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乡村振兴局、成都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成都市农业经营主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的通知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乡村振兴局、成都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成都市农业经营主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的通知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和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现将《成都市农业经营主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印发你们,请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做好宣传,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附件:成都市农业经营主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
成都市乡村振兴局
成都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1年10月22日

  附件
成都市农业经营主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

  为指导农业经营主体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有序经营、安全生产,结合成都市疫情防控形势,根据《四川省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等,制定《成都市农业经营主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供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使用。
  一、经营主体责任
  1.明确防控责任。各经营主体是疫情防控的责任主体,各经营主体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单位责任,细化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工作细节、关键步骤落实到位。   2.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各项规定要求,各经营主体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亲自部署安排,做好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工作预案等。   3.保障防控物资。要配备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必需的防疫物资,适时调整更新储备物资品种、规格、规模,保障生产经营和员工劳动作业基本的防护需求。尤其保证口罩储备充足。   4.加强宣传引导。各农业经营主体要根据自身情况利用宣传栏、显示屏、公众号、微信群等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和疫苗接种的科普宣传,动态更新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疫情防控意识,提高疫苗接种意愿。
  二、人员管理   5.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要及时掌握员工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不带病上班。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6.加强员工进出管理。员工进入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之前,应确保健康码处于正常状态,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工作场所。   7.注意重点人员管理。冷链、食堂、保洁、会务等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8.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打喷嚏或咳嗽时遮掩口鼻,多人同室办公的,与人交流建议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身处其他区域,应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在需要的情况下适时佩戴。   9.加强员工外出管理。原则上不安排员工赴国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差。确需派员赴上述地区的,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岗员工,回单位驻地后应主动前往社区进行报告登记,严格落实14天留观、核酸检测等要求;对入境返岗员工督促落实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管控措施、核酸检测等要求。
  三、办公场所管理   10.严格访客管理。外来人员应带好口罩、核验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登记访客状况。安保人员要认真询问访客旅居史,原则上不接待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访客。与访客交流时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   11.加强会议管理。建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现场举办会议的,做好参会人员联络信息登记,缩短会议时间,控制会议规模,拉大会场座位距离,会议期间温度适宜时应当开窗或开门。   12.加强餐厅管理。餐厅入口处,增加体温测量设备,所有人员需进行体温检测。设置错峰就餐,推广分餐制,减少桌椅摆放或隔桌隔位安排就餐。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购买,保证来源可追溯。加强餐具的清洁消毒,避免大规模聚餐活动。   13.完善住宿管理。集体宿舍设立管理卡口,禁止无关外来人员进入。必要探视亲友的,按照访客管理要求严格执行登记、体温检测。   14.加强通风换气。办公区、餐厅和员工宿舍等要增加通风换气频率。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若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理、消毒或更换。   15.注意清洁消毒。办公区、餐厅和员工宿舍等人员活动较多的场所和人员接触较多的物品要注意保持清洁,可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适当增加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清洁或消毒频次,建立消毒记录台账。垃圾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应采用密闭化运输,垃圾点墙壁、地面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16.配备清洁设施。员工宿舍、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餐厅、电梯口、前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四、生产经营过程防控
  (一)养殖业经营主体   17.畜禽养殖场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外来车辆及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入场,生产车辆进出严格消毒。新进场工作人员要询问场外人员接触史,并报告自身健康状况。   18.严格执行养殖场档案管理制度。要完整记录养殖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免疫、消毒、诊疗、粪污资源化利用、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19.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特别要做好非洲猪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使用消毒剂、消毒药,畜禽养殖圈舍、饲喂工具、运输车辆等要勤于消毒。积极配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落实动物疫情的监测和排查。   20.做好死亡畜禽及其排泄物、运载工具的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尸体、粪便等排泄物要按规定进行处置。如果出现动物异常死亡等现象,应及时报告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或者动物卫生预防和监督机构,不得自行处理病死畜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   21.原则上不从重点疫区购买仔畜雏禽、饲料及原料等。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必须经过检疫,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尽量避免经过疫情高风险地区。
  (二)种植业经营主体   22.做好生产物资的筹措和准备。根据生产计划提前制定品种策略,选择正规渠道预订和购买,尽量避免经过疫情高风险地区。   23.做好跨区作业防控工作。跨区作业易带来人员流动和聚集,各经营主体对跨区临聘人员,要建立人员台账,注意健康监测,有关机械要进行消毒清洁,工作时不聚集、不扎堆。   24.温室大棚防护。如果温室大棚规模小,是以家庭为单位进出大棚生产,不需额外防护措施。如果温室大棚规模比较大,多人参与的,进温室大棚应测量体温,如果发现有体温异常或者感觉不适者不应进入大棚生产,应及时就医。   25.包装运输防护。涉及产品包装的,包装物、周转箱要注意清洁消毒。包装人员之间保持距离,避免面对面工作。涉及收购人员及车辆进入的,带好口罩,做好登记。
  (三)旅游服务型经营主体   26.控制接待人数规模。按照“红事缓办、白事简办”要求,根据场地面积,合理设置最大接待量, 不接待超过最大接待量的活动。   27.加强人员防护。游玩人员需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避免人员聚集,保持游览、休息、餐饮等场所人员1米间距。人员密集时,应佩戴口罩。   28.加强食品安全。不采购野生动物作为食材,就餐鼓励采用分餐制,餐饮具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倡导使用公勺公筷。不同餐桌之间距离保持一定距离。建议就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29.加强宣传提醒。入口醒目位置应设立告示牌或大屏幕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醒游玩人员、工作人员遵守相关防控要求和注意事项。   30.严格落实清洁消毒。电梯设备、公共设施、就餐场所、洗手间等要及时清洁消毒,洗手间应配备肥皂或洗手液等。旅馆(民宿)客房日用品应“一客一换一消毒”,公共用品受到污染时应随时消毒,并完善记录。保持室内场所的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在不影响宾客休息的前提下,客房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   31.鼓励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票或支付方式。旅游住宿坚持实名登记、信息填报制度。
  (四)加工型经营主体   32.注意材料管控。原材料、产品存放区域保持通风、清洁卫生、无异味,必要的进行定期消毒。选择正规渠道预订和购买原材料,尽量避免经过疫情高风险地区。   33.保持员工工作距离。合理安排生产线流程,采用错开工位点,限制同班次人数等措施,避免人员聚集,避免面对面工作,注意保持带好口罩,保持1米间距。   34.注意环境卫生。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换气,环境整洁,产品加工、转运过程应根据行业规定和标准进行清洁消毒。
  五、应急管理   35.持续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做到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   36.设置隔离观察区。在指定区域设置临时的隔离区。当有人员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设立的隔离区进行暂时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安排就近就医。   37.封闭区域。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时,立即封锁有关场所,控制人员外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等待驻地疾控部门指令。   38.协助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各经营主体及相关人员应协助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等进行核查调查,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隔离观察。   39.做好消毒工作。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确诊病例工作区域等疫点的消毒,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洁或消毒处理。应急工作结束后,根据疾控部门评估结果,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等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
  一、关于新冠肺炎相关问答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
  2.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3.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是 1~2 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大于 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飞沫传播。
  4.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中间没有通过其他物品,病原体直接引起的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
  5.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 5 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在开放环境中遇到病毒气溶胶的可能性很低。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有什么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发热。
  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二、防护小知识
  1.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2)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记得佩戴口罩。
  (3)加强开窗通风。居家、办公加强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或者免洗洗手液洗手。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注意用纸巾或胳膊肘捂住口鼻,不要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
  (5)及时观察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尤其是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6)无接种禁忌人群应考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正确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最有效措施之一
  七步洗手法的口诀和要领:
  (1)内: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2)外: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
  (3)夹: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4)弓:是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5)大: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
  (6)立:指尖在掌心揉搓。
  (7)腕:清洁手腕。
  3.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正确佩戴口罩。戴口罩时,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要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为内侧,内侧应当贴着口鼻,深色侧朝外;有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2)注意口罩卫生。佩戴前、脱出后应做好手部卫生,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面,以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3)正确保存口罩。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4)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4.消毒注意事项
  (1)没有出现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场所,通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当面临传染病威胁或人群密集性活动时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2)外环境原则上无需消毒,不应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对于很少用手触及的场所,无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不需要消毒。室外人群使用较为频繁的物品,可增加清洁频次,如有明确污染时,进行表面消毒。
  (3)一般场所不需要对进入人员、车辆及其携带的物品等进行消毒。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对人体也有刺激,残留消毒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物品造成损毁,要适度消毒。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控工作关键词
  “十大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
  “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有一网格”:“五有”: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疫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等措施。“一网格”: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人员到户、到人,做好“七类重点人员”“五类重点企业”的摸排和信息台账的建立,重点人群日常健康监测工作,督促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强调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加强巡回督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核实和报告。
  “四个全覆盖”:对流入人员实行信息摸排全覆盖、登记造册全覆盖、申领天府健康码全覆盖、健康检测全覆盖。
  “两个不等于”: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常态化不等于正常化。
  “三严管”:严管人员(重点是境外来蓉人员、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来蓉人员)、严管场所(重点是农村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站、农(集)贸市场、农家乐、茶楼、棋牌室等)、严管活动(重点是各类庆典、坝坝宴、庙会、私人聚餐等)。
  “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
  “两减少”: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流动。
  “两提倡”:提倡红事缓办、白事简办。
  重点人员“四分类”:对解除集中隔离返乡人员与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红码人员、黄码人员、从事高风险行业的返乡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重点场所管控“两个责任”:严格落实经营管理者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乡镇监督责任。
  “五清”指:清理生活垃圾、清理厕屋便池、清理水源水体、清理畜禽粪污、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
  “一哨点”:发挥镇(街道)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疫情监测哨点作用,一旦发现及时报告。
  “防两瘟”:严防非洲猪瘟、严防禽流感。
  “保供应”:做好农产品生产保供稳价工作。
  “四方责任”: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