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珠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珠海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分类管理技术意见(试行)》的通知
珠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珠海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分类管理技术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10月13日全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加强当前登革热流行地区伊蚊应急监测和控制工作的通知》(中疾控传防发[2014]376号)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技术指导的意见,结合我市当前登革热疫情形势,经研究,制订了《珠海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分类管理技术方案》。现予印发,供各单位在防控工作中参考。
特此通知。
珠海市卫生局
2014年10月13日
2014年10月13日
珠海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分类管理技术方案(试行)
根据《关于加强当前登革热流行地区伊蚊应急监测和控制工作的通知》(中疾控传防发[2014]376号)文件精神,按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全省疫情形势及防空对策的分析意见,结合我市当前登革热疫情形势,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登革热防控技术指导工作,制订本方案。
疫情形势与趋势
长假结束后,部分地区(如拱北)开始出现第二代病例;同时,外部登革热疫情高流行水平和长假人口流动导致我市传染源外部输入增加、并与我市第二代病例叠加的原因,导致我市登革热发病数自本周起又有所增加。目前,全市疫情特征仍为多点发病部分点出现暴发,主要发病区域仍为拱北、前山、南屏、湾仔和横琴。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与此同时,应当认识到,经过前期的共同努力,我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1.第一代病例的暴发点控制成效明显,其它区域发病强度并不高。2.第二代病例目前虽处上升通道,但总体发病强度不高,且仍局限在第一代病例所在区域,暴发点少。
疫情趋势:1.我市登革热疫情正处于新一轮病例缓慢上升阶段,预测十月中旬达到高峰。2.疫情仍以多点发病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疫情防控核心区将增多,病例数将增加。3.病媒监测数据不达标的高风险地区,存在出现暴发的可能;但防控措施落实的好,暴发点数量及规模将有限。4.境外及省内大量输入性病例对我市疫情将产生持续影响,未来不排除出现三代或多代病例。 总体防控策略
围绕“尽快遏制扩散”的总体防控目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结合新的疫情防控技术要求和我市登革热流行形势,采取分类管理、依类施策的策略,不同类的地区采取不同类别的防控目标和防控措施。同时,进一步做好工地、花圃和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并协调组织落实好集中、统一灭蚊行动;进一步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病例发现与诊断能力,加强病例管理,做好重症救治的准备;此外,还需要继续宣传动员,提高入户率,倡导市民共同参与 “翻盆倒罐”。
疫情防控要切实落实各区属地防控主体责任,各区要将各项防控责任落实到最基层、落实到人。属地和部门间无法清晰划分责任的区域,由属地镇街负责开展防控工作。各区、各单位要采取通过挂地图标注病例核心区,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济激励等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各部门(行业)不仅要负责单位自身的防蚊灭蚊及环境整治工作,还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本系统的防控工作。
各区、各单位要标本兼治,集中开展全民清理积水灭蚊行动,翻盆倒罐,清理卫生死角,消灭蚊虫孳生地。重点还是要突出建设工地、城乡结合部、垃圾站(点)、花圃苗圃及废品收购站的整治工作,落实长效卫生管理制度,坚决不留卫生死角和盲区。 分类管理具体措施
总体按照登革热流行强度和疫情波及程度,将我市相关街道(镇)分为三类区域。实行分类管理,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一)Ⅲ类地区
目前尚未发生本地感染病例的行政(功能)区。
1、防控目标:
防止本地暴发疫情,减少发病。
2、防控措施:
以加强蚊媒监测、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清除蚊媒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为主要手段。
加强部门协作,落实部门责任,每周开展以灭蚊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参考《珠海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
及时培训属地医疗卫生机构病例诊治与蚊媒监测技能,完善病例转诊机制,做好属地定点收治医院的能力建设与技术准备。
属地蚊媒监测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由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开展,监测频率1次/ 周,用于评估防控效果和传播风险。对布雷图指数大于10的居(村)委需要持续清除孳生地和杀灭成蚊。
(二)Ⅱ类地区
出现散发病例、且防控态势上各核心区暂不具连片趋势的行政(功能)区。
1、防控目标:
快速控制疫情、遏制扩散苗头,防止疫情蔓延。
2、防控措施:
以快速处置疫情,开展翻盆倒罐、清除孳生地为目的的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做好部门协调协作到位、清积水灭成蚊到位、入户责任落实到位。
在Ⅲ类地区措施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在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属地爱卫部门组织当地防控力量(街道居委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工作人员)针对病例核心区、警戒区开展入户宣传教育、翻盆倒罐工作,并按照头3天连续三次、以后每周一次的频率开展成蚊灭杀行动。
蚊媒监测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并组织街道居委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针对病例核心区(1 次/3 天)和警戒区(1 次/周)开展,用以评估防控效果和传播风险。 布雷图指数(BI)大于5时,需要持续清除孳生地和杀灭成蚊。
在25天内无登革热新发病例,且核心区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降至5以下,可以结束该个案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家处置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病例医学随访管理工作由病例诊断机构或属地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参考《珠海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登革热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随访指引”)。
(三)Ⅰ类地区
出现多个居委(村)点状聚集性疫情、或部分防控核心区呈连片趋势的行政(功能)区。目前,香洲区、横琴新区属于Ι类地区。
1、防控目标:
降低疫情峰值,减少续发病例,防止进一步扩散。
2、 防控措施:
以全面清除积水、统一快速灭蚊为主要防控手段。
在Ⅱ类地区措施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贵、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充分发挥爱国卫生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作用,区域内统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行业)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
其中,将Ⅰ类地区中的拱北街道、前山街道、南屏镇、湾仔镇和横琴新区等地区作为核心防控片区。核心防控片区内,属地爱卫部门组织当地防控力量对病例核心区、警戒区开展入户宣传教育、翻盆倒罐工作,并按照头3天连续三次、以后每周一次的频率开展成蚊灭杀行动。同时,每周对各防控核心片区组织一次统一的灭蚊行动。
蚊媒监测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类地区各街道(镇)或功能区统筹组织(>1 次/周),用以评估防控效果和传播风险。
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家处置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病例医学随访管理工作由病例诊断机构或属地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参考《珠海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登革热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随访指引”)。
(四)比邻地区
与Ⅰ类地区相邻的Ⅱ类或Ⅲ类地区的结合部,其200米纵深一线双方或三方应协同组织入户翻盆倒罐、清理卫生死角及成蚊灭杀行动。出现病例的 ,按照Ⅱ类地区防控措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