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环卫作业指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公共厕所作业指南》的通知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环卫作业指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公共厕所作业指南》的通知


各区县(含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城市管理局,相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我市环卫作业各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升我市环卫工人防护意识和实操能力,市城市管理局在原有的相关规定和近期下发的疫情防控文件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环卫作业指南》和《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公共厕所作业指南》,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2020年2月16日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环卫作业指南

  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全市一线环卫工人务必要熟悉相关防护知识,进一步规范作业方式,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为此,市城市管理局编制了《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环卫作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一、环卫作业防护指南
  (一)人员管理。
  1. 环卫作业单位应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开展日常健康监测和申报。
  2. 休假后返岗职工必须持有休假所在地出具的休假期间活动轨迹证明未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非密切接触者方可返岗。
  3. 新招录职工必须持有上岗前所在地出具的上岗前14天的活动轨迹证明未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非密切接触者方可上岗。
  4. 从湖北境内或其他疫区返回或新招录的职工,应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后,身体健康者方可返岗或上岗。
  (二)环卫作业从业人员防护指南。
  1. 作业准备:环卫作业人员应配置和穿戴符合规定的口罩、手套,并要结合不同工种和实际防疫情况需求,增配相关防护物资。上岗前应先测量体温,应穿好工作服(或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进入作业区的路上和工作期间尽量不将口罩、手套脱下,不用手揉碰眼睛;换洗工作服,注意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随身携带的水杯、餐盒应做好防护措施。
  2. 清扫保洁工人作业防护:清扫、保洁作业人员应规范配置和穿戴符合规定的口罩、橡胶手套、工作服。对于地面上的零星垃圾,特别是弃用口罩,必须使用作业工具夹起置于收集工具内,不得徒手直接捡拾,不得翻捡垃圾桶;对人员较多的路段可暂不进行清扫保洁,待人员分散后再进行清扫保洁;疑似病人安置点、临时封闭区域的清扫保洁,由所在安置点和封闭区域内部负责,日常保洁人员不得进入此类区域,不得与相关人员接触。
  3. 生活垃圾收运作业人员防护: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转运作业人员及垃圾运输车辆驾驶人员要规范配置和穿戴符合规定的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工作服,垃圾站内作业人员应增配耐酸碱胶鞋。作业人员要每天体温测量两次,并做好记录。消杀人员要规范穿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工作鞋,穿连体防护工作服;每天体温测量两次,并做好记录。收转运及消杀人员使用后的废弃口罩应投入专用桶,收集后统一无害化处理。
  4. 进行垃圾中转或二次转运作业时的防护:门岗人员正确穿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设施,对所有进入中转站车辆司机和随车作业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车辆轮胎及四周进行消毒杀菌,并做好记录。中转站车间人员加强车间清洁通风,对频繁接触的对接机构、把手等先进行消毒杀菌,再行触摸操作。现场巡查及指挥人员在要规范穿戴安全帽、口罩、手套、工作服等防护设施,在现场指挥与交流时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和1米以上距离。
  5. 进行垃圾填埋(餐厨垃圾)处理时的防护:填埋场、餐厨厂内,与垃圾有接触的作业人员要规范配置和穿戴符合规定的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连体防护工作服、耐酸碱胶鞋、安全帽等。每天使用体温监测仪器对所有当班人员进行体温测试两次,并做好记录;科学、规范穿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垃圾填埋(餐厨垃圾)处理人员在操作机具设备前,应先用消毒湿抹布擦拭操作杆、按钮等频繁接触设施;现场指挥人员要规范穿戴口罩、防护眼镜、连体防护工作服、橡胶手套、耐酸碱胶鞋,其他作业人员须规范穿戴口罩、工作服;现场作业人员使用的口罩投入专用桶,收集后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6. 进行垃圾焚烧(生物质)处理时的防护:焚烧厂内与垃圾有接触的作业人员要规范配置和穿戴符合规定的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连体防护工作服、耐酸碱胶鞋、安全帽等;每天体温测量两次,并做好记录;作业人员在每次处置操作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手部清洗和消毒;焚烧处置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到焚烧现场巡检时应穿防护服、戴安全帽;垃圾车驾乘人员应穿戴好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每天体温测量两次,并做好记录。
  7. 接触废弃口罩、居家隔离点垃圾的相关作业人员和从事消杀的作业人员应配置和穿戴符合规定的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连体防护工作服、耐酸碱胶鞋。
  8. 收工防护工作:相关作业人员(除清扫保洁工作人员)收工后应独立清洗并换上干净衣服,戴好口罩及相关防护用品,复测体温,再离开工作单位。到家后才能根据居住情况脱下口罩和手套。回家后,先脱下手套、再洗手、后摘口罩并将口罩放在固定通风位置、再次洗手消毒,然后测量体温正常后才得与家人接触。
  (三)清扫保洁防控工作指南。
  1. 作业准备:组织作业人员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措施;作业人员休息点应配备足够的医用防护口罩、手套、胶靴、防护服、帽子、护目镜、反光衣,以及消毒剂、消毒酒精和体温计或测温仪;集中休息点每天用水全面冲洗一次后,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对墙面、地面、周围环境喷洒消毒一次,喷药量为200-300ml/m2,以表面湿润且无滴流现象为准,作用时间不低于60分钟;每日上下班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好《身体情况登记表》;作业人员一旦出现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发热、头痛、咳嗽、乏力等症状,要果断采取隔离、送医等措施,并及时报告疫情防护部门;及时指导作业人员更换口罩等防护物品。
  2. 作业设施设备消杀消毒:(1)垃圾收集容器消毒。果皮箱(桶)、垃圾收集箱等垃圾收集容器,每天收集、清理一次,每天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对垃圾量大的收集点,要随满随清,随清随消毒。对需要消毒的金属部件建议优先选择季铵盐类消毒剂。(2)垃圾转运站、环卫工具房消毒。每天作业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对墙面、地面、站台,压缩装置和周围环境喷洒消毒一次,喷药量为200-300ml/m2,全面消毒后方可进入作业;每天工作完,用水全面冲洗一次后,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对墙面、地面、站台,压缩装置和周围环境喷洒消毒一次,喷药量为200-300ml/m2。(3)环卫工具消毒。每天作业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对环卫工具喷洒消毒一次,全面消毒后方可作业;每次作业完成后,用水将清运车、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机械、机扫机具等工具冲洗一次,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mg/L的消消毒剂溶液对环卫工具喷洒消毒一次。
  3. 作业防护指南:作业期间应引导作业人员不得将口罩、手套脱下,将防护设施摘下,不得用手揉碰眼睛;对人群较密集路段应待人群分散后再进行清扫保洁;日常巡回保洁时,须用工具夹起垃圾,置于收集工具内,禁止徒手捡拾;工作休息时应选择在通风开阔位置,不得聚集聊天;未经批准或未做好防护措施,严禁进入隔离区域进行清扫保洁。
  (四)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餐厨厂防控工作指南。
  1. 加强场(厂)区防护管理:(1)办公区域防护管理。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消毒,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剂对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桌椅、空调出风口及遥控器、水龙头、卫生间和办公地面等部位进行消毒。对需要消毒的金属部件建议优先选择季铵盐类消毒剂。(2)就餐区域防护管理。实行分餐分批次就餐。每天早、中、晚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对桌椅、地面等部位进行消毒,按照用餐批次合理安排擦拭冲洗。(3)作业现场防护管理。填埋作业区进垃圾后须临时覆盖,覆盖前或每天喷洒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药量为200-300ml/m2,填埋作业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生活垃圾焚烧厂卸料大厅和餐厨厂卸料间、卸料槽每天应进行消毒,每次喷洒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剂,喷药量为200-300ml/m2。(4)垃圾运输和填埋处置车辆防护管理。垃圾运输和填埋处置车辆在进出场(厂)或作业区时需对车辆四周、容器装载口处和驾驶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操作。车辆四周、容器装载入口处等处采用喷洒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重点对车辆轮胎处及容器装载口进行消毒,以喷洒处微湿为准,喷药量为200-300ml/m2。驾驶室内物体表面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min~30min。
  2. 严格出入场(厂)人员、车辆管理:(1)有居住条件的场(厂)或疫情严重区域,原则上在场(厂)员工不得离开,如确需外出的应向场(厂)区防控组报备,返回后应登记具体去向、接触人员,并检测体温,加强关注;无居住条件的场(厂),工作人员上下班各进出一次,做好体温检测并登记,体温正常方可进出厂(场)。(2)严格垃圾运输车(物料供给车)入场管理。车辆驾驶人员应自觉接受场(厂)区工作人员体温检测和登记,体温正常并防护措施得当方可入场;如体温异常不得入场,并做好隔离防护并报防控组。(3)非工作人员禁止直接接触专用车辆,禁止进入工作场所。(4)做好进场垃圾台账管理,认真登记进场垃圾产生源(具体到小区或单位)。
  3. 加强填埋作业安全防护管理:将各填埋区域对应的填埋垃圾日期及填埋量登记备查;控制作业面积,对进场垃圾及时进行处理、消杀、除臭,并做到填埋垃圾日覆盖;应采用机械化填埋方式,填埋区作业人员及场区其他人员不得直接接触进场垃圾。
  4. 加强居家隔离点生活垃圾和废弃口罩收运管理:(1)加强收集过程管理。规范设置张贴明显标志的专用垃圾桶,用于分别收集居家隔离点生活垃圾和废弃口罩,定时定点定人进行装袋收集,避免作业人员与生活垃圾、废弃口罩直接接触;作业过程中,强化对专用垃圾桶的消毒消杀工作。(2)加强运输过程管理。落实专人专车并张贴明显标示进行收集运输,不得在垃圾站中转,应直送垃圾处理设施处理。(3)加强处理过程管理。优先安排焚烧处理,如需填埋时应区分单元作业,减少污染面;作业过程中,加强消毒消杀工作。处置前后应对废弃口罩进行严格监管和记录。废弃物处置完成后,应立即对搬运工具、搬运通道、投料区域、斗提装置、进料装置等进行全面消杀。
  5. 其他防护管理:指定专人操作消毒,做好消毒台账记录;加强对消毒用品管理,专人配置消毒剂,管理好消毒工具,确保安全;指定专人管理防护物资,做好至少一周的防护物资储备,配备常用药品,紧急药箱和器材,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二、日常生活防护指南
  (一)不聚集,多通风。
  1. 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2.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二)勤洗手,讲卫生。
  1. 需要洗手的情形
  (1)在咳嗽或打喷嚏后;(2)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3)吃饭前;(4)上厕所后;(5)手脏时;(6)在接触他人后;(7)接触过动物之后;(8)外出回来后。
  2. 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五下);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3. 简易的手部清洁方式(无条件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
  4.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三)戴口罩,防传染。
  1. 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有的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 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 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 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四)养习惯,重预防。
  1. 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 坚持合理膳食习惯。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避免触摸眼、鼻、口,并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4.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5. 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疑似感染如何就医
  (一)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1.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二)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三)重庆市新冠肺炎咨询平台。
  关注“健康巴渝12320”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疫情防控”,选择“新冠肺炎咨询平台”即可。如有异常情况,请选择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就医。咨询服务热线:12320。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公共厕所作业指南

  为降低新冠病毒在我市公共厕所中的传播风险,市城市管理局在原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厕所管理的通知》《关于严格落实城市公共厕所管理责任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研究形成《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公共厕所作业指南》,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公厕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
  (一)公厕基础功能。
  1. 公厕应具备“通水、通电、通风”和照明等基础设施,厕位(含大小便器)、水龙头、门窗等设施正常,粪便管道排放通畅。
  (二)配套便民服务用品。
  2. 结合实际和具体条件,在公厕配套提供便民服务用品,应视条件向市民免费提供可溶解厕纸、洗手液或肥皂,有条件的还可提供消毒纸巾等其他用品。   二、公厕作业管理
  (一)公厕开放准备。
  3. 开展四类设施检查。公厕在每天开放使用前, 要全面检查公厕配套设施设备运行情况。一是检查厕所“通水、通电、通风”和照明设施运行情况并确保正常。二是检查厕位(含大小便器)、水龙头、门窗等设施情况并确保功能完善。三是检查免费提供的厕纸、洗手液、肥皂等便民服务用品配置情况并补充完善(针对有条件公厕)。四是检查各排污管道情况并确保排放畅通。
  4. 开展一次全面保洁。对公厕内外进行全面清扫、擦洗,确保干净整洁。
  5. 开展一次全面消毒。使用有效氯为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并严格按消毒剂使用说明对公厕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全面喷洒消毒, 并确保消毒剂作用时间大于60分钟,对使用完毕的清洁工具,要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6. 开展一次通风换气。在公厕正式开放前,应打开门窗,通风30分钟。
  (二)公厕运行管理。
  7. 加强保洁和杀菌消毒。公厕每天全面清洗或者擦拭作业应不少于2次,全面喷洒药物或者消毒擦拭不少于2次。对车站、码头、广场等人流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公厕结要合实际增加清洗和消杀频次,对如厕人员接触频繁的便器、洗手台、门把手、手纸盒、废纸篓、垃圾桶等要随时保洁、及时消毒,力争做到“一客一清洁、一用一消毒”,严禁公厕出现积尿、积便现象,确保公厕干净、整洁、安全。
  8. 加强厕纸管理。厕位配置可溶解厕纸,使用后直接投入便器随水冲走。厕内设置袋装化垃圾集中收集桶,标识醒目,引导市民正确投放废弃口罩和不可溶解的垃圾。原则上,厕位不再独立设置废纸篓,确需设置的应加强消毒杀菌管理,严禁满溢。垃圾收集桶要增加消毒频次,收集到的废弃口罩和不可溶解的垃圾,经严格消毒后密闭包装,密闭转运。
  9. 保持通风换气。公厕运行期间要打开窗户,促进空气对流,有新风系统及其他排气装置的要确保正常运行,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疫情期间原则上不使用中央空调。
  (三)公厕关闭期间的管理。
  10. 保洁和消毒作业。公厕在关闭后要进行1次全面保洁和消毒作业。全天开放的公厕要增加夜间保洁和消毒作业频次。
  11. 开展设施设备检查。要对公厕基础设施和配套的便民服务用品进行1次全面检查,设施出现故障的要及时报修,配套用品短缺的要及时报领。   三、公厕周边环境管理
  12. 应保持公厕周边环境整洁,每日对公厕周边开展不少于2次的保洁和消毒,并结合实际增加巡回保洁和消毒频次。   四、规范粪便收运处置
  13. 加强化粪池管理。要加强化粪池维护和清掏疏浚,掌握化粪池运行情况,定期检查化粪池井盖、导排管等设施。公厕排污管道或粪池要及时维护和清掏,确保粪水不乱流、粪池不满溢。定期对化粪池及周边区域进行消毒杀菌。
  14. 规范粪便清掏。要尽量使用机械化设备清掏粪便。清掏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保持3米以上距离)作业场所。吸粪车出车前、化粪池吸粪后要对车辆和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用水将吸粪设备、吸粪车卸料作业区域全面冲洗1次,再使用有效氯为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并严格按消毒剂使用说明对吸粪设备、吸粪车和作业区场所的墙面、地面等相关环境喷洒消毒1次,喷药量为50-300mg/㎡,确保做到车走场清、干净整洁。   五、人员防护管理
  (一)公厕管理人员防护。
  15. 公厕管理人员应统一规范着装,在岗期间必须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进行保洁消杀作业,作业完成后应洗手消毒,换洗工作服。建立公厕管理人员健康日报告制度,每日上岗前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及时隔离、报告并跟进处置。
  (二)粪便收运处置人员防护。
  16. 粪便收运处置人员应统一规范着装,在岗期间必须戴好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具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应洗手消毒,换洗工作服。建立健康日报告制度,每日上岗前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及时隔离、报告并跟进处置。   六、宣传引导和物质配备
  17. 加大卫生防疫宣传。在公厕醒目位置设置佩戴口罩、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遗撒大小便、规范洗手等卫生防疫温馨提示,宣传卫生知识,倡导市民减少公厕使用频次。
  18. 加大防疫物资配备。加强公厕保洁和管理、粪便清掏运输作业人员的口罩、手套及其他防护物品配置。   七、管理记录
  19. 公厕运行状况、保洁及消毒,公厕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等应每日做好记录,建立档案备查。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