生服务人员分别有80%和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和技能培训;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分别有60%和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分别有70%和9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4)扩大有效干预措施覆盖面,减少高危行为。到2009年和2011年底,有效干预措施分别覆盖当地70%和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分别达到70%和90%以上;登记在册吸毒者达500人以上的县(区)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物质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坚决禁止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
  (5)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匿名咨询和初筛检测;对艾滋病患者的遗孤实行免费上学;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免费提供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策救助范围,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到2009年和2011年底,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分别有50%和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70%和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县(区)的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分别有85%和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3、结核病防治指标
  2009-2011年全市发现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4850例;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超过50%,结核病死亡率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50%。全市以县(区)为单位,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DOTS)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75%;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及以上;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转诊率分别达95%;结防机构病人追踪到位率达85%;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达95%;凃阳肺结核病人家属筛查率达85%;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2%。
  4、其它传染病控制指标
  (1)到2011年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白喉病例状态。
  (2)2009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0/10万,2011年控制在5/10万以下。
  (3)2009年乙肝发病率控制在80/10万,2011年控制在70/10万,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4)2009年-2011年无本土霍乱病例发生。
  (5)2009年流脑、乙脑年发病率控制在2/10万,2010年控制在1.5/10万,2011年控制在1/10万以下。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要求,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加强部门协作,并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计划,落实相关措施。将重大传染病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建立述职制度。对工作做得好的给予表彰,没有完成目标或工作失误的,要追究有关责任。
  (二)经费保障
  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保证按照预算足额拨付,工作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对贫困的艾滋病、结核病病人或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根据病人家庭生活困难程度实行医疗救助。
  (三)人员、技术保障
  1、政府和有关部门从人、财、物等方面关心支持疾病控制机构建设,加强传染病防治专业人员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一支信息灵敏、反应快速、技术精湛,能及时有效处理重大传染病疫情和救治传染病人的防治队伍。
  2、积极开展对重大传染病的课题研究,以科研成果推动防治工作。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