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本市三级精神病、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本市三级精神病、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通知
(沪卫医管〔2012〕011号)
各区县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各有关市级医院、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各有关质控中心:
为加强本市医院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保障医疗安全,指导三级专科医院评审工作,我局组织专家制定了三级精神病、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电子版本请从上海市卫生局网站(http://wsj.sh.gov.cn)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上海市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
2.上海市三级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
附件1
(2012版)
说 明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院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精神,依据卫生部《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参考《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0版)》,结合上海专科医院实际,制定《上海市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
本标准共有四类指标。
第一类指标为必备标准,为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主要反映医院公益性和依法执业等情况,共20条,被评审医院必须逐条通过。
第二类指标为准入标准,主要反映医院规模、承担任务与效率、人员结构、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教学基本能力与水平,合计100分。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合格线:90分,三级乙等精神病医院合格线:85分。
第三类指标为基本标准,包括六部分,分别为改进医院服务管理、病人安全目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院管理及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其中第一至第五部分,合计1000分。第六部分为监测指标,暂不计分。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合格线:900分,三级乙等精神病医院合格线:850分。
第四类指标为技术标准,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合计100分。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合格线:90分,三级乙等精神病医院合格线:85分。
第二、三、四类指标同时达到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合格线的医院,方可被评为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第二、三、四类指标同时达到三级乙等精神病医院合格线的医院,方可被评为三级乙等精神病医院。
(一)依法执业是医院评审的重点内容,医院运行必须以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认真贯彻执行,不允许出现任何违纪违规行为。
(二)规划、计划是明确办院方向,指导医院有序、高效运行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规划和计划应依据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结合医疗服务需求和医院功能设计。它包括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目标等。
(三)规章制度是规范医疗行为,促使医院有序、高效、协调运行的保障。规章制度是否齐全、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和监管,是衡量医院管理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医院管理和医疗管理的规章制度类文件、医疗活动和岗位操作的规程类文件等。
(四)记录是客观反映诊疗过程、医院运行和管理过程的轨迹。评审中,对与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相关的病史记录、会议记录、活动记录等的检查,是掌握医院运行情况的重要途径。评审十分重视记录资料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决反对并严格查处任何弄虚作假的假文件、假资料。
(五)员工培训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知晓并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规章制度,最终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医院评审十分重视员工培训的途径、方法、频次和效果。
(六)医疗安全是医院评审的重点。医疗安全包括患者安全、员工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和保障安全等方面。涉及医疗安全的标准,不仅集中反映在医疗安全条文之中,也可见于各相关条文之中。
(七)应急管理是实现社会安全和医院安全的重要环节,医院应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既针对社会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也针对院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既有医院单方面行动的应急管理,也有与政府、社会协调的应急管理。
(八)质量管理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从设计策划到贯彻执行,从统计分析到持续改进,反映整体质量管理的状态,注重过程及结果的管理。
(九)满意度测评是了解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满意度测评包括:患者和社会对医院服务、医院员工对院领导、业务科室对职能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等方面的满意度。客观真实的满意度测评,是医院自我改进,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十)持续改进是医院评审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评审促进医院总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第一类指标 必备标准
第二类指标 准入标准(100分)
第三类指标 基本标准(1000分)
第一部分 改进医院服务管理(80分)
一、开展预约诊疗 (10分)
二、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分)
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0分)
四、改善住院、转院、转科服务流程(6分)
五、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和价格公示 (15分)
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15分)
七、加强投诉管理,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12分)
第二部分 患者安全目标(100分)
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18分)
九、建立医护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程序,正确执行医嘱 (10分)
十、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院感控制基本要求(10分)
十一、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15分)
十二、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0分)
十三、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发生(15分)
十四、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12分)
十五、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10分)
第三部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50分)
十六、医疗质量管理组织(20分)
十七、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5分)
十八、精神科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九、医疗技术管理(20分)
二十、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二十一、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二十二、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二十三、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5分)
二十四、急性(短期)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二十五、慢性(长期)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二十六、儿少精神科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二十七、老年精神科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二十八、临床心理科(包括开放病区)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二十九、药物依赖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三十、公共精神卫生服务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三十一、司法精神医学服务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三十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三十三、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三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三十五、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三十六、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第四部分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0分)
三十七、护理管理组织(15分)
三十八、护理人力资源管理(20分)
三十九、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0分)
四十、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四十一、特殊科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25分)
第五部分 医院管理(250分)
四十二、依法执业(15分)
四十三、组织机构和计划管理(30分)
四十四、人力资源与科室设置(25分)
四十五、应急管理(20分)
四十六、信息管理(25分)
四十七、科研教学管理(30分)
四十八、财务、收费、审计管理(25分)
四十九、后勤保障管理(30分)
五十、医学装备管理(20分)
五十一、精神文明建设、医德医风管理与社会评价(15分)
五十二、院务公开管理(15分)
第六部分 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五十三、医院运行基本统计数据
五十四、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五十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第四类指标 技术标准(100分)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通过 |
服务范围 | 服务范围覆盖多个区域,为国家级、市级医疗中心,承担一定数量的外省(市)或周边区域诊疗任务。 |
|
医院功能 | 承担精神科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是所在区域精神科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主要依托诊疗机构。 |
|
规模与设置 | 医院规模和基本设置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所要求的三级专科医院标准。 |
|
医院公益性 | 1.执行国家基本药品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
|
2.参加医疗紧急救治体系,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
| |
3.承担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公共卫生任务。 |
| |
4.在国家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制度框架内,实施双向转诊。 |
| |
5.执行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县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及援外医疗或国际紧急医疗救治任务。 |
| |
6. 积极落实各项控费措施,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
| |
7.特需床位的比例不超过总床位数的10%,特需门诊诊次不超过门诊总诊次的10%。 |
| |
8.在社会评价随机抽样中获得较高满意度,上一年度对外公示的万人问卷调查满意度≥85%。 |
| |
依法执业
| 1.医院年度校验合格,无暂缓校验的情况,无群体性、组织性违规违纪事件。 |
|
2.医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诊疗科目与执业许可证相一致,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和仪器设备等情况。 |
| |
3.在本院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具有合法执业资格。短期外来卫生技术人员符合执业登记规定,手续完备,无违规情况。 |
| |
4.严格执行本市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价格管理政策,无组织行为的重大违规收费情况。 |
| |
5.甲、乙类品目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和植入性医疗器材的使用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无违规使用及擅自装备情况。 |
| |
6.执行医保政策,无因违反规定被市医保部门中止定点医院医保结算关系,或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情况。 |
| |
7.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无火灾、放射源泄漏、医院感染等被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或处罚的重大安全事故。 |
| |
8.无虚假医疗广告和属于组织行为的出具虚假医疗文书情况。 |
| |
9.无完全责任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和瞒报、漏报重、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
|
编号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标准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 | 得分 |
1 | 核定床位数 | 10 | 1.≥1000张 10分 2.≥800张 8分 2. < 800张 0分 | 1.查有关文件 2.查医院统计资料 | 核定床位= 张 |
|
2 | 床位使用率 | 10 | 1.≥90% 10分 2.≥85% 8分 3. < 85% 0分 | 查医院统计资料,并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 | 床位使用率 % |
|
3 |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 10 | 1.急性治疗住院天数:(1) ≤48天 5分 (2) ≤55天 4分 (3) ≤60天 3分 (4) >60天 2分 2.慢性治疗住院天数:(1) ≤120天 5分 (2) ≤130天 4分 (3) ≤140天 3分 (4) >140天 2分 | 查医院统计资料,并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干部病房除外) | 平均住院床日 天 |
|
4 | 年门急诊人次 :开放床日数
| 10 | 1.≥0.6:1 10分 2.≥0.5:1 8分 3.≥04:1 6分 4. <0.4:1 2分 | 年开放床日数=开放床位数×365×0.93(部标床位使用率)。数据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 | 年门急诊人次:开放床日数
|
|
5 | .全院卫技人员配备比例 | 10 | 1卫技人员:核定床位 0.6:1以上 5分 0.5:1以上 4分 0.4:1以上 3分 2.护理人员:开放床位 0.3:1以上 5分 0.25:1以上 4分 0.2:1以上 3分 | 查人事部门资料 | 卫技人员:核定床位
护理人员:开放床位 |
|
6 | 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职称配备和高级职称医师比例 | 10 | 1.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正高职称比例 正高职称80%以上 5分 正高职称70%以上 4分 正高职称60%以上 3分 2.临床医技科室医师高级职称比例 高级职称20%以上 5分 高级职称18%以上 4分 高级职称16%以上 3分 | 查人事部门资料,职称证书和学位复印件 | 科主任正高职称比例 %
医师高级职称比例 %
|
|
编号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标准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 | 得分 |
7 | 高学位医师比例 | 6 | 1.硕士以上≥50% 6分 2.硕士以上≥40% 5分 3.硕士以上≥30% 4分 4.硕士以上≥20% 3分 | 查人事部门资料和学位证书复印件
| 硕士学位以上 %
|
|
8 | 重点学(专)科和技术能力 | 10 | 1.重点学(专)科 ⑴国家级医学重点学(专)科1个以上 或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以上 7分 ⑵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以上 5分 ⑶市医学重点专科2个以上 4分 市医学重点专科1个以上 3分 2.有市级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心 3分 | 查有关文件、科教处(科)资料 及学科建设计划项目书 |
国家级医学重点学(专)科 个 市医学重点学科 个
市医学重点专科 个 |
|
9 | 医学教育 | 10 | 1.所在地区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分)2分 2.独立承担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硕士1分) 2分 3.市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分 4.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分 5.承担高等学校教材(教科书)编撰工作 2分 (副主编以上2分,编委1分) | 查有关文件及科教处(科)资料 | 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 □ 招生或毕业:博士__硕士__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高等学校教材: 编委□ 副主编 □ 主编□ |
|
10 | 科研项目与成果 | 14 | 1.科研立项(第一负责人为本单位) ⑴国家级2项或市、部级4项及以上 3分 ⑵国家级1项或市、部级2项或局级4项以上 2分 ⑶市、部级1项或局级2项以上 1分 2.科研成果(第一负责人为本单位) ⑴国家级奖1项或市、部级二等奖2项 5分 ⑵市、部级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 4分 ⑶市、部级三等奖1项或局级二等奖2项 或三等奖3项 3分 3.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2分 4.有市级以上实验室 2分 5.专利: ⑴获发明专利≥1项 或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 2分 ⑵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1分
| 查看文件及相关证书(评审期内) | 1.科研立项: 国家级 项 市、部级 项 局级 项 2.科研成果: 市、部级二等奖以上 项 三等奖 项 局级二等奖以上 项 三等奖 项 3.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有□ 无□ 4.市级以上实验室 有□ 无□ 5.获得发明专利 项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项 |
- |
准入标准评审总得分:
|
开展预约诊疗 (10分)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预约诊疗服务 | 5 | 1. 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电话、网络、现场等),可试行门诊24小时预约服务。 2. 开展预约诊疗,实施门诊和出院患者复诊预约,有逐步提高预约比例的措施。 3.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渠道。重点对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出院后的患者进行跟踪管理。 | 现场检查: (1)查预约诊疗登记资料(包括:电话、网络、现场)。 (2)了解中长期复诊预约及提高预约比例的措施。 (3)查双向转诊记录与慢病管理情况。 |
|
|
(二)预约诊疗管理 | 5 | 1. 制定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及流程,有医院领导分管,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并建立工作方案和协调机制。 2. 制定出诊人员(包括各级专家)出诊管理制度,特殊情况需变动出诊时间,应提前公告。 3. 预约挂号采取实名制。加强“号源”管理,严管倒号牟利。 | 查文件: (1)预约诊疗工作制度。 (2)出诊人员(包括各级专家)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预约诊疗流程。 (2)查有无无故停诊,有无故停诊监测统计指 标。 (3)查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情况。 (4)查严管倒号的措施。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优化门诊流程,缩短候诊时间 | 4 | 1. 优化门诊流程,布局结构合理,缩短候诊时间,有患者就诊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 公开出诊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并有专人负责医疗信息的定期维护,及时准确发布更改信息。 3.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医务人员按时出诊,做好 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 | 现场检查: (1)跟踪门诊就诊流程,查门诊布局、流程是否合理,患者就诊是否方便。 (2)查医务人员出诊信息的公开和提供咨询 服务的情况。 (3)查准时开诊情况和节假日门诊开设情况。 |
|
|
(二)连贯医疗服务,落实便民措施 | 4 | 1. 患者从就诊(急诊、门诊)到住院、出院、健康指导均可获得连贯的服务,各诊疗环节有序衔接。 2. 门诊设导诊员,有便民服务措施并落实。 3. 对高热患者、重症患者、70岁以上老人应优先 安排就诊。 4.健全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
| 现场检查: ⑴查诊疗环节的有序衔接。 (2)查便民相关举措和落实情况。 (3)查导诊员工作情况及服务规范知晓情况。 (4)查特殊人群优先就诊落实情况。 (5)查医院志愿服务记录:社会志愿者进医院 等资料。 |
|
|
(三)创建无烟医院,室内区域全面禁烟 | 4 | 1.成立控烟领导组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 3.在相应科室设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 4.各部门设控烟监督员,医务人员均能主动及时对吸烟人员进行劝阻。做到室内环境无烟头、空气无烟味。 | 查文件: (1)控烟工作及奖惩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戒烟教育宣教资料和禁烟标识。 (2)查控烟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职能部门日常督查、改进记录。 (3)查控烟监督员、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设置情况。 (4)查医院内环境的控烟效果和现场劝阻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 5 | 1. 有完善的分诊体系,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标识明显,确保畅通。 2. 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3. 与120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为“120急救网络”成员单位,急救转接服务。 4. 急诊各部门提供全天候连续服务。 | 现场检查: (1)跟踪危重患者就诊流程。 (2)查急诊布局、分区救治情况。 (3)查绿色通道标志是否清晰,运转是否畅通,病员在抢救室停留时间。 (4)查是否为“120急救网络”单位。 (5)查急诊全天候连续服务情况。 |
|
|
(二)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管理 | 5 | 1. 加强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落实首诊负责制。 2. 制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治预案,定期评价处理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3. 建立精神药物中毒、严重暴力攻击和自杀自伤 等重点病种紧急救治流程与规范,流程上墙。 确保抢救流程的连续性。 4.制定并落实紧急抢救和会诊制度,建立科室间协作机制。急诊会诊应在规定时间内到位。
| 查文件: (1)急诊首诊负责制、紧急抢救和会诊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紧急事件处理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 治预案和救治实例的相关资料。 (2)查急诊首诊负责制落实情况。 (3)查重点病种救治流程与规范上墙公示情况。 (4)重大抢救和急危重症患者分流执行情况的相关资料。 (5)查急诊会诊10分钟到位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改善住院、转院、转科服务流程 | 3 | 1. 完善患者入院、转院、转科服务管理,改进服务流程,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2. 制定合理、便捷的急诊收入院制度;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3. 制定转院、转科交接制度,确保病历和检查等资料的交接安全,保障诊疗的连续性。 | 查文件: (1) 入院、转院、转科制度和流程。 (2) 转院转科交接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入院、转院、转科流程。 (2) 跟踪1名经急诊入院的住院患者和1名转科或转院患者,查服务流程和交接情况。 (3) 职能部门对交接制度与流程进行检查与评估,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
|
|
|
(二)规范出院、转科医疗文书 | 3 | 1. 出院、转科记录应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书写并保存。 2. 出院时给患方相应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加强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 3. 出院时患者提出需复印病历中的客观资料时,须准予复印。
| 现场检查: (1) 抽5例出院、转科病史,查出院小结、转 科录书写规范。 (2) 抽查5例相关病史有无康复指导的内容。 (3) 询问1位当日出院患者,康复指导内容的 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保服务管理 | 2 | 1. 有专(兼)职部门或人员负责医保管理。 2. 医院对相关医疗保险政策、法规有公示。 3. 告知医保患者及家属相关医保信息与自负费用的诊疗项目。 4. 推进持卡(医保卡、居保卡等)就诊实时结算,除个人应缴部分外,其余均由医疗机构和医保机构直接结算。 5. 本市医保患者门急诊复诊率不超过医保局下达指标。 | 现场检查: (1)有无医保管理的专(兼)职部门和人员。 (2)查历次医保政策公示材料记录。 (3)查病史中自费项目告知单和患方签名。 (4)查现场持卡患者就诊结算方式。 (5)查本市医保患者门急复诊率。 |
| |
(二)医保费用控制管理和全院药占比 | 10 | 1. 本市医保患者药品总费用占医保总费用比例不超过医保局设定的标准。 2. 本市医保患者自费药品和自费项目总费用比例不超过医保患者总费用的15%。 3. 全院药品总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不超过50%。 | 现场检查: (1)查本市医保患者自费药品和自费项目总费用和医保患者总费用。 (2)查本市医保患者药品总费用比例。 (3)查药品总收入和医疗总收入比例。
|
| |
(三)价格公示和收费管理 | 3 | 1. 公示服务价格:收费项目编码、项目名称和价格标准。建立信息及时变更的渠道和流程。 2. 提供医药(含医疗器械)价格、费用查询和费用明细清单;按患方需求,提供住院患者“一日清”账单。 3. 费用结算方式便捷,倡导“先诊疗后结算”。 4. 聘请社会监督员,接受对医药价格及收费监督和投诉,公示价格举报和服务监督电话。物价员提供咨询服务。 | 现场检查: (1)查是否有电子屏、网站、公示栏等多种价格公示途径,价格变更时及时公示。 (2)查医药价格及费用查询服务,费用明细清单(“一日清”账单)。 (3)查2 位住院患者对费用查询知晓情况。 (4)查医药价格咨询或投诉由专人负责解答和处理情况。 (5)查公示价格举报、服务监督电话及咨询服 务的记录。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
(一)患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5 | 1. 制定医患沟通制度,告知患者与家属应有权利和义务。 2. 制定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的服务规范与措施。 3. 患者、患者家属(监护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病情、诊断和医疗风险等有知情权,对治疗措施有选择权。在无抽搐治疗前须获得患方书面知情同意。 4. 将维护患方权益列为患者满意度调查的重要内容。 | 查文件: (1)医患沟通、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入院告知书和门诊公示栏,内容包括:知情同意、参与选择、保护隐私、投诉渠道和患方义务等。 (2)询问1位患者知情选择权的知晓情况。 (3)抽查5例相关病史的知情同意书。 (4)查医院患者满意度测评资料中有无维护患方权益的内容,包括测评结果和改进措施。 |
|
| |
(二)实验性临床医疗和知情同意管理
| 4 | 1. 涉及以患者为对象的实验性临床医疗,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程序。 2. 建立伦理委员会,有实验性临床医疗技术操作项目目录,经伦理委员会审定。 3. 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制度和目录的培训,医务人员知晓相关规定。 4. 遵循自愿免费原则,获得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并保护患者隐私。 | 查文件: (1)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和项目目录。 现场检查: (1)查伦理委员会审查记录。 (2)查相关病史5例,有无责任者签名和知情同意书。 (3)查2名相关医务人员对实验性临床医疗技术项目、制度及程序的知晓情况。 (4)查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患者书面同意书。 (5)查有无保护患者隐私的相关措施。
|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
(三)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 4 | 1. 制定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医务人员知晓并予以落实。 2. 门诊、急诊、医技科室、病区提供保护患者隐私的诊疗环境,脱衣、外露躯体时有遮隔措施。 3. 对患者疾病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有保密措施。 4. 制定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相关员工应知晓并予以落实。 5. 对医护人员进行精神疾病诊断和出入院程序、约束隔离等非自愿措施、以及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方面的培训;工作人员严格按程序履行相关手续。 | 查文件: (1)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 (2)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场所诊疗活动时有否保护隐私措施。门诊“一人一诊室”,诊疗、检查时有遮隔。 (2)查患者疾病信息保密落实情况。 (3)现场询问2位患者保护隐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如饮食习惯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4)检查相关的知情同意和有关约束保护的记录。
|
|
| |
(四)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的培训 | 2 | 1. 对职工进行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的教育与培训,包括进行精神疾病诊断和出入院程序、约束隔离等非自愿措施、以及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方面的培训。 2. 职工对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有充分认识,使得工作人员严格按程序履行相关手续。 | 现场检查: (1)查对职工进行维护患方权益培训的相关资料。 (2)抽查2位医务人员对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内容和要求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投诉管理 | 4 | 1. 制定投诉管理制度及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实行“首诉负责制”。 2. 设专职接待部门及专职人员,职责明确。投诉接待室有配置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 3. 及时处理投诉,一般投诉二周内予以答复。对投诉问题及时反馈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4.配合推进医疗纠纷 “第三方”调解机制。 | 查文件: (1)投诉管理制度。 (2)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现场检查: (1)有无专职部门、专职人员和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投诉接待室有无配置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 (2)查5例投诉记录:处置的及时性,整改意见和追踪落实情况。 (3)了解“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实施情况。 |
| |
(二)投诉处理流程与公示 | 2 | 1. 建立方便患者的投诉处理流程。 2. 在医院显著位置公布投诉渠道、流程、电话、信箱和上级部门投诉电话。
| 现场检查: (1)查投诉电话、信箱及上级部门投诉电话的公示部位。 (2)查投诉处理流程的公示情况。 |
|
|
(三)投诉分析和整改 | 6 | 1. 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 2. 建立健全投诉档案,包括书面、音像档案资料。 3. 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投诉与医师考核、科室绩效考核和职能部门工作评价密切结合。 4. 医疗纠纷信息按规定时限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 现场检查: (1)查重大投诉事件评价、处理、分析、反馈和改进的资料。 (2)查投诉档案的完整性。 (3)查投诉与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资料。 (4)查医疗纠纷信息上报情况。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对患者施行唯一标识管理 | 4 | 1. 制定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身份标识的相关制度。 2. 可选择使用医保卡、就诊卡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身份证等作为唯一身份标识。 3. 逐步推进使用条形码管理。 | 查文件: (1)患者身份识别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通过医保卡号或就诊卡抽查10份门诊病史及取药、辅助检查记录,信息准确(姓名、性别、卡号等)。 (2)抽查门诊放射、生化检验条形码使用情 况。
|
|
|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4 | 1. 各临床医技科室严格执行各类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 制定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患者身份确认和核对程序,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3. 有创诊疗活动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MECT)前,严格查对,并让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 | 查文件: (1)医院查对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病区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抽查2个科室/部门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完善关键交接流程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 | 3 | 1.建立关键交接流程和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 施、程序与记录(门急诊、病房、辅助检查和治疗部门之间流程)。
| 现场检查: (1)抽查门急诊、病房、辅助检查和治疗部门各2份病史相关交接记录。 (2)查门急诊、病房、辅助检查和治疗部门等交接识别措施 |
|
|
(四)“腕带”识别标示管理 | 4 | 1. 制定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相关制度。 2. 对不能识别自己身份的患者佩戴腕带。 | 查文件: (1)“腕带”识别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例患者“腕带”使用情况。 (2)现场询问2位员工对使用“腕带”标示知晓情况。 |
|
|
(五)职能部门落实督导职能 | 3 | 1.相关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实施督导职能,有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职能部门督导记录和对督导结果进行分析的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常规诊疗活动中的医嘱管理
| 5 | 1. 制定并落实医嘱管理制度。 2. 在非急危重症常规诊疗活动中,医师下达书面医嘱,书写规范,不采用口头或电话通知方式下达医嘱。 | 查文件: (1)医嘱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考核2个病区2例查房时下达医嘱情况,执行情况是否规范。 (2)查2份病史的医嘱书写规范情况。 (3)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医嘱规范执行情况的分析资料。 |
|
|
(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正确执行医嘱 | 5 | 1. 在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时,医师方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接口头临时医嘱后,应完整复述并得医生确认,执行时实施双人核查。 2. 抢救结束后医师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 现场检查: (1)考核2个病区医师和护士各2人,实施急危重患者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知晓情况。 (2)查2份相关病史的记录是否规范。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手卫生管理规范和设施 | 5 | 1. 制定手部卫生管理制度、规范程序。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管理规范,按照手卫生“六步法”程序洗手。 2. 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 查文件: (1)手部卫生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现场检查: (1)查手卫生“六步法”程序的知晓情况。 (2)查2个重点部门手卫生相关设备、设施。
|
|
|
(二)手卫生监测管理 | 5 | 1.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建立手卫生监管流程,有监测手卫生设备和洗手依从性监管记录,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反馈。 | 现场检查: (1)抽查5位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程序的执行情况。 (2)根据监管流程查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反馈资料,记录中应体现持续改进的内容,提供典型案例。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 “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使用与管理 | 5 | 1. 制定并执行毒性、麻醉、精神、放射性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 2. 制定高浓度电解质等特殊药品存放区域、标识和储存方法的相关规章制度。 3. 易混淆药品(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两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 查文件: (1)特殊药品管理使用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高浓度电解质等特殊药品的存放、标识和特殊药品的使用记录。 (2)查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两规或多剂型药物的警示标识。
|
|
|
(二)加强用药核对程序 | 10 | 1.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2. 患者口服药、注射用药加强核对,确保安全。 | 现场检查: (1)查2份病史中医嘱转抄,有无转抄者与执行者签名确认。 (2)根据医院查对制度,考查2个病区口服药、注射用药管理流程和核对程序是否规范。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 5 | 1. 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2. 检验科保存临床“危急值”处理记录。 3. 检验人员知晓 “危急值”项目及内容,发现“危急值”后能快捷有效通知医护人员。 4. 医护人员接 “危急值”报告,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提供临床医师使用,并完整记录。 5. 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 查文件: (1) “危急值”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检验科“危急值”处理记录。 (2)抽查2个相关科室(病区)“危急值”登记,每病区核对5个“危急值”记录数值。 (3)查“危急值”定期评估的相关资料。 (4)抽查2名检验人员对 “危急值”检验项 目及内容的知晓情况。 |
|
|
(二)建立“危急值”检验项目表 | 5 | 1. 建立“危急值”项目表,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至少包括血钙、血钾、血钠、血糖、血气、血常规项目、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心肌损伤标记等。
| 现场检查: (1)查“危急值”检验项目表内容。 (2)抽考2名检验人员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预防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
| 7 | 1. 制定患者跌倒/坠床管理的相关制度、预案和处理流程。 2. 对有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使用警示标识,制定防范措施。 3. 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4. 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预案及处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5例相关患者,看有无警示标识及告知记录。 (2)查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记 录。 (3)护理部对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
|
|
|
(二)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 8 | 1. 制定患者压疮管理的相关制度、预案和处理流程。 2. 制定压疮诊疗及护理规程。 3. 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压疮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患者压疮管理的相关制度、预案及处理流程。 (2)预防压疮诊疗护理规程。 现场检查: (1)抽查5例患者相关压疮风险评估记录,相关护理措施和记录。 (2)查护理部对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 4
| 1. 制定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流程。 2. 有医务人员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途径,渠道畅通,便于医务人员逐级上报。 | 查文件: (1)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记录。 (2)查2名医务人员对报告途径的知晓情况。 (3)查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案例分析的资料。
|
|
|
(二)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激励措施 | 4
| 1.建立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
| 查文件: (1)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激励措施。 现场检查: (1)查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激励措施的落实情况。 |
|
|
(三)利用医疗质量安全信息资源改进工作。 | 4 | 1. 利用医疗质量安全信息资源,制定改进医疗安全工作计划(每年1次)和具体的改进措施(每年2次)。 2. 将改进措施纳入管理制度,及时更新。
| 现场检查: (1)查医疗安全工作计划和具体改进措施、督查、整改的相关记录。 (2)查相关制度更新情况。 (3)查改进的相关案例。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协助患方正确理解、选择诊疗方案 | 5 | 1. 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2. 根据患者疾病诊疗方案,为患方提供相关知识教育,协助患方正确理解、选择诊疗方案。
| 现场检查: (1)查门诊、住院相关资料,如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宣教手册等。 (2)询问2位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知晓情况。 |
|
|
(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 | 5 | 1.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如身份识别、药物使用,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 2. 鼓励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监护人)向药学人员询问安全用药的信息。 3. 主动邀请患者家属(监护人)参与防止非医疗因素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活动(防自杀自伤、防擅自离院等)。 | 现场检查: (1)询问2位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监护人)对身份识别、治疗、药物使用参与的知晓情况。 (2)查2名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监护人)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告知内容的知晓情况。 (3)询问2位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监护人)是否知晓用药安全咨询的情况。 (4)询问2位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监护人)对防止自杀自伤,防止擅自离院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组织 | 6 | 1. 建立医疗质量、伦理、药事、医院感染、病案和护理质量管理等委员会。 2. 相关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职能明确,有工作条例。每年至少召开 2 次会议,定期研究医院质量管理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查文件: (1)医院建立相关委员会的文件,包括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和条例。 现场检查: (1)查各委员会会议记录。 (2)查2名委员会成员对会议内容的知晓度。
|
|
|
(二)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 6 | 1.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院长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明确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目标与方案,并制定各委员会协调与联席会议制度。院长办公会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 2. 实行质量管理问责制,院长与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每年签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 | 现场检查: (1)查医院质量管理框架图,院长每年与科主任签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 (2)查院长办公会记录,内容涵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3)现场访谈,院长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构想。 |
|
|
(三)医疗质量管理和多部门协调机制 | 4 | 1. 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如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完善。 2. 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3. 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有医疗质量协调会或科主任例会(每季度至少1次)。 4. 每季度开展全院医疗质量讲评并提出改进措施。 5. 将开展规范化诊疗和以精神科急危状况处置为主的临床路径等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有相关的保障组织、部门职责与协调机制。 | 查文件: (1)质量管理部门工作制度和职责。 现场检查: (1)查质量管理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2)查医疗质量协调会或科主任例会记录。 (3)根据全院性质量讲评记录,访谈5名医护人员知晓情况。 |
|
|
(四)临床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 4 | 1. 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护士长负责科室(病区)护理质量。科主任、护士长及具资质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2. 制定本科室年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 3. 进行科室质量管理和监控,每季度自评1次,并报医院职能部门。 | 现场检查: (1)查2个临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组成和年度质量管理计划、目标和小结。 (2)查2个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监控数据和讲评分析记录。 (3)询问科主任对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目标、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疗质量制度管理 | 8 | 1.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完善。 2.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核心制度,确保内涵质量。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危重病例抢救、交接班、无抽搐治疗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等制度。 3. 承担市级干保任务的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符合市干保局有关规定。 | 查文件: (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更新。 现场检查: (1)查2个科室(病区)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六本台账)。 (2)查干保工作质量管理和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
| |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8 | 1. 建立医疗服务质量重点监控指标,职能部门追踪过程质量,定期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2. 重点对医疗关键环节(有创诊疗操作,如无抽搐治疗等)进行检查与评估,提出改进措施。至少每季度1次讲评分析,并有评价信息反馈渠道。 3. 建立临床与医技科室间有效沟通机制,医技科室定期征求临床对辅助检查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意见。 4. 制定重点部门与重要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检查落实情况。 | 查文件: (1)重点部门与重要岗位人员职责。 现场检查: (1)查职能部门对医疗质量重点指标、重要环节进行监控分析、讲评、反馈的资料,有评价信息反馈渠道。 (2)抽考重点部门、重要岗位2名医务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3)查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沟通情况。 |
|
|
(三)建立诊疗常规、医疗操作规程,强化“三基”培训 | 5 | 1. 建立专业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SOP),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每年至少2次)。 2. 开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考核,各科室针对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技人员开展培训及考核,每年1次,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 查文件: (1)科室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2)“三基”培训考核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个科室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学习记录。 (2)查2个科室 “三基”考核记录。 (3)抽考4名医务人员对基本技能(心肺复苏等)掌握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医疗风险管理 | 4 | 1. 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制度(医疗风险识别、分析、处理和监控等)。 2. 制定全院卫技人员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的培训计划并实施,1年至少2次。 3. 职能部门对医疗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分析和讲评,每季度至少1次。 | 查文件: (1)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上年度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的培训计划和记录。 (2)查医疗安全分析讲评记录。 |
|
|
(五)质量与安全教育 | 5 | 1. 医院与科室领导接受全面质量管理的培训,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2. 院领导定期向全院管理骨干通报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估分析情况,至少每月1次。 3. 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文件书写、人文交流沟通等,合格后方可上岗。 | 现场检查: (1)查医院与科室领导接受质量管理培训或教育相关资料。 (2)查职能科室领导应用“质量管理改进方法及常用技术工具”的实例。 (3)查院周会记录,每月至少1次包含质量管理与改进内容。 (4)查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资料。 (5)抽考4名医务人员核心制度知晓情况。 (6)查多部门参与质量改进项目的实证。 |
|
|
(六)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 | 5 | 1. 职能部门监控下述项目,建立信息系统: (1)合理用药; (2)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和报告; (3)病案质量; (4)医疗纠纷处理; (5)医疗护理差错。 2. 有应用上述数据改进质量工作的实证。 | 现场检查: (1)查职能部门监控相关项目的资料。 (2)查应用监控数据, 改进质量工作的实证。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及评分办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临床路径管理组织
| 8 | 1.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文件,医院将开展临床路径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临床路径与病种管理的院、科二级组织,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职责明确。 2.根据本院医疗资源情况,以精神科急危状况处置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相关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精神科临床路径管理的文件。 3.医院对相关临床与医技的人员实施教育培训。 | 查文件: (1)领导小组、实施小组组成的相关文件。 (2)科室相关制度和试点病种相关文件。 现场检查: (1)查对相关临床与医技的人员实施教育培训和记录。
|
| |
(二)临床路径的实施 | 7 | 1.选择适宜病例,有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目录、标准住院流程和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至少执行2种精神科疾病的临床路径。 2.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3.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 现场检查: (1)查2个病种,各5份病史记录、变异退径记录、健康宣教和知情同意情况。 (2)查试点专业和病种的质量和卫生经济学分析报告,持续改进、整改措施等资料。 (3)查临床路径月报表。 (4)查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临床路径管理衔接。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 | 10 | 1. 开展的第二、三类医疗技术按规定报批并获得准入,并进行诊疗科目登记。 2. 根据医院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对第一类医疗技术实施严格管理。 | 现场检查: (1)查开展的第二、三类医疗技术是否经批准并执业登记。 (2)查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开展技术项目在诊疗科目范围内。 (3)查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的管理资料。 |
|
|
(二)医疗技术管理 | 10 | 1. 制定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评估。 2. 自准予开展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卫生行政审批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 3. 出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并向卫生行政审批部门报告。 4. 出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情形的,立即报告卫生行政审批部门并由其决定是否需要重新审核。 | 查文件: (1)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报告资料,报告内容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症等。 (2)根据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查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资料。 (3)查按规定应停止应用的情况是否立即停止并报告。 (4)查按规定应重审的情况是否重新申请。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感染管理人员配置 | 5 | 1.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有工作条例。定期召开会议(每年至少2次),对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 3. 评审周期内,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无被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重大违规事件。 4. 医院感染管理科独立设置,每500张开放床位配备1名专职人员。 5.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 查文件: (1)成立院感管理委员会文件、工作条例。 (2)院感管理部门规章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随机抽查委员会2名参会成员对院感相关内容知晓程度。 (2)评审周期内发生被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重大违规事件,该项分值全扣。 (3)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设置和人员配置。 (4)查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的资料。 |
|
|
(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与教育 | 4 | 1. 有院感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院培训,培训内容符合本院工作要求。 2. 医务人员掌握院感相关知识与技能。 3.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须每年参加医院感染会议或感染控制专业知识培训。 4. 供应室等重点部门护士长参加感染控制专业知识培训,并获证书。 | 现场检查: (1)查当年院感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 (2)抽问2名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 (3)查上年度科长参加院感会议或岗位培训的相关资料。 |
|
|
(三)应用院感信息资源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4 | 1. 建立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2. 监测本院各重点部门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及耐药率,每半年进行反馈。 | 现场检查: (1)查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反馈资料(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 |
|
|
(四)院感重点部门管理 | 3 | 1. 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分区、布局符合院感管理要求。 2. 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制定重点部门院感控制管理措施,采用监控指标降低院感风险。 | 现场检查: (1)查重点部门分区、布局。 (2)查院感科对重点部门院感采样监测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五)医院感染监测和医院感染暴发风险控制 | 4 | 1.有对口腔、下呼吸道、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 2.制定院感暴发报告和处置预案,临床医务人员、院感管理部门和主管院长掌握院感暴发的概念和报告程序。 3.医院感染监测设施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或全院综合性监测;每年进行现患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 4.针对本院在医院感染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监测与控制措施。 | 现场检查: (1)查1年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调查与反馈。 (2)抽查临床医护人员、院感科科长和分管院长对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概念、报告与处置流程的掌握情况。 (3)查院感现患率调查情况,现患率不超过10%。 (4)查医院感染控制科是否针对本院医院感染方面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与监测,及时总结与反馈 |
|
|
(六)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规范与程序 | 4 | 1. 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并实施。 2. 及时总结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并有效反馈。 3. 对临床医务人员和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 | 现场检查: (1)查多重耐药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2)查院感科多重耐药监测反馈资料。 (3)查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培训记录。 (4)现场查多重耐药鲍曼阳性的感染或定植患者,了解该病区消毒、隔离、标识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
|
|
(七)医疗废物卫生管理 | 3 | 1.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 各部门医疗废物卫生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3. 各部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标识清晰,废物分类存放,存放容器符合规定要求。 4. 院感科定期对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进行督查。 | 查文件: (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个部门医疗废物暂存点标识、废物分类及存放容器是否符合要求。 (2)查院感科的督查记录。 |
|
|
(八)消毒隔离管理 | 3 | 1. 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消毒和防护用品。 2. 重点部门消毒隔离工作符合要求。 | 现场检查: (1)查2名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规范及正确使用消毒和防护用品的知晓情况。 (2)查重点部门消毒隔离设施与工作规范。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门诊布局和就诊程序 | 6 | 1. 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 实施分层挂号、收费,做到挂号、收费通柜服务。 3. 缩短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报告时限。鼓励用电话、网络、短信告知患者检查结果。 4. 有咨询服务台、便民服务中心和预约中心,各窗口服务标示清晰,有专人服务。 | 现场检查: (1)查门诊布局、院感控制、就诊流程与连贯性可及服务实施情况。 (2)查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数量与门诊工作量是否相适应,可否及时调整。 (3)查三大常规和普通放射检查是否做到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当天报告。 (4)查咨询服务台等相应便民措施。 |
|
|
(二)门诊科室设置和医师配置 | 5 | 1. 门诊科室设置和医师配置合理,门诊副高以上医师(包括普通、专科、专家门诊)的比例≥50%,门诊每天有高级职称医师出诊。 | 现场检查: (1)查门诊科室设置。 (2)查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资质及人员结构(包括副高以上医师数、主要科室高级职称医师出诊情况)。 |
| |
(三)门诊质量管理 | 5 | 1. 门诊各项规章制度齐全, 岗位职责明确。 2. 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分工明确,落实首诊负责制。 3. 制定门诊医疗文书质量管理制度,定期督查。 | 查文件: (1)门诊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门诊首诊负责制督查的相关记录。 (2)查门诊医疗文书督查的相关记录。 (3)查5份门诊病史的书写规范情况。 |
|
|
(四)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 | 4 | 1. 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并严格予以执行。 2. 发热门诊独立设置,有专用诊疗场所。 3. 加强发热患者预检、筛查、登记。 | 查文件: (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发热门诊诊疗区独立设置和流程。 (2)查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分流和登记资料。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合理配置急诊资源 | 3 | 1.急诊布局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的基本要求。 2.人力配备符合要求,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 3.配置符合功能要求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处于备用状态。 | 现场检查: (1)查急诊布局。 (2)查急诊科人员配置是否满足急诊工作需求,查医务人员任职资格、专业培训记录。 (3)查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配置情况和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
|
|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 | 2 |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 查文件: (1)查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转接服务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急诊,急救服务转接服务记录。 (2)抽查科室人员对首诊负责制的知晓 度。 |
|
|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 | 2 | 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 现场检查: (1)查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记录。 (2)抽查科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的熟悉程度。
|
|
|
(四)建立急诊服务流程与操作规范 | 3 | 1.建立精神药物中毒、严重暴力攻击和自杀自伤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操作规范。 2.“绿色通道”畅通,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 查文件: (1)查精神药物中毒、严重暴力攻击和自杀自伤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操作规范。 现场检查: (1)查科室人员对绿色通道流程的熟悉程度。 (2)查绿色通道抢救记录。
|
|
|
(五)开展精神科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 2 | 开展精神科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 现场检查: (1)查开展精神科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记录。 (2)考核科室人员急救技术操作。
|
|
|
(六)质量与安全管理 | 3 | 1.质量控制人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 2.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来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管理与定期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 查文件: (1)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2)查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抽查科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落实三级查房,规范诊疗行为 | 7 | 1. 三级医师建制齐全,认真执行三级查房制度。落实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2. 患者住院指征明确,诊疗行为规范,诊疗计划适宜,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 3. 合理检查和安全用药,规范使用抗菌药及精神科药物。 4. 严格按照病史书写要求,准确及时记录诊疗过程,并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 查文件: (1)三级查房制度。 现场检查: (1)现场考核2个病区三级查房。 (2)查5份病史,诊疗记录准确及时,住院指征明确、诊疗计划适宜,做到合理检查和用药,病史书写规范,有患方签署知情同意和委托书。 |
|
|
(二)会诊管理 | 4
| 1. 制定各类会诊管理制度,对会诊时限、会诊记录、申请和承担会诊医师的资质与责任有明确要求,保证会诊质量。 2. 各级医师均能遵循会诊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室间普通会诊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10分钟到位。 3. 外院会诊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 查文件: (1)会诊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份相关病史,会诊记录时限、申请和承担会诊医师资质符合要求。 (2)抽查2个科室急会诊到位时间。 (3)查外院会诊相关资料。 (4)查管理部门的监管记录。 |
|
|
(三)出院指导 | 4 | 1. 出院指导内容全面,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用药、营养、康复训练指导等信息。 2. 严格执行随访制度,采用门诊、电话等多种形式。由本院医师进行首次随访治疗。 3. 每位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内容记录完整,并能为社区治疗提供治疗建议。 4. 对特定患者(根据病情诊疗或科研需要)定期随访。 | 查文件: (1)随访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份出院病史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针对性且患者知晓相关信息。 (2)查2个病区出院随访记录。 (3)查因病情诊疗或科研需要等特定病人的定期随访记录。 (4)查5份出院病史,出院小结中包括治疗建议。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及人员资质管理 | 5 |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科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有工作制度。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团队(小组)。制定本科年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和质量监控措施,每季度评价1次。 3. 科主任、护士长与专职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安全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质量评价资料和整改措施。 (2)抽查2个科室(病区)台账(六本)。 |
|
|
(二)病情评估 | 5 | 1.有对新入院患者的暴力和自杀风险、物质使用、心理创伤史等进行评估筛查的制度,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恰当的防范或干预措施 2.根据患者病情及出院前状况,为患者制定出院后持续服务计划、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并与后续服务机构(如:下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康复机构等)建立联系及合作关系,落实持续服务计划。 3.出院时如果有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应当有适当的指征和评估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5例出院病史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针对性。 (2)查2个病区出院随访记录。 (3)查5例出院病史,出院小结中包括治疗建议。 (4)查出院患者出院小结副本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诊疗制度 | 10 | 1.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核心制度,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和改进,确保内涵质量,记录完整,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危重病例抢救、交接班、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等制度。 2.有诊疗组织体制管理住院诊疗活动,执行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技术操作常规,各级医务人员知晓。三级医师建制齐全,实施三级查房完成质量和安全指标。 3.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精神科临床诊疗规范、精神疾病防治指南、临床路径,指导精神疾病的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风险和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 4.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计划或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 查文件: (1)查管理制度、诊疗常规制度。 现场检查: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2)查5例住院病史。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分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及人员资质管理 | 5 |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科室和诊疗科目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并在医院规定的服务范围。 3.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4. 科主任、护士长与专职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安全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质量评价资料和整改措施; (2)抽查2个科室(病区)台账(六大本) (3)查5例住院病史。 |
|
|
(二)诊疗制度 | 5 | 1.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精神科临床诊疗规范、精神疾病防治指南、临床路径指导精神疾病的诊疗和康复活动,规范地评估风险和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 2.用制度与程序管理院内、院外会诊,对疑难或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及相关培训教育。 | 查文件: (1)查管理制度、诊疗常规制度。 现场检查: (2)查5例住院病史及查会诊记录 (3)查风险防范程序及相关培训记录。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病情评估 | 5 | 1.有对新入院患者的暴力和自杀风险、物质使用、心理创伤史等进行评估筛查的制度,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恰当的防范或干预措施。 2.进行康复治疗必要性的评价,并给予规范的指导;记录康复治疗过程,评估治疗效果。 3.向患者及其家属(监护人)充分说明住院治疗和院内康复计划,鼓励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4.为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及预约复诊。 5.出院时如果有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应当有适当的指征和评估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5例出院病史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针对性。 (2)查2个病区出院随访记录。 (3)查5例出院病史,出院小结中包括治疗建议。 (4)查出院患者出院小结副本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及人员资质管理 | 8 |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护士和心理和社会工作者等,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4.科主任、护士长与专职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5.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2)查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和专业组长任职资格,查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具备 相应专业资质。 (3)抽查科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情况。 (4)抽查科室人员对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知晓情况。 |
|
|
(二)科室设置 | 5 | 创建符合儿少心理特点的诊疗环境、设施,建设规范的儿少病房、活动室、抢救室,合理配置设备设施,培训相关人员。 | 现场检查: (1)查儿少病房、活动室、抢救室的设置和培训记录。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诊疗制度 | 7 | 1.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计划或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2.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儿少精神科临床诊疗规范指导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风险和疗效,与患儿监护人密切沟通,规范书写医疗文件。 3.用制度与程序管理院内、院外会诊,对急重症、疑难和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及相关培训教育。 4.根据患儿病情及出院前状况,制定出院后持续服务计划、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并与后续服务机构(如:下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康复机构等)建立联系及合作关系,落实持续服务计划。 5.出院时如果有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应当有适当的指征和评估记录。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全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儿少科主任、护士长质量评价资料和整改措施。 (2)查儿少科台账(六大本) (3)查5例出院病史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针对性。 (4)查出院患者出院小结副本,出院小结中包括治疗建议。 (5)查5例相关病史,会诊记录时限和会诊医师资质符合要求。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检查及评分办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人员资质管理 | 5 | 1.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护士、辅助护理人员等,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2.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计划或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 现场检查: (1)查科主任和专业组长任职资格。 (2)查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具备相应专业资质。 |
|
|
(二)科室及医疗安全管理 | 5 |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科主任、护士长与专职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4.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 查文件: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2)查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抽查科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情况。 (3)抽查科室人员对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诊疗制度 | 5 | 1.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老年精神科临床诊疗规范指导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风险和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 2.用制度与程序管理院内、院外会诊,对急重症、疑难和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及相关培训教育。 3.根据患者病情及出院前状况,制定出院后持续服务计划、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并与后续服务机构(如:下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康复机构等)建立联系及合作关系,落实持续服务计划。 4.出院时如果有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应当有适当的指征和评估记录。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安全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老年科主任、护士长质量评价资料和整改措施。 (2)查老年科台账(六大本) (3)查5例出院病史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针对性。 (4)查出院患者出院小结副本,出院小结中包括治疗建议。 (5)查5例相关病史,会诊记录时限和会诊医师资质符合要求。 |
|
|
(四)科室设置及设备配置 | 5 | 1.创建符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诊疗环境、设施,建设规范的老年病房、活动室、抢救室。 2.合理配置抢救设备,有创诊疗操作符合诊疗管理规定。可完成心肺复苏、腰穿等技术操作,培训相关人员。 | 现场检查: (1)查老年病房、活动室、抢救室的设置、抢救设备配置和相关人员培训记录。 (2)查心肺复苏、腰穿等技术操作。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检查及评分办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及人员资质管理 | 5 |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对医师、心理师、护士和心理测量技术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科室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配置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心理科门诊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 3.建立各岗位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岗位职责完善。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和专业组长任职资格。 (3)查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具备相应专业资质。 |
|
|
(二)医疗质量管理 | 5 | 1.有完善的开放病房管理和安全保障、知情同意、会诊转诊制度,严格掌握收治和转诊适应症。 2.运用国内外权威指南与有关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现有医疗资源,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或规范,培训相关人员,并在临床诊疗工作遵照执行。 3.为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心理健康指导意见及预约复诊。 4.相关人员熟知并遵循诊疗规范提供同质化服务,规范书写诊疗文件;出具心理测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 查文件: (1)病房管理制度,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质量评价资料和整改措施。 (2)查科室(病区)台账(六大本) (3)查5例相关病史,治疗计划符合指南和规范的要求 (4)查5例出院病史以及出院小结副本,出院小结中包括治疗建议以及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针对性。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科室安全管理 | 5 | 1.科主任、护士长与专职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2.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 查文件: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2)查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抽查科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情况。 (2)抽查科室人员对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检查及评分办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及人员资质管理 | 5 |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具有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戒毒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预防医务人员执业暴露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 3.机构人员配置满足服务需要,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4.业务负责人应有从事戒毒医疗3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应具备相应的心理卫生专业知识。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和专业组长任职资格。 (3)查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具备相应专业资质。 |
|
|
(二)医疗质量管理 | 15 | 1.机构设备配置满足服务需要,具有供氧装备、人工呼吸急救复苏球、电动吸引器、必要的消毒设施、心电监护仪、必备的抢救药品和设施。 2.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以及针对戒毒治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 3.对戒毒人员采取多种康复措施,包括心理康复、行为矫正、社会功能恢复等,并开展出院后的随访工作,监测复吸率。 | 查文件: (1)病房管理制度,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质量评价资料和整改措施。 (2)查科室(病区)台账(六大本) (3)查5例相关病史,治疗计划符合指南和规范的要求 (4)查5例出院病史以及出院小结副本,出院小结中包括治疗建议以及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针对性。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科室安全管理 | 5 | 1.封闭式管理的戒毒治疗病区至少应当配备4名具有合法上岗资质的保安人员。 2.科主任、护士长与专职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3.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 查文件: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2)查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抽查科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情况。 (2)抽查科室人员对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检查及评分办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及人员资质管理 | 5 |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精神卫生和社区防治服务技术管理和指导部门设置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设备设施和人员配置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并适应当地开展公共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精神卫生和社区防治服务技术管理和指导部门设置,岗位职责,设备设施和人员配置。 |
|
|
(二)社区服务工作质量管理 | 15 | 1.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专职或者兼职人员与社区联络,指导和协助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 2.有对社区服务进行督导的计划、程序、标准和督导反馈,提出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3.有指导社区个案管理员培训计划和家属或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并在防治工作中遵照执行。 4.组建有应急医疗处置组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后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设立有应急医疗处置专用电话。有工作方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5.有公共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例会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资料管理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督导考核持续改进制度等),相关人员熟知并遵照执行。 | 查文件: (1)查公共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例会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资料管理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督导考核持续改进制度等) (2)抽查岗位职责制度, 质量控制方案 (3)指导社区个案管理员培训计划和家属或患者健康教育计划 现场检查: (1)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检查及评分办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及人员资质管理 | 7 | 1.执行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具有机构和人员法定资质。在登记核准的项目范围内开展业务工作;有能力评价机制。 2.设备设施符合基本配置标准,收费和文书书写符合司法部相关管理规范。 | 现场检查: (1)检查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执行情况。 查文件: (1)查司法鉴定从业人员的法定资质。 (2)查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业务项目范围。 |
|
|
(二))司法精神医学质量管理 | 8 | 1.执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2.有完善的司法鉴定内部管理制度、流程与持续质量改进的制度,有检查、评估、责任追究和改进措施。 | 查文件: (1)查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制度。 (2)查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司法鉴定案例。 (3)检查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相关文件。 现场检查: (1)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4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种类设专业组,由具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任组长。 4.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科室人员配备须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满足临床需要。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和专业组长任职资格。 (3)查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专业技术人员需具放射专业资质。 |
|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4 | 1. 医学影像科目设置、布局符合相关规定。医学影像科及二级诊疗科目与核准的诊疗科目一致,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2. 应具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设备,有X线机、CT、MRI、B超等设备。 3. 提供全天候急诊服务,并提供床边摄片等服务。 4. 普通放射检查做到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当天报告。急诊报告≤30分钟,门诊报告≤2小时,各种造影、CT、MRI报告≤2个工作日。 | 现场检查: (1)查《放射诊疗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与核准的医学影像科及二级诊疗科目。 (2)查X线机、CT、MRl、B超等设备清单。 (3)查医学影像服务全部项目列表。 (4)现场查看出报告时限。 |
|
|
(三)放射诊疗质量管理 | 4 | 1. 定期校验放射诊疗及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 2. 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有评价结果与持续改进记录。 3. 定位诊断正确率>95%,定性诊断正确率>80%,大型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阳性率均>70%。 4. 全年参加市放射诊断质控中心的各种质控督查。甲级片率≥40%,废片率≤2%。 | 现场检查: (1)查定期校验放射诊疗及相关设备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的记录。 (2)查图像质量评价活动记录。 (3)查诊断报告正确率和阳性率。 (4)查参加市质控督查成绩及甲级片率、废片率。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医学影像诊断规范 | 3 | 1. 由具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并有上级医师复核签字。 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并标注报告时间。 3. 制定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有落实。 | 现场检查: (1)抽10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查医师的资质。 (2)抽20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查书写规范性,有无标注报告时间和上级医师复核签字。 (3)查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记录。 |
|
|
(五)放射防护安全管理 | 4 | 1. 落实放射安全管理(包括放射废物处理)措施,有实施记录。 2. 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进行放射防护监测。放射工作场所安全防护装置和检测仪器符合要求。 3.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4. 对患者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或家属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5. 放射源安全管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符合规定. 6.妊娠妇女有特殊告知。 | 现场检查: (1)查放射防护监测记录,每年1次。 (2)查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3)查患者屏蔽防护措施和落实情况。
|
|
|
(六)职业安全防护管理 | 3 | 1. 有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配备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按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2. 相关工作人员能知晓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并正确使用。 3. 接触射线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 现场检查: (1)查看放射防护器材、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剂量计配戴情况。 (2)询问2名放射工作人员对防护举措知晓情况。 (3)查接触射线工作人员定期体检记录。 |
|
|
(七)超声诊疗管理 | 3 | 1. 超声诊疗医师及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上岗。 2.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执行超声探头消毒等预防医院感染制度。 3.超声诊断报告规范、及时、准确,由执业医师签发。 | 现场检查: (1)查专业人员培训记录,彩色超声诊断仪操 作者有彩超上岗证。 (2)查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使用、维护记 录。超声探头消毒记录和工作人员知晓情况。 (3)抽查近期报告单,检查报告单是否规范、及时、准确及报告医师资质。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5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3. 科主任具检验专业副高以上职称;从事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具检验专业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取得资质。 4. 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员需经考核,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相关资料。 (3)查2名检验科人员岗位职责的知晓情况。 (4)查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资料。 (5)查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员上岗证。 |
|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4 | 1. 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 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快速检验(POCT)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倡导临床科室快速检验由检验科统一质控。 3. 检验项目能保证疑难杂症的诊断。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4. 仪器设备、试剂“三证”俱全。 5. 建立新项目论证、申报及审批程序。 | 现场检查: (1)查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 (2)查开展的检验项目列表和检验科开展的快速检验(POCT)记录及质量分析。 (3)查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分析资料。 (4)查仪器、试剂审核记录。 (5)查新项目论证、申报及审批资料。 | ||
(三)检验报告规范管理 | 4 | 1. 制定检验结果审核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2. 检验结果报告时限满足临床诊治的需求。三大常规在急诊情况下30分钟内出报告。 3. 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并提供参考范围。检验报告单包含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 4. 推进同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 | 查文件: (1)检验结果审核和检验报告双签字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现场查看急诊三大常规出报告时限。 (2)抽20份检验报告,查书写格式、检验结果审核、检验报告双签字(立等报告除外)。 (3)了解同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执行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实验室工作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 4 | 1. 制定实验室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等)。 2. 制定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 3.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三区划分合理,特殊实验室如分子生物学、HIV初筛、结核检测实验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 制定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处理过程有记录。 5.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 查文件: (1)实验室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现场检查: (1)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查实验室生物安全、警示标识、电器、电路、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查生物安全分区设置和工作流程符合要求。特殊实验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查职业暴露后应急措施的知晓情况和处理记录。 (4)查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情况。
|
| |
(五)实验结果的信息服务 | 4 | 1. 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定期有效沟通机制,公示沟通方式和途径,征求临床对检验结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有效反馈。 2.开展检验新项目应及时通过沟通渠道向全院公 示。 | 现场检查: (1)查与临床沟通措施及意见征求记录。 (2)抽查2名检验科医务人员对与临床沟通方式的知晓情况。 (3)查开展检验新项目目录与公示方式。 | ||
(六)科室质量管理 | 4 | 1. 建立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有标本采集要求、唯一性标识、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及相应的记 录,对标本全程可跟踪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2. 按“上海市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制定质控文件和室内质控规则,开展室内质控。 3. 按照规定参加市级室间质控,提倡参加国际、国家级室间质控。 4. 制定检验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和校准操作规程,并有相关记录。 | 查文件: (1)检验仪器使用、保养、维修、校准操作规程。 (2)临床实验室质控规则。 现场检查: (1)查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及相应的记录。 (2)查室内质控规则和开展室内质控的记录。 (3)查参加上海市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活动资料。查看质控分析、评估记录。 (4)查检验仪器使用、保养、维修和校准记录。 |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5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负责药事委员会秘书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有工作记录。 3. 药学部门负责人具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中、西药调剂室负责人具主管药师以上职称;药学专业人员占医院卫技人员≥6%,结构合理。 4. 对药学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 5. 医疗、药学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及全体医务人员知晓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药事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 录。 (3)查药剂科主任资质与各级人员结构。 (4)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资料。 (5)查上年度全体医务人员参加有关药事法 律、法规、规章培训的资料(至少1次)。 (6)抽查医务人员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知晓情况。 |
|
|
(二)药品管理 | 5 | 1. 根据卫生部规定,制定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药品处方集”,实行遴选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1次。 2. 通过正规渠道采购药品,95%药品通过中标企业网上采购,适量贮备。对“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外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有审批程序。药品采购不超过“一品两规”。 3. 制定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有监控记录。对退药进行有效管理。不使用假、劣药品及未经批准注册、过期、变质、失效药品。对有疑问的药品及假、劣药品实行药品召回制度。 4. 执行药品入库验收制度,有药品质量监控系统和质量问题报告途径。 5. 中药饮片管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要求。 | 查文件: (1)药品采购、退药、入库验收等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更新情况。 (2)查药品网上采购量≥95%,药品采购不超过“一品两规”。 (3)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外药品采购程序和相关资料。 (4)根据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查药品质量的监管记录。 (5)查药品采购及入库验收的资料,抽查药库人员药品质量问题报告途径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药品贮存和制剂配制管理 | 4 | 1. 药库布局合理。远离污染区,温湿度和照明亮度适宜。 2. “毒、麻、精、放”、高危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执行三级管理及“五专”管理,有醒目标识。 3. 所有贮存药品须标明失效日期和注意事项。 4. 静脉用药调配和制剂在符合规定环境中进行。 5. 有完备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HIS 信息系统 联网运行。 6. 医院制剂需有批准文号,配制过程符合要求,仅限本院使用。 | 现场检查: (1)查药库布局,分别设置低温库、阴凉库、 常温库,有防潮、防湿、防高温、防鼠虫和防火、防盗设施。 (2)查“毒、麻、精、放”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三级管理、“五专”管理情况,警示标识的醒目度。 (3)查药品贮存和效期情况。 (4)查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HIS 信息系统联网运行情况。 (5)查医院自制制剂批准文号。 |
|
|
(四)处方管理和用药安全 | 4 | 1. 处方项目齐全,字迹清晰,使用药品通用名,给药途经、用法和剂量正确。 2. 制定处方(包括用药医嘱)管理制度,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等行为。 3. 医师签名或签章式样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案。 4. 药师对处方或医嘱用药应进行适宜性审核。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拒绝调配并记录。 5. 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6. 制定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对不合格、不合理、超常处方及时进行干预。 | 查文件: (1)处方(医嘱)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50张当天处方书写规范情况。 (2)抽查5张当天处方和2份现用药医嘱,医师签字或签章与留样是否一致。 (3)查药师用药审核和拒绝调配的记录。 (4)查药物咨询服务和安全用药指导的相关资料。 (5)查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和及时进行干预的相关资料。 |
|
|
(五)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 | 4 | 1.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有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监测的记录和分析。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2.医师、药师、护师及其他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对病人用药情况进行监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原始记录和处理程序。 | 查文件: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监测分析记录。 (2)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未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1例该项分值全扣。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4 | 1.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2.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抗菌药物三级管理,进行动态监控与评价,有工作记录,每年≥4次。 3. 定期内部公布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每年≥2次。 4. 有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储备与使用流程。 5. 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每年至少1次。 | 查文件: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抗菌药物临床分级应用监督、分析、评价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的内部公示资料。 (2)抽住院病史 10 份、门急诊处方 50 张,查是否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有无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查细菌耐药情况分析的资料。 (4)查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记录。 |
|
|
(七)临床药师制度 | 4 | 1. 药学部门设置临床药学室,制定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2. 建立临床药师制,配备2名以上符合资质的临床药师从事临床药学服务。 3. 临床药师职责明确。参加儿少精神科、老年精神科、危重患者的诊疗活动,并提供药学服务、书写药历。 4. 为临床医师、护士及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支持与咨询服务。 | 查文件: (1)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临床药学室设置、药师配备、药师资质。 (2)抽查1名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知晓情况。 (3)查5份相关药历,考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情况。 (4)查临床药师咨询服务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设置与服务 | 6 | 1.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需求的特殊诊疗服务项目,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设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室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室。 3.制定特殊诊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相关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 查文件: (1)特殊诊疗服务项目的执业许可证。 (2)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
|
|
(二)科室管理与人员资质 | 7 | 1.从事特殊诊疗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具备法定资质并被授权。 2.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执业医师评估治疗效果。 3.室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控制活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 现场检查: (1)查从事特殊诊疗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资质和被授权资料。 (2)查专业资质的执业医师特殊诊疗服务治疗效果评估相关资料。 (3)查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实行质量控制的记录。
|
|
|
(三)环境与风险管理 | 7 | 1.治疗室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2.开展有风险的治疗,必须具有防范与处理预案,必要的抢救器械、设备及药品,有备用电源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 现场检查: (1)查治疗室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2)查风险防范与处理预案。 (3)抢救器械、设备及药品和备用电源设备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病案管理组织和病案科(室)管理与设置 | 5 | 1. 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每年至少1 次)。 2. 职能部门定期对病案质量进行监控,有记录。 3. 病案科(室)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开展病案信息、统计、保管等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4. 病案科(室)的设施、设备与人员配置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 5. 病案存放室环境能保障病历资料的安全。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职能部门病案书写相关培训教育记录。 (3)查职能部门定期开展病案检查和质量评价的资料。 (4)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5)查病案科(室)设置、设施与人员配置。 (6)查病案室消防、通风、防潮、防霉、防蛀、防湿等措施。 |
|
|
(二)病案信息管理 | 5 | 1. 建立就诊患者姓名索引系统,尽可能使用二代身份证。 2. 每位门诊、急诊患者有就诊记录。 3. 住院病案有编号体系,包括联系人、电话、住院科室等信息。根据病案号可检索历史诊疗记录。 4. 病案首页列出本次诊疗相关诊断名称,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审核签字。 | 现场检查: (1)查门诊和住院患者姓名索引系统使用情况。 (2)抽查门诊医师工作站5位患者就诊记录、处方及检查化验报告。 (3)查住院病案标号检索系统。 (4)抽5份病案,查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和签字医师资质。
|
|
|
(三)病案书写质量管理 | 10 | 1.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制定病历书写管理制度和规范。 2. 入院录、首次病程录及病程记录及时、完整、准确,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科室病史书写符合《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并有具资质执业医师签名及记录时间。 | 现场检查: (1)抽查本年度20份运行病史(含5份疑难或危重病史)和20份出院病史(含5份死亡病史),其中无抽搐治疗、非无抽搐治疗病史各20份。按上海市病案质控中心病史检查表单评分。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病案及信息安全管理 | 3 | 1. 病案科(室)应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并配备相应设备,专人负责管理,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 2. 病案科(室)有病案登记本,病案去向可追溯。 |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科(室)安全防护设备和专人管理情况。 (2)查病案科(室)登记本,抽查5份住院病案的可追溯性。 |
|
|
(五)病案分类编码和查询 | 3 | 1.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10第二版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主要诊断与主要操作编码应符合卫生部与国际疾病分类规定,编码正确率≥98%。 2. 建立出院病案信息查询系统,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 | 现场检查: (1)抽查50份出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及主要操作编码的正确性。 (2)根据病案首页内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复合查询住院的病案信息,验证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是否完整。 |
| |
(六)病案服务管理 | 2 | 1. 为临床及管理人员提供病案服务。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案资料制度。除特殊情况外,病案应在病案科(室)内阅览。 2. 每份病案借阅应记录借阅人、时间、目的(借阅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 3. 按规定为患方提供病案复印服务,为公、检、法和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病案信息查询与复印服务。 |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科(室)阅览规定。借阅手续与时限,复印或复制病案的记录资料。 (2)查对外提供病案信息查询服务的措施与记录。 |
|
|
(七)电子病历管理 | 2 | 1. 电子病历的全部内容、格式、时间、签名均以纸版打印记录为准,符合《电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中医科室电子病历符合《中医电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2. 电子病历客观反应患者病情,避免模版式粘贴。 3. 提倡逐步实施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和共享。 | 现场检查: (1)查5份纸版打印病历是否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2)查纸版电子病历格式。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院长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实施目标管理 | 5 | 1.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实施目标管理。 2. 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明确护理管理的具体职责与工作条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 查文件: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文件。
现场检查: (1)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职责、会议记录,每年至少2次。 |
|
|
(二)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 5 | 1. 护理管理组织完善,建立垂直护理管理体系。 2. 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制定护理工作计划。 3. 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实施责任制护理,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护理措施。 4. 各级护理管理组织对质量有监督、考核、评价,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管理网络架构图与工作计划。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查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运行资料和监督考核记录。 (3)查责任制护理落实情况。 (4)查护理部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分析改进措施和落实跟踪记录。
|
|
|
(三)护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 5 | 1. 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2. 护理制度及时更新、完善。 3. 定期开展护理制度的培训,有培训记录,每年至少2次。
| 查文件: (1)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制度更新修订情况。 (2)查护理部培训记录。考核2名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护士资质和岗位技术能力 | 5 | 1. 对各级、各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逐步推进能级管理。 2. 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统一调配、使用和培训,责任明确。 3. 全院护士实行同工同酬,有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及培养的同等机会。 4. 护理管理部门建立护士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存有个人资质文件或复印件(执业注册证、技术准入、上岗许可、有关教育、培训等资料)。 5. 护士长大专(或具有高级职称)以上,达70%。
| 现场检查: (1)查各级、各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2)查护理部对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和培训情况。 (3)查护士同工同酬情况。 (4)抽查10名护理人员技术考评档案和执业注册证等相关资料。 (5)查医师和护士长学历、职称的符合情况。
|
|
|
(二)护理人员配置 | 5 | 1.全院护士总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2.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例≥0.3:1。 3.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例≥0.28:1。 4.护士具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 | 现场检查: (1)医院护床比。 (2)病房护床比。 (3)护士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比例。 (4)查大专以上护士比例 |
|
|
(三)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 5 | 1.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和方案,确定在特殊情况下的替代人选。 2. 根据危重患者的比例、床位使用率及收治病种特点实行弹性调配。 | 查文件: (1)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和方案。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负责人对替代人选知晓情况。
|
|
|
(四)在职培训和专科岗位培训 | 5 | 1. 制定各级护士培训制度。 2. 承担国家/市Ⅰ类继续教育项目。 3. 有护理研究课题和经费,发表论文和著作。
| 查文件: (1)护士培训制度与计划。 现场检查: (1)查在职培训、继续教育计划和考核情况。 (2)查市级和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项目。 (3)查评审前3年,护理课题和经费数,发表护理论文和著作数。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护理质量评价 | 3 | 1. 护理部有基础与专科护理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2.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对基础与专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有分析评价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2)查护理质量督查考核记录。 (3)查2名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及护理了解情况。 |
|
|
(二)重点部门和重点护理环节管理 | 5 | 1. 护理部制定重点部门(供应室、麻醉与无抽搐治疗科)护理管理制度,重点护理环节(无抽搐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管理流程,并进行督查。 2. 病区有与其他科室的转入(出)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3. 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服务。 4. 制定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危机值”报告和处理流程,护士知晓率100%。
| 查文件: (1)重点部门护理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护理管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对重点部门及环节督查记录。 (2)查病区与其他科室转入(出)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3)抽考2名护士对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危机值报告和处理流程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开展优质护理,落实分级护理 | 10 | 开展优质护理: 1.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并组织实施,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2. 根据基础及专科护理特点和患者的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 开展责任制护理的病房大于50%,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位。 落实分级护理: 1. 制定分级护理制度、标准。 2. 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相符,有相应级别标识。 3. 护士掌握患者的护理级别及对应的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并有记录。 4.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对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优质护理服务方案。 (2)分级护理制度、标准。
现场检查: (1)查开展优质护理和责任制整体护理情况。 (2)查护理部对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督查反馈记录。 (3)查2名患者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落实情况及记录。 (4)抽查2名护士对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知晓情况。 |
|
|
(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 4 | 1. 制定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并按规范实施,能客观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 护士能及时、准确观察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主动采取措施。 3. 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应及时修订护理常规。
| 现场检查: (1)询问2名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情况。 (2)查2份危重护理病史书写情况。 (3)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护理常规。 |
|
|
(五)为无抽搐治疗患者提供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 | 3 | 1. 制定规范的无抽搐治疗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2. 护士能全面落实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后护理,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现场检查: (1)查2名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评估。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六)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制度 | 3 | 1. 制定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2. 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并有记录。 3. 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护理会诊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护理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个病区,护理查房、病例讨论记录。 (2)查2例重点部门疑难护理会诊记录。 |
|
|
(七)护理文件书写 | 3 | 1. 制定护理文件书写标准(标准册),及时修订。有文件书写检查考核标准。 2.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定期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评记录。 3. 重点评价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等。具执业资质护士进行记录,并签名。 4. 对在职护士进行文件书写培训,并有考评记录。
| 查文件: (1)护理文件书写标准。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对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评价和考评记录。 (2)抽查2例危重患者病史的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的书写及签名护士资质。
|
|
|
(八)提供心理和健康指导服务 | 3 | 1. 根据各科室疾病特点,建立患者健康指导手册(资料)。 2.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 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指导(包括入出院、饮食、用药、治疗、特殊检查等)。 | 现场检查: (1)查2个科室健康指导手册(资料)。 (2)抽查2名患者心理护理落实情况。 (3)抽查2名患者健康指导落实情况。 |
|
|
(九)仪器、设备和抢救药品有效使用 | 3 | 1. 各病区仪器、设备齐全呈备用状态,抢救药品保证在有效期内。 |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病区仪器、设备、抢救车药品,是否呈备用状态。 |
|
|
(十)临床路径护理管理 | 3 | 1. 依据临床路径质量监控标准,开展相关培训,并按流程提供规范的护理服务。 2. 依据临床路径标准适时与医师有效沟通。 | 现场检查: (1)查临床路径护理规范及质量监控记录。 (2)查临床路径护理的培训资料。 (3)查开展临床路径护理情况。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和监管 | 5 | 1.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职责明确。 2. 有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制度,对护理安全进行监管,有记录。 3. 制定用药、治疗各环节的查对制度,在治疗、给药前采用2种以上身份识别的方法核对患者。 4. 病区有各类药品安全管理措施,护士掌握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 5. 护士掌握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及处理措施。 | 查文件: (1)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处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 (2)查护理安全监管记录。 (3)查2个病区药品安全管理措施。 (4)现场观察2名护士用药、检查和治疗时查对及患者身份核查情况。 (5)抽查2名护士掌握用药、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的知晓情况。
|
|
|
(二)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 | 4 | 1. 制定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 2. 护理人员接受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的培训。 3. 科室有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登记本。 4. 护理部定期组织缺陷分析、整改及反馈,有改进记录。
| 查文件: (1)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的培训记录。 (2)查护理部和科室的护理质量安全事件相关缺陷登记、分析和改进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护理风险防范 | 3 | 1. 制定患者导管滑脱防范、评估与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2. 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导管滑脱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3.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等发生(见第二部分患者安全目标相关章节,不重复评分)。 | 查文件: (1)导管滑脱防范、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导管滑脱防范措施执行情况的记录。 (2)查护理部对发生导管滑脱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 |
|
|
(四)护理操作及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4 | 1. 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鼻饲等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2. 各护理单元的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能正确预防和处理常见并发症。 | 现场检查: (1)抽查2名护理人员掌握本病区护理技术操作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抽查2名护士本专科护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
|
(五)紧急意外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 4 | 1. 护理部建立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停电、停水、火灾等)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2. 制定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的培训方案并实施。根据医嘱,对不同患者(不合作、自杀、伤人等)实施约束(如约束带)等保护措施,加强巡视、注意更换体位、作好约束保护记录;对拒食或防噎食患者采用饮食护理措施以保证能量供给。 3. 有高风险患者(如自杀自伤、冲动毁物、伤人、外走、跌倒等) 以及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护理风险评估制度和防范措施。 4. 有精神科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与演练。 5. 有危重患者、被约束隔离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 查文件: (1)护理部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的培训资料。 (2)查现场抽考2名护士紧急意外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知晓情况。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分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8 | 1.布局合理,功能区域划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标识清晰。 2.制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消毒隔离工作符合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4.有相关护理操作规程的培训。 5.各种药品标识清晰,危险药品、麻醉药品管理符合规定。各种抢救仪器呈备用状态,有专人管理。 6.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或小组,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行质量控制。 7.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护理操作规程培训资料。 (2)查消毒隔离、手卫生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3)抽查 1名护士对抢救设备、仪器和药品的掌握情况。抢救仪器专人管理情况。 (4)查药品标识,危险及麻醉药品的管理。 (5)查护理质量控制人员或小组实行质量控制的记录。 (6)查护理部监测改进记录。
|
|
|
(二)中心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8 | 1.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物流从污到净,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2.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 3.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4.高压灭菌操作人员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验证合格。 5.供应室消毒灭菌采用工艺、化学、生物等方法,有监测灭菌效果的记录。 6.制定消毒物品效期管理的相关制度。 7.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科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 查文件: (1)中心供应室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供应室布局、流程(人流、物流、气流)。 (2)查质量管理小组的监管、分析、改进记录。 (3)查中心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相关记录。 (4)查高压灭菌操作人员的上岗资质及高压灭菌设备定期验证标识。 (5)查消毒物品有效期。 (6)查护理部监测改进记录。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分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住院病区内一级和二级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 9 | 1. 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 2.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 制定并实施一级和二级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有应对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窒息等突发事件的护理预案。 4.护士长须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6.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突发紧急情况救治护理预案。 现场检查: (1)查住院病区内一级和二级护理单元工作制度实施情况。 (2)查护士长专业培训证书。 (3)查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分析记录及整改措施的落实。 (4)查2名护士对突发紧急情况(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窒息等)救治护理预案的知晓情况。 (5)查护理部监测改进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依法开展诊疗活动 | 5
| 1.因组织行为违法执业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不超过2次(不包括因医疗事故而受到的行政处罚)。 2. 评审周期内医院年平均不良执业行为积分不超过12分。 3. 制定全院职工卫生法律法规教育计划,有执行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卫生法律法规教育计划和相关培训资料。 (2)根据培训记录,抽查2名员工对卫生法律法规知晓情况。 注:行政处罚及记录由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超出标准分值,该项目不得分。 |
|
|
(二)规范执业科目 | 5 | 1. 医疗执业许可证核准科目与临床实际开设的诊疗科目相一致,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 2. 医院内有关“中心”、“研究所”的成立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 3. 不擅自开展未经批准的第二、三类医疗技术。 4. 实际开放床位与核定床位数之比≥1.2:1 ,须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现场检查: (1)根据医疗执业许可证核准科目,查门诊诊疗科目一览表,发现有不符合执业许可的科目,该项分值全扣。 (2)查“中心”、“研究所”挂牌标识的符合性。 (3)查第二、三类医疗技术批准文件。 (4)查实际开放床位与核定床位数之比。 |
|
|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质 | 5 | 1. 在院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须持有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本院注册登记。 2. 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 3. 多地点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在本院执业时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 4.聘用院外人员应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进行注册。 5.研究生、进修人员不得独立值班(含护理、医技)。 | 现场检查: (1)抽查外聘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和本院注册登记的资料。 (2)抽查2个科室(病区)医、护排班表。 (3)抽查2个科室卫技人员资质资料。 (4)抽查急诊、病区值班人员资质符合情况。 (5)抽查5份病史值班医嘱中签名人员资质的符合性。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院管理组织机构 | 5 | 1. 管理组织设置合理,适应医院等级、功能任务需要。应设立医疗质量、护理、学术、药事、医院感染、医学伦理、病案、设备、信息、精神文明建设等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2 次。 2. 职能科室设置及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 | 查文件: (1)医院建立相关委员会的文件,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2)职能部门设置和部门工作职责。 现场检查: (1)查各委员会会议记录,主要查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2)抽查2名委员会成员对工作条例和会议内容的知晓情况。 |
|
|
(二)院长管理责任制 | 5 | 1. 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把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作为主要管理目标,院级领导职责明确不交叉。 2. 院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办公会。 3. 制定“院长行政查房”制度,每月1次。 4. 制定医院总值班制度,总值班协调处置值班当日医院紧急事务。 5. 推进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 | 现场检查: (1)查院级领导岗位职责及述职文件。 (2)查院长办公会议记录与改进落实情况。 (3)根据“院长行政查房”制度,查院长行政查房记录与问题落实情况。 (4)根据医院总值班制度,查总值班记录,了解总值班现场处理问题情况。
|
|
|
(三)院、科两级负责制 | 4 | 1. 院、科两级管理目标明确,各科室(部门)负责人职责明确,每年院科签订的目标管理文件,突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2. 院长定期召开科主任例会或临床职能科室联席会议,履行协调职能,每季度1次。 3. 行政管理人员认真履职,实行管理问责制。 4. 临床医技科室按月上报医疗质量自查表。 |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科室科主任的目标责任书,年度述职和年度考评记录。 (2)查科主任例会或联席会议记录。 (3)抽查2个职能部门行政管理问责制落实情况。负责人的岗位目标、年度述职和年度考评资料。 (4)查医疗质量自查表的分析、评价资料。 (5)抽查2名管理人员职责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 5 | 1. 制定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责,并能及时更新,各科室开展学习。 2. 开展全体职工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培训、教育。 3. 各类工作人员知晓并履行本岗位职责。 | 查文件: (1)医院管理相关制度和员工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培训资料,抽查4名员工知晓情况。 (2)查2个科室规章制度存档及学习情况。 (3)查全院制度、岗位职责更新情况。 |
|
|
(五)计划管理 | 5 | 1. 根据医院宗旨、功能与任务,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内容包括总体发展、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等,并组织实施。将“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作为重点内容,有阶段性工作重点。 2. 有年度计划,年度总结能反映年度计划的目标实施情况及五年规划的进展情况。 3. 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必须经职代会通过。 4. 各科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与全院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保持一致。 | 查文件: (1)医院五年总体发展规划。 现场检查: (1)查年度计划,突出“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内容,有总结及实施情况的资料。 (2)抽查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职代表各1名对医院宗旨和发展规划知晓情况。 (3)查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经职代会通过的资料。 (4)查2个科室年度工作计划,是否与医院计划、目标相一致。 |
|
|
(六)医院档案管理 | 3 | 1. 建立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完整,网络健全,并实行统一管理。 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 3. 各类文件材料和声像材料收集完整,及时归档。 4. 档案室环境能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 | 查文件: (1)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案卷及目录、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保密、借阅、鉴定销毁、库房环境等环节。 (2)查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3)查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及时性。 |
|
|
(七)对口社区服务和组建医疗集团 | 3 | 1. 医院功能任务目标中,有对口社区服务内容。 2. 建立一支骨干师资队伍负责履行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并定期(每年至少1次)开展对口社区服务工作的评价。 3. 提倡组建医疗集团,推进三、二、一级医疗机构资源共享,实施双向转诊。 | 查文件: (1)对口支持社区服务的相关文件。 现场检查: (1)查有无对口社区服务内容及评价记录。 (2)查师资队伍名录、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 (3)查组建医疗集团和实施双向转诊的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人力资源配备 | 5 | 1.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及结构能适应医院规模任务需要。卫技人员:核定床位≥0.6:1。 卫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70%以上, 护理人员占卫技人员总人数50%以上; 全院护士:实际开放床位≥0.3:1; 病房护士:病房床位≥0.28:1 。 2.主要临床、医技科室均配有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主任医师的科室≥90%。 3.鼓励配置医务社会工作者,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 现场检查: (1)按要求查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及结构比例。 (2)查主要的临床、医技科室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比例。 (3)查医务社工岗位设置与工作职责。
|
| |
(二)临床科室 | 5 | 1.临床科室设置齐全,科主任具高级职称。 2.临床科室应设精神科、麻醉及MECT科、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和预防保健科等科室。 3.精神科中应设置精神病专业、临床心理专业、药物依赖专业、精神康复专业、司法精神病专业、儿少精神专业、老年精神专业等亚专科。
| 现场检查: (1)查临床科室的设置及科主任职称。 |
|
|
(三)医技科室 | 5 | 1. 医技科室设置齐全,科主任具高级职称。 2. 应设置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特殊诊疗室(RTMS)、功能检查室、营养室。
| 现场检查: (1)查医技科室的设置及科主任职称。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重点专科设置与人才培养
| 5 | 1. 三级甲等医院至少有国家、或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省(市)重点学科≥ 2 个或全国性重点专科≥ 1 个。 2. 重点学(专)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水平应处在全国或市级先进之列,具备举办国家级或市级继续教育Ⅰ类项目的能力。学科带头人为全国或市级专业学术组织的主要成员。
| 现场检查: (1)查市级或全国性重点学(专)科数及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文件。 (2)查3年来重点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委员会任职情况(担任市级以上学术委员以上职务)和举办国家级或市级继续教育Ⅰ类项目的资料。
|
|
|
(五)卫技人员资质管理 | 5 | 1. 建立执业医师资质管理体系和专业技术档案,人事或医务处对执业医师进行年终考评,有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机制,每3年评估1次。 2. 医疗管理部门存有医师和医技人员执业证、注册证、学历文凭、技术准入等文件和教育培训资料。 3. 有对外来短期工作人员(国内外)技术资质的管理规定。从事各种有创操作时,须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4. 临床医师结构合理,大学本科(或具有高级职称)以上达100%。
| 现场检查: (1)查执业医师年度考核表和个人技术考评档案。 (2)查医疗管理部门保存的医技人员资质和培训的相关资料(10名)。 (3)查外来短期工作人员技术资质管理资料。直接从事有创操作的国内、外来访者的审批资料。 (4)查临床医师学历、职称的符合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承担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 3 | 1.承担政府指令的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2.承担国家或本市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 | 现场检查: (1)查完成国家级或市级医疗紧急救援任务的相关资料。 (2)查完成国家或本市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的相关资料。 |
|
|
(二)应急管理组织和机制 | 5 | 1. 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明确1名院级领导分管,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2. 有应急处置工作主管部门和协同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3. 制定医院应急管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工作目标并监督实施。 4. 明确规定需及时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重大突发事件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务人员紧急调遣机制。 | 查文件: (1)医院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的文件。 现场检查: (1)查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和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每年2次)。 (2)查应急管理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工作目标、监督实施记录。 (3)查主管部门和协同部门人员分工的知晓情况。 (4)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的知晓情况(抽查2名员工)。 (5)查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务人员紧急调遣机制。
|
|
|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2 | 制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 查文件: (1)查医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医院专项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或应急管理手册更新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应急培训和演练 | 4 | 1.根据医院应急管理规划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2.参与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 3.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和院内各类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每年实施1次以上。 4.有休息日及夜间突发事件应急对策。
| 现场检查: (1) 根据应急知识培训资料(每年≥1次),抽查医疗、护理、管理部门各2名人员的知晓情况。 (2) 查参与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记录。 (3) 查医院组织各项实地演练的记录(每年>1次),有总结和整改措施的资料。 (4) 根据休息日及夜间应急联络网,抽查人员到位情况。
|
|
|
(五)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 | 3 | 1. 制定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 2. 制定应急物资与设备的管理制度,有定期维护、保养和使用登记。 3. 配置可供紧急时使用的呼吸、复苏装置和药品,标识明显,保持在备用状态。 4. 建立应急药品和设备紧急调用机制。 | 查文件: (1)应急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和储备计划。 现场检查: (1)查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情况。 (2)查应急物资和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和使用记录。 (3)根据应急物资和设备备用目录,抽查呼吸、复苏装置和药品,标识明显,呈备用状态。
|
|
|
(六)突发事件处置与持续改进 | 3 | 1. 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种潜在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每年1次)。 2. 有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与措施,紧急呼叫通讯系统畅通。 3. 定期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4. 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典型案例,记录完整。 | 查文件: (1)医院内部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潜在危害风险评估资料。 (2)根据培训资料,抽查2名医生、护士使用急救装置熟练程度和心肺复苏技能。 (3)抽查2个病区的紧急呼叫系统。 (4)查突发事件和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典型案例的记录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信息管理组织和发展规划 | 5 | 1. 建立信息化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定期召开会议,每年≥2次,有记录。 2. 设置专职部门,负责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的日常工作。 3. 制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4. 制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 | 查文件: (1)医院成立信息化管理组织的文件。 (2)信息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2)查信息专职管理部门的设置,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
|
|
(二)医院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 5 |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规定,满足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需要。 1. 具有HIS、LIS、RIS、PACS系统;具有决策支持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病案管理、医院运行指标统计、医院网站等功能。 2. 信息系统提供开放接口,能实施数据交换,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开放联网查询。 3. 开展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 | 现场检查: (1)查门急诊系统(挂号、收费、药房等)。 (2)查住院系统(医嘱、出入院、病区药房)。 (3)查库房管理系统(药品、总务、医疗设备、卫材)。 (4)查临床检验管理系统。 (5)查医学影像系统(影像、超声)。 (6)查医技管理系统(麻醉)。 (7)查医师、护士工作站(门急诊、住院)。 (8)查电子院务管理系统(院长辅助决策分析、成本核算、病案统计等)。 (9)查患者查询服务(网站、触摸屏)。 (10) 查信息开放接口,有数据交换、开放查询的功能。 |
|
|
(三)医疗信息统计 | 3 | 1. 能准确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等信息。 2. 按照国家和本市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规定的统计口径、指标计算方法和报送日期等要求,全面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医疗统计报表及时、完整、规范,每半年有统计分析。 | 现场检查: (1)查医疗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的资料及统计报表及时性、准确性。 (2)查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能否及时查询相关医疗业务动态及质量控制信息。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信息系统运行和安全 | 3 | 1. 实施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具有容灾备份系统,实行网络运行监控,有防病毒、防入侵措施。 2. 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3. 制定信息应急预案,有定期演练记录。 4. 系统运行维护规范化:制定值班制度、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制度、技术文档管理制度,并有相关记录。 | 查文件: (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各项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2)查信息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3)查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如有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颁发的近2年合格证书即可免予检查。 |
|
|
(五)医院信息交互与共享 | 3 | 1. 医院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能通过集成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 (1)有患者主索引,门诊和住院系统的患者主索引相互独立。 (2)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包括门诊全流程和住院全流程。 2. 与医保/新农合系统实现电子信息交换。 3. 按照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要求,及时准确上报有关信息。 4.逐步推进卫生信息的区域共享和交换(电子数据上报、医疗机构间的临床数据共享)。 | 现场检查: (1)查患者主索引(门诊和住院系统的患者主索引相互独立)。 (2)查医生工作站的功能。 (3)查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的功能。 (4)查医保/新农合系统的信息交换的功能。 (5)查网络直报、数据上报情况。 |
|
|
(六)信息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 | 3 | 1. 有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预算,近3年累计信息化经费投入占医疗收入0.5%-1%。 2.专职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信息运行需求,每年专业技术培训时间不低于 20 学时,有经费保障。 | 现场检查: (1)查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的经费投入。 (2)查专职技术人员及培训经费配置情况,培训的相关资料。 |
|
|
(七)医学图书馆管理 | 3 | 1. 制定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和信息服务制度。 2. 图书室环境、场地面积、开放时间和计算机配备数能满足员工阅览需要。 3. 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务:包括中文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外文医学期刊数据库。 4. 推进网上图书预约、催还、续借和馆际互借。 | 查文件: (1)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和信息服务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图书室环境、场地面积、开放时间和计算机配备数能否满足员工阅览需要。 (2)查是否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 务(中文、外文)。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设置 | 3 | 1.科研教学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设立,科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建立学术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职能明确,有工作条例。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定期研究医院学术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 查文件: (1)科室人员岗位职责。 (2)学术委员会文件(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科研教学职能科室的设置。 (2)查科研教学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3)查学术委员会会议记录和改进措施。 | ||
(二)科教规划 | 3 | 1. 将科教规划列入医院年度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 2. 每年科教经费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1.5%以上。 3. 对有匹配经费要求的纵向课题,经费匹配足额到位。 | 查文件: (1) 医院年度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 现场检查: (1) 查每年科教经费投入情况。 (2) 查纵向课题经费匹配情况。 | ||
(三)科研课题 | 5 | 评审周期内,科研课题立项(第一负责人为本单位): A 级:国家级重点项目≥ 3项。 B级:国家级一般项目和/或省(市)部级重点项目≥5项。 C级:省(市)部级一般项目和/或局级项目≥10项。 | 现场检查: (1) 查科研计划任务书、合同等相关文件: 符合A级,该项得满分; 符合B级,该项得分值60% ; 符合C级,该项得分值30%。 | ||
(四)科研成果 | 6 | 评审周期内: 1. SCI收录论文: A级:≥10篇; B级:<10篇; C级:无SCI收录论文。 2. 科技奖: A级:国家级≥2项或市级≥3项; B级:市级2项或局级≥4项; C级:市级1项或局级3项。 | 现场检查: (1) 查SCI论文发表资料: 符合A级,该项得3分; 符合B级,该项得2分 ; 符合C级,该项得0分。 (2) 查科技奖相关资料: 符合A级,该项得3分; 符合B级,该项得2分; 符合C级,该项得1分。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五)人才培养 | 4 | 评审期内,人才培养计划: A级:在培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1名或市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2名; B级:在培市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1名或局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2名; C级:在培局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1名。 | 现场检查: (1) 查阅人才培养相关资料: 符合A级,该项得4分; 符合B级,该项得3分; 符合C级,该项得2分。 | ||
(六)教学管理 | 3 | 1. 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不少于1次。 2. 教研室建制完善,并备教室。 | 现场检查: (1) 查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2) 查教研室设置、专用教室配置情况。 | ||
(七)师资队伍 | 2 | 1. 高级职称医师承担的理论教学任务占总理论教学任务≥80%。 | 现场检查: (1) 查高级职称医师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比例。 | ||
(八)教学任务和教学实施 | 4 | 1. 承担研究生理论教学任务。 2. 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精神病学、心理学)课堂教学任务。 3. 承担高等院校本科见习、实习任务。 4.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各教研室撰写相应教案。 5. 有教学查房和教学病例讨论。 6. 有教学评价及学生反馈记录。 | 现场检查: (1) 查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理论教学任务的资 料。 (2) 查承担高等院校本科见习、实习、临床教 学的资料。 (3) 查精神医学等教研室教案与大纲的 符合性。 (4) 查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资料。 (5) 查教学评价和学生反馈资料。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财务制度管理 | 4 | 1. 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并及时更新,包括财务分析报告、医院内部控制、成本核算等制度。 2. 会计部门与药品、物资等部门有详细的月度相关账目和核对记录。 3. 财务部门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从事会计工作5年以上经历。 4. 财务人员配置到位,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5.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严禁医院、部门和科室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 查文件: (1) 医院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和更新情况。 (2) 查财务部门负责人资质,人员配置情况。 (3) 查月度相关账目核对记录。 (4) 抽查2名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5) 查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情况及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具体管理措施。 |
|
|
(二)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 | 3 | 1. 制定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 对重大经济事项的立项、评估、决策、报批等环节进行监控,有立项论证报告。 3.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实施权限实行分级负责,有跟踪记录和成本效益分析,向职代会报告。 | 查文件: (1) “三重一大”制度(立项、评估、报批程序、决策与权限、分级负责、责任追究)。 现场检查: (1) 抽查重大经济事项的立项论证报告。 (2) 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分级负责的跟踪记录,成本效益分析资料,责任追究和职代会报告记录。 |
|
|
(三)成本核算管理 | 3 | 1. 制定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实施方案和流程。 2. 设置专职成本核算员负责成本核算工作,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3. 每月按时完成成本核算月报表,有季度、半年和年度专题分析报告。 4.医院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查文件: (1) 成本核算制度、实施方案和流程。 (2) 成本核算员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专职成本核算人员,月报表、季度、半年和年度专题分析报告。 (2) 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
|
|
(四)内部收入分配机制 | 3 | 内部收入分配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个人分配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 查文件: (1) 医院奖金分配综合目标考核制度。 现场检查: (2) 查前三年分配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五)医药价格管理 | 3 | 1. 执行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设医药价格管理专(兼)职人员,有岗位职责,能够正确掌握医药价格政策。 2. 有医院内部价格监督自查,及时纠正不规范收费行为,有记录。 3.正确执行医药价格政策。 | 现场检查: (1) 查价格管理人员对岗位职责和价格政策掌握情况。 (2) 查医院内部价格监督自查问题整改情况。 (3) 复核2名出院患者合理收费情况。
|
|
|
(六)药品、高值耗材集中采购 | 3 | 1. 制定详细的药品采购制度和流程。 2. 所有应招标药品全部纳入集中招标采购,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3. 对政府采购目录外药品采购应有严格管理和审批程序。
| 查文件: (1) 药品采购制度和流程。 现场检查: (1) 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资料。 (2) 抽查2份政府采购目录外药品及高值耗材招标采购的审批资料。 |
|
|
(七)内部审计管理 | 3 | 1. 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2. 审计部门应监督医院采购项目全过程,对医院重大经济事项(如基建工程、大型设备购置、投资与筹资等)进行审计与监督,审计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意见。 3. 医院所属二级法人单位及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定期接受审计部门的内部审计。
| 查文件: (1)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及年度工作计划。 现场检查: (1) 查审计部门参与重大工程、设备购置、投资、政府采购项目的审计报告。 (2) 查二级法人单位及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的内部审计资料。 (3) 查审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记录。 |
|
|
(八)编制预算管理 | 3 | 1. 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2. 预算编制以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发展计划、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单位业务规划和工作目标为依据。 3. 预算编制审批和调整,应按规范程序进行。按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年度预算表。如需调整,应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 预算细化,分解到部门和项目,按季度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预算(金额)执行符合率达80%以上。
| 查文件: (1) 医院预算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近三年预算与事业发展计划及本单位业务规划、工作目标的符合性。 (2) 查近三年预算执行资料和预算调整报批资料。 (3) 查预算细化分解情况和执行符合率。 (4) 查预算执行进度分析、监督考核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后勤保障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 3 | 1. 后勤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制定后勤工作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2. 人员配置合理,分工明确,相关技术人员上岗均具有培训合格证和上岗证。 | 查文件: (1) 后勤工作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后勤人员配置。 (2) 抽查2名后勤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3) 查2名技术人员的上岗证。
|
|
|
(二)后勤保障管理 | 9 | 1. 水、电、气和物资供应满足医院运行需要,有操作规程。相关设备设施台账清晰,定期、定级维护、保养,有记录。 2. 有节能降耗方案与指标,有取得成效的实证。 3. 水、电、气供应的关键部位和机房有警示标识、相关操作规范和设备设施的原理图,作业人员设24小时值班制。 4. 水、电、气作业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规范。 5. 有明确、公开的物资供应商,按招投标要求进行采购。 6. 制定仓库管理和物资物品领用制度,有物资领用记录。 7. 实行后勤社会化,加强后勤外包服务的监督管理。 | 现场检查: (1) 查水、电、气和物资供应管理及操作规程落实情况,设备设施台账、定期定级维护保养记录。 (2) 查节能降耗方案、指标和成效案例。 (3) 查关键部位(配电房、液氧、氧气供应、吸引装置、机房)的警示标识、操作规范、设备设施原理图和24小时值班记录。 (4) 查后勤物资供应的招投标采购记录。 (5) 抽查2名员工对水、电、气、消防安全知晓情况。 (6) 查仓库管理和物资物品领用执行记录。 (7) 查后勤社会化状况和对后勤外包服务进行监督管理的相关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餐饮管理与服务 | 3 | 1. 设立营养科(室),满足患者的营养治疗需求。 2. 制定各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3. 食品加工过程及场地符合卫生管理要求。 4. 食品原料采购与仓储管理符合要求。 5. 执行食品留样制度。 6. 制定食品中毒应急预案。 | 查文件: (1)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2) 食品留样制度及食品中毒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 查营养科(室)设置、营养治疗相关资料。 (2) 查食品原料采购与仓储规范落实情况。 (3) 查管理人员、员工各1名对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知晓情况,近年有无食品中毒事件。 (4) 查食品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卫生管理要求及食品留样制度执行情况。 |
|
|
(四)医疗废物卫生管理和污水处理 | 3 | 1. 制定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2. 人员配备符合要求,安全防护符合规定。 3. 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符合规定。 4. 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存、工作人员防护和登记造册符合要求。 5. 对污水进行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6. 职能部门对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进行监督。
| 查文件: (1) 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相关记录和设施设备运行记录。 (2) 查人员配置和作业人员防护知晓情况。 (3) 查医疗废物运行处理的各项记录。 (4) 查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相关督查记录。 |
|
|
(五)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置 | 1 | 使用后的,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袋)、安培(瓶)、注射器集中回收处置: 1. 按规定将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袋)交本市指定的集中回收处置单位。 2. 分类收集、转运、暂存、工作人员防护和交接符合要求。
| 现场检查: ⑴查集中处置协议; ⑵查人员配置和作业人员防护知晓情况。 ⑶查药库采购记录、后勤部门交接记录等 台账。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评分 |
(六)安全保卫组织和制度 | 4 | 1.安全保卫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有创建“平安医院”计划。 2.保卫科人员配备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 3. 应急灯、监控设备等设施配置完好;定期保养、维护、检查、校验,有记录;财务、药库、药房、档案室设立防盗报警系统,防盗设施健全。 4. 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 查文件: (1) 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 创建“平安医院”的计划。 现场检查: (1) 查保卫科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2) 查安全保卫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记录。 (3) 查防盗报警系统设置和安检记录。 (4) 查监控设备和3个重点科室照明灯的完好情况,设备维护、保养、检查、校验记录。
|
|
|
(七)消防、特种设备和危险品管理 | 5 | 1. 制定消防、特种设备和危险品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 特种设备有操作规程,造册登记存档,专人负责,有相关操作记录,有三级安全教育卡。 3. 特种设备有年检公示标签。 4. 全院职工知晓初起火灾的扑救,会使用灭火器材,能自救、互救和逃生,能及时疏散患者。 5. 定期检查防火重点部位和设施(灭火器、消防栓、消防通道)。 6. 有危险品安全管理措施,重点为易燃、易爆、和高危险品。 | 查文件: (1) 消防、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特种设备管理措施和员工上岗证。 (2) 查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记录,三级安全教育卡、年检标签和造册登记资料。 (3) 查医师护士各2名对初起火灾扑救、逃生、疏散患者及灭火器材使用知晓情况。 (4) 查重点部位、灭火器、消防栓、消防通道等定期检查资料。 (5) 查高危险品安全管理措施及执行情况。
|
|
|
(八)环境卫生 | 2 | 1. 环境卫生符合爱卫会相关要求,美化、硬化、绿化达到医院环境标准要求。 2. 执行“全国爱卫会除四害标准”,“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 现场检查: (1) 查医院环境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2) 查医院地面绿化覆盖率≥35%。 (3) 查“四害”密度控制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学装备管理组织和制度 | 5 | 1. 成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 2. 委员会负责医疗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建立并执行大型设备(50万元以上)购置程序,按规定程序审批购置。 3. 设专职管理部门,人员配置合理,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4. 实行大型设备单机成本核算。 | 查文件: (1) 成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的文件和委员会工作条例、工作职责。 (2) 设备处(科)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2) 查设备科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3) 查评审期内的医疗设备采购计划和审批程序的相关资料。 (4) 查大型设备单机成本核算记录。
|
|
|
(二)设备论证、招标采购和台账管理 | 4 | 1. 制定常规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方案,建立台账、设备总账与分户账。出入库专人管理,账物相符,制定设备与器械的验收制度。 2. 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前有论证评估报告和决策程序,建立专门档案,有成本效益分析。 3. 制定医疗设备、高值耗材和一次性用品的采购(招标)制度,进行政府采购或招标采购,须验证有效的医疗器械产品“三证”。 4. 制定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评价制度,有记录。 | 查文件: (1) 医疗设备与器械验收制度。 (2) 供方资质审核评价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常规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方案,出入库专人管理,设备账物相符情况。 (2) 查大型医疗设备论证评估报告、设备档案和成本效益分析的相关资料。查CT、MR、X光机、彩超等招标档案和装备许可证。 (3) 查甲、乙类医疗设备和一次性用品或耗材档案各2份,验证供方资质(三证)。 (4) 查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价的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设备保养维修和应急管理 | 4 | 1. 制定医疗设备的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重点设备有专门的保养维修制度与记录。 2. 主要(心肺复苏)抢救用设备完好率为100%。 3. 建立医疗设备意外事件的应急管理程序,制定故障设备紧急替代制度。
| 查文件: (1) 医疗设备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 (2) 设备紧急替代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重点科室重点设备的保养维修记录。 (2) 查抢救设备完好率。 (3) 查设备紧急调用。 (4) 医疗设备意外事件应急程序知晓情况(管理、医、护人员各1名)。 |
|
|
(四)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 | 4 | 1. 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相关人员知晓。 2. 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考核和评估。 3. 植入物与介入类医疗器械做到可溯源。 4. 列为国家强检目录和高风险的医疗设备使用前须通过计量检测,有定期计量监测记录。
| 查文件: (1)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测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知晓情况(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各2名)。 (2) 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检测、考核评估记录。 (3) 查高压容器定期检测合格标示。 (4) 查植入物与介入类医疗器械可追溯记录。 查强检设备目录,计量维护和监测记录。
|
|
|
(五)医疗设备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和操作规范 | 3 | 1.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2. 对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组织操作培训与考核。 3.对重点与新引进的医疗仪器设备组织使用培训。 | 现场检查: (1) 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的记录和临床满意度调查资料。 (2) 查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记录。 (3) 查重点与新引进医疗仪器设备的培训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精神文明建设
| 3 | 1. 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有工作条例。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定期研究医院精神文明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2.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计划,有年度总结,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及配备专(兼)职人员。 3.制定精神文明规范考核及奖惩制度。
| 查文件: (1)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相关文件。 (2) 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计划和总结。 (3) 精神文明考核及奖惩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精神文明工作会议记录和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2) 查专兼职人员设置和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
| |
(二)医德医风管理 | 5 | 1. 建立医德医风管理体系,设置领导小组和专职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效果评价记录。 2. 有医德医风年度计划和总结。 3. 贯彻《医德考核办法》,制定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4. 制定员工医德医风年度培训计划,有对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员工知晓职业道德准则。 5. 建立员工医德档案,有督查考核记录,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 查文件: (1) 医德医风管理体系相关文件。 (2) 医德医风年度计划及总结。 (3) 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4) 医德医风年度培训计划。 现场检查: (1) 查医德医风相关会议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 (2) 查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培训、督查、整改、考核的相关资料。 (3) 查中层管理、临床、医技、窗口、后勤等各2名人员,对职业道德知晓情况(参见《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上海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守则》等材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廉洁行医规定和制度 | 3 | 1. 制定廉洁行医的规定和制度。 2. 制定对全体员工定期进行相关教育的制度与记录。 3. 制定转外院检查与治疗或外购药品与器械的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 4. 评审周期内未发生被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查实的违反廉洁行医规定的案例及商业贿赂案件。
| 现场检查: (1) 查对全体员工定期进行廉洁行医教育的资料。 (2) 根据廉洁行医的相关制度,查转外院检查与治疗、外购药品与器械的管理措施与批准程序。 (3) 向卫生行政部门了解评审期内有无违反廉洁行医规定或商业贿赂案件的情况。 |
|
|
(四)社会评价和满意度测评 | 4 | 1. 制定患者满意度定期测评制度并建立测评渠道。 2. 有专职部门定期对住院、门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并有记录。 3. 满意度测评和社会评价结果向全院职工反馈,有持续改进记录,科室和个人有整改措施,用案例表明。
| 现场检查: (1) 根据患者满意度定期测评制度,查专职部门满意度测评的相关资料。 (2) 查满意度测评向全院职工反馈记录和持续改进措施。 (3) 查科室和个人对反馈结果进行整改的案例。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院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4 | 1. 建立院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并制定相关制度。 2. 建立“院务公开领导小组”,职责明确,有相关会议记录。 3. 有院务公开目录。 4.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 | 查文件: (1) 医院院务公开制度。 (2) 医院院务公开领导小组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医院院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2) 查院务公开目录、内容和途径。 (3) 抽查2名员工对“三重一大”公开内容知晓情况。 |
|
|
(二)职工民主权利 | 4 | 1. 贯彻落实《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范落实职代会制度,发挥职代会公开主渠道作用,依法行使审议建议、审议通过、审查监督、民主选举和民主评议等五项职权。 2. 医院采用院务公开栏、院情发布会、党政工联席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向职工进行院务公开,有相关记录。 | 现场检查: (1) 查职代会档案、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的资料,有会议及决议记录。 (2) 查院情向职工进行公开的途径及相关记录。
|
|
|
(三)院务公开形式 | 4 | 1. 在门诊、病房及对公众服务窗口等设立公开专栏、宣传橱窗、电子大屏幕公告栏。 2. 通过院内局域网、医院网站公开。 3. 设立查询电话。 4.制定院领导接待日制度、设立院务公开投诉信箱等。 | 查文件: (1) 院领导接待日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公开专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院内局域网、医院网站、等的公开情况。 (2) 查查询电话的完好情况。 (3) 查院务公开投诉信箱。 (4) 查院领导接待记录(病员、员工接待)。 |
|
|
(四)院务公开监督检查 | 3 | 1. 院务公开列为对医院考核评价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重要内容。 2. 接受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公开社会评议,并有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 现场检查: (1) 查近三年医院接受市、社会评议院务公开考核评价的资料。 (2) 查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
|
|
(一)资源配置
1. 实际开放床位。
2. 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二)工作负荷
1. 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
2. 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三)治疗质量
1. 住院患者死亡例数。
2. 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5. 急诊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四)工作效率
1.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 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 床位使用率。
4. 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
1. 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 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3. 每住院床日费用(元)。
(六)资产运营
1.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 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 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 资产负债率。
(七)科研能力(近五年)
1. 国内论文数 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 SCI收录论文数。
2. 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
3. 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
1. 精神分裂症 ICD-10: F20
2. 双相情感障碍 ICD-10: F31
3. 抑郁症 ICD-10: F32-F33
4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ICD-10:F23
5. 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ICD-10: F00
6 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 ICD-10:F06
7 使用鸦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10:F11
8 躁狂发作 ICD-10:F30
9 使用其它兴奋剂包括咖啡因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10:F15
10 精神发育迟滞 ICD-10:F70
(二)住院患者安全和权益保障类指标。
1. 入院时完成暴力和自杀风险、物质使用、心理创伤史等筛查率。
2.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3. 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4. 烫伤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5. 噎食窒息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6. 自杀、自伤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7. 伤人、毁物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8. 擅自离院发生率。
9. 住院期间约束和隔离措施使用率。
10. 出院后持续服务计划制定率、实施率。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抗生素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指标名称:抗生素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数值降低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张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二)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指标名称: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数值降低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注射剂的门诊处方张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三)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指标名称: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对象选择:医疗总收入中的药费总收入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数值降低
分子:年度药费总收入(万元)
分母:年度医疗总收入(万元)
(四)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指标名称: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对象选择:西药出库总金额中的抗菌药出库总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数值降低
分子:年度抗菌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分母:年度西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五)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指标名称: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对象选择: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值提高
分子: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
分母:常用抗菌药物种类
三级精神病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标准
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说明 | 每个专科的检查方法和结果 | 得分 |
重点专科 | 60分 | 1.各专科的临床技术考核内容(含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见本标准下页开始的“三级精神病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标准”。 2.“重点专科”的基本条件是能开展“三级精神病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标准”中所列重点专科考核内容的科室,其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的技术项目。 3.共考核4个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15分。 4.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 1.检查方法:查看评审期内每个项目年均开展例数,查3-5份相关技术病史或医疗文书,或实地查看相应配套设施、设备进行核实评定。 2.在每个单项技术项目完成例数中,本院技术力量独立完成的例数须≥50%,如低于50%则只按本院独立完成例数的0.5倍计算总例数。 3.每项技术项目除注明例数外,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若开展但每年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该项减半扣分;如未开展,则该项不得分。凡注明例数者,年均达到相应例数以上视为开展,若开展但每年少于相应例数的20%,则视为未开展。 4.统计时先暂时按每项1分计算,如开展得1分,如部分开展得0.5分,如未开展不得分。然后将所有项目得分相加之和,乘以该专科的换算系数(是一个分数值,分子为15,分母为该专科的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的项目数之和),得到该专科的得分。 | |
一般专科 | 40分 | 共考核4个一般专科,每个一般专科10分。 | 一般专科的换算系数计算方法:分子为10,分母为该专科的一般专科项目数。 其他内容同上。 |
检查结果:总得分 分
三级精神病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标准分科考核表
普通精神科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精神分裂症的诊治 2.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治 3.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诊治 4.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诊治 5. 精神科急诊(冲动、兴奋、激越、木僵)的处理 | 1. 2. 3. 4. 5. |
重点专科 | 1. 危重精神病人(自杀、自伤、药物过量与中毒)的处理 2.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治 3.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治 4.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除外)的诊治 5.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治 | 1. 2. 3. 4. 5.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阿尔茨海默疾病的诊治 2. 血管性痴呆诊治 3. 老年期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治 4. 老年期神经症的诊治 5. 谵妄的规范化诊治 | 1. 2. 3. 4. 5. |
重点专科 | 1. 严重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诊治 2. 其他少见类型痴呆(如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麻痹性痴呆和CJD等)的诊治 3. 老年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和综合评估 4.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诊治 5. 老年危重精神患者的诊治 | 1. 2. 3. 4. 5.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治 2. 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治 3. 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治 4. 抽动障碍的诊治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治 6. 一般心理障碍的诊治 7. 团体心理治疗 | 1. 2. 3. 4. 5. 6. 7. |
重点专科 | 1. 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治 2.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 3. 个别心理治疗 4. 家庭治疗 5. 音乐治疗 6. 进食障碍的诊治 | 1. 2. 3. 4. 5. 6.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抑郁症的常规诊治(药物治疗与支持性心理治疗) 2.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常规诊治(药物治疗与支持性心理治疗) 3.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常规诊治(药物治疗与支持性心理治疗) 4. 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怖症)的常规诊治(药物治疗与支持性心理治疗) 5. 心境障碍的复发预防 | 1. 2. 3. 4. 5. |
重点专科 | 1. 难治性抑郁症的规范化诊治 2. 快速循环型心境障碍的诊治 3. 心境障碍患者的个别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动力性心理治疗) 4. 心境障碍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 5. 心境障碍的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 | 1. 2. 3. 4. 5.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抑郁症的诊治和心理治疗 2. 恐惧症的诊治和心理治疗 3. 焦虑症的诊治和心理治疗 4. 强迫症的诊治和心理治疗 5.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障碍的诊治和心理治疗 | 1. 2. 3. 4. 5. |
重点专科 | 1. 抑郁症与神经症的物理治疗 2. 开展家庭治疗 3. 开展团体心理治疗 4. 进食障碍的诊治与心理治疗 5. 人格障碍的诊治与心理治疗 6. 心理咨询/治疗师的督导服务 | 1. 2. 3. 4. 5. 6.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海洛因依赖的诊治 2.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治 3. 酒依赖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治 4. 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治 | 1. 2. 3. 4. |
重点专科 | 1.药物依赖的个别心理治疗 2药物依赖的集体心理治疗 3.药物依赖的家庭治疗 4.开展依赖性药物的血(尿)浓度定性检测 5.开展药物成瘾认定工作 | 1. 2. 3. 4.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精神疾病的鉴定 2. 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 3. 民事行为能力的鉴定 4. 受审能力的鉴定 5. 服刑/服教能力的鉴定 | 1. 2. 3. 4. 5. |
重点专科 | 1. 性自卫能力的鉴定 2. 因果关系的司法鉴定 3. 缺席鉴定 | 1. 2. 3.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工娱治疗及评估 2. 音乐治疗及评估 3. 作业治疗及评估 4. 运动治疗及评估 | 1. 2. 3. 4. |
重点专科 | 1. 内观规范治疗及评估 2. 森田治疗及评估 3. 艺术规范治疗及评估(个体及团体) 4. 职业功能训练 5. 个体和群体的康复评价 | 1. 2. 3. 4. 5.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人格测试量表测定与评估 2. 智力测试量表测定与评估 3. 心理健康量表测定与评估 4. 儿童用心理测验与量表测定与评估 5. 精神症状量表测定与评估 | 1. 2. 3. 4. 5. |
重点专科 | 1. 心理体检 2. 心理测量师培训 3. 神经心理与认知功能测定与评估 | 1. 2. 3.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精神分裂症的无抽搐治疗 2. 抑郁障碍的无抽搐治疗 3. 躁狂发作的无抽搐治疗 4. 消极及兴奋冲动患者无抽搐治疗 5. 具备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包含除颤器使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及机械通气技术) | 1. 2. 3. 4. 5. |
重点专科 | 1.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无抽搐治疗 2. 老年期心境障碍的无抽搐治疗 3.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无抽搐治疗 4. 门诊无抽搐治疗 5. 严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无抽搐治疗 6.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无抽搐治疗 7 难治性抑郁症的无抽搐治疗 | 1. 2. 3. 4. 5. 6. 7.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全身各部位的X线平片摄影(包括CR或DR)及相应诊断等。 2.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等X线造影检查。 3.开展常规超声影像检查服务项目,包括心脏、腹部、妇产科、浅表及小器官等。 4.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术。 5.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术。 6.肝或肾或腹主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术。 7.CT检查(可选) 8.MRI检查(可选) 9.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
重点专科 | 1.脑电地形图检查 2.脑电生理检查 3. CT检查及诊断。 4. MRI检查及诊断。 5. 非血管性介入(可选) 6. 血管性介入(可选) 7. 超声造影检查(可选) | 1. 2. 3. 4. 5. 6. 7.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常规开展至少150项检验项目,包括临床血液学、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 2. 临床血液体液学:开展血常规等实验,开展各种标本(尿液、粪便、血液等)的物理、化学、涂片检查。 3. 临床化学:检测类别包括蛋白、酶类、脂类、电解质、激素、血气等。 4. 临床免疫学:检测类别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病原体血清学、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特定蛋白等。 5. 临床微生物学:开展项目包括涂片、培养、鉴定、药敏等试验及耐药性的检测、常见细菌鉴定要求到种,细菌培养送检率≥30%。 | 1. 2. 3. 4 5. |
重点专科 | 1. 开展满足精神医学中各类治疗药物浓度的检测:检测类别包括抗抑郁类药物、情感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等。 2. 开展满足精神医学各类毒品、成瘾药物的检测:检测类别包括血或尿中吗啡、甲基苯丙胺或者苯丙胺、氯胺酮(K粉)、大麻、可卡因、酒精等六类。 3. 满足精神医学发展需要,开展HIV初筛检测、凝血功能检测等。 | 1. 2. 3. |
1.在每个单项技术项目完成例数中,本院技术力量独立完成的例数须≥50%,如低于50%则只按本院独立完成例数的0.5倍计算总例数。 2.每项技术项目除注明例数外,年均开展10例及以上视为开展,大于2例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该项减半计分,如未开展或年均少于2例则该项不计分。凡规定例数者,年均达到规定例数及以上视为开展,年均大于规定例数20%但未达到规定例数视为部分开展,该项减半计分,若未开展或年均少于规定例数的20%,则该项不计分。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附件2
(2012版)
说 明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院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精神,依据卫生部《三级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参考《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0版)》,结合上海专科医院实际,制定《上海市三级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
本标准共有四类指标。
第一类指标为必备标准,为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主要反映医院公益性和依法执业等情况,共20条,被评审医院必须逐条通过。
第二类指标为准入标准,主要反映医院规模、承担任务与效率、人员结构、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教学基本能力与水平,合计100分。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合格线:90分,三级乙等传染病医院合格线:85分。
第三类指标为基本标准,包括六部分,分别为改进医院服务管理、病人安全目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院管理及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其中第一至第五部分,合计1000分。第六部分为监测指标,暂不计分。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合格线:900分,三级乙等传染病医院合格线:850分。
第四类指标为技术标准,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合计125分。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合格线:112.5分(百分计为90分),三级乙等传染病医院合格线:106.25分(百分计为85分)。
第二、三、四类指标同时达到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合格线的医院,方可被评为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第二、三、四类指标同时达到三级乙等传染病医院合格线的医院,方可被评为三级乙等传染病医院。
(一)依法执业是医院评审的重点内容,医院运行必须以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认真贯彻执行,不允许出现任何违纪违规行为。
(二)规划、计划是明确办院方向,指导医院有序、高效运行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规划和计划应依据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结合医疗服务需求和医院功能设计。它包括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目标等。
(三)规章制度是规范医疗行为,促使医院有序、高效、协调运行的保障。规章制度是否齐全、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和监管,是衡量医院管理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医院管理和医疗管理的规章制度类文件、医疗活动和岗位操作的规程类文件等。
(四)记录是客观反映诊疗过程、医院运行和管理过程的轨迹。评审中,对与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相关的病史记录、会议记录、活动记录等的检查,是掌握医院运行情况的重要途径。评审十分重视记录资料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决反对并严格查处任何弄虚作假的假文件、假资料。
(五)员工培训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知晓并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规章制度,最终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医院评审十分重视员工培训的途径、方法、频次和效果。
(六)医疗安全是医院评审的重点。医疗安全包括患者安全、员工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和保障安全等方面。涉及医疗安全的标准,不仅集中反映在医疗安全条文之中,也可见于各相关条文之中。
(七)应急管理是实现社会安全和医院安全的重要环节,医院应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既针对社会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也针对院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既有医院单方面行动的应急管理,也有与政府、社会协调的应急管理。
(八)质量管理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从设计策划到贯彻执行,从统计分析到持续改进,反映整体质量管理的状态,注重过程及结果的管理。
(九)满意度测评是了解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满意度测评包括:患者和社会对医院服务、医院员工对院领导、业务科室对职能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等方面的满意度。客观真实的满意度测评,是医院自我改进,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十)持续改进是医院评审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评审促进医院总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第一类 必备标准
第二类 准入标准(100分)
第三类 基本标准(1000分)
第一部分 改进医院服务管理(80分)
一、开展预约诊疗 (10分)
二、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分)
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0分)
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6分)
五、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和价格公示(15分)
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15分)
七、加强投诉管理,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12分)
第二部分 患者安全目标(100分)
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18分)
九、建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程序,正确执行医嘱(10分)
十、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0分)
十一、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院感控制基本要求(10分)
十二、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10分)
十三、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0分)
十四、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发生(10分)
十五、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12分)
十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10分)
第三部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50分)
十七、医疗质量管理组织(20分)
十八、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5分)
十九、临床路径和质量持续改进(15分)
二十、医疗技术管理(30分)
二十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二十二、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二十三、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二十四、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二十五、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二十六、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二十七、传染病重症医学科(室)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二十八、分娩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二十九、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三十、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三十一、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三十二、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三十三、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三十四、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三十五、感染性疾病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15分)
三十六、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第四部分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0分)
三十七、护理管理组织 (15分)
三十八、护理人力资源管理(20分)
三十九、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0分)
四十、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四十一、特殊科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25分)
第五部分 医院管理(250分)
四十二、依法执业(15分)
四十三、组织机构和计划管理(30分)
四十四、人力资源与科室设置(25分)
四十五、应急管理(20分)
四十六、信息管理(25分)
四十七、科研教学管理(30分)
四十八、财务、收费、审计管理(25分)
四十九、后勤保障管理(30分)
五十、医学装备管理(20分)
五十一、精神文明建设、医德医风管理与社会评价(15分)
五十二、院务公开管理(15分)
第六部分 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监测指标
五十三、医院运行基本统计数据
五十四、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五十五、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五十六、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五十七、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五十八、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监测指标
第四类 技术标准(125分)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通过 |
服务范围 | 服务范围覆盖多个区域,为国家级、市级医疗中心,承担一定数量的外省(市)或周边区域诊疗任务。 |
|
医院功能 | 承担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是所在区域感染性/传染性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主要依托诊疗机构。 |
|
规模与设置 | 医院规模和基本设置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所要求的三级传染病医院标准。 |
|
医院公益性 | 1.执行国家基本药品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
|
2.参加医疗紧急救治体系,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
| |
3.承担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公共卫生任务。 |
| |
4.在国家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制度框架内,实施双向转诊。 |
| |
5.执行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县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及援外医疗或国际紧急医疗救治任务。 |
| |
6. 积极落实各项控费措施,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
| |
7.特需床位的比例不超过总床位数的10%,特需门诊诊次不超过门诊总诊次的10%。 |
| |
8.在社会评价随机抽样中获得较高满意度,上一年度对外公示的万人问卷调查满意度≥85%。 |
| |
依法执业
| 1.医院年度校验合格,无暂缓校验的情况,无群体性、组织性违规违纪事件。 |
|
2.医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诊疗科目与执业许可证相一致,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和仪器设备等情况。 |
| |
3.在本院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具有合法执业资格。短期外来卫生技术人员符合执业登记规定,手续完备,无违规情况。 |
| |
4.严格执行本市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价格管理政策,无组织行为的重大违规收费情况。 |
| |
5.甲、乙类品目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和植入性医疗器材的使用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无违规使用及擅自装备情况。 |
| |
6.执行医保政策,无因违反规定被市医保部门中止定点医院医保结算关系,或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情况。 |
| |
7.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无火灾、放射源泄漏、医院感染等被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或处罚的重大安全事故。 |
| |
8.无虚假医疗广告和属于组织行为的出具虚假医疗文书情况。 |
| |
9.无完全责任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和瞒报、漏报重、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
|
编号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标准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 | 得分 |
1 | 核定床位数 | 10 | 1.≥400张 10分 2.≥350张 8分 3. < 350张 0分 | 1.查有关文件 2.查医院统计资料 | 核定床位= 张 | |
2 | 床位使用率 | 10 | 1.≥90% 10分 2.≥85% 8分 3. < 85% 0分 | 查医院统计资料,并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 | 床位使用率 % | |
3 |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 10 | 1.≤17天 10分 2.≤18天 8分 3.≤19天 6分 4. >20天 3分 | 查医院统计资料,并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干部病房、血友病艾滋病除外) | 平均住院床日 天 | |
4 | 年门急诊人次 :开放床日数 | 10 | 1.≥2: 1 10分 2.≥1.5:1 8分 3.≥1: 1 6分 4. <1: 1 2分 | 年开放床日数=开放床位数×365×0.93(部标床位使用率)。数据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 | 年门急诊人次:开放床日数 | |
5 | 卫技人员配备比例 | 10 | 1.全院卫技人员:开放床位 1.33:1以上 5分 1.26:1以上 4分 1.15:1以上 2分 2.全院护理人员:开放床位 0.6:1以上 5分 0.5:1以上 4分 0.4:1以上 3分 | 查人事部门资料 | 卫技人员:开放床位 护理人员:开放床位 | |
6 | 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职称配备和高级职称医师比例 | 10 | 1.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正高级职称比例 正高级职称80%以上 5分 正高级职称70%以上 4分 正高级职称60%以上 3分 2.临床医技科室医师高级职称比例 高级职称20%以上 5分 高级职称18%以上 4分 高级职称16%以上 3分 | 查人事部门资料,职称证书和学位复印件 | 科主任正高职称比例 % 医师高级职称比例 % | |
编号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标准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 | 得分 |
7 | 高学位医师比例 | 6 | 1.硕士以上≥50% 6分 2.硕士以上≥40% 5分 3.硕士以上≥30% 4分 4.硕士以上≥20% 3分 | 查人事部门资料和学位证书复印件 | 硕士学位以上 %
| |
8 | 重点学(专)科和技术能力 | 10 | 1.重点学(专)科 ⑴国家级医学重点学(专)科1个以上 或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以上 7分 ⑵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以上 5分 ⑶市医学重点专科2个以上 4分 市医学重点专科1个以上 3分 2.有市级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心 3分 | 查有关文件、科教处(科)资料 及学科建设计划项目书 | 国家级医学重点学(专)科 个 市医学重点学科 个 市医学重点专科 个 | |
9 | 医学教育 | 10 | 1.所在地区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分) 2分 2.独立承担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硕士1分) 2分 3.市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分 4.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分 5.承担高等学校教材(教科书)编撰工作 2分 (副主编以上2分,编委1分) | 查有关文件及科教处(科)资料 | 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 □ 招生或毕业人数 博士____ 硕士____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高等学校教材: 编委□ 副主编 □ 主编□ | |
10 | 科研项目与成果 | 14 | 1.科研立项(第一负责人为本单位) ⑴国家级2项或市、部级4项及以上 3分 ⑵国家级1项或市、部级2项或局级4项以上 2分 ⑶市、部级1项或局级2项以上 1分 2.科研成果 ⑴国家级奖1项或市、部级二等奖2项 5分 ⑵市、部级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 4分 ⑶市、部级三等奖1项或局级二等奖2项 或三等奖3项 3分 3.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2分 4.有市级以上的实验室 2分 5.专利 ⑴获得发明专利≥1项或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2分 ⑵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1分 | 查看文件及相关证书(评审期内) | 1.科研立项: 国家级 项 市、部级 项 局级 项 2.科研成果: 市、部级二等奖以上 项 三等奖 项 局级二等奖以上 项 三等奖 项 3.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有□ 无□ 4.市级以上实验室 有□ 无□ 5.获得发明专利 项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项 |
准入标准评审总得分: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预约诊疗服务 | 5 | 1. 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电话、网络、现场、诊间等),有条件者可试行门诊24小时挂号及预约服务。 2. 探索门诊和出院患者复诊的中长期预约管理办法,有逐步提高预约比例的措施。 3.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渠道。重点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出院后的患者进行跟踪管理。 | 现场检查: (1)查预约诊疗登记资料(包括:电话、网络、现场)。 (2)了解中长期复诊预约及提高预约比例的措施。 (3)查双向转诊记录与慢病管理情况。 |
|
|
(二)预约诊疗管理 | 5 | 1. 制定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及流程,有医院领导分管,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并建立工作方案和协调机制。 2. 制定出诊人员(包括各级专家)出诊管理制度,特殊情况需变动出诊时间,应提前公告。 3. 提倡预约挂号采取实名制。加强“号源”管理,严管倒号牟利。 | 查文件: (1)预约诊疗工作制度。 (2)出诊人员(包括各级专家)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预约诊疗流程。 (2)查有无无故停诊,有无故停诊监测统计指 标。 (3)查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情况。 (4)查严管倒号的措施。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优化门诊流程,缩短候诊时间 | 4 | 1. 优化门诊流程,布局结构合理,缩短候诊时间,有患者就诊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 公开出诊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并有专人负责医疗信息的定期维护,及时准确发布更改信息。 3.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医务人员按时出诊,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 | 现场检查: (1)跟踪门诊就诊流程,查门诊布局、流程是否合理,患者就诊是否方便。 (2)查医务人员出诊信息的公开和提供咨询 服务及信息更新的情况。 (3)查准时开诊情况和节假日门诊开设情况。 |
|
|
(二)连贯医疗服务,落实便民措施 | 4 | 1. 患者从就诊(急诊、门诊)到住院、出院、健康指导均可获得连贯的服务,各诊疗环节有序衔接。 2. 门诊设导诊员,有便民服务措施并落实。 3. 对高热患者、重症患者、70岁以上老人应优先 安排就诊。 4.健全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
| 现场检查: ⑴查诊疗环节的有序衔接。 (2)查便民相关举措和落实情况。 (3)查导诊员工作情况及服务规范知晓情况。 (4)查特殊人群优先就诊落实情况。 (5)查医院志愿服务记录:医护人员下社区、 社会志愿者进医院等资料。 |
|
|
(三)创建无烟医院,室内区域全面禁烟 | 4 | 1.成立控烟领导组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 3. 在相应科室设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 4.各部门设控烟监督员,医务人员均能主动及时对吸烟人员进行劝阻。做到室内环境无烟头、空气无烟味。
| 查文件: (1)控烟工作及奖惩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戒烟教育宣教资料和禁烟标识。 (2)查控烟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职能部门日常督查、改进记录。 (3)查控烟监督员、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设置情况。 (4)查医院内环境的控烟效果和现场劝阻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 5 | 1. 有完善的分诊体系,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标识明显,确保畅通。 2. 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3. 与120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为“120急救网络”成员单位,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 4. 救护车到达后及时接车,妥善安置病人,严禁扣留救护车担架床,确保救护车快速离院。 5. 急诊各部门提供全天候连续服务。 | 现场检查: (1)跟踪危重患者就诊流程。 (2)查绿色通道标志是否清晰,运转是否畅 通,病员在抢救室停留时间,是否有救护车担架床压床现象。 (3)查是否为“120急救网络”单位。 (4)查全天候连续服务情况。 |
|
|
(二)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管理 | 5 | 1. 加强预检、分诊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落实首诊负责制。 2. 制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预案,定期评价处理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3. 建立重点病种紧急救治流程与规范,流程上墙。确保抢救流程的连续性。 4. 制定并落实紧急抢救和会诊制度,建立科室间协作机制。会诊应在规定时间内到位。
| 查文件: (1)急诊首诊负责制、紧急抢救和会诊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紧急事件处理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 治预案和救治实例的相关资料。 (2)查首诊负责制落实情况。 (3)查重点病种救治流程与规范上墙公示情况。 (4)重大抢救和急危重症患者分流执行情况的相关资料。 (5)查会诊10分钟到位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改善住院、转院、转科服务流程 | 3 | 1. 完善患者入院、转院、转科服务管理,改进服务流程,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2. 制定合理、便捷的急诊收入院制度;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3. 制定转院、转科交接制度,确保病历和检查等资料的交接安全,保障诊疗的连续性。 | 查文件: (1) 入院、转院、转科制度和流程。 (2) 转院转科交接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入院、转院、转科流程。 (2) 跟踪1名经急诊入院的住院患者和1名转科或转院患者,查服务流程和交接情况。 (3) 职能部门对交接制度与流程进行检查与评估,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
|
|
|
(二)规范出院、转科医疗文书 | 3 | 1. 出院、转科记录应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书写并保存。 2. 出院时给患方相应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加强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 3. 出院时患者提出需复印病历中的客观资料时,须准予复印。
| 现场检查: (1) 抽5例出院、转科病史,查出院小结、转 科录书写规范。 (2) 抽查5例相关病史有无康复指导的内容。 (3) 询问1位当日出院患者,康复指导内容的 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保服务管理 | 2 | 1. 有专(兼)职部门或人员负责医保管理。 2. 医院对相关医疗保险政策、法规有公示。 3. 告知医保患者及家属相关医保信息与自负费用的诊疗项目。 4. 推进持卡(医保卡、居保卡等)就诊实时结算,除个人应缴部分外,其余均由医疗机构和医保机构直接结算。
| 现场检查: (1)有无医保管理的专(兼)职部门和人员。 (2)查历次医保政策公示材料记录。 (3)查病史中自费项目告知单和患方签名。 (4)查现场持卡患者就诊结算方式。 |
| |
(二)医保费用控制管理和全院药占比 | 10 | 1. 本市医保患者药品总费用不超过医保局设定的标准。 2. 本市医保患者自费药品和自费项目总费用比例不超过医保患者总费用的15%。 3. 全院药品总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不超过60%。 | 现场检查: (1)查本市医保患者自费药品和自费项目总费用和医保患者总费用。 (2)查本市医保患者药品总费用比例。 (3)查药品总收入和医疗总收入比例。
|
| |
(三)价格公示和收费管理 | 3 | 1. 公示服务价格:收费项目编码、项目名称和价格标准。建立信息及时变更的渠道和流程。 2. 提供医药(含医疗器械)价格、费用查询和费用明细清单;按患方需求,提供住院患者“一日清”账单。 3. 费用结算方式便捷,出院结算全年无休,倡导“先诊疗后结算”。 4. 聘请社会监督员,接受对医药价格及收费监督和投诉,公示价格举报和服务监督电话。物价员提供咨询服务。 | 现场检查: (1)查是否有电子屏、网站、公示栏等多种价格公示途径,价格变更时及时公示。 (2)查医药价格及费用查询服务,费用明细清单( “一日清”账单)。 (3)查2 位住院患者对费用查询知晓情况。 (4)查出院结算全年无休具体措施。 (5)查医药价格咨询或投诉由专人负责解答和处理情况。 (6)查公示价格举报、服务监督电话及咨询服务的记录。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
(一)患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5 | 1. 制定医患沟通制度,告知患者与家属应有权利和义务。 2. 制定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的服务规范与措施。 3. 患者和其法定代理人对病情、诊断和医疗风险等有知情权,对治疗措施有选择权。在手术或创伤性操作、麻醉和输血前,均须获得患方书面知情同意。 4. 将维护患方权益列为患者满意度调查的重要内容。 | 查文件: (1)医患沟通、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入院告知书和门诊公示栏,内容包括:知情同意、参与选择、保护隐私、投诉渠道和患方义务等。 (2)询问1位患者知情选择权的知晓情况。 (3)抽查5例相关病史的知情同意书。 (4)查医院患者满意度测评资料中有无维护患方权益的内容,包括测评结果和改进措施。 |
|
| ||
(二)实验性临床医疗和知情同意管理 | 4 | 1. 涉及以患者为对象的实验性临床医疗,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程序。 2. 建立伦理委员会,有实验性临床医疗技术操作项目目录,经伦理委员会审定。 3. 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制度和目录的培训,医务人员知晓相关规定。 4. 遵循自愿免费原则,获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并保护患者隐私。 | 查文件: (1)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和项目目录。 现场检查: (1)查伦理委员会审查记录。 (2)查相关病史5例,有无责任者签名和知情同意书。 (3)查2名相关医务人员对实验性临床医疗技术项目、制度及程序的知晓情况。 (4)查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患者书面同意书。 (5)查有无保护患者隐私的相关措施。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
(三)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 4 | 1. 制定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医务人员知晓并予以落实。 2. 门诊、急诊、医技科室、病区提供保护患者隐私的诊疗环境,脱衣、外露躯体时有遮隔措施。 3. 对患者疾病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有保密措施。 4. 制定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相关员工应知晓并予以落实。 | 查文件: (1)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 (2)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场所诊疗活动时有否保护隐私措施。门诊“一人一诊室”,诊疗、检查时有遮隔。 (2)查患者疾病信息保密落实情况。 (3)现场询问2位患者保护隐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如饮食习惯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
| |||
(四)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的培训 | 2 | 1. 对职工进行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的教育与培训。 2. 职工对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有充分认识。 | 现场检查: (1)查对职工进行维护患方权益培训的相关资料。 (2)抽查2位医务人员对维护与尊重患者权益内容和要求的知晓情况。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投诉管理 | 4 | 1. 制定投诉管理制度及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实行“首诉负责制”。 2. 设专职接待部门及专职人员,职责明确。投诉接待室有配置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 3. 及时处理投诉,一般投诉二周内予以答复。对投诉问题及时反馈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4. 配合推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 查文件: (1)投诉管理制度。 (2)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现场检查: (1)有无专职部门、专职人员和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投诉接待室有无配置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 (2)查5例投诉记录:处置的及时性,整改意见和追踪落实情况。 (3)了解“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实施情况。 |
| |
(二)投诉处理流程与公示 | 2 | 1. 建立方便患者的投诉处理流程。 2. 在医院显著位置公布投诉渠道、流程、电话、信箱和上级部门投诉电话。
| 现场检查: (1)查投诉电话、信箱及上级部门投诉电话的公示部位。 (2)查投诉处理流程的公示情况。 |
|
|
(三)投诉分析和整改 | 6 | 1. 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 2. 建立健全投诉档案,包括书面、音像档案资料。 3. 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投诉与医师考核、科室绩效考核和职能部门工作评价密切结合。 4. 医疗纠纷信息按规定时限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 现场检查: (1)查重大投诉事件评价、处理、分析、反馈和改进的资料。 (2)查投诉档案的完整性。 (3)查投诉与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资料。 (4)查医疗纠纷信息上报情况。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对患者施行唯一标识管理 | 4 | 1. 制定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身份标识的相关制度。 2. 可选择使用医保卡、就诊卡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身份证等作为唯一身份标识。 3. 逐步推进使用条形码管理。 | 查文件: (1)患者身份识别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通过医保卡号或就诊卡抽查10份门诊病史及取药、辅助检查记录,信息准确(姓名、性别、卡号等)。 (2)抽查门诊放射、生化检验检查条形码使用情况。
|
|
|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4 | 1. 各临床医技科室严格执行各类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 制定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患者身份确认和核对程序,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3. 手术或有创诊疗活动前,严格查对,确保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正确,并让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 | 查文件: (1)医院查对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病区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抽查2个科室/部门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完善关键交接流程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 | 3 | 1.建立关键交接流程和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程序与记录。(产房与新生儿室/科;手术/麻醉与病房、 ICU ;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 之间)。
| 现场检查: (1)查产科、手术室、急诊室、ICU及病区之间患者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并查3个患者的交接记录。 |
|
|
(四)“腕带”识别标示管理 | 4 | 1. 制定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相关制度。 2. 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科、手术室、抢救室患者及意识不清和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 | 查文件: (1)“腕带”识别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例患者“腕带”使用情况。 (2)现场询问2位员工对使用“腕带”标示知晓情况。 |
|
|
(五)职能部门落实督导职能 | 3 | 1.相关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实施督导职能,有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职能部门督导记录和对督导结果进行分析的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常规诊疗活动中的医嘱管理
| 5 | 1. 制定并落实医嘱管理制度。 2. 在非急危重症常规诊疗活动中,医师下达书面医嘱,书写规范,不采用口头或电话通知方式下达医嘱。 | 查文件: (1)医嘱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考核2个病区2例查房时下达医嘱情况,执行情况是否规范。 (2)查2份病史的医嘱书写规范情况。 (3)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医嘱规范执行情况的分析资料。 |
|
|
(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正确执行医嘱 | 5 | 1. 在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时,医师方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接口头临时医嘱后,应完整复述并得到医生确认,执行时实施双人核查。 2. 抢救结束后医师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 现场检查: (1)考核2个病区医师和护士各2人,实施急危重患者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知晓情况。 (2)查2份相关病史的记录是否规范。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手术安全核查与工作流程
| 5
| 1. 制定“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并建立工作流程。 2. 手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术式,记录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等内容。 3. 医务处和护理部实施监管,有体现持续改进内容/案例的记录。
| 查文件: (1)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现场检查: (1)查相关记录5份。 (2)抽查职能部门近3个月监管记录10例,有持续改进的资料。 |
|
|
(二)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管理 | 5
| 1. 制定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并建立工作流程。 2. 规定统一记号,标记手术部位,尤其涉及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应让患者参与(在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 | 查文件: (1)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现场检查: (1)抽考2位手术医师对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的知晓情况。 (2)询问2位患者参与情况。 (3)抽2例相关手术,查标记是否统一。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手卫生管理规范和设施 | 5 | 1. 制定手部卫生管理制度、规范程序。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管理规范,按照手卫生“六步法”程序洗手。 2. 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 查文件: (1)手部卫生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现场检查: (1)查手卫生“六步法”程序的知晓情况。 (2)查2个重点部门手卫生相关设备、设施。
|
|
|
(二)手卫生监测管理 | 5 | 1.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建立手卫生监管流程,有监测手卫生设备和洗手依从性监管记录,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反馈。 | 现场检查: (1)抽查5位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程序的执行情况。 (2)根据监管流程查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反馈资料,记录中应体现持续改进的内容,提供典型案例。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 “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使用与管理 | 5 | 1. 制定并执行毒性、麻醉、精神、放射性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 2. 制定高浓度电解质等特殊药品存放区域、标识和储存方法的相关规章制度。 3. 易混淆药品(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两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 查文件: (1)特殊药品管理使用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高浓度电解质等特殊药品的存放、标识和特殊药品的使用记录。 (2)查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两规或多剂型药物的警示标识。
|
|
|
(二)加强用药核对程序 | 5 | 1.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2. 患者口服药、注射用药加强核对,确保安全。 | 现场检查: (1)查2份病史中医嘱转抄,有无转抄者与执行者签名确认。 (2)根据医院查对制度,考查2个病区口服药、注射用药管理流程和核对程序是否规范。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 5 | 1. 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2. 检验科保存临床“危急值”处理记录。 3. 检验人员知晓 “危急值”项目及内容,发现“危急值”后能快捷有效通知医护人员。 4. 医护人员接 “危急值”报告,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提供临床医师使用,并完整记录。 5. 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 查文件: (1)“危急值”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检验科“危急值”处理记录。 (2)抽查2个相关科室(病区)“危急值”登记,每病区核对5个“危急值”记录数值,重点是感染科、妇产科、ICU。 (3)查“危急值”定期评估的相关资料。 抽查2名检验人员对 “危急值”检验项目及内容的知晓情况。 |
|
|
(二)建立“危急值”检验项目表 | 5 | 1. 建立“危急值”项目表,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至少包括血钙、血钾、血钠、血糖、血气、血常规项目、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心肌损伤标记等。
| 现场检查: (1)查“危急值”检验项目表内容。 (2)抽考2名检验人员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预防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
| 5 | 1. 制定患者跌倒/坠床管理的相关制度、预案和处理流程。 2. 对有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使用警示标识,制定防范措施。 3. 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4. 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预案及处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5例相关患者,看有无警示标识及告知记录。 (2)查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记录。 (3)护理部对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
|
|
|
(二)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 5 | 1. 制定患者压疮管理的相关制度、预案和处理流程。 2. 制定压疮诊疗及护理规程。 3. 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压疮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患者压疮管理的相关制度、预案及处理流程。 (2)预防压疮诊疗护理规程。 现场检查: (1)抽查5例患者相关压疮风险评估记录,相关护理措施和记录。 (2)查护理部对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 4
| 1. 制定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流程。 2. 有医务人员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途径,渠道畅通,便于医务人员逐级上报。 | 查文件: (1)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记录。 (2)查2名医务人员对报告途径的知晓情况。 (3)查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案例分析的资料。
|
|
|
(二)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激励措施 | 4
| 1.建立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
| 查文件: (1)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激励措施。 现场检查: (1)查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激励措施的落实情况。 |
|
|
(三)利用医疗质量安全信息资源改进工作。 | 4 | 1. 利用医疗质量安全信息资源,制定改进医疗安全工作计划(每年1次)和具体的改进措施(每年2次)。对重大安全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2. 将改进措施纳入管理制度,及时更新。
| 现场检查: (1)查医疗安全工作计划和具体改进措施、督查、整改的相关记录。 (2)查相关制度更新情况。 (3)查改进的相关案例。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协助患方正确理解、选择诊疗方案 | 5 | 1. 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疾病防治、输血等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2. 根据患者疾病诊疗方案,为患方提供相关知识教育,协助患方正确理解、选择诊疗方案。
| 现场检查: (1)查门诊、住院相关资料,如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宣教手册等。 (2)询问2位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知晓情况。 |
|
|
(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 | 5 | 1.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等有创检查和治疗前。 2. 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询问安全用药的信息。 | 现场检查: (1)询问2位患者对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参与的知晓情况。 (2)查2名患者对术前和介入前告知内容的知晓情况。 (3)询问2位患者是否知晓用药安全咨询的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组织 | 6 | 1. 建立医疗质量、伦理、药事、医院感染、病案、输血和护理质量管理等委员会。 2. 相关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职能明确,有工作条例。每年至少召开 2 次会议,定期研究医院质量管理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查文件: (1)医院建立相关委员会的文件,包括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和条例。 现场检查: (1)查各委员会会议记录。 (2)查2名委员会成员对会议内容的知晓度。 |
|
|
(二)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 6 | 1.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院长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明确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目标与方案,并制定各委员会协调与联席会议制度。院长办公会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 2. 实行质量管理问责制,院长与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每年签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 | 现场检查: (1)查医院质量管理框架图,院长每年与科主任签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 (2)查院长办公会记录,内容涵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3)现场访谈,院长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构想。 |
|
|
(三)医疗质量管理和多部门协调机制 | 4 | 1. 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如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完善。 2. 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3. 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有医疗质量协调会或科主任例会(每季度至少1次)。 4. 每季度开展全院医疗质量讲评并提出改进措施。 | 查文件: (1)质量管理部门工作制度和职责。 现场检查: (1)查质量管理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2)查医疗质量协调会或科主任例会记录。 (3)根据全院性质量讲评记录,访谈5名医护人员知晓情况。 |
|
|
(四)临床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 4 | 1. 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护士长负责科室(病区)护理质量。科主任、护士长及具资质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2. 制定本科室年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 3. 进行科室质量管理和监控,每季度自评1次,并报医院职能部门。 | 现场检查: (1)查2个临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组成和年度质量管理计划、目标和小结。 (2)查2个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监控数据和讲评分析记录。 (3)询问科主任对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目标、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疗质量制度管理 | 8 | 1.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完善。 2.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核心制度,确保内涵质量。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危重病例抢救、交接班、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等制度。 3. 承担市级干保任务的各项管理制度符合市干保局有关规定。 | 查文件: (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更新。 现场检查: (1)查2个科室(病区)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六本台账)。 (2)查干保工作质量管理和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
| |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8 | 1. 建立医疗服务质量重点监控指标,职能部门追踪过程质量,定期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2. 重点对医疗关键环节(危重患者抢救、围手术期、输血、有创诊疗操作等)进行检查与评估,提出改进措施。至少每季度1次讲评分析,并有评价信息反馈渠道。 3. 建立临床与医技科室间有效沟通机制,医技科室定期征求临床对辅助检查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意见。 4. 制定重点部门与重要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检查落实情况。 | 查文件: (1)重点部门与重要岗位人员职责。 现场检查: (1)查职能部门对医疗质量重点指标、重要环节进行监控分析、讲评、反馈的资料,有评价信息反馈渠道。 (2)抽考重点部门、重要岗位2名医务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3)查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沟通情况。 |
|
|
(三)建立诊疗常规、医疗操作规程,强化“三基”培训 | 5 | 1. 建立各科室或专业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SOP),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每年至少2次)。 2. 开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考核,各科室针对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技人员开展培训及考核,每年1次,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 查文件: (1)科室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2)“三基”培训考核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个科室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学习记录。 (2)查2个科室 “三基”考核记录。 (3)抽考4名医务人员对基本技能(心肺复苏等)掌握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医疗风险管理 | 4 | 1. 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制度(医疗风险识别、分析、处理和监控等)。 2. 制定全院卫技人员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的培训计划并实施,1年至少2次。 3. 职能部门对医疗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分析和讲评,每季度至少1次。 | 查文件: (1)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上年度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的培训计划和记录。 (2)查医疗安全分析讲评记录。 |
|
|
(五)质量与安全教育 | 5 | 1. 医院与科室领导接受全面质量管理的培训,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2. 院领导定期向全院管理骨干通报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估分析情况,至少每月1次。 3. 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文件书写、人文交流沟通等,合格后方可上岗。 | 现场检查: (1)查医院与科室领导接受质量管理培训或教育相关资料。 (2)查职能科室领导应用“质量管理改进方法及常用技术工具”的实例。 (3)查院周会记录,每月至少1次包含质量管理与改进内容。 (4)查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资料。 (5)抽考4名医务人员核心制度知晓情况。 (6)查多部门参与质量改进项目的实证。 |
|
|
(六)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 | 5 | 1. 职能部门监控下述项目,建立信息系统: (1)合理用药; (2)合理用血; (3)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 (4)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和报告; (5)病案质量; (6)医疗纠纷处理; (7)医疗护理差错。 2. 有应用上述数据改进质量工作的实证。 | 现场检查: (1)查职能部门监控相关项目的资料。 (2)查应用监控数据, 改进质量工作的实证。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临床路径管理组织
| 8 | 1. 医院设置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制度制定、管理评估、人员培训及组织协调等。 2. 科室成立实施小组,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培训,负责质量控制、反馈分析和定期评估等。 3. .医院对相关临床人员实施教育培训。 | 查文件: (1)领导小组、实施小组组成的相关文件。 (2)科室相关制度和试点病种相关文件。 现场检查: (1)查对相关临床人员实施教育培训和记录。
|
| |
(一)临床路径实施 | 7 | 1.选择适宜病例,有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目录、标准住院流程和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至少执行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2.将临床路径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衔接。 3.逐步增加试点专业、病种、入径人数,进行质量、卫生经济学分析,有横向与纵向比较,并持续改进。 | 现场检查: (1)查5个病种各3份病史记录、变异退径记录、健康宣教和知情同意情况。 (2)查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临床路径管理衔接。 (3)查试点专业和病种的质量和卫生经济学分析报告和工作持续改进、整改措施等资料。 (4)查临床路径月报表。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手术分级管理 | 20 | 1. 依据手术分级标准制定手术医师分级授权制度,设置医师手术与有创操作资格授权与考评组织。 2. 建立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实施动态、长效管理。根据医师专业能力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审核结果院内公示。 | 查文件 (1)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手术能力定期评价与再授权的相关制度及考评组织。 现场检查 (1)抽查3个科室医师分级手术准入的审核记录和公示情况。 (2)抽查10份手术记录,查手术医师手术权限的符合性。 (3)查手术医师定期评价及再授权的相关资料。 (4)查手术室医师授权名单。 |
|
|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 | 5 | 1. 开展的第二、三类医疗技术按规定报批并获得准入,并进行诊疗科目登记。 2. 根据医院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对第一类医疗技术实施严格管理。 | 现场检查: (1)查开展的第二、三类医疗技术是否经批准并执业登记。 (2)查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开展技术项目在诊疗科目范围内。 (3)查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的管理资料。 |
|
|
(三)医疗技术管理 | 5 | 1. 制定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评估。 2. 自准予开展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卫生行政审批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 3. 出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并向卫生行政审批部门报告。 4. 出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情形的,立即报告卫生行政审批部门并由其决定是否需要重新审核。 | 查文件: (1)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报告资料,报告内容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症等。 (2)根据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查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资料。 (3)查按规定应停止应用的情况是否立即停止并报告。 (4)查按规定应重审的情况是否重新申请。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感染管理人员配置 | 5 | 1.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有工作条例。定期召开会议(每年至少2次),对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 3. 评审周期内,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无被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重大违规事件。 4. 医院感染管理科独立设置,每250张开放床位配备1名专职人员。 5.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 查文件: (1)成立院感管理委员会文件、工作条例。 (2)院感管理部门规章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随机抽查委员会2名参会成员对院感相关内容知晓程度。 (2)评审周期内发生被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重大违规事件,该项分值全扣。 (3)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设置和人员配置。 (4)查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的资料。 |
|
|
(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与教育 | 4 | 1. 有院感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院培训,培训内容符合本院工作要求。 2. 医务人员掌握院感相关知识与技能。 3.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须每年参加医院感染会议或感染控制专业知识培训。 4. 专职人员和重点部门(手术室、ICU、产房、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口腔科)护士长参加感染控制专业知识培训,并获证书。 | 现场检查: (1)查当年院感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 (2)抽问2名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 (3)查上年度科长参加院感会议或岗位培训的相关资料。 (4)查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重点部门护士长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的证书。 |
|
|
(三)应用院感信息资源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4 | 1. 建立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2. 监测本院各重点部门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及耐药率,每季度进行反馈。 | 现场检查: (1)查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反馈资料(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 |
|
|
(四)院感重点部门管理 | 3 | 1. 手术室、ICU、产房、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等重点部门分区、布局符合院感管理要求。 2. 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制定重点部门院感控制管理措施,采用监控指标降低院感风险。 | 现场检查: (1)查重点部门分区、布局。 (2)查院感科对重点部门院感采样监测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五)医院感染监测和医院感染暴发风险控制 | 4 | 1. 制定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控制措施并实施。 2. 制定院感暴发报告制度、处置预案,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人员和主管院长掌握院感暴发报告程序。 3. 医院感染监测设施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每年进行现患率调查,院感现患率不超过10%。 4. 针对本院在医院感染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监测与控制措施。 | 现场检查: (1)查1年内ICU病区上述感染情况调查。 (2)抽查临床医护人员、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院感科科长和分管院长对医院感染的定义、暴发概念、报告与处置流程的掌握情况。 (3)查医院感染监测设施,上年度院感现患率调查情况的资料。 (4)查院感科是否针对本院院感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与监测,及时总结与反馈。 |
|
|
(六)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规范与程序 | 4 | 1. 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并实施。 2. 及时总结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并有效反馈。 3. 对临床医务人员和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 | 现场检查: (1)查多重耐药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2)查院感科多重耐药监测反馈资料。 (3)查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培训记录。 (4)现场查ICU下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出现的MRSA、VRE和多重耐药鲍曼阳性的感染或定植患者,了解该病区消毒、隔离、标识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
|
|
(七)医疗废物卫生管理 | 3 | 1. 制定医疗废物卫生管理制度。 2. 各部门医疗废物卫生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3. 各部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标识清晰,废物分类存放,存放容器符合规定要求。 4. 院感科定期对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进行督查。 | 查文件: (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个部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标识、废物分类及存放容器是否符合要求。 (2)查院感科的督查记录。 |
|
|
(八)消毒隔离管理 | 3 | 1. 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消毒和防护用品。 2. 重点部门消毒隔离工作符合要求。 | 现场检查: (1)查2名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规范及正确使用消毒和防护用品的知晓情况。 (2)查重点部门消毒隔离设施与工作规范。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门诊布局和就诊程序 | 5 | 1. 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 实施分层挂号、收费,做到挂号、收费通柜服务。 3. 缩短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报告时限。鼓励用电话、网络、短信告知患者检查结果。 4. 有咨询服务台、便民服务中心和预约中心,各窗口服务标示清晰,有专人服务。 | 现场检查: (1)查门诊布局、院感控制、就诊流程与连贯性可及服务实施情况。 (2)查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数量与门诊工作量是否相适应,可否及时调整。 (3)查三大常规和普通放射检查是否做到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当天报告。 (4)查咨询服务台等相应便民措施。 |
|
|
(二)门诊科室设置和医师配置 | 5 | 1. 门诊科室设置和医师配置合理,中医门诊专业≥3个。门诊副高以上医师(包括普通、专科、专家门诊)的比例≥60%,传染科门诊每周5天有高级职称医师出诊。 2. 日均门急诊人次与开放床位之比≥2:1。 | 现场检查: (1)查门诊科室设置。 (2)查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资质及人员结构(包括副高以上医师数、主要科室高级职称医师出诊情况)。 |
| |
(三)门诊质量管理 | 5 | 1. 门诊各项规章制度齐全, 岗位职责明确。 2. 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分工明确,落实首诊负责制。 3. 制定门诊医疗文书质量管理制度,定期督查。 | 查文件: (1)门诊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门诊首诊负责制督查的相关记录。 (2)查门诊医疗文书督查的相关记录。 (3)查5份门诊病史的书写规范情况。 |
|
|
(四)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 | 5 | 1. 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并严格予以执行。 2. 发热、肠道、肝炎门诊独立设置,有专用诊疗场所。 3. 加强发热患者预检、筛查、登记。 | 查文件: (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发热、肠道、肝炎门诊诊疗区独立设置和流程。 (2)查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分流和登记资料。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合理配置急诊资源 | 3 | 1.急诊布局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上海市急诊、ICU质控手册》的基本要求。 2.人力配备符合要求,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 3.配置符合功能要求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处于备用状态。 | 现场检查: (1)查急诊布局。 (2)查急诊科人员配置是否满足急诊工作需求,查医务人员任职资格、专业培训记录。 (3)查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配置情况和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
|
|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 | 2 |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 查文件: (1)查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转接服务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急诊,急救服务转接服务记录。 (2)抽查科室人员对首诊负责制的知晓 度。 |
|
|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 | 2 | 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 现场检查: (1)查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记录。 (2)抽查科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 的熟悉程度。
|
|
|
评审要点 | 分值 | 评审内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建立急诊住院绿色通道 | 3 | 1.执行急诊分区救治。 2.建立重点传染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操作规范。 3.“绿色通道”畅通,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 查文件: (1)查重点传染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操作规范。 现场检查: (1)查科室人员对绿色通道流程的熟悉程 度。 (2)查绿色通道抢救记录。
|
|
|
(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 2 | 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 现场检查: (1)查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记录。 (2)考核科室人员急救技术操作。
|
|
|
(六)质量与安全管理 | 3 | 1.质量控制人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 2.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来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管理与定期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 查文件: (1)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2)查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 记录。 (2)抽查科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落实三级查房,规范诊疗行为 | 7 | 1. 三级医师建制齐全,认真执行三级查房制度。落实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2. 患者住院指征明确,诊疗行为规范,诊疗计划适宜,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 3. 合理检查和安全用药,规范使用抗菌药、激素类药物、血制品、细胞毒性药、肠道外营养疗法及其它特殊药品。 4. 严格按照病史书写要求,准确及时记录诊疗过程,并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 查文件: (1)三级查房制度。 现场检查: (1)现场考核内、外科各1个病区三级查房。 (2)查5份病史,诊疗记录准确及时,住院指征明确、诊疗计划适宜,做到合理检查和用药,病史书写规范,有患方签署知情同意和委托书。 |
|
|
(二)会诊管理 | 4
| 1. 制定各类会诊管理制度,对会诊时限、会诊记录、申请和承担会诊医师的资质与责任有明确要求,保证会诊质量。 2. 各级医师均能遵循会诊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室间普通会诊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10分钟到位。 3. 外院会诊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 查文件: (1)会诊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份相关病史,会诊记录时限、申请和承担会诊医师资质符合要求。 (2)抽查2个科室急会诊到位时间。 (3)查外院会诊相关资料。 (4)查管理部门的监管记录。 |
|
|
(三)出院指导 | 4 | 1. 出院指导内容全面,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用药、营养、康复训练指导等信息。 2. 严格执行随访制度,采用门诊、电话等多种形式。由本院医师进行首次随访治疗。 3. 每位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内容记录完整,并能为社区治疗提供治疗建议。 4. 对特定患者(根据病情诊疗或科研需要)定期随访。 | 查文件: (1)随访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份出院病史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针对性且患者知晓相关信息。 (2)查2个病区出院随访记录。 (3)查因病情诊疗或科研需要等特定病人的定期随访记录。 (4)查5份出院病史,出院小结中包括治疗建议。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手术质量管理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管理 | 6 | 1. 手术科室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2. 制定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流程。 3. 制定与完善急诊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 4. 手术科室有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 5. 定期评价手术质量和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的执行情况,有并发症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相关记录。 6. 医务处(科)有监管措施与改进意见。 7. 制定主动报告手术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并定期整理分析。 | 查文件: (1)手术科室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2)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流程、急诊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 (3)主动报告手术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科室质量小组组成情况。 (2)抽查2个科室定期评价手术质量记录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3)查重大手术报告审批资料。 (4)查急诊手术管理相关记录材料。 (5)查医务处重大手术监管记录和改进意见。 (6)查“手术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记录及分析。 |
|
|
(二)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管理和风险评估
| 6
| 1.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 实施病情评估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定手术治疗计划/方案。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3. 完善术前检查、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术前告知书等记录。 | 查文件: (1)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份手术病史:病情评估、手术风险评估的记录;手术方案制定的完整性;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术前告知书完成情况。 (2)抽考2名手术医师知晓情况。 |
|
|
(三)患者知情同意 | 4 | 1. 由主刀医师或一助在术前向患者或委托人告知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并发症、高值耗材的使用及可选择的其他诊疗方案,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术中按冰冻病理诊断需调整手术方式的,术前应告知患者或委托人。 | 现场检查: (1)抽5份病史查术前知情同意书告知内容的完整性。 (2)抽5份病史查手术谈话医师的资质。 (3)抽5份病史查术中按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手术前向患者、家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的同意签署记录。 | ||
(四)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 4 | 1. 医院制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制度,并进行培训。 2. 预防性抗菌药的选择,无特殊原因,使用一、二代头孢类药物,并于术前(切皮前)1小时内使用,根据不同手术分别于术后 24、48、72 小时内停止使用。 3. 手术超过3小时或术中出血量大于 1500 毫升时加用抗菌药1次。 4. 管理部门有监控评价记录。 | 查文件: (1)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份出院手术病史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种类、用药时间、超时手术或大出血时抗菌药物的使用记录)。 (2)抽考2名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对制度知晓情况。 (3)查管理部门监控评价记录,有持续改进的措施。 |
|
|
(五)正确书写手术记录 | 2 | 1. 手术主刀医师或一助在术后 24 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主刀医师签名)与术后首次病程录,包括假体材料、器材植入记录,变更术式理由、上级医师意见,告知患方术式变更情况以及术后诊断等。 | 现场检查: (1)查5份手术病史中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录,查看记录内容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手术医师与助手签名。 (2)查5份手术病史中假体材料、器材植入记录,变更术式时上级医师意见,告知患方术式变更情况的记录以及术后诊断等。 |
|
|
(六)离体组织病理检查和术后诊疗 | 4 | 1. 术后生命指标监测、治疗、观察与护理措施记入病史,由手术医师或手术者授权医师开具医嘱。 2. 对手术离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3. 病理报告与术后诊断不一致时,需进行病例讨论,结果有记录。 4. 依照患者术后病情再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手术、放化疗等方案。 5. 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大型手术有预防“深静脉栓塞”的医嘱。 | 现场检查: (1)查5份出院手术病史,术后诊疗相关内容是否规范。 (2)查5份出院手术病史,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报告单。 |
|
|
(七)“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 | 4 | 1. 医院质量管理的方案中,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控制体系和相关制度。 2. 将“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授权重要依据。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年度汇总分析记录。 3. 手术计划/方案中应明确是否需要分期完成手术。 | 查文件: (1)监控“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非计划再次手术” 年度汇总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记录。 (2)查2份分次手术病史(在手术计划或方案中,有明确需分期完成手术的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6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麻醉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麻醉医师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并具中级以上职称方能独立实施麻醉。全麻由主治医师以上主持执行。 4. 执行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将麻醉并发症预防控制作为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内容。 5. 制定主动报告麻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并定期整理分析。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2)主动报告麻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3)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麻醉科主任资质。 (3)查麻醉医师资质及麻醉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包括心肺复苏),全麻医师的资质。 (4)查5份麻醉风险评估和手术安全核查记录。 |
|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2 | 1. 麻醉医师人数与手术台比例为 2:1 以上;每张手术台至少配备1名主治医师以上的麻醉专职人员。 2. 实施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相关记录完整。 3. 制定手术用血制度与流程,术中用血手续齐全,由医务人员领用,确保手术用血合理、安全。 | 查文件: (1)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麻醉医师与手术台配置情况。 (2)查麻醉药品管理的专职人员、领用核对记录、麻醉药品双人双锁、帐物相符。 (3)根据手术用血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查领血的记录资料。 |
| |
(三)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管理 | 3 | 1. 制定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制度。 2. 由具资质的麻醉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麻醉计划/方案。对高风险择期手术的麻醉进行麻醉前讨论。 3. 执行麻醉前访视及术后随访制度,访视率100%。 | 查文件: (1)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份麻醉风险评估和计划/方案。 (2)抽查5份高风险择期手术麻醉记录。 (3)抽5份手术病史查麻醉前、后访视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麻醉与镇痛管理 | 3 | 1. 制定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相关制度。 2. 落实麻醉前与患方有效沟通,告知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有关风险、利弊和其它可供选择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麻醉全过程记入病史/麻醉单。麻醉意外、并发症处理及麻醉方法变更须经上级医师同意。有麻醉效果评定记录。 | 查文件: (1)麻醉及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5份手术病史麻醉前风险告知及知情同意书。 (2)查5份手术病史或麻醉单,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麻醉方法变更的相关记录。 (3)查5份手术病史中麻醉效果评定记录。 |
| |
(五)麻醉复苏管理 | 3 | 1. 麻醉后复苏室床位与手术台比≥ 1:3。 2. 每张复苏室床位配备吸氧、监护设备(包括无创血压和指末氧饱和度),复苏室配置抢救用药和呼吸机(≥1台)。 3. 麻醉复苏室须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至少有1名主治以上的麻醉医师。 4. 病员出入麻醉复苏室按制度要求,实施规范的全程观察,记录完整、正确。 | 查文件: (1)麻醉复苏室出入标准。 现场检查: (1)查复苏室床位和设备配置。 (2)查复苏室人员配置。 (3)查5份复苏记录。 |
| |
(六)镇痛治疗管理 | 3 | 1. 有术后疼痛、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指南或常规。 2. 医师掌握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镇痛治疗器材与药品,记录镇痛治疗效果。 | 查文件: (1)镇痛治疗指南或常规。 现场检查: (1)查5份病史,各种镇痛治疗是否符合镇痛指南或常规以及镇痛效果记录。 (2)查镇痛器材、药品是否合格。 (3)查2名麻醉医师对镇痛治疗指南或常规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 | 5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4. 提倡建立和完善重症医学科信息管理系统。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询问医护人员各1名,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意外伤害事件防范措施的知晓情况。 (3)有无建立重症医学科信息管理系统。 |
| |
(二)人员资质管理 | 4 | 1. 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护士长具中级以上职称,并在传染病和重症监护领域工作 3年以上。 2. 重症监护室医师及护士实行专业资质技术能力准入管理。医护人员经传染病、ICU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3. 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三个阶段的 ABCD 四步法或CPR技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技能,科室为全院“心肺复苏”的师资来源与基地之一。 | 现场检查: (1)查重症监护室医师及护士专业资质技术能力准入的资料。 (2)查人力资源配备与人员资质。 (3)查医、护人员培训考核资料。 (4)抽考医师、护士各1人心肺复苏和传染病防护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5)查全院“心肺复苏”培训基地相关资料。 |
| |
(三)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4 | 1. 重症医学科(室)设置和布局符合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传染病医院建设的要求,独立设置,布局合理,三区划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床位数为全院病床总数的 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 2. 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在0.5-0.8:1以上;在岗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在2.5-3:1以上。 3. 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 15 平方米,每床间距离1.5~2 米。应配置单间病房为主。 4. 医疗区、辅助区、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生活区域分开,流程合理,符合院感控制要求。 | 现场检查: (1)查布局和床位数、床位使用率。 (2)查医师与床位之比和在岗护士与床位之比。 (3)查环境、流程、布局是否符合院感控制要求。 |
| |
(四)收住病种和出、入ICU管理 | 4 | 1. 制定收治患者的范围,入、出标准。 2. 对入住患者进行“危重程度评分”。 3. 定期评价诊疗质量,有记录。 | 查文件: (1)ICU收治范围,入、出标准。 现场检查: (1)查2位患者是否符合收治标准。 (2)查2份病史 “危重程度评分” 记录。 (3)查定期评价诊疗质量的资料。 |
| |
(五)设施设备配置管理 | 4 | 1. 设备配置达到《重症医学科基本设备》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抢救设备。 2. 每床配置床旁监护系统,能进行心电、血压、指末氧饱和度和有创压力监测;每床配置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3. 配置血液净化装置、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监测设备、除颤仪、适当数量呼吸机并处于备用状态。 4. 制定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特殊药品有使用记录。 5. 有设备紧急事件处理程序和设备调配措施。
| 查文件: (1)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设备紧急事件处理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设备设施配置和完好情况。 (2)查特殊药品使用记录。 (3)询问2名医护人员设备紧急事件处理程序的知晓情况。 (4)抽考2名医护人员设备使用情况。 |
| |
(六)医院感染监控项目 | 4 |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和手卫生规范。 2. 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措施和记录。 3. 洗手设施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4. 制定患者家属探访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并予执行。 5.各传染病种之间的分隔和防护管理符合院感要求。 | 查文件: (1)患者家属探访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名医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情况。 (2)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3种院感控制措施和记录。 (3)查洗手设施。 (4)查病种分区情况 (5)查看患者家属探访制度的落实情况。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3 | 1.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包括:产科急症、乙肝及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危重新生儿的抢救等)、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2.助产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3.建立科室业务学习制度,加强业务知识更新以及能力培训。 4.所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应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护,并能及时补充和更换。 | 查文件: (1)查各项规章制度(产科急症、乙肝及艾滋病 母婴传播阻断、危重新生儿的抢救等)、岗位职责、诊疗常规等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助产人员资质。 (2)查医护人员业务学习记录。 (3)查产房药品及物品管理的情况,急救药品的登记以及帐物相符,急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
|
|
(二)分娩流程和质量管理 | 4 | 1.分娩室设置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2.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和产科操作。 3.有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预防及抢救流程和急诊剖宫手术的管理流程。 4.剖宫产符合质量控制规范,阴道助产或阴道分娩转行剖宫产有医学指征。 5.分娩时有具备新生儿复苏能力的医护人员在场。 6.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月一次)。 | 查文件: (1)查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预防及抢救流程和急诊剖宫手术的管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分娩室的布局及流程设置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2)抽查一名医护人员的新生儿复苏操作符合诊疗和产科规程。 (3)查5份分娩病史的产后观察及记录。 (4)查5份剖宫产病史的术前讨论、术后小结及体现阴道助产或阴道分娩转行剖宫产的医学指征。 (5)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高危孕产妇的孕期管理 | 4 | 1.建立并落实高危孕妇门诊诊疗相关管理制度。 2.有孕产妇分娩及婴儿护理针对性的宣教资料并有宣教记录。 3.开展相关母婴病毒阻断有关知识等宣教。 4.建立产后随访制度并能有效开展。 | 查文件: (1)高危孕产妇孕期管理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看相关孕产妇、分娩及婴儿护理有关知识的宣教资料。 (2)抽查5份门诊高危孕妇联系卡的相关宣教记录。 (3)查产后随访登记本。 |
|
|
(四)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管理 | 4 | 1.建立院级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有规范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和流程。 2.危重孕产妇抢救的“绿色通道”畅通。 3.病房安排2线值班医生,并落实主任医师24小时备班。 4.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监护室,配备抢救药物和设备。 5.实施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手术室及产房备有产后出血的子宫收缩等相关药物,相关记录完整。 | 查文件: (1)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和流程。 现场检查: (1)查危重孕产妇抢救监护室的设备和医生的人员安排落实情况。 (2)查危重孕产妇抢救登记本。 (3)查危重孕产妇抢救监护室、手术室及产房配备的抢救药物和物品设备的账物符合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4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种类设专业组,由具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任组长。 4.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科室人员配备须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满足临床需要。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和专业组长任职资格。 (3)查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专业技术人员需具放射专业资质。 |
|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4 | 1. 医学影像科目设置、布局符合相关规定。医学影像科及二级诊疗科目与核准的诊疗科目一致,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2. 应具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设备,有X线机、CT、MRI、DSA、B超等设备,能开展介入治疗。 3. 提供全天候连续急诊服务,并提供床边摄片等急诊服务。 4. 普通放射检查做到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当天报告。急诊报告≤30分钟,门诊报告≤2小时,各种造影、CT、MRI报告≤2个工作日。 | 现场检查: (1)查《放射诊疗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与核准的医学影像科及二级诊疗科目。 (2)查X线机、CT、MRl、DSA 、B超等设备清单。 (3)查医学影像服务全部项目列表。 (4)查急诊服务,普放、CT、B超符合全天候连续服务要求。 (5)现场查看出报告时限。 |
|
|
(三)放射诊疗质量管理 | 4 | 1. 定期校验放射诊疗及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 2. 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有评价结果与持续改进记录。 3. 定位诊断正确率>95%,定性诊断正确率>80%,大型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阳性率均>70%。 4. 全年参加市放射诊断质控中心的各种质控督查。甲级片率≥40%,废片率≤2%。 | 现场检查: (1)查定期校验放射诊疗及相关设备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的记录。 (2)查图像质量评价活动记录。 (3)查诊断报告正确率和阳性率。 (4)查参加市质控督查成绩及甲级片率、废片率。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医学影像诊断规范 | 3 | 1. 由具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并有上级医师复核签字。 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并标注报告时间。 3. 制定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有落实。 | 现场检查: (1)抽10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查医师的资质。 (2)抽20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查书写规范性,有无标注报告时间和上级医师复核签字。 (3)查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记录。 |
|
|
(五)放射防护和放射源安全管理 | 4 | 1. 落实放射安全管理(包括放射废物处理)措施,有实施记录。 2. 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进行放射防护监测。放射工作场所安全防护装置和检测仪器符合要求。 3.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4. 对患者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或家属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5. 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6. 放射源安全管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符合规定 7. 妊娠妇女有特殊告知。 | 现场检查: (1)查放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和记录。 (2)查放射防护监测记录,每年1次。 (3)查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4)查患者屏蔽防护措施和落实情况。 (5)查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和演练记录。 (6)查放射源安全管理情况。 (7)查妊娠妇女放射防护告知情况。 |
|
|
(六)职业安全防护管理 | 3 | 1. 有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配备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按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2. 相关工作人员能知晓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并正确使用。 3. 接触射线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 现场检查: (1)查看放射防护器材、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剂量计配戴情况。 (2)询问2名放射工作人员对防护举措知晓情况。 (3)查接触射线工作人员定期体检记录。 |
|
|
(七)超声诊疗管理 | 3 | 1. 超声诊疗医师及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上岗。 2.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执行超声探头消毒等预防医院感染制度。 3. 超声诊断报告规范、及时、准确,由执业医师签发。 | 现场检查: (1)查专业人员培训记录,彩色超声诊断仪操 作者有彩超上岗证。 (2)查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使用、维护记 录。超声探头消毒记录和工作人员知晓情况。 (3)抽查近期报告单,检查报告单是否规范、 及时、准确及报告医师资质。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5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3. 科主任具检验专业副高以上职称;从事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具检验专业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取得资质。 4. HIV初筛、PCR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经培训考核,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须持有卫生行政部门批文。 5. 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员需经培训,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相关资料。 (3)查2名检验科人员岗位职责的知晓情况。 (4)查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资料。 (5)查分子生物学、HIV初筛实验室上岗证。 (6)查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员上岗证。 |
|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4 | 1. 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 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快速检验(POCT)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倡导临床科室快速检验由检验科统一质控。 3. 检验项目能保证疑难杂症的诊断。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4. 仪器设备、试剂“三证”俱全。 5. 建立新项目论证、申报及审批程序。 | 现场检查: (1)查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 (2)查开展的检验项目列表和检验科开展的快速检验(POCT)记录及质量分析。 (3)查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分析资料。 (4)查仪器、试剂审核记录。 (5)查新项目论证、申报及审批资料。 | ||
(三)检验报告规范管理 | 4 | 1. 制定检验结果审核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2. 检验结果报告时限满足临床诊治的需求。三大常规在急诊情况下30分钟内出报告。 3. 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并提供参考范围。检验报告单包含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 4. 推进同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 | 查文件: (1)检验结果审核和检验报告双签字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现场查看急诊三大常规出报告时限。 (2)抽20份检验报告,查书写格式、检验结果审核、检验报告双签字(立等报告除外)。 (3)了解同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执行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实验室工作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 4 | 1. 制定实验室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等)。 2. 制定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 3.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三区划分合理,特殊实验室如分子生物学、HIV初筛、结核检测实验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 制定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处理过程有记录。 5.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 查文件: (1)实验室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现场检查: (1)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查实验室生物安全、警示标识、电器、电路、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查生物安全分区设置和工作流程符合要求。特殊实验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查职业暴露后应急措施的知晓情况和处理记录。 (4)查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情况。
|
| |
(五)实验结果的信息服务 | 4 | 1. 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定期有效沟通机制,公示沟通方式和途径,征求临床对检验结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有效反馈。 2. 开展检验新项目应及时通过沟通渠道向全院公示。 | 现场检查: (1)查与临床沟通措施及意见征求记录。 (2)抽查2名检验科医务人员对与临床沟通方式的知晓情况。 (3)查开展检验新项目目录与公示方式。 | ||
(六)科室质量管理 | 4 | 1. 建立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有标本采集要求、唯一性标识、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及相应的记 录,对标本全程可跟踪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2.按“上海市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制定质控文件和室内质控规则,开展室内质控。 3.按照规定参加市级室间质控,提倡参加国际、国家级室间质控。 4.制定检验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和校准操作规程,并有相关记录。 | 查文件: (1)检验仪器使用、保养、维修、校准操作规程。 (2)临床实验室质控规则。 现场检查: (1)查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及相应的记录。 (2)查室内质控规则和开展室内质控的记录。 (3)查参加上海市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活动资料。查看质控分析、评估记录。 (4)查检验仪器使用、保养、维修和校准记录。 |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5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负责药事委员会秘书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有工作记录。 3. 药学部门负责人具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中、西药调剂室负责人具主管药师以上职称;药学专业人员占医院卫技人员≥8%,结构合理。 4. 对药学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 5. 医疗、药学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及全体医务人员知晓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药事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 录。 (3)查药剂科主任资质与各级人员结构。 (4)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资料。 (5)查上年度全体医务人员参加有关药事法 律、法规、规章培训的资料(至少1次)。 (6)抽查医务人员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知晓情况。
|
|
|
(二)药品管理 | 5 | 1. 根据卫生部规定,制定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药品处方集”,实行遴选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1次。 2. 通过正规渠道采购药品,95%药品通过中标企业网上采购,适量贮备。对“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外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有审批程序。药品采购不超过“一品两规”。 3. 制定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有监控记录。对退药进行有效管理。不使用假、劣药品及未经批准注册、过期、变质、失效药品。对有疑问的药品及假、劣药品实行药品召回制度。 4. 执行药品入库验收制度,有药品质量监控系统和质量问题报告途径。 5. 中药饮片管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要求。 | 查文件: (1)药品采购、退药、入库验收等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更新情况。 (2)查药品网上采购量≥95%,药品采购不超过“一品两规”。 (3)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外药品采购程序和相关资料。 (4)根据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查药品质量的监管记录。 (5)查药品采购及入库验收的资料,抽查药库人员药品质量问题报告途径的知晓情况。 (6)查中药饮片管理。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药品贮存和制剂配制管理 | 4 | 1. 药库布局合理。远离污染区,温湿度和照明亮度适宜。 2. “毒、麻、精、放”、高危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执行三级管理及“五专”管理,有醒目标识。 3. 所有贮存药品须标明失效日期和注意事项。 4. 静脉用药调配和制剂在符合规定环境中进行。 5. 有完备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HIS 信息系统 联网运行。 6. 医院制剂需有批准文号,配制过程符合要求,仅限本院使用。 7. 建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胃肠外营养液和化疗药物等静脉用药集中配置(或净化柜配置)。 | 现场检查: (1)查药库布局,分别设置低温库、阴凉库、 常温库,有防潮、防湿、防高温、防鼠虫和防火、防盗设施。 (2)查“毒、麻、精、放”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三级管理、“五专”管理情况,警示标识的醒目度。 (3)查药品贮存和效期情况。 (4)查静脉用药配置的环境和配置范围。 (5)查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HIS 信息系统联网运行情况。 (6)查医院自制制剂批准文号。 |
|
|
(四)处方管理和用药安全 | 4 | 1. 处方项目齐全,字迹清晰,使用药品通用名,给药途经、用法和剂量正确。 2. 制定处方(包括用药医嘱)管理制度,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等行为。 3. 医师签名或签章式样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案。 4. 药师对处方或医嘱用药应进行适宜性审核。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拒绝调配并记录。 5. 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6. 制定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对不合格、不合理、超常处方及时进行干预。 | 查文件: (1)处方(医嘱)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50张当天处方书写规范情况。 (2)抽查5张当天处方和2份现用药医嘱,医师签字或签章与留样是否一致。 (3)查药师用药审核和拒绝调配的记录。 (4)查药物咨询服务和安全用药指导的相关资料。 (5)查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和及时进行干预的相关资料。 |
|
|
(五)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 | 4 | 1.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有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监测的记录和分析。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2.医师、药师、护师及其他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对病人用药情况进行监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原始记录和处理程序。 | 查文件: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监测分析记录。 (2)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未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1例该项分值全扣。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4 | 1.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2.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抗菌药物三级管理,进行动态监控与评价,有工作记录,每年≥4次。 3. 定期内部公布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每年≥2次。 4. 有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储备与使用流程。 5. 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每年至少1次。 | 查文件: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抗菌药物临床分级应用监督、分析、评价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的内部公示资料。 (2)抽住院病史 10 份、门急诊处方 50 张,查是否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有无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查细菌耐药情况分析的资料。 (4)查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记录。 |
|
|
(七)临床药师制度 | 4 | 1. 药学部门设置临床药学室,制定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2. 建立临床药师制,配备3名以上符合资质的临床药师从事临床药学服务。 3. 临床药师职责明确。参加ICU、感染科、外科、危重患者的诊疗活动,并提供药学服务、书写药历。 4. 为临床医师、护士及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支持与咨询服务。 | 查文件: (1)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临床药学室设置、药师配备、药师资质。 (2)抽查1名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知晓情况。 (3)查5份相关药历,考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情况。 (4)查临床药师咨询服务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3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病理科主任具副高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称。 4. 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医师应经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学习3年以上,快速病理诊断医师应具中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称,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 5. 病理技术人员具相应专业学历,并接受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病理科主任资质。 (3)查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资质。 (4)查病理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相关资料。 |
|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 | 3 | 1. 病理科设置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 开展项目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和细胞学诊断。 3. 病理科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三区划分清晰。 4. 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满足工作流程需要。 | 现场检查: (1)根据《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查病理科设置。 (2)查病理学诊断服务项目列表。 (3)查病理科布局、工作用房面积、设备配置符合功能要求及工作需要。 (4)查病理科医师、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配置情况。 |
|
|
(三)环境保护及职业安全防护 | 3 | 1. 病理科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液),统一回收,不随意倾倒。 2. 病理取材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有单独的洗手池和溅眼喷淋设备。 3. 制定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登记和管理制度。易燃品、剧毒化学品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双人双锁,出入相符。 | 查文件: (1)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登记和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病理科区域设置和职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情况。 (2)查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管理措施和登记资料。 (3)查废弃物(液)统一回收的相关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科室质量管理 |
3 | 1. 制定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制度,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有病理科标本接收登记和取材记录 。 2. 常规病理制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规范、准确。 3. 制定病理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维修、校准及保养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病理标本运送登记和取材记录。 (2)考核病理制片、快速冰冻切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 (3)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
|
|
(五)病理诊断规范 | 3 | 1. 病理诊断报告书写规范。5 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疑难病例和特殊标本除外),相关科室有接收签字记录。 2. 细胞学诊断规范、准确,由具资质病理医师出具,2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和特殊病例除外)。 3. 冰冻与常规诊断符合率≥95%,于接受单体标本后30分钟内发出。 4. 参加上海市病理质控和院际病理会诊读片。 5. 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期限为 15 年,阴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期限为1 年。 6. 提倡使用计算机图文报告系统,对病理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 | 现场检查: (1)查10份病理报告书写规范和出具报告的时间,查临床科室的接收记录。 (2)查10份细胞学诊断报告的医师资质和出具报告的时间。 (3)查上年度冰冻切片诊断符合率。 (4)查参加病理质控和院际病理会诊读片记录。 (5)查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5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负责输血委员会秘书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有工作记录。 3. 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技术人员具相应资质。每年接受1 次以上专业技术培训。 4. 每年组织1次全院性《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有关输血法律法规培训。 5. 建立临床紧急用血保障、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 查文件: (1) 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2) 输血不良反应处置制度和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输血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3)查输血库工作人员名册,相关人员资质,培训合格证,继续教育相关资料。 (4)查医院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记录。 (5)抽查输血库工作人员、临床医师、护士各1名对输血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应急预案的知晓情况。 |
|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5 | 1. 输血科(血库)面积布局和设备符合规定要求,三区划分清楚,用房面积≥80m2 。人床配备≥1:150 。 2. 建立规范的用血申请程序和流程。 3. 技术人员每年体检 1 次,凡患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或携带经血传播病原体者,不得上岗。 4. 提供 24 小时供血服务,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 与市血液中心签订供血计划的协议,不得使用非法渠道血源,无自采自供血行为。 | 查文件: (1)独立建制的输血库正式文件。 (2)用血申请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输血库布局,设施、设备和人床比例。 (2)查输血库技术人员体检记录。 (3)查供血计划,计算机管理系统。 (4)查血源渠道,有无自采自供血现象。 |
|
|
(三)合理用血 | 3 | 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2. 成份输血比例≥95%,合理使用血浆。 3. 推广自体血液回输,自身输血率≥10%。 4. 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好率达 100%。 5. 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或通报,有记录资料。 | 现场检查: (1)查5份输血病史中输血适应征。 (2)查成份输血比例。 (3)查自身输血率。 (4)查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好率。 (5)查临床用血情况考核、反馈或通报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输血质量监控与管理 | 5 | 1. 落实血液质量监测制度,常规检测项目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控。 2. 实施临床输血全程质量监控,控制输血感染,有血液报废处理规定和记录。 3. 血液贮存符合规定,贮血冰箱有定期消毒并进行细菌监测,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限符合要求。 4. 输血器械符合标准,“三证”齐全。血袋和一次性输血耗材按规定回收,并按医疗废弃物处置。 | 现场检查: (1)查室内、室间质控资料。 (2)查血液出入库核对登记。 (3)查控制输血感染措施落实情况和报废血液处理记录。 (4)查不同血型的全血、成份血存放及标识;专用贮血冰箱温度的监测记录、定期消毒和细菌监测记录。 (5)查输血器械“三证”和血袋、输血耗材回收情况 。 |
|
|
(五)临床用血管理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 4 | 1. 临床用血申请登记、报批手续完善,资料完整。用血超过2000ml,报医务处(科)批准。紧急用血后及时补办报批手续。输血申请单、配血单书写规范。 2. 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输血前检验,包括:ABO(含献血员复查)、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试验,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筛查(ALT、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等)。 3. 受血者和献血者标本保存至少 7 天。患者输血后,血袋须保存至少1天于冰箱内。 4. 输血前执行“双人双核对”并签字。 5. 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和紧急用血预案。 | 现场检查: (1)查用血的申请、登记和2000ml以上用血报批记录。 (2)查输血前检验和核对落实情况。 (3)查受血者、献血者标本和血袋保存情况。 (4)查5份输血病史和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病源体的检查达100%。 (5)现场查“双人双核对”登记记录。 (6)查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和紧急用血预案、处理记录及血库人员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 |
(六)输血知情同意 | 3 | 1. 向患方告知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风险和利弊及其它可选择的办法。 2. 输血前患方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达10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 | 现场检查: (1) 查5份输血病史中患方知情同意签字率; 内容包括输血必要性、风险及利弊。 (2) 查5份输血病史中“输血治疗知情同意 书”的书写规范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5 |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齐全,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完善工作流程。 3.制定感染性疾病科各级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进行上岗前培训。科主任具高级职称。 4. 职能部门有对感染科工作督导的工作规范,规范中应明确规定了督导频次、督导内容,职能部门应制定督导表”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2)查法律法规等文件齐全 (3)查相应的配套工作制度和措施或工作流程 (4)查职能部门督导规范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询问2名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知晓情况。 (3)查科主任资质符合情况。 (4)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以及科室对督导结果的整改结果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4 | 1.感染性疾病科独设置,选址符合感染科/传染科的建筑设计要求,远离儿科、妇产科和急诊科或ICU病房;病人进出通道与其他病房分开。 2.空调系统独立设置,符合传染病设计规范要求,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应设全新风空调系统 3.按规定设置传染病专用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 4.布局合理,三区划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有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 5.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就诊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 6.配备标准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按规范严格消毒,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到位。 | 现场检查: (1)查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设置,选址符合规范要求。 (2)查空调系统符合规范要求。 (3)设有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肠道门诊观察室至少应设置4张观察床位。 (4)查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设置;人流与物流的流向;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预检分诊、接诊人员防护措施。 (5)查传染病患者筛查措施和治疗统计资料。 (6)抽查2名员工对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处理和消毒感染控制措施。 |
| |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 3 | 1.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定工作制度与程序,近3年的记录文件齐全。 2.建立传染病监控网络,对传染病病例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并实行自查管理。 3.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检查。 | 查文件: (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传染病疫情报告部门和人员的设置,传染病报告记录和网络直报记录,传染病网络直报自查原始记录、整改记录。 (2)抽查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情况。 (3)查疫情管理人员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展传染病漏报检查工作的情况。 |
| |
(四)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 3 | 1.制订各级人员的培训计划,各级人员每年应参加院级以上的培训项目1-2次。 2.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培训。 3.定期进行传染病处置演练,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救治水平。 | 现场检查: (1)查各级人员的培训计划。 (2)查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3)查上年度传染病处置演练记录。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 2 |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医师、护士接受市质控中心岗前培训。 4.制定包括医院感染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相关人员资质及培训资料。 (3)抽查2名工作人员应急预案知晓情况。 |
|
|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 2 | 1. 血液净化室分区与布局合理,要符合传染病医院建设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双重要求。即要做到传染病种分区域管理和“三区”划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设备设施完善。 2. 独立建制的感染性疾病血液净化室至少配备3名执业医师,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设置在相关科室内的血液净化室,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负责日常工作。 3. 合理配置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药品无过期。 | 现场检查: (1)查血液净化室医师、护士配备情况和三级医师负责制。 (2)查医师、护士培训资料。 (3)查分区与布局、设备与设施。 (4)查急救设备、急救药品配置和药品效期。 |
|
|
(三)科室质量管理 | 3 | 1. 有血液净化诊疗规范,医师每日查房,护士正确执行治疗医嘱,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护理常规,严格执行查对程序。 2. 制定血液净化患者登记及病案管理制度。 3. 建立与完善运行数据库,定期评价诊疗质量,有持续改进措施。 4. 血液净化质量指标达到市质控中心标准。 | 现场检查: (1)查血液净化诊疗规范、护理常规,查房记录、医嘱执行情况。 (2)查血液净化患者登记和病案管理措施。 (3)查运行数据库,定期评价诊疗质量及持续改进的记录。 (4)查血液净化相关常用质量指标达标情况。 |
|
|
(四)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 | 2 | 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监测记录。对消毒、无菌物品标明有效期限并定期更换。 2. 根据市质控中心要求,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梅毒血清学检查,并分区管理。 3. 按规定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4. 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检测消毒剂残留量。 | 现场检查: (1)查院感监测记录和消毒无菌物品效期。 (2)查传染患者隔离情况和乙肝、丙肝、HIV、梅毒血清学的检查情况。 (3)查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情况。 (4)查反渗机、供水管路消毒剂残留量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五)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管理 | 2 | 1. 每台透析机建档,内容包括透析机出厂信息、操作运转和维修记录等。 2. 建立水处理设备档案,内容包括水处理设备出厂信息、消毒和冲洗记录、定期维修记录。 3. 各种透析器材应在符合条件的库房内存放,无包装破损并在使用期限内。 | 现场检查: (1)查3份透析机档案。 (2)查水处理设备档案。 (3)抽查2种透析器材使用期限以及外包装情况,查库房环境。 |
|
|
(六)透析液质量监测与配制管理 | 2 | 1. 制定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程序,有监测记录。 2.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管理符合上海市血透质控标准的要求。定期进行残余氯、硬度及电导率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菌落计数、内毒素和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检测合格。 3. 透析液和透析粉按Ⅲ类医疗器械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编号6845-07),符合 《YY 0598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行业标准。 4. 透析液配制有操作常规,透析液配制符合要求。 | 现场检查: (1)查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记录。 (2)查透析用水定期残余氯、硬度及电导率监测(前处理系统)记录,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菌落计数、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和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测定的记录。 (3)查透析液和透析粉是否符合行业标准。 (4)查透析液配制操作常规和配置符合情况。 |
|
|
(七)透析器复用管理 | 2 | 1. 必须使用依法批准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器只复用于同一患者,并明确标签。复用前向患方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梅毒阳性患者使用的血液透析器不复用。 3. 所有复用记录均注明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 4. 复用设备经测试性能完好。 | 现场检查: (1)查使用的复用血液透析器是否在依法批准的范围内。 (2)查复用禁忌症,血液透析器复用标签是否属同一患者,签署的复用知情同意书。 (3)查复用设备性能。 (4)根据以下要求,抽查5份复用记录:采用半自动复用程序,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应不超过 5 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 10 次。采用自动复用程序,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 10 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20次。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病案管理组织和病案科(室)管理与设置 | 5 | 1. 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每年至少1 次)。 2. 职能部门定期对病案质量进行监控,有记录。 3. 病案科(室)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开展病案信息、统计、保管等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4.病案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范。 5.病案科(室)的设施、设备与人员配置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病案存放室环境能保障病历资料的安全。 |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职能部门病案书写相关培训教育记录。 (3)查职能部门定期开展病案检查和质量评价的资料。 (4)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5)查病案科(室)设置、设施与人员配置。 (6)查病案室消防、通风、防潮、防霉、防蛀、防湿等措施。
|
|
|
(二)病案信息管理 | 5 | 1. 建立就诊患者姓名索引系统,尽可能使用二代身份证。 2. 每位门诊、急诊患者有就诊记录。 3. 住院病案有编号体系,包括联系人、电话、住院科室等信息。根据病案号可检索历史诊疗记录。 4. 病案首页列出本次诊疗相关诊断与手术操作名称,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审核签字。 | 现场检查: (1)查门诊和住院患者姓名索引系统使用情况。 (2)抽查门诊医师工作站5位患者就诊记录、处方及检查化验报告。 (3)查住院病案标号检索系统。 (4)抽5份病案,查病案首页疾病诊断、手术操作名称和签字医师资质。
|
|
|
(三)病案书写质量管理 | 10 | 1.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制定病历书写管理制度和规范。 2. 入院录、首次病程录及病程记录及时、完整、准确,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科室病史书写符合《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并有具资质执业医师签名及记录时间。 | 现场检查: (1)抽查本年度20份运行病史(含5份疑难或危重病史)和20份出院病史(含5份死亡病史),其中手术、非手术病史各20份。按上海市病案质控中心病史检查表单评分。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病案及信息安全管理 | 3 | 1. 病案科(室)应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并配备相应设备,专人负责管理,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 2. 病案科(室)有病案登记本,病案去向可追溯。 |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科(室)安全防护设备和专人管理情况。 (2)查病案科(室)登记本,抽查5份住院病案的可追溯性。 |
|
|
(五)病案分类编码和查询 | 3 | 1.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10第二版与手术操作分类 ICD-9-CM-3 (2008 版)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操作编码应符合卫生部与国际疾病分类规定,编码正确率≥98%。 2. 建立出院病案信息查询系统,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 | 现场检查: (1)抽查50份出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及主要操作编码的正确性。 (2)根据病案首页内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复合查询住院的病案信息,验证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是否完整。 |
| |
(六)病案服务管理 | 2 | 1. 为临床及管理人员提供病案服务。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案资料制度。除特殊情况外,病案应在病案科(室)内阅览。 2. 每份病案借阅应记录借阅人、时间、目的(借阅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 3. 按规定为患方提供病案复印服务,为公、检、法和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病案信息查询与复印服务。 |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科(室)阅览规定。借阅手续与时限,复印或复制病案的记录资料。 (2)查对外提供病案信息查询服务的措施与记录。 |
|
|
(七)电子病历管理 | 2 | 1. 电子病历的全部内容、格式、时间、签名均以纸版打印记录为准,符合《电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中医科室电子病历符合《中医电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2. 电子病历客观反应患者病情,避免模版式粘贴。 3.提倡逐步实施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和共享。 | 现场检查: (1)查5份纸版打印病历是否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2)查纸版电子病历格式。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院长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实施目标管理 | 5 | 1.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实施目标管理。 2. 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明确护理管理的具体职责与工作条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 查文件: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文件。 现场检查: (1)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职责、会议记录,每年至少2次。 |
|
|
(二)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 5 | 1. 护理管理组织完善,建立垂直护理管理体系,有三级管理网络(医院-科室-病区)。 2. 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制定护理工作计划。 3. 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实施责任制护理,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护理措施。 4. 各级护理管理组织对质量有监督、考核、评价,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三级管理网络架构图与工作计划。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查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运行资料和监督考核记录。 (3)查责任制护理落实情况。 (4)查护理部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分析改进措施和落实跟踪记录。 |
|
|
(三)护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 5 | 1. 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2. 护理制度及时更新、完善。 3. 定期开展护理制度的培训,有培训记录,每年至少2次。
| 查文件: (1)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制度更新修订情况。 查护理部培训记录。考核2名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护士资质和岗位技术能力 | 5 | 1. 对各级、各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逐步推进能级管理。 2. 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统一调配、使用和培训,责任明确。 3. 全院护士实行同工同酬,有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及培养的同等机会。 4. 护理管理部门建立护士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存有个人资质文件或复印件(执业注册证、技术准入、上岗许可、有关教育、培训等资料)。 5. 护士长大专(或具有高级职称)以上,达70%。 | 现场检查: (1)查各级、各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2)查护理部对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和培训情况。 (3)查护士同工同酬情况。 (4)抽查10名护理人员技术考评档案和执业注册证等相关资料。 (5)查医师和护士长学历、职称的符合情况。
|
|
|
(二)护理人员配置 | 5 | 1. 全院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2. 全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95%。 3.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6:1。 4. 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4:1。 5. ICU 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2.5-3:1。 6.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比≥2.5:1。 7. 产房分娩量≥300例/年,配备护士至少5人。 8. 血液净化护士与运行血透机比≥1:5。 | 现场检查: (1)按上述要求查护理人员配置情况。 |
|
|
(三)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 5 | 1.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和方案,确定在特殊情况下的替代人选。 2. 根据危重患者的比例、手术量、床位使用率及收治病种特点实行弹性调配。 | 查文件: (1)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和方案。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负责人对替代人选知晓情况。 |
|
|
(四)在职培训和专科岗位培训 | 5 | 1. 制定各级护士培训制度。 2. 承担国家/市Ⅰ类继续教育项目。 3. 有护理研究课题和经费,发表论文和著作。
| 查文件: (1)护士培训制度与计划。 现场检查: (1)查在职培训、继续教育计划和考核情况。 (2)查市级和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项目。 (3)查评审前3年,护理课题和经费数,发表护理论文和著作数。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护理质量评价 | 3 | 1. 护理部有基础与专科护理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2.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对基础与专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有分析评价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2)查护理质量督查考核记录。 (3)查2名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及护理了解情况。 |
|
|
(二)重点部门和重点护理环节管理 | 5 | 1. 护理部制定重点部门(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室)护理管理制度,重点护理环节(输血,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管理流程,并进行督查。 2. 病区有与ICU、急诊室、手术室或其他科室的转入(出)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3. 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服务。 4. 制定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危机值”报告和处理流程,护士知晓率100%。
| 查文件: (1)重点部门护理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护理管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对重点部门及环节督查记录。 (2)查病区与ICU、急诊室、手术室或其他科室转入(出)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3)抽考2名护士对输血规范、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危机值报告和处理流程的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开展优质护理,落实分级护理 | 10 | 开展优质护理: 1.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并组织实施,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2. 根据基础及专科护理特点和患者的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 开展责任制护理的病房大于50%,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位。 落实分级护理: 1. 制定分级护理制度、标准。 2. 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相符,有相应级别标识。 3. 护士掌握患者的护理级别及对应的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并有记录。 4.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对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优质护理服务方案。 (2)分级护理制度、标准。 现场检查: (1)查开展优质护理和责任制整体护理情况。 (2)查护理部对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督查反馈记录。 (3)查2名患者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落实情况及记录。 (4)抽查2名护士对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知晓情况。 |
|
|
(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 4 | 1. 制定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并按规范实施,能客观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 护士能及时、准确观察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主动采取措施。 3. 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应及时修订护理常规。
| 现场检查: (1)询问2名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情况。 (2)查2份危重护理病史书写情况。 (3)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护理常规。 |
|
|
(五)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 | 3 | 1. 制定规范的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2. 护士能全面落实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后护理,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现场检查: (1)查2名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评估。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六)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制度 | 3 | 1. 制定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2. 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并有记录。 3. 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护理会诊并有记录。
| 查文件: (1)护理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个病区,护理查房、病例讨论记录。 (2)查2例重点部门疑难护理会诊记录。 |
|
|
(七)护理文件书写 | 3 | 1. 制定护理文件书写标准(标准册),及时修订。有文件书写检查考核标准。 2.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定期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评记录。 3. 重点评价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单等。具执业资质护士进行记录,并签名。 4. 对在职护士进行文件书写培训,并有考评记录。
| 查文件: (1)护理文件书写标准。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对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评价和考评记录。 (2)抽查2例外科危重患者病史的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单的书写及签名护士资质。
|
|
|
(八)提供心理和健康指导服务 | 3 | 1. 根据各科室疾病特点,建立患者健康指导手册(资料)。 2.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 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指导(包括入出院、饮食、用药、治疗、特殊检查、手术等)。 | 现场检查: (1)查2个科室健康指导手册(资料)。 (2)抽查2名患者心理护理落实情况。 (3)抽查2名患者健康指导落实情况。 |
|
|
(九)仪器、设备和抢救药品有效使用 | 3 | 1. 各病区仪器、设备齐全呈备用状态,抢救药品保证在有效期内。 |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病区仪器、设备、抢救车药品,是否呈备用状态。 |
|
|
(十)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护理管理 | 3 | 1. 依据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监控标准,开展相关培训,并按流程提供规范的护理服务。 2. 依据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标准适时与医师有效沟通。 | 现场检查: (1)查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护理规范及质量监控记录。 (2)查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护理的培训资料。 (3)查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护理情况。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和监管 | 5 | 1.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职责明确。 2. 有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制度,对护理安全进行监管,有记录。 3. 制定用药、治疗各环节的查对制度,在治疗、给药前采用2种以上身份识别的方法核对患者。 4. 病区有各类药品安全管理措施,护士掌握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 5. 护士掌握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及处理措施。 | 查文件: (1)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处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 (2)查护理安全监管记录。 (3)查2个病区药品安全管理措施。 (4)现场观察2名护士用药、检查和治疗时查对及患者身份核查情况。 (5)抽查2名护士掌握用药、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的知晓情况。 |
|
|
(二)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 | 4 | 1. 制定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 2. 护理人员接受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的培训。 3. 科室有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登记本。 4. 护理部定期组织缺陷分析、整改及反馈,有改进记录。
| 查文件: (1)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的培训记录。 (2)查护理部和科室的护理质量安全事件相关缺陷登记、分析和改进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护理风险防范 | 3 | 1. 制定患者导管滑脱防范、评估与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2. 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导管滑脱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3.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等发生(见第二部分患者安全目标相关章节,不重复评分)。 | 查文件: (1)导管滑脱防范、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导管滑脱防范措施执行情况的记录。 (2)查护理部对发生导管滑脱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 |
|
|
(四)护理操作及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4 | 1. 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鼻饲等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2. 各护理单元的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能正确预防和处理常见并发症。 | 现场检查: (1)抽查2名护理人员掌握本病区护理技术操作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抽查2名护士本专科护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
|
(五)紧急意外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 4 | 1. 护理部建立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停电、停水、火灾等)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2. 制定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的培训方案并实施。 | 查文件: (1)护理部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的培训资料。 (2)查现场抽考2名护士紧急意外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4 | 1. 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2. 执行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处置相关规定。有手术间空气菌落数、消毒隔离监测记录。 3. 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清洁、消毒、灭菌、存放等环节符合相关规定。 4. 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工作制度。 5. 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或小组,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行质量控制。 6、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停气等)
| 查文件: (1)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手术室流程、区域划分、区域标识。 (2)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相关记录。 (3)查手卫生规范的落实和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 (4)查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清洁、消毒、灭菌、存放等环节。 (5)查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控制监测记录。 (6)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停气等) |
|
|
(二)中心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4 | 1. 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物流从污到净,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2. 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 3. 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4. 高压灭菌操作人员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验证合格。 5. 供应室消毒灭菌采用工艺、化学、生物等方法,有监测灭菌效果的记录。 6. 制定消毒物品效期管理的相关制度。 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停气等)
| 查文件: (1)中心供应室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供应室布局、流程(人流、物流、气流)。 (2)查质量管理小组的监管、分析、改进记录。 (3)查中心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相关记录。 (4)查高压灭菌操作人员的上岗资质及高压灭菌设备定期验证标识。 (5)查消毒物品有效期。 (6)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停气等)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4 | 1. 制定新生儿室工作制度、流程、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重点为新生儿室安全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身份识别制度等。 2. 制定并落实新生儿室院感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定期对环境和设施进行消毒和细菌学监测,并有相关记录。 3. 对高危、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采取单间隔离措施并明确标识,有专人护理。 4. 新生儿佩带腕(脚)带标识身份。执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后用2种身份识别方法进行查对。 5.制定预防患儿发生管路滑脱、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 查文件: (1)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记录。 (2)查预防患儿发生管路滑脱、坠床等意外的安全措施。 (3)查环境设施的消毒和细菌学监测记录。 (4)查疑似传染病新生儿隔离措施和标识。 (5)查新生儿身份识别,腕(脚)带落实情况。 (6)抽查2名护士对新生儿工作制度知晓情况。 |
|
|
(四)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4 | 1. 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有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及监测记录。 2.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 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依据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控制护理质量,重点加强气道、管路、压疮管理和基础护理。 |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重症监护室流程,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及监测记录。 (2)查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实施情况。 (3)查质量控制小组对气道、管路、压疮管理的监控记录。 |
|
|
(五)血液净化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3 | 1. 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 2.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 血液净化治疗室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 类环境,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 4.有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设有隔离区域(室),并配备专用透析物品。 5.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6.护士须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血液净化治疗室工作流程、场所、环境、设施、设备与《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符合性。 (2)查是否设立隔离区域(室)和透析专用物品管理情况。 (3)查血液净化室护士专科上岗证。 (4)查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质量分析记录,整改措施跟踪落实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六)肝炎科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3 | (1) 布局合理,功能区域划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2)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 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4) 根据患者护理分级情况、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弹性、合理排班。 |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病房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2)护士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 与操作规程掌握情况。 (3)查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分析记录及整 改措施的落实。 (4)查病房的护士排班表,排班是否合理。
| ||
(七)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 3 | 1.布局合理,功能区域划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2.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4.孕产妇提供母婴阻断工作及有关知识的宣教。 |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分析记录及整改措施的落实。 (2)病房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3)查病区责任护士对孕产妇的宣教落实情况。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依法开展诊疗活动 | 5
| 1.因组织行为违法执业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不超过2次(不包括因医疗事故而受到的行政处罚)。 2. 评审周期内医院年平均不良执业行为积分不超过12分。 3. 制定全院职工卫生法律法规教育计划,有执行记录。 | 现场检查: (1)查卫生法律法规教育计划和相关培训资料。 (2)根据培训记录,抽查2名员工对卫生法律法规知晓情况。 注:行政处罚及记录由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超出标准分值,该项目不得分。 |
|
|
(二)规范执业科目 | 5 | 1. 医疗执业许可证核准科目与临床实际开设的诊疗科目相一致,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 2. 医院内有关“中心”、“研究所”的成立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 3. 不擅自开展未经批准的第二、三类医疗技术。 4. 实际开放床位与核定床位数之比≥1.2:1 ,须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现场检查: (1)根据医疗执业许可证核准科目,查门诊诊疗科目一览表,发现有不符合执业许可的科目,该项分值全扣。 (2)查“中心”、“研究所”挂牌标识的符合性。 (3)查第二、三类医疗技术批准文件。 (4)查实际开放床位与核定床位数之比。 |
|
|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质 | 5 | 1. 在院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须持有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本院注册登记。 2. 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 3. 多地点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在本院执业时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 4.聘用院外人员应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进行注册。 5.研究生、进修人员不得独立值班(含护理、医技)。
| 现场检查: (1)抽查外聘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和本院注册登记的资料。 (2)抽查2个科室(病区)医、护排班表。 (3)抽查2个科室卫技人员资质资料。 (4)抽查急诊、病区值班人员资质符合情况。 (5)抽查5份病史值班医嘱中签名人员资质的符合性。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院管理组织机构 | 5 | 1. 管理组织设置合理,适应医院等级、功能任务需要。应设立医疗质量、护理、学术、药事、医院感染、输血、医学伦理、病案、设备、信息、精神文明建设等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2 次。 2. 职能科室设置及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 | 查文件: (1)医院建立相关委员会的文件,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2)职能部门设置和部门工作职责。 现场检查: (1)查各委员会会议记录,主要查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2)抽查2名委员会成员对工作条例和会议内容的知晓情况。 |
|
|
(二)院长管理责任制 | 5 | 1. 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把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作为主要管理目标,院级领导职责明确不交叉。 2. 院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办公会。 3. 制定“院长行政查房”制度,每月1次。 4. 制定医院总值班制度,总值班协调处置值班当日医院紧急事务。 5. 推进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 | 现场检查: (1)查院级领导岗位职责及述职文件。 (2)查院长办公会议记录与改进落实情况。 (3)根据“院长行政查房”制度,查院长行政查房记录与问题落实情况。 (4)根据医院总值班制度,查总值班记录,了解总值班现场处理问题情况。
|
|
|
(三)院、科两级负责制 | 4 | 1. 院、科两级管理目标明确,各科室(部门)负责人职责明确,每年院科签订的目标管理文件,突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2. 院长定期召开科主任例会或临床职能科室联席会议,履行协调职能,每季度1次。 3. 行政管理人员认真履职,实行管理问责制。 4. 临床医技科室按月上报医疗质量自查表。 |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科室科主任的目标责任书,年度述职和年度考评记录。 (2)查科主任例会或联席会议记录。 (3)抽查2个职能部门行政管理问责制落实情况。负责人的岗位目标、年度述职和年度考评资料。 (4)查医疗质量自查表的分析、评价资料。 (5)抽查2名管理人员职责知晓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 5 | 1. 制定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责,并能及时更新,各科室开展学习。 2. 开展全体职工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培训、教育。 3. 各类工作人员知晓并履行本岗位职责。 | 查文件: (1)医院管理相关制度和员工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培训资料,抽查4名员工知晓情况。 (2)查2个科室规章制度存档及学习情况。 (3)查全院制度、岗位职责更新情况。 |
|
|
(五)计划管理 | 5 | 1. 根据医院宗旨、功能与任务,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内容包括总体发展、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等,并组织实施。将“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作为重点内容,有阶段性工作重点。 2. 有年度计划,年度总结能反映年度计划的目标实施情况及五年规划的进展情况。 3. 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必须经职代会通过。 4. 各科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与全院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保持一致。
| 查文件: (1)医院五年总体发展规划。 现场检查: (1)查年度计划,突出“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内容,有总结及实施情况的资料。 (2)抽查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职代表各1名对医院宗旨和发展规划知晓情况。 (3)查五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经职代会通过的资料。 (4)查2个科室年度工作计划,是否与医院计划、目标相一致。 |
|
|
(六)医院档案管理 | 3 | 1. 建立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完整,网络健全,并实行统一管理。 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 3. 各类文件材料和声像材料收集完整,及时归档。 4. 档案室环境能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 | 查文件: (1)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案卷及目录、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保密、借阅、鉴定销毁、库房环境等环节。 (2)查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3)查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及时性。
|
|
|
(七)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
| 3 | 1. 医院功能任务目标中,有建立以省、地市传染病医院为中心的网络医院,协助指导传染病防控、应急工作的内容。 2. 承担区域内传染病相关培训任务,制定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 3.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每年至少2次 | 查文件: (1)有传染病医院网络建设及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文件或协议 。 现场检查: (1)查师资队伍名录、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 (2)查和实施双向转诊的资料。 (3) 查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活动记录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人力资源配备 | 5 | 1.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及结构能适应医院规模任务需要。卫生技术人员:开放床位≥1.15:1; 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总人数≥80%; 全院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全院护士:实际开放床位≥0.6:1; 病房护士:实际开放床位≥0.4:1 。 2.主要临床、医技科室均配有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主任医师的科室≥80%。 3.鼓励配置医务社会工作者,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 现场检查: (1)按要求查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及结构比例。 (2)查主要的临床、医技科室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比例。 (3)查医务社工岗位设置与工作职责。
|
| |
(二)临床科室 一级科室 | 4 | 1. 临床一级科室设置齐全,科主任具高级职称。 2. 临床一级科室应设传染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 3. 中医科床位数≥全院核定床位数的5%。 | 现场检查: (1)查临床一级科室设置及科主任职称。 (2)查中医科床位数和医院中医科建设规划。
注:因本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院无妇产科、儿科等可不纳入考核。
|
|
|
(三)临床科室 二级科室 | 4 | 1. 临床二级科室设置齐全,科主任具高级职称。 2. 传染科二级科室,至少设下列专业科室:肝炎、感染专业科室。 3. 外科应至少设置普外科。 4. 妇产科应设置妇科、产科。 5. 儿科应设置小儿传染病专业。 6. 内科应至少设置消化内科、呼吸(结核)内科。 | 现场检查: (1)查临床二级科室的设置及科主任职称。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医技科室 | 4 | 1. 医技科室设置齐全,科主任具高级职称。 2. 应设置药剂科、检验科、血库、病理科、影像科、功能检查科、营养室。 3. 影像科应至少设置放射、超声专业。 | 现场检查: (1)查医技科室的设置及科主任职称。
|
|
|
(五)重点专科设置与人才培养
| 4 | 1. 三级甲等医院有市级或全国性重点学(专)科≥2个。 2. 重点学(专)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水平应处在全国或市级先进之列,具备举办国家级或市级继续教育Ⅰ类项目的能力。学科带头人为全国或市级专业学术组织的主要成员。
| 现场检查: (1)查市级或全国性重点学(专)科数及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文件。 (2)查3年来重点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委员会任职情况(担任市级以上学术委员以上职务)和举办国家级或市级继续教育Ⅰ类项目的资料。
|
|
|
(六)卫技人员资质管理 | 4 | 1. 建立执业医师资质管理体系和专业技术档案,人事或医务处对执业医师进行年终考评,有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机制,每3年评估1次。 2. 医疗管理部门存有医师和医技人员执业证、注册证、学历文凭、技术准入等文件和教育培训资料。 3. 有对外来短期工作人员(国内外)技术资质的管理规定。从事各种有创操作时,须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4. 临床医师结构合理,大学本科(或具有高级职称)以上达100%。
| 现场检查: (1)查执业医师年度考核表和个人技术考评档案。 (2)查医疗管理部门保存的医技人员资质和培训的相关资料(10名)。 (3)查外来短期工作人员技术资质管理资料。直接从事有创操作的国内、外来访者的审批资料。 (4)查临床医师学历、职称的符合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承担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 3 | 1.承担政府指令的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2.承担国家或本市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 | 现场检查: (1)查完成国家级或市级医疗紧急救援任务的相关资料。 (2)查完成国家或本市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的相关资料。 |
|
|
(二)应急管理组织和机制 | 5 | 1. 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明确1名院级领导分管,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2. 有应急处置工作主管部门和协同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3. 制定医院应急管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工作目标并监督实施。 4. 明确规定需及时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重大突发事件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务人员紧急调遣机制。 | 查文件: (1)医院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的文件。 现场检查: (1)查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和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每年2次)。 (2)查应急管理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工作目标、监督实施记录。 (3)查主管部门和协同部门人员分工的知晓情况。 (4)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的知晓情况(抽查2名员工)。 (5)查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务人员紧急调遣机制。
|
|
|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2 | 1.制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 查文件: (1)查医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医院专项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或应急管理手册更新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应急培训和演练 | 4 | 1.根据医院应急管理规划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2. 参与市、区各级行政部门组织的演练 3.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和院内各类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每年实施1次以上。 4.有休息日及夜间突发事件应急对策。
| 现场检查: (1)根据应急知识培训资料(每年≥1次),抽查医疗、护理、管理部门各2名人员的知晓情况。 (2)查参与市、区各级行政部门组织的演练记录。 (3)查医院组织各项实地演练的记录(每年>1次),有总结和整改措施的资料。 (4)根据休息日及夜间应急联络网,抽查人员到位情况。 |
|
|
(五)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 | 3 | 1. 制定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 2. 制定应急物资与设备的管理制度,有定期维护、保养和使用登记。 3. 配置可供紧急时使用的呼吸、复苏装置和药品,标识明显,保持在备用状态。 4. 建立应急药品和设备紧急调用机制。 | 查文件: (1)应急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和储备计划。 现场检查: (1)查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情况。 (2)查应急物资和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和使用记录。 (3)根据应急物资和设备备用目录,抽查呼吸、复苏装置和药品,标识明显,呈备用状态。 |
|
|
(六)突发事件处置与持续改进 | 3 | 1. 医院应急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种潜在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每年1次)。 2. 有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与措施,紧急呼叫通讯系统畅通。 3. 定期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国内外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等知识培训,并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4. 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典型案例,记录完整。 | 查文件: (1)医院内部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潜在危害风险评估资料。 (2)根据培训资料,抽查2名医生、护士使用急救装置熟练程度和心肺复苏技能。 (3)抽查2个病区的紧急呼叫系统。 (4)查突发事件和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典型案例的记录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信息管理组织和发展规划 | 5 | 1. 建立信息化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定期召开会议,每年≥2次,有记录。 2. 设置专职部门,负责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的日常工作。 3. 制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4. 制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 | 查文件: (1)医院成立信息化管理组织的文件。 (2)信息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2)查信息专职管理部门的设置,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
|
|
(二)医院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 5 |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规定,满足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需要。 1. 具有HIS、LIS、RIS、PACS系统;具有决策支持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病案管理、医院运行指标统计、医院网站等功能。 2. 信息系统提供开放接口,能实施数据交换,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开放查询。 3. 开展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 | 现场检查: (1)查门急诊系统(挂号、收费、药房等)。 (2)查住院系统(医嘱、出院、入院、病区药房)。 (3)查库房管理系统(药品、总务、医疗设备、卫材)。 (4)查临床检验管理系统。 (5)查医学影像系统(影像、内镜、超声)。 (6)查医技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用血)。 (7)查医师、护士工作站(门急诊、住院)。 (8)查电子院务管理系统(院长辅助决策分析、成本核算、病案统计等)。 (9)查患者查询服务(网站、触摸屏)。 (10) 查信息开放接口,有数据交换、开放查询的功能。 |
|
|
(三)医疗信息统计 | 3 | 1. 能准确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等信息。 2. 按照国家规定的统计口径、指标计算方法和报送日期等要求,全面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医疗统计报表及时、完整、规范,每半年有统计分析。 | 现场检查: (1)查医疗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的资料及统计报表及时性、准确性。 (2)查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能否及时查询相关医疗业务动态及质量控制信息。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四)信息系统运行和安全 | 3 | 1. 实施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具有容灾备份系统,实行网络运行监控,有防病毒、防入侵措施。 2. 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3. 制定信息应急预案,有定期演练记录。 4. 系统运行维护规范化:制定值班制度、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制度、技术文档管理制度,并有相关记录。 | 查文件: (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各项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2)查信息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3)查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如有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颁发的近2年合格证书即可免予检查。 |
|
|
(五)医院信息交互与共享 | 3 | 1. 医院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能通过集成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 (1)有患者主索引,门诊和住院系统的患者主索引相互独立。 (2)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包括门诊全流程和住院全流程。 2. 与医保/新农合系统实现电子信息交换。 3. 按照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要求,及时准确上报有关信息。 4. 逐步推进卫生信息的区域共享和交换(电子数据上报、医疗机构间的临床数据共享)。 | 现场检查: (1)查患者主索引(门诊和住院系统的患者主索引相互独立)。 (2)查医生工作站的功能。 (3)查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的功能。 (4)查医保/新农合系统的信息交换的功能。 (5)查网络直报、数据上报情况。 |
|
|
(六)信息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 | 3 | 1. 有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预算,近3年累计信息化经费投入占医疗收入0.5%-1%。 2. 专职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信息运行需求,每年专业技术培训时间不低于 20 学时,有经费保障。 | 现场检查: (1)查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的经费投入。 (2)查专职技术人员及培训经费配置情况,培训的相关资料。 |
|
|
(七)医学图书馆管理 | 3 | 1. 制定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和信息服务制度。 2. 图书室环境、场地面积、开放时间和计算机配备数能满足员工阅览需要。 3. 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务:包括中文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外文医学期刊数据库。 4. 推进网上图书预约、催还、续借和馆际互借。 | 查文件: (1)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和信息服务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图书室环境、场地面积、开放时间和计算机配备数能否满足员工阅览需要。 (2)查是否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 务(中文、外文)。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科室设置 | 3 | 1.科研教学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设立,科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建立学术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职能明确,有工作条例。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定期研究医院学术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 查文件: (1)科室人员岗位职责。 (2)学术委员会文件(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科研教学职能科室的设置。 (2)查科研教学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3)查学术委员会会议记录和改进措施。 | ||
(二)科教规划 | 3 | 1. 将科教规划列入医院年度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 2. 每年科教经费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1.5%以上。 3. 对有匹配经费要求的纵向课题,有经费匹配支撑。 | 查文件: (1)医院年度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 现场检查: (1)查每年科教经费投入情况。 (2)查纵向课题经费匹配情况。 | ||
(三)科研课题 | 5 | 评审周期内,科研课题立项(第一负责人为本单位): A 级:国家级重点项目≥ 3项。 B级:国家级一般项目和/或省(市)部级重点项目≥5项。 C级:省(市)部级一般项目和/或局级项目≥10项。 | 现场检查: (1)查科研计划任务书、合同等相关文件: 符合A级,该项得满分; 符合B级,该项得分值60% ; 符合C级,该项得分值30%。 | ||
(四)科研成果 | 6 | 评审周期内: 1. SCI收录论文: A级:≥10篇; B级:<10篇; C级:无SCI收录论文。 2. 科技奖: A级:国家级≥2项或市级≥3项; B级:市级2项或局级≥4项; C级:市级1项或局级3项。 | 现场检查: (1)查SCI论文发表资料: 符合A级,该项得3分; 符合B级,该项得2分 ; 符合C级,该项得0分。 (2)查科技奖相关资料: 符合A级,该项得3分; 符合B级,该项得2分; 符合C级,该项得1分。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五)人才培养 | 4 | 评审期内,人才培养计划: A级:在培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1名或市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2名; B级:在培市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1名或局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2名; C级:在培局级人才培养计划人员1名。 | 现场检查: (1) 查阅人才培养相关资料: 符合A级,该项得4分; 符合B级,该项得3分; 符合C级,该项得2分。 | ||
(六)教学管理 | 3 | 1. 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不少于1次。 2. 设立传染病学教研室。 | 现场检查: (1) 查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2) 查教研室设置情况。 | ||
(七)师资队伍 | 2 | 1. 高级职称医师承担的理论教学任务占总理论教学任务≥80%。 | 现场检查: (1) 查高级职称医师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比例。 | ||
(八)教学任务和教学实施 | 4 | 1. 参与研究生理论教学任务。 2. 承担本科生传染病课程课堂教学任务。 3. 承担高等院校本科见习、实习任务。 4.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各带教科室制定相应带教方案。 5. 有教学查房和教学病例讨论。 6. 有教学评价及学生反馈记录。 | 现场检查: (1) 查参与研究生和本科生理论教学任务的资 料。 (2) 查承担高等院校本科见习、实习、临床教 学的资料。 (3) 查各科室带教方案与大纲的符合性。 (4) 查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资料。 (5) 查教学评价和学生反馈资料。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财务制度管理 | 4 | 1. 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并及时更新,包括财务分析报告、医院内部控制、成本核算等制度。 2. 会计部门与药品、物资等部门有详细的月度相关账目和核对记录。 3. 财务部门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从事会计工作5年以上经历。 4. 财务人员配置到位,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5. 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严禁医院、部门和科室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 查文件: (1) 医院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和更新情况。 (2) 查财务部门负责人资质,人员配置情况。 (3) 查月度相关账目核对记录。 (4) 抽查2名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5) 查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情况及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具体管理措施。 |
|
|
(二)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 | 3 | 1. 制定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 对重大经济事项的立项、评估、决策、报批等环节进行监控,有立项论证报告。 3. 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实施权限实行分级负责,有跟踪记录和成本效益分析,向职代会报告。 | 查文件: (1)“三重一大”制度(立项、评估、报批程序、决策与权限、分级负责、责任追究)。 现场检查: (1) 抽查重大经济事项的立项论证报告。 (2) 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分级负责的跟踪记录,成本效益分析资料,责任追究和职代会报告记录。 |
|
|
(三)成本核算管理 | 3 | 1. 制定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实施方案和流程。 2. 设置专职成本核算员负责成本核算工作,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3. 每月按时完成成本核算月报表,有季度、半年和年度专题分析报告。 4. 医院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查文件: (1) 成本核算制度、实施方案和流程。 (2) 成本核算员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专职成本核算人员,月报表、季度、半年和年度专题分析报告。 (2) 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
|
|
(四)内部收入分配机制 | 3 | 内部收入分配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个人分配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 查文件: (1) 医院奖金分配综合目标考核制度。 现场检查: (2) 查前三年分配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评分 |
(五)医药价格管理 | 3 | 1. 执行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设医药价格管理专(兼)职人员,有岗位职责,能够正确掌握医药价格政策。 2. 有医院内部价格监督自查,及时纠正不规范收费行为,有记录。 3. 正确执行医药价格政策。 | 现场检查: (1) 查价格管理人员对岗位职责和价格政策掌握情况。 (2) 查医院内部价格监督自查问题整改情况。 (3) 复核2名出院患者合理收费情况。
|
|
|
(六)药品、高值耗材集中采购 | 3 | 1. 制定详细的药品及高值耗材采购制度和流程。 2. 所有应招标药品及高值耗材全部纳入集中招标采购,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3. 对政府采购目录外药品及高值耗材采购应有严格管理和审批程序。 | 查文件: (1) 药品及高值耗材采购制度和流程。 现场检查: (1) 查药品及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资料。 (2) 抽查2份政府采购目录外药品及高值耗材招标采购的审批资料。 |
|
|
(七)内部审计管理 | 3 | 1. 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2. 审计部门应监督医院采购项目全过程,对医院重大经济事项(如基建工程、大型设备购置、投资与筹资等)进行审计与监督,审计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有整改意见。 3. 医院所属二级法人单位及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定期接受审计部门的内部审计。 | 查文件: (1)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及年度工作计划。 现场检查: (1) 查审计部门参与重大工程、设备购置、投资、政府采购项目的审计报告。 (2) 查二级法人单位及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的内部审计资料。 (3) 查审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记录。 |
|
|
(八)编制预算管理 | 3 | 1. 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2. 预算编制以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发展计划、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单位业务规划和工作目标为依据。 3. 预算编制审批和调整,应按规范程序进行。按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年度预算表。如需调整,应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 预算细化,分解到部门和项目,按季度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预算(金额)执行符合率达80%以上。
| 查文件: (1) 医院预算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近三年预算与事业发展计划及本单位业务规划、工作目标的符合性。 (2) 查近三年预算执行资料和预算调整报批资料。 (3) 查预算细化分解情况和执行符合率。 (4) 查预算执行进度分析、监督考核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后勤保障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 3 | 1. 后勤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制定后勤工作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2. 人员配置合理,分工明确,相关技术人员上岗均具有培训合格证和上岗证。
| 查文件: (1) 后勤工作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后勤人员配置。 (2) 抽查2名后勤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3) 查2名技术人员的上岗证。 |
|
|
(二)后勤保障管理 | 9 | 1. 水、电、气和物资供应满足医院运行需要,有操作规程。相关设备设施台账清晰,定期、定级维护、保养,有记录。 2. 有节能降耗方案与指标,有取得成效的实证。 3. 水、电、气供应的关键部位和机房有警示标识、相关操作规范和设备设施的原理图,作业人员设24小时值班制。 4. 水、电、气作业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规范。 5. 有明确、公开的物资供应商,按招投标要求进行采购。 6. 制定仓库管理和物资物品领用制度,有物资领用记录。 7. 实行后勤社会化,加强后勤外包服务的监督管理。
| 现场检查: (1) 查水、电、气和物资供应管理及操作规程落实情况,设备设施台账、定期定级维护保养记录。 (2) 查节能降耗方案、指标和成效案例。 (3) 查关键部位(配电房、液氧、氧气供应、吸引装置、机房)的警示标识、操作规范、设备设施原理图和24小时值班记录。 (4) 查后勤物资供应的招投标采购记录。 (5) 抽查2名员工对水、电、气、消防安全知晓情况。 (6) 查仓库管理和物资物品领用执行记录。 (7) 查后勤社会化状况和对后勤外包服务进行监督管理的相关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餐饮管理与服务 | 3 | 1. 设立营养科(室),满足患者的营养治疗需求。 2. 制定各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3. 食品加工过程及场地符合卫生管理要求。 4. 食品原料采购与仓储管理符合要求。 5. 执行食品留样制度。 6. 制定食品中毒应急预案。 | 查文件: (1)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2) 食品留样制度及食品中毒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营养科(室)设置、营养治疗相关资料。 (2)查食品原料采购与仓储规范落实情况。 (3)查管理人员、员工各1名对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知晓情况,近三年有无食品中毒事件。 (4)查食品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卫生管理要求及食品留样制度执行情况。 |
|
|
(四)医疗废物卫生管理和污水处理 | 3 | 1. 制定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2. 人员配备符合要求,安全防护符合规定。 3. 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符合规定。 4. 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存、工作人员防护和登记造册符合要求。 5. 对污水进行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6. 职能部门对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进行监督。
| 查文件: (1) 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相关记录和设施设备运行记录。 (2) 查人员配置和作业人员防护知晓情况。 (3) 查医疗废物运行处理的各项记录。 (4) 查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相关督查记录。 |
|
|
(五)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置 | 1 | 使用后的,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袋)、安培(瓶)、注射器集中回收处置: 1. 按规定将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袋)交本市指定的集中回收处置单位。 2. 分类收集、转运、暂存、工作人员防护和交接符合要求。
| 现场检查: ⑴查集中处置协议; ⑵查人员配置和作业人员防护知晓情况。 ⑶查药库采购记录、后勤部门交接记录等 台账。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六)安全保卫组织和制度 | 4 | 1. 安全保卫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有创建“平安医院”计划。 2. 保卫科人员配备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 3. 应急灯、监控设备等设施配置完好;定期保养、维护、检查、校验,有记录;财务、药库、药房、档案室设立防盗报警系统,防盗设施健全。 4. 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 查文件: (1) 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 创建“平安医院”的计划。 现场检查: (1) 查保卫科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2) 查安全保卫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记录。 (3) 查防盗报警系统设置和安检记录。 (4)查监控设备和3个重点科室照明灯的完好情况,设备维护、保养、检查、校验记录。
|
|
|
(七)消防、特种设备和危险品管理 | 5 | 1. 制定消防、特种设备和危险品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 特种设备有操作规程,造册登记存档,专人负责,有相关操作记录,有三级安全教育卡。 3. 特种设备有年检公示标签。 4. 全院职工知晓初起火灾的扑救,会使用灭火器材,能自救、互救和逃生,能及时疏散患者。 5. 定期检查防火重点部位和设施(灭火器、消防栓、消防通道)。 6. 有危险品安全管理措施,重点为易燃、易爆、和高危险品。
| 查文件: (1) 消防、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特种设备管理措施和员工上岗证。 (2) 查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记录,三级安全教育卡、年检标签和造册登记资料。 (3) 查医师护士各2名对初起火灾扑救、逃生、疏散患者及灭火器材使用知晓情况。 (4) 查重点部位、灭火器、消防栓、消防通道等定期检查资料。 (5)查高危险品安全管理措施及执行情况。 |
|
|
(八)环境卫生 | 2 | 1. 环境卫生符合爱卫会相关要求,美化、硬化、绿化达到医院环境标准要求。 2. 执行“全国爱卫会除四害标准”,“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 现场检查: (1) 查医院环境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2) 查医院地面绿化覆盖率≥35%。 (3)查“四害”密度控制情况。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医学装备管理组织和制度 | 5 | 1. 成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 2. 委员会负责医疗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建立并执行大型设备(50万元以上)购置程序,按规定程序审批购置。 3. 设专职管理部门,人员配置合理,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4. 实行大型设备单机成本核算。 | 查文件: (1) 成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的文件和委员会工作条例、工作职责。 (2) 设备处(科)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2) 查设备科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3) 查评审期内的医疗设备采购计划和审批程序的相关资料。 (4) 查大型设备单机成本核算记录。 |
|
|
(二)设备论证、招标采购和台账管理 | 4 | 1. 制定常规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方案,建立台账、设备总账与分户账。出入库专人管理,账物相符,制定设备与器械的验收制度。 2. 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前有论证评估报告和决策程序,建立专门档案,有成本效益分析。 3. 制定医疗设备、高值耗材和一次性用品的采购(招标)制度,进行政府采购或招标采购,须验证有效的医疗器械产品“三证”。 4. 制定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评价制度,有记录。 | 查文件: (1) 医疗设备与器械验收制度。 (2) 供方资质审核评价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常规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方案,出入库专人管理,设备账物相符情况。 (2) 查大型医疗设备论证评估报告、设备档案和成本效益分析的相关资料。查CT、MR、X光机、彩超等招标档案和装备许可证。 (3) 查甲、乙类医疗设备和一次性用品或耗材档案各2份,验证供方资质(三证)。 (4) 查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价的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设备保养维修和应急管理 | 4 | 1. 制定医疗设备的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重点设备有专门的保养维修制度与记录。 2. 主要(心肺复苏)抢救用设备完好率为100%。 3. 建立医疗设备意外事件的应急管理程序,制定故障设备紧急替代制度。
| 查文件: (1) 医疗设备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 (2) 设备紧急替代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重点科室重点设备的保养维修记录。 (2) 查抢救设备完好率(呼吸机、心电图、除颤仪各2台)。 (3) 查设备紧急调用(15分钟内调集呼吸机、除颤仪各1台)。医疗设备意外事件应急程序知晓情况(管理、医、护人员各1名)。 |
|
|
(四)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 | 4 | 1. 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相关人员知晓。 2. 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考核和评估。 3. 植入物与介入类医疗器械做到可溯源。 4. 列为国家强检目录和高风险的医疗设备使用前须通过计量检测,有定期计量监测记录。
| 查文件: (1)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测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知晓情况(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各2名)。 (2) 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检测、考核评估记录。 (3) 查高压容器定期检测合格标示。 (4) 查植入物与介入类医疗器械可追溯记录。 (5) 查强检设备目录,计量维护和监测记录。
|
|
|
(五)医疗设备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和操作规范 | 3 | 1.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2. 对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组织操作培训与考核。 3. 对重点与新引进的医疗仪器设备组织使用培训。
| 现场检查: (1) 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的记录和临床满意度调查资料。 (2) 查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记录。 (3) 查重点与新引进医疗仪器设备的培训资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精神文明建设
| 3 | 1. 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有工作条例。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定期研究医院精神文明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2. 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计划,有年度总结,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及配备专(兼)职人员。 3. 制定精神文明规范考核及奖惩制度。
| 查文件: (1)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相关文件。 (2) 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计划和总结。 (3) 精神文明考核及奖惩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精神文明工作会议记录和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2) 查专兼职人员设置和人员岗位职责知晓情况。
|
| |
(二)医德医风管理 | 5 | 1. 建立医德医风管理体系,设置领导小组和专职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效果评价记录。 2. 有医德医风年度计划和总结。 3. 贯彻《医德考核办法》,制定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4. 制定员工医德医风年度培训计划,有对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员工知晓职业道德准则。 5. 建立员工医德档案,有督查考核记录,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 查文件: (1) 医德医风管理体系相关文件。 (2) 医德医风年度计划及总结。 (3) 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4) 医德医风年度培训计划。 现场检查: (1) 查医德医风相关会议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 (2) 查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培训、督查、整改、考核的相关资料。 (3) 查中层管理、临床、医技、窗口、后勤等各2名人员,对职业道德知晓情况(参见《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上海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守则》等材料)。 |
|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三)廉洁行医规定和制度 | 3 | 1. 制定廉洁行医的规定和制度。 2. 制定对全体员工定期进行相关教育的制度与记录。 3. 制定转外院检查与治疗或外购药品与器械的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 4. 评审周期内未发生被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查实的违反廉洁行医规定的案例及商业贿赂案件。
| 现场检查: (1)查对全体员工定期进行廉洁行医教育的资料。 (2)根据廉洁行医的相关制度,查转外院检查与治疗、外购药品与器械的管理措施与批准程序。 (3)向卫生行政部门了解评审期内有无违反廉洁行医规定或商业贿赂案件的情况。 |
|
|
(四)社会评价和满意度测评 | 4 | 1. 制定患者满意度定期测评制度并建立测评渠道。 2. 有专职部门定期对住院、门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并有记录。 3. 可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公开的社会调查与评估。进行规范、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并有记录。 4. 满意度测评和社会评价结果向全院职工反馈,有持续改进记录,科室和个人有整改措施,用案例表明。
| 现场检查: (1) 根据患者满意度定期测评制度,查专职部门满意度测评的相关资料。 (2) 查第三方(专业机构)社会调查评估资料。 (3) 查满意度测评向全院职工反馈记录和持续改进措施。 (4) 查科室和个人对反馈结果进行整改的案例。 |
评审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 | 评审方法 |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 得分 |
(一)院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4 | 1. 建立院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并制定相关制度。 2. 建立“院务公开领导小组”,职责明确,有相关会议记录。 3. 有院务公开目录。 4.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 | 查文件: (1) 医院院务公开制度。 (2) 医院院务公开领导小组职责。 现场检查: (1) 查医院院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2) 查院务公开目录、内容和途径。 (3) 抽查2名员工对“三重一大”公开内容知晓情况。 |
|
|
(二)职工民主权利 | 4 | 1. 贯彻落实《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范落实职代会制度,发挥职代会公开主渠道作用,依法行使审议建议、审议通过、审查监督、民主选举和民主评议等五项职权。 2. 医院采用院务公开栏、院情发布会、党政工联席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向职工进行院务公开,有相关记录。 | 现场检查: (1) 查职代会档案、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的资料,有会议及决议记录。 (2) 查院情向职工进行公开的途径及相关记录。
|
|
|
(三)院务公开形式 | 4 | 1. 在门诊、病房及对公众服务窗口等设立公开专栏、宣传橱窗、电子大屏幕公告栏。 2. 通过院内局域网、医院网站公开。 3. 设立电子触摸查询装置、查询电话。 4. 制定院领导接待日制度、设立院务公开投诉信箱等。
| 查文件: (1) 院领导接待日制度。 现场检查: (1) 查公开专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院内局域网、医院网站、等的公开情况。 (2) 查电子触摸查询装置、查询电话的完好情况。 (3) 查院务公开投诉信箱。 (4) 查院领导接待记录(病员、员工接待)。 |
|
|
(四)院务公开监督检查 | 3 | 1. 院务公开列为对医院考核评价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重要内容。 2. 接受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公开社会评议,并有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 现场检查: (1) 查近三年医院接受市、社会评议院务公开考核评价的资料。 (2) 查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
|
|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净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 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病毒性肝炎 ICD-10:B15-B17
2、慢性病毒性肝炎 ICD-10:B18.901
3、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ICD-10:K72
4、肝炎肝硬化伴随合并症
(1)肝硬化腹水 ICD-10:K74+R18
(2)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ICD-10:K72.903伴K74.1-K74.6/K70.301/K71.701/ K76.102/ P78.8/A52.7↑K77.0*
(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ICD-10:(K70↑-K76↑/B65) 伴I98.3*
5、肝癌 ICD-10:C22.0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ICD-10:A39.852+
7、麻疹 ICD-10:B05
8、水痘 ICD-10:B01
9、流行性出血热 ICD-10:A98.502+
10、手足口病 ICD-10:B08.401
11、艾滋病 ICD-10:B20-B23
12、结核病 ICD-10:A15-A19
以上12种疾病作为常规重点疾病,各地区医院按照收治病种前五位疾病作为重点疾病。可根据地方特点添加三种以内疾病。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剖宫产 ICD-9-CM-3:74.0,74.1,74.2,74.4,74.99
2、阴道分娩 ICD 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
3、肝叶切除术 ICD-9-CM-3:50.300
4、胃底食道静脉断流+脾切除术 ICD-9-CM-3:+41.500
5、门腔静脉分流术 ICD-9-CM-3:39.108
6、胆囊切除术 ICD-9-CM-3:51.220
7、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三)麻醉
1、麻醉总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 苏醒评分)管理。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4、产伤发生率。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一)依据临床路径、循证医学基本原理,对以下内容进行质量监控、评价,逐步形成规范化单病种诊疗方案
1、诊断指标:
(1)检验指标
(2)影像指标
(3)特殊检查指标
注:包括检查时间、检查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评价,进行实时监测记录。
2、治疗项目:
(1)病原学治疗
(2)免疫学治疗
(3)细胞脏器功能保护
(4)水电平衡与营养支持
(5)抗生素使用
(6)中医中药治疗
(7)物理治疗
(8)侵入性操作
(9)麻醉与手术
注:包括适应症、剂量、方法、时间、结果及疗效评价,进行实时监控记录。
3、住院天数
4、住院费用
5、患者满意度
(二)重点对以下病种进行考核评价:
1、急性病毒性肝炎 ICD-10:B15- B17
2、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 ICD-10:K72
3、肝炎肝硬化伴随合并症
(1)肝硬化腹水 ICD-10:K74+R18
(2)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ICD-10:K72.903伴K74.1-K74.6/K70.301/K71.701/ K76.102/ P78.8/A52.7↑K77.0*
(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ICD-10:(K70↑-K76↑/B65) 伴I98.3*
4、乙型肝炎合并妊娠 ICD-10:O26
5、手足口病 ICD-10:B08.401
6、麻疹 ICD-10:B05 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1.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指标名称: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对象选择:所有自重症医学科转到其他病房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重症医学科转出患者总数
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对象选择:重症病房中所有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增加
分子:单位时间内,在使用呼吸机的所有病人中,每天抬高病床头部2次(≥30°)的总人天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使用呼吸器的总人天数
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对象选则:重症病房中所有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进行机械通气的总人天数
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
指标名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
对象选择:重症医学科中所有存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
指标性质: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所有重症医学科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所有重症医学科中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总人天数
5、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
指标名称: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
对象选择:重症医疗科中所有放置尿管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发生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总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放置导尿管的患者总人天数
6、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APACHE II评分)%
指标名称:重症患者死亡率(%)
对象选择:所有重症病房收治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质量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死亡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总数
7、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APACHE II评分)%
指标名称:压疮发生率(%)
对象选择:所有收住重症病房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发生压疮患者数量
分母:单位时间内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总数
8、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
指标名称:导管管路滑脱率
对象选择:所有收住重症病房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发生各类导管管路滑脱的总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使用各类导管管路的患者总人天数
9、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指标名称: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对象选择:重症病房中所有置入人工气道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发生人工气道脱出总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总人天数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抗生素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指标名称:抗生素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数值降低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张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二)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指标名称: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数值降低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注射剂的门诊处方张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三)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指标名称: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对象选择:医疗总收入中的药费总收入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数值降低
分子:年度药费总收入(万元)
分母:年度医疗总收入(万元)
(四)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指标名称: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对象选择:西药出库总金额中的抗菌药出库总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数值降低
分子:年度抗菌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分母:年度西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五)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指标名称: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对象选择: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值提高
分子: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
分母:常用抗菌药物种类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
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
对象选则:全医院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总例数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人天数
计算公式: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1000
(二)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指标名称: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
对象选择:重症医疗科中所有放置尿管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质量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使用导尿管患者中泌尿系感染人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患者使用导尿管的总人天数
计算公式: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发病率‰=(使用导尿管患者中泌尿系感染人数÷使用导尿管的患者总人数)×1000
(三)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指标名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
对象选择:重症医学科中所有存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的下降
分子:单位时间内使用血管导管患者中血行感染人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总人天数
计算公式: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发病率(‰)=(使用血管导管患者中血行感染人数÷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总人数)×1000
三级传染病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标准
第四类指标 技术标准(125分)
项目 | 分值 | 评审要点说明 | 每个专科的检查方法和结果 | 得分 |
重点专科 | 75分 | 1.各专科的临床技术考核内容(含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见本标准下页开始的“三级传染病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标准”。 2.“重点专科”的基本条件是能开展“三级传染病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标准”中所列重点专科考核内容的科室,其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 3.共考核5个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15分。重点专科由医院推荐,但放射、超声、病理等医技科室只能推荐1个。 4.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 1.检查方法:查看评审期内每个项目年均开展例数,查3-5份相关技术病史或医疗文书,或实地查看相应配套设施、设备进行核实评定。 2.在每个单项技术项目完成例数中,本院技术力量独立完成的例数须≥50%,如低于50%则只按本院独立完成例数的0.5倍计算总例数。 3.每项技术项目除注明例数外,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若开展但每年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该项减半扣分;如未开展,则该项不得分。凡注明例数者,年均达到相应例数以上视为开展,若开展但每年少于相应例数的20%,则视为未开展。 4.统计时先暂时按每项1分计算,如开展得1分,如部分开展得0.5分,如未开展不得分。然后将所有项目得分相加之和,乘以该专科的换算系数(是一个分数值,分子为15,分母为该专科的一般专科和重点专科的项目数之和),得到该专科的得分。 以感染科为例,该专科表中含12个一般专科项目和7个重点专科项目,则该专科的换算系数为15/(12+7),即15/19。如在所有19个单项项目中有15个开展,3个部分开展,1个未开展,则最后得分为(15×1+3×0.5+1×0)×(15/19),等于13.03分。 | |
一般专科 | 50分 | 共考核5个一般专科,每个一般专科10分。一般专科由医院推荐,但放射、超声、病理等医技科室只能推荐1个。 | 一般专科的换算系数计算方法:分子为10,分母为该专科的一般专科项目数。 其他内容同上。 以放射科为例,该专科表中含7个一般专科项目,则其换算系数为10/7。如在7个一般专科项目中有6个开展,1个部分开展,则最后得分为(6×1+1×0.5)×10/7,等于9.29分。 |
检查结果: 总得分
三级传染病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标准分科考核表
感染科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疟疾的诊治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 3. 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诊治 4. 艾滋病合并乙肝/丙肝规范化治疗 5.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6. 各种标本细菌、真菌涂片检查 7. 各种标本细菌、真菌培养 8. EB病毒、CMV抗体检测 9. 麻疹抗体检测 10. HIV抗体筛查 11. 腰椎穿刺术 12. 骨髓穿刺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重点专科 | 1. 神经梅毒的诊治 2. 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检测 3. 艾滋病合并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诊治 4. 细菌\真菌\分枝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 5. 艾滋病病毒定量检测 6. 弓形虫抗体检测 7.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T-SPOT. TB) | 1. 2. 3. 4. 5. 6. 7.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治 2.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的规范化治疗 3. 肝硬化腹水的诊治 4. 肝性脑病的诊治 5. 重型肝炎/肝衰竭的诊治 6. 酒精性、非酒精性肝病的诊治 7.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 8. 腹腔穿刺术 9. 三腔二囊管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每年5例) 10. 肝脏彩色超声检查术 11.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 DNA、HCV RNA)的定量检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重点专科 | 1.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 2.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 3. 乙型肝炎基因分型或基因型耐药检测 4.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 5.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6. 腹水回输技术 7. FibroScan(弹性超声)检查 8. 早期肝癌的发现(可选) | 1. 2. 3. 4. 5. 6. 7. 8.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内镜(胃镜、结肠镜)检查 2. 肝动脉栓塞术(TAE)(可与放射和/或介入科联合) 3. 超声或CT引导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4. 肝性脑病的诊治 5. 急性胰腺炎诊治 6. 治疗内镜:急诊内镜止血术、消化道取异物等 7. 肝癌诊断(肝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术CTA) | 1. 2. 3. 4. 5. 6. 7. |
重点专科 | 1.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腹腔镜诊治(可配合外科) 2. 超声内镜诊治技术 3. 胰胆管造影及治疗 4. 重症炎症性肠病的诊治 5. 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术(可选) 6. 双镜联合技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可选) | 1. 2. 3. 4. 5. 6. 7. 8.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肺功能检查:①通气功能测定;②弥散功能测定;③残气功能测定 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 3. 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技术 4. 经皮淋巴结穿刺活检 5. 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技术 6. 肺外结核的诊治 7.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8. 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 | 1. 2. 3. 4. 5. 6. 7. 8. |
重点专科 | 1.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和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2. 设有标准的呼吸监护室(RICU) 3. 各种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治(包括多种机械通气模式) 4. 播散性卡介菌病的诊治 5. 胸腔开放引流技术 6. 复治肺结核及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治 7. 结核病合并重症肝病的诊治 8. 结核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治 9. 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的诊治 | 1. 2. 3. 4. 5. 6. 7. 8. 9.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黄疸(20例) 2. 鼓胀 3. 积聚 4. 肝着(20例) 5. 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6.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黄疸) 8. 肝病治疗仪临床应用 9. 针灸治疗 10. 实际开设的中医临床科室(3个以上专业):开展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治(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 11. 积极开展中医药综合治疗,门诊中医治疗率≥90% 12. 每医师每天门诊诊疗人次数不低于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平均水平的7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重点专科 | 1. 既往五年内,至少有1项由市级以上(含)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 2. 建立、优化并实施重点病种或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3. 自制中药制剂≥2个 | 1. 2. 3.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肝部分切除术 2.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30例) 3. 甲状腺癌、乳腺癌根治术(各20例) 4. 胃癌、结肠癌根治术(各20例) 5. 脾切除术(含外伤、肿瘤、血液病脾切除)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00例) 7.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8. 颈部血管瘤切除术(可选) 9. 人工血管移植术(可选) 10. 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TCD)术(30例)及经ERCP鼻胆管引流术(10例)(可选) 11. 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或断流术(可选) 12.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引流术(可选)(5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重点专科 | 1. 胆管癌根治术和/或胆囊癌根治术(5例) 2. 胆管镜检查及取石术(含术中取石或术后经窦道胆管镜取石)(20例) 3. 胰腺癌根治术(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和/或全胰切除术)(5例) 4. 内镜括约肌切开(EST)、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5例) 5. 胆管和/或胰管空肠内引流术(含内镜下胰胆管支架植入术)(5例) 6. 直肠癌根治术(含各类规范的根治术)(5例) 7. 半肝切除术(含左半肝、或右半肝、或特殊肝段)(5例) 8. 腹腔镜技术拓展性应用(可选)(含胃肠手术、疝修补术、乳腺手术或开展其他新技术)(20例) 9.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周围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可选) 10. 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可选)(5例) 11.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可选)(5例) 12. 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修补术或腔内支架植入术(可选)(5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50例) 2. 分娩期高危儿(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胎窘、新生儿窒息)的处理 3. 糖尿病筛查+OGTT(50例) 4. 生物物理五项指标测定 5. 孕早或中期宫颈细胞学检查 6. 常规胎心监护(外监护) 7. 脐血流测定(50例) 8. 孕中期B超筛查 9.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技术 10.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技术 | 1. 2. 3. 4. 5. 6. 7. 8. 9. 10 |
重点专科 | 1. 院内子痫发生率<0.5% 2. 产后出血发生率(阴道分娩<3-4%,剖宫产<6%),产后出血死亡率0 3. I类孕产妇死亡(发生2例/年,该项分值全扣;发生1例/年,该项分值扣一半) 4. 围产儿死亡率<12‰ 5. 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1‰ 6. 会阴侧切口感染率(合并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除外) <2% 7. 产前出血(>500ml)和产后出血(>800ml)的诊治 8. 妊娠合并肝衰竭抢救死亡率<50% 9. 乙肝孕妇抗病毒治疗 10.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诊断治疗技术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妇科血清生殖激素、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细胞学及病理学以及肿瘤相关影像学检查(CT、超声)。 2. 高危因素的计划生育手术 3. 肿瘤相关影像学检查(MRI或PET/CT) 4. 妇科内镜三级及其以下手术 5. 子宫内膜异位症规范化诊治 6. 妇科肿瘤的规范化诊治 7.复杂全子宫切除术(指手术指征为宫颈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 8.腹腔镜辅助下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9. 抗尿失禁手术(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
重点专科 | 1. 不孕症的规范化诊治(不包括辅助生殖技术) (可选) 2. 妇科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可选) 3.卵巢癌细胞减灭术 4. 妇科肿瘤化疗和/或放疗 5. 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开腹手术) 6. 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与综合治疗(不计病例数) 7. 内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不计病例数) 8. 外阴癌根治术(不计病例数)(可选) 9. 内镜下盆腔淋巴结活检或清扫术(不计病例数)(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儿童常见传染病诊治(包括病原学检查)、麻疹、手足口病、梅毒、HIV感染(至少3个以上病种) 2. 小儿肝炎的诊治(包括病原学检查) 3. 新生儿感染的诊治(病原学) 4. 结核的诊治 5. 腹泻病原学诊断和防治(含病毒学检查) 6. 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的检查 7.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合并症的抢救(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可选) 8. 哮喘的诊治(可选)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包括溶血病)的诊治(免疫抗体检查、光疗)(可选) 10. 心肺复苏、颅内高压、脑疝的抢救(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10. |
重点专科 | 1. 儿科重症监护室(含新生儿):开展新生儿换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含新生儿)、CRRT 2. 静脉高营养治疗 3. 呼吸衰竭抢救(包括机械通气) 4. 心肌炎、心力衰竭的诊治 5. 小儿消化道内镜的检查及治疗 6. 癫痫、智力低下的诊治(脑电图、B超) 7. 难治性肾病的诊治(包括肾穿、病理检查) 8.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昏迷的诊断与抢救 9. 儿童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治 10. 小儿纤支镜的检查 11.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MODS的诊治(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开展重要器官(心、脑、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 2.开展支气管内麻醉(单肺通气) 3. 开展喉罩麻醉 4. 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 5. 具备血气、电解质、中心静脉压、直接动脉压监测条件和技能 6.开展小儿、老年病人麻醉 7.开展感染性疾病手术的麻醉 8.开展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吸入麻醉、静脉麻醉 9.开展术后疼痛治疗 | 1. 2. 3. 4. 5. 6. 7. 8. 9. |
重点专科 | 1. 开展麻醉深度监测 2. 开展肌松监测 3. 开展心排量监测 4. 开展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 5. 设置专科(外科)ICU(可选) 6. 开展疼痛门诊或病房(可选) 7. 开展器官移植麻醉(可选) | 1. 2. 3. 4. 5. 6. 7.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开展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电击除颤等操作 2. 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气分析检测 3.心律失常的救治、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的救治 4. 呼吸衰竭的救治(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 5. 休克的救治 6.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救治 7. 各种肝衰竭的救治 8.危重孕产妇的抢救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
重点专科 | 1. 重症患者抢救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2. 抢救危重患者使用床旁CRRT 3. 开展肠内外营养学支持 4. MODS的救治 | 1. 2. 3. 4.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术 2. 常规根管治疗术 3. 牙周病的检查、诊断、治疗 4. 局部可摘义齿、固定义齿、全口义齿 5. 一般拔牙术 6. 常见口腔黏膜病的诊治 7. 口腔肿块影像学检查 | 1. 2. 3. 4. 5. 6. 7. |
重点专科 | 1. 重度错合畸形的口腔正畸治疗 2. 唇裂修复术、腭裂修补术 3. 腮腺肿瘤及浅、深叶切除术 4. 腭部良、恶性肿瘤切除术 5. 颞颌关节镜检查与治疗 6. 颞颌关节成形术 7. 骨量不足等复杂牙种植术 8. 下颌骨半侧切除术及植骨修复术 9. 复杂口、唇颊缺损整复术 10. 颈淋巴结清扫术 11. 舌、颌、颈联合根治术 12. 口腔颌面癌瘤根治及肌、皮、骨、游离组织皮瓣整复术 13.投影测量、计算机辅助分析与正颌外科矫治术(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能独立开展冰冻切片快速诊断, 2. 冰冻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95% 3. 石蜡切片工作量≥1200例/年,诊断准确率达99% 4. 开展特殊染色≥10种/年 5. 开展免疫组化≥50种/年 6. 开展细胞病理学检查,工作量≥1200例/年 7. 具有开展尸体解剖的设备和条件(可选) | 1. 2. 3. 4. 5. 6. 7. |
重点专科 | 1. 开展冰冻切片快速诊断,工作量≥800例/年 2. 石蜡切片工作量≥12000例/年,诊断准确率达99% 3. 冰冻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98% 4. 开展特殊染色≥15种/年 5. 开展免疫组化≥100种/年 6. 开展细胞病理学检查,工作量≥10000例/年 7. 疑难病理会诊≥300例/年 8. 开展分子病理学检查,项目≥3项/年(可选) 9. 具有开展尸体解剖的设备和条件 | 1. 2. 3. 4. 5. 6. 7. 8. 9.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开展常规超声影像检查服务项目,包括心脏、腹部、妇科、浅表及小器官等 2.经阴道妇科/产科超声检查 3. 产科胎儿常规超声检查 4. 超声引导下囊肿或脓肿穿刺引流治疗术 5. 超声引导下肿块活检术 6.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术 7. 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术 8. 肝或肾或腹主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术 9. 经直肠前列腺彩色超声检查术 | 1. 2. 3. 4. 5. 6. 7. 8. 9. |
重点专科 | 1. (血管)超声造影检查术 2. 超声评估组织硬度检测 3.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术 4. 产科胎儿大畸形超声筛查 5. 肌、骨、神经彩色超声检查术 6. 超声引导下肝脏活检术 7. 超声引导下经皮肿瘤(射频、激光、微波、冷冻)治疗 8. 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可选) 9.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选) 10.超声引导下肾脏活检术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可选) 11.超声引导下消融微创治疗术(可选) 12.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PTC/PTCD)引流术 13.超声引导下肾造瘘术(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
□一般专科 □重点专科 (注明近3年年均开展例数) 重点专科同时需完成一般专科技术项目
考核内容 | 开展 部分开展 未开展 | |
一般专科 | 1. 普通X线摄片 2. 非血管X线造影 3. CT平扫检查 4. MRI检查 5. 插管血管造影 6. 非血管介入 7. 肿瘤介入 8.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选) 9. CT增强检查(可选) 10. MRI增强检查(可选) | 1. 2. 3. 4. 5. 6. 7. 8. 9. 10. |
重点专科 | 1、 增强CT检查 2、 CT血管成像 3、 MR血管成像 4、 功能MRI(DWI, PWI, 等) 5、 血管介入(栓塞术,成形术等) 6、 非血管介入(PTCD等) 7、 肿瘤介入 8、 乳腺影像检查 9、 增强MRI检查(日均≥5例) | 1. 2. 3. . 4. 5. 6. 7. 8. 9. |
表中所列项目除注明例数外,每项年均开展10例以上视为开展,少于10例视为部分开展。注明例数大于60%为部分开展,小于20%为未开展。 未列入考核内容,但水平相当的项目请列出(经考核专家认可,可替代表中考核项目): 可选项目不纳入考核计分,但被考核科室要求选择,则按纳入后总项目数计算分值。 | ||
得分: 评审专家(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