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报送喀什地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报告

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报送喀什地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报告
(喀署办发[2010]16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根据你办明电[2010]3号《关于做好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要求,现将《喀什地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送你厅。
  此报告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

  喀什地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2009年,喀什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谋发展、创和谐、保稳定”工作重心,以宣传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探索完善工作机制、修订编制各类预案、全面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整体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地区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自然灾害总结评估


  一、基本情况
  2009年我区先后发生雪灾、低温、冻害、风雹、干旱、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度偏轻年份。经与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等部门共同核定:2009年我区发生旱灾、雪灾、风暴灾、冰雹、地震等各类灾害多起,造成166.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倒塌房屋1018间,损坏房屋452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29.124千公顷,成灾面积309.77千公顷,绝收面积163.004千公顷,死亡牲畜1223头,直接经济损失123845.7万元。
  林果业全年受灾比较大,主要受大风天气和枣树1号病影响,损失惨重。经确认我区发生枣树1号病后,地区按照防控技术要求,认真开展地毯式根除和防治工作,对疫区所有枣树采取截干、断枣、烧毁、土壤药物处理等防治措施。喀什市共处理枣树4966株,截干4098株,断枣868株,销毁红枣42吨,土壤药物处理枣树4966株;疏勒县共处理枣树659株,截干处理24株,断枣处理635株,销毁红枣6670公斤。目前,我区疫区红枣土壤药物处理的工作已全部结束。
  2009年出现了近20年来1月持续时间最长的浮尘天气。1月23~31日平原各地出现浮尘天气,是喀什地区近20年1月浮尘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给交通运输等带来严重影响。我区各地冬、春、夏季降水持续偏少,致使冬、春、夏季持续干旱,对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完全统计,干旱使得我区农作物受灾468.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1865万元。根据不同年份灾害情况汇总比较,2009年受灾人口有所增加,达166.1万人,因灾死亡人员1名(详见下表)。   二、主要灾害特点分析
  1、严重气象灾害损失严重。2009年,天气气候总体呈暖干型。年平均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积温偏多,热量条件好于常年,光照充足。冬、春、夏季气温明显偏高,秋季气温略偏高;冬、春、夏季降水明显偏少,出现了连续的干旱,秋季降水偏多。年内各地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范围广,局部地区遭受暴雪、沙尘暴、大风、冰雹、干旱及强对流天气等灾害。各地大风、沙尘天气多于历年,冰雹少于历年,干旱危害严重,出现了冬、春、夏连续的干旱,干旱程度重于去年,为历年之最。
  2、全区发生重大干旱灾害。2009年,喀什地区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2℃左右,降水量略偏少30-50%,灾害性天气出现次数多于历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进入2009年以来,受各种灾害天气影响,地区境内的叶尔羌河、盖孜河、库山河、克孜河等主要河流来水量减少60%左右,最严重时期个别河流来水量较往年同期减少100%。同时,各水利工程蓄水情况较往年减少320.45%,水库干涸31座,895眼机井出水不足。受此影响,我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灾情,受灾人口1229411人,受灾农作物面积468.12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1865万元。
  3、地质灾害发生起数有所增加。2009年我区发生地质灾害6起,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20.8万元,灾害发生次数较上年增加20%,经济损失较上年增加了115.8万元,上年和本年度均无人员伤亡。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主要在5月、6月和9月。从地域空间分布上看,在6起地质灾害中,英吉沙发生地质灾害1起、占灾害总数的16.6%,塔什库尔干县4起、占66.8%,莎车县1起、占16.6%。
  4、周边区域破坏性地震频发。喀什地区境内虽然没有发生较大的破坏性地震,但周边地区地震频发。2009年5月21日下午北京时间8时33分,喀什地区叶城县-和田地区皮山县交界处发生了里氏5.2级地震,共造成叶城县西合休乡88间房屋倒塌,72间危房、受灾群众80户356人;2009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0时57分,喀什地区和克州阿图什市交界处(东经77.0度,北纬44.0度)发生了里氏4.5级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
  5、风暴发生强度越来越大。喀什地区的强风暴出现时伴有强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4-6月份,毁坏性呈上升趋势。2009年全区共计发生大风天气2起,共计造成35万人受灾,94204公顷农作物受灾,112间房屋倒塌,84头(只)牲畜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4343万元。风暴主要对新出棉苗造成毁灭性灾害,对棉膜破坏较大,只能通过及时补种、压膜和补膜来减少损失。
  6、森林防火期持续时间较长。2009年,受气候影响,林内可燃物积累多,早春干旱森林火灾发生趋势增多,森林防火期由夏、秋防火延长到春、夏、秋、冬四季防火。今年虽然没有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森林火灾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自然灾害,但由于种种原因,隐患仍然存在,根据发展趋势分析,仍需从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评估
  2009年,地区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灾害防御和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灾害救助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及时制定救灾措施,对灾民进行全力的救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和抗灾减灾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担任总指挥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各有关部门,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救灾工作总体目标,不断提高灾害防御和建立健全灾害紧急救援体系,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局根据“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灵敏、应急救援”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喀什地区突发性灾害和相关公共事件气象应急机制,在各县市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及气象协理员队伍,全地区公共气象场所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总数达136人,乡镇气象协理员总数达到625人,在各类灾害性天气中为群众开展预测预报服务工作。农业局以建立高效快捷的应急管理运转机制为核心,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并通过窗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做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果断处置和应对,基本建立起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快捷、高效运转机制。地区国土资源局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要求各县(市)主管领导带班,值班人员通信畅通,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后,立即按照相关工作程序纵向、横向报告。
  (二)有效开展应急准备,全面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1、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各县市,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喀什地区预案管理办法》规定,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形成预案编制、报批、审核、发布、备案、评估、修订等规范的管理机制。地区林业局及时编制完成了《喀什地区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和《喀什地区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完成4项配套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同时,还针对不同栽植模式和条件,制定下发了各类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案,促进了各项监测和防治措施的落实,为科学防控提供了依据。地区地震局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思想观念,制定了短临地震预报工作方案、震情跟踪预报方案,修订完善了各项地震监测制度,确保了我区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地区民政局修订了《喀什地区救灾预案》,明确规定:一旦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应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和成立救灾指挥部,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工作。地区国土局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组织各县市认真编写了《喀什地区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坚持信息日报制。地区水利局完成喀什地区五大河流的防洪规划并通过了自治区的审查和批准,喀什市城市防洪规划和英吉沙县防洪规划均已通过自治区审查。地区防洪办完成了《喀什地区抗旱预案》的编制工作,已上报行署批准实施。地区气象局制定了“横向全面覆盖、纵向紧密衔接”的气象应急预案。地区交通局编制并发布了《喀什地区交通系统道路运输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县市交通系统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发布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地区农业局制订了既符合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地区农业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实际不断加以完善,还根据需要制定并下发了多项部门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方案。
  2、大力开展应急队伍建设。地区坚持“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转变职能,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相关单位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仅林业系统就以森林公安、林业职工和护林员为主的专兼结合的林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人数达2600余人。地区气象局建立健全突发灾害性天气气象应急机制,在各县市(乡镇)建立了781人的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及气象协理员队伍。地区防洪指挥部成立21支专兼结合的防汛抢险突击队,落实人员名单,并于5月初和6月组织三个流域管理处,对全地区各县(市)的防汛准备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3、加大应急救灾资金、物资储备。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地区民政局迅速派出工作组,调查、核实灾情,及时调运帐篷运往灾区,对灾民进行了妥善安置,并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资金3567万元。水利部门在水库现场储备编织袋、无纺布、砂石反滤料、木料、铅丝等抢险物资,全年共维修加固堤防456处,总长438km,投入劳力193.9万(工、天)、铅丝94吨、铅丝笼13050套、钢筋150吨、钢筋笼190套、编织袋118万条、木料10.42万根、草皮42.7万方、树梢12.35拖车、机动车9.48万(工、天)、卵石料31.9万方、完成土石方107万方。地区防洪办储备铅丝55吨,编织带12万条,各流域和各县(市)备铅丝443吨,铅丝笼5973套,编织带60万条,塑模14.5吨,卵石料38.5万方,树梢0.787万捆,钢筋185吨等物资,做好了充分的防汛准备。
  4、积极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2009年,喀什地区举办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累计开展地区级各类自然防灾减灾综合演练7次。2009年喀什地区气象局气象台、业务科、人影办协作进行应对气象灾害应急演练2次,保证了气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为规范、指导各县市交通局和系统各单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地区交通局与自治区交通厅、地区道路运输协会联合举办了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管理培训班,交通系统各单位近200人参加了培训,同时,还组织客运站和运输企业认真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规模、形式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和演习。
  (三)积极开展预测、预警,全面提升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在抗旱减灾方面,根据气象卫星图片显示,我区山区积雪面积大幅减少,应急管理专家组综合分析、研判出将面临严峻的旱情,地区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由地县两级主要领导亲自抓抗旱、负总责,并层层落实抗旱防汛责任制,通过严格落实打井、抽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以及抓好灌水管理等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为成功应对特大旱情夯实了基础。在事故预防方面,地区交通系统各单位注重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实施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应急知识培训,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在减灾自救方面,地区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细化技术措施,指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并积极与当地保险部门联系,及时查清核实受灾情况和定损,及时赔付,恢复生产。在预测预报方面,气象局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50次,发布预警短信近2000条。地区国土局坚持落实人员到塔什库尔干县314国道、叶城县新藏公路阿卡孜达板、叶城县新藏公路90-115公里处石灰岩矿等崩塌隐患点多发区域进行实地巡查,为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扎实开展善后和恢复重建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抗灾救灾能力
  受2008年年初雪灾影响,今年我区倒塌房屋和严重损坏房屋达5541间,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为认真抓好受损住房恢复重建,使受灾群众及早搬进新居,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把群众住房恢复重建作为重中之重。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行署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财力支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政策倾斜,积极协调各级组织将灾后重建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全部纳入当地抗震安居总体规划中。在实际建房过程中,及时总结多年来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把重建工作的重点从简单建房转变为让群众住上抗震房、放心房、长久房,突出防灾减灾功能,积极引导灾民用抗震安居部门设计的抗震房建设图纸建房,确保了重建房屋的质量。同时,在重建房屋的选址、规划中,坚持灾后重建与城乡抗震安居规划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在所建的抗震安居中,既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又体现出新农村建设的美好面貌。同时,也经历了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重建工作成效显著。
  (五)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地区民政局牵头,地区应急办、宣传、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同于2009年5月7日上午在喀什市人民广场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常识的宣传,在国际大酒店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免费发放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常识30000余份,展出各类知识展板80余块,受教育群众达3万人,宣传成效显著。各县市和地直有关单位也都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和工作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落实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45场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的推动了我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各族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农业局、林业局都结合行业、领域实际,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地区国土资源局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宣传的机会,加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组织全区国土资源局干部走上街头设立咨询服务台站,增强了全社会地质灾害防治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应对叶尔羌河上游山区冰川堰塞湖险情总结评估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卫星影像监测资料显示,2009年7月叶尔羌河上游山区发现了大面积的冰川堰塞湖,预计溃坝形成叶尔羌河最大洪峰流量达5000~6000m3/s,严重威胁着叶尔羌河流域灌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险情预警发生后,地区水利局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以及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协同地区应急管理专家组,经过多次险情分析和会商研判,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果断决策,有效处置,圆满完成了流域防汛任务,及时消除了冰川堰塞湖溃坝带来的危险。
  1、冰川堰塞湖的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资料了解,叶尔羌河上游山区支流克勒青河上有大型横向五条冰川,延伸到谷地,从下而上分别为:迦雪布鲁姆冰川、乌尔多克冰川、斯坦格尔冰川、特拉木坎力冰川和克亚吉尔冰川;其中迦雪布鲁姆冰川发源于昆仑山8000m以上两座主脊高峰,流域内还有7004~7912m之间的高峰16座,冰川长度约25km,面积119.8km2,末端海拔4350m,离雪线高度5500m;乌尔多克冰川长度27.5km,冰川末端海拔4370m,离雪线5200m,在冰川流域内另有12座超过7000m以上的高峰;斯坦格尔冰川长27.8km,冰舍末端海拔4430m,离雪线海拔5200m,源头处最高峰7172m,冰川流域内其余山峰海拔均在7000m以下,特拉木坎力冰川发源于7441m的特拉木坎力峰,冰川流域内有8座山峰,海拔在7005~7385之间,冰川末端海拔4550m,冰川作用垂直高度差达2891m,离雪线海拔5400m,冰川垂直伸展能力为850m;克亚吉尔冰川也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主脊北侧,源头有8座超过7000m的高峰,其中最高峰海拔4760m,离雪线海拔5420m,冰川作用垂直高差2483m,冰舌下伸空间640m,冰川面积105.6m2,长度20.8km。从克亚吉尔冰川以上,克勒青河谷地共有冰川61条,冰川面积约292km。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克亚吉尔冰川在20年代以前处于前进或相对稳定阶段,冰舌阻塞了克勒青河谷地,形成冰川阻塞湖,随着全球性的冰川普遍退缩,克亚吉尔冰川阻塞湖可能消失,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前,又有一次明显的冰川前进过程,重新阻塞谷地,形成新的克亚吉尔特索湖,成为叶尔羌河突发洪水的主要发源之一。
  2、冰川堰塞湖发生的过程
  克亚吉尔冰川位于东经77°10′,北纬35°40′,根据2009年6月以来中国环境灾害卫星影像监测资料显示,克亚吉尔冰再次形成,截止到7月21日冰川湖长3800米,且形成长20多公里,宽1公里多,高100多米的冰舌,冰舌伸入克勒青河谷地,形成冰川堰塞湖,且冰塞湖库容已接近8000万方;同时根据7月16日自治区遥感气象卫星监测资料显示,叶尔羌河主要支流克勒青河冰川末端出现多处不规则冰川湖,主要分布在海拔4300米-4800米地带。
  险情发生后,喀什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各项防范和应对措施,并由地区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牵头组织水利、水文、气象、地质等多方面专家进行会商研究,从今年山区降水、积雪、高空气温初步分析,6月偏南山区不断出现降水天气过程,6月上、中旬叶河流域河源地区积雪明显偏多4到5成;另外6月至7月上旬,4300米处的最高气温达4.8℃,零度层高度最高4968米;7月11日零度层高度最高达到5003米,4300米最高气温达到5.3℃。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高空4500至4800米处也就是冰川末端的气温都在零度以上。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影响,山区高空气温仍继续上升,18日高空气温(4300米)上升到5.5℃,零度层高度达到5024米,19日高空气温达到5.5℃、零度层高度达到5049米,高空4300米处最高气温可达7℃到8℃,零度层高度可达5200~5300米,冰塞湖由于受到高空气温的升高影响,水位在逐渐上升,据分析,当库容升至1.2~1.3亿立方米时,如果零度层高度同时达到5200米以上、高空气温连续3~5天在5℃以上时,将容易造成坝下排水洞的突然扩大,形成集中排水,届时下泄流量瞬间可能高达5000~6000m3/s,叶尔羌河将形成特大洪水,严重威胁着下游河道和水利工程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冰川堰塞湖的防范应对措施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地区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利用各方资源,一边着手分析研究险情,一边安排部署叶尔羌河流域各单位的防汛工作。要求全区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科学部署,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牢固树立“抗大洪、抢大险”的思想。并连续下发《关于叶尔羌河上游冰川堰塞湖的情况通报》和《关于认真做好叶尔羌河流域防洪工作的通知》等多个防洪除险工作通知及险情通报,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汛工作部署,确保安全渡汛。
  (1)加强气象水文监测。地区水利局会同地区气象局、水文局以及叶尔羌河流域管理局,加强冰川湖的监测,准确把握冰川湖的坐标位置(经纬度范围)、海拔高度、水域面积,密切掌握冰川湖发展动态。地区气象局加强降水天气、高温天气等各种天气过程预测预报,加强汛期山区积雪变化的监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并提供周、旬、月、季和年度天气预测预报资料。地区水文局加强大河来水监测,加大预报频次,结合历年水情和天气变化,及时对洪水流量、洪水过程、洪量进行分析和预报,第一时间通报叶尔羌河流域各防洪单位。
  (2)认真落实防洪措施。各县市结合防洪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制,对重要堤防和重点险工段进行除险加固。在渡汛期间,职能部门对重点防洪地段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对防洪不符合要求的县市责令整改,并在全区进行通报。
  (3)保证人员落实,通讯畅通。叶尔羌河流域各县都及时成立了防汛抢险突击队,并落实人员名单,保证有足够的人员投入防洪抢险。加强值班制度,流域、水库在汛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报告大河来水情况。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必要的通讯设备,保证抗洪抢险信息畅通。
  (4)认真落实防洪预案。叶尔羌河流域管理局重点从抢险指挥、分洪、泄洪、滞洪,以及灾民转移、安置、救济、疫病防治等各个环节,组织流域各单位进行了发生特大洪水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磨合了机制,锻炼了队伍。
  7月31日喀什上游山区出现一次升温天气过程,叶尔羌河发生洪水,洪峰流量1800m3/s,洪量3000多万m3,洪水期间冰川湖上被大量云层遮住,卫星图片不能实时反映湖水情况。到8月底,卫星图片显示冰川湖水量大量减少。据分析,正是此次升温过程造成冰坝下部出现管穿性冰洞,冰洞下泄形成此次叶河洪水。至此,应对冰川堰塞湖事件基本结束。
  案例2:紧急救援叶河上游水利水电徒步踏勘专家组遇险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叶尔羌河流域规划中的山区中上游河段水利水电工程综合开发工作,2009年4月11日至4月17日由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规划、水文、地质、水工、测量、环保等专业人员13人(其中华电集团1人)在叶尔羌河管理局4名工作人员和叶城县2名公安人员的陪同下,利用5天时间,对叶尔羌河上游上区康克江格尔、下依达尔、米斯克尼等三座水库枢纽工程进行了踏勘,并现场确定水库坝址、电站厂房厂址、GPS定位、拍摄印象、岩性取样等地质勘察综合性工作。此次踏勘任务主要是完成叶尔羌河上游山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为今后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考察队一行准备了野外必备的帐篷、睡袋、氧气、炉灶、常用药物、通讯和所需工具以及干粮和水等生活用品,还雇佣了当地比较熟悉地形的向导,于2009年4月12日从离叶尔羌河上游支流克里青河汇合口九泉沟下游18公里处的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卡木村出发徒步踏勘。沿途叶河水流湍急,道路狭窄,荆棘丛生,且人烟稀少。考察队一行经过跋山涉水,穿越多处山梁,横穿六次叶尔羌河急流水,艰难的完成了任务。
  徒步踏勘专家组在15日清晨9时返回途中,198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的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专业总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杨松青同志,因患上高原病肺积水生命垂危。由于踏勘路途险峻,几乎没有人烟,救治条件有限,杨松青同志于15日晨09时02分不幸逝世。
  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做出指示,要求利用一切条件、不惜代价全力抢救遇险专家组。喀什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喀什地区抢险救援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吾甫尔同志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指挥部,地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健任指挥长,积极与当地驻军领导协商,及时调整救援方案。为确保成功救援,指挥部制定直升飞机救援和陆地三支小分队救援两套方案,自治区应急办副主任伊力·司马义亲临喀什指导救援工作。基本工作是:一方面,请求直升机救援;另一方面,由南疆军区、新疆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叶城县、辽兴矿业有限公司、叶尔羌河流域管理局组成三支陆地救援队,立即前往事发地点接应。在实施过程中,受大风等恶劣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飞机救援无法实施。由于考察队所处环境比较恶劣,所带通讯工具无法使用,救援指挥组一度与考察队失去了联系。直到4月17日傍晚,陆地救援小分队(边防官兵)才在克力青河岔河口下游18公里处搜救到了遇险考察队。救援小组按照救援预案立即将遇险专家组和杨松青同志尸体运往山下,17名遇险专家组安全脱险。尸体在就进地点叶城县18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运回喀什,经多方协调,遇险专家组于18日晚乘飞机(尸体随机空运)安全抵达乌鲁木齐。
  总结分析:一是高原山区紧急救援,要充分发挥小分队的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加强与边防部队、武警的协调,并充分发挥突击作用。二是要加强救援应急装备、设施建设,特别通信、医疗、运输等装备的配备,确保应急救援效果。三是要建立高效、快捷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边远山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能够迅速调集骨干力量予以妥善处置。
  案例3:应对2009年喀什地区特大干旱灾害
  基本情况:2009年以来,喀什地区气温较历年偏高2℃左右,降水量略偏少30-50%,喀什地区境内的叶尔羌河、盖孜河、库山河、克孜河等主要河流来水量减少60%左右,喀什地区各水利工程蓄水情况较往年减少320.45%。随着我区人口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土地归并整理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了灌水次数和渠道过水时间,造成供水管理难度加大和水量输水损失,使我区的干旱灾情更加严重,受灾人口1229411人,受灾农作物面积468.12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1865万元。
  1、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强化抗旱领导力度。根据气象卫星资料显示,去冬今春我区山区积雪面积大幅减少,直接预测我区今年将面临严峻的旱情。地委、行署对今年的抗旱保丰收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县市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并层层落实抗旱防汛责任制,责任到人,通过严格落实好打井、抽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以及抓好科学灌水管理等各项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为抗旱保丰收工作夯实基础。
  2、加强机电井的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机电井的抗旱作用。继续推行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两水统管、统配、统价工作。各县市从冬灌开始,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启机电井抽水抗旱。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地区共建成配套机电井6234眼,累计抽水量达到20多亿方,极大的缓解了旱情,减轻了旱灾损失。
  3、加强水管工作,确保供水量和土地需求水量的供需平衡。各水流域机构和各县(市)水管单位根据各河流水情预报和分水比例,按月制定供水计划,严格按计划供水,做到总量控制、月调节、旬调度。抓好水量调度,科学合理制定灌水计划,保证农田灌溉及时到位。地区水利局、叶管处、喀管处和盖管处为加强水管工作,组成水管督察组,到流域基层水管站和各县检查分水、灌溉和各项水管制度的落实情况,并积极采取调水等措施缓解各县市旱情。在今年的灌溉工作中各县市都严格执行了地区制定的“六不准、六不配水”的水管制度。严格按照供水计划进行供水,地面灌溉全部实行沟灌、小畦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挖掘潜力,做好田间节水工作。2009年全年用水总量91.9亿方,累计灌溉5175万亩次,平均亩次用水量177.6方,比2008年亩次用水量减少19.4方,亩次灌溉用水量为历年最低。
  4、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改变落后的灌溉模式,地区大力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在去年新建53.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新建42.21万亩,累计达到119万亩,同时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的运行管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5、积极协调各河流域水情,解决下游人畜饮水困难。由于叶尔羌河流域来水大幅减少,承担巴楚县城及周边三乡、两镇、火车站和农三师图木舒克市饮水的小海子水库到7月底库容仅剩170万方,只能满足10天用水要求,面临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饮水水源,将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地委、行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集中力量保证人畜饮水安全,地区水利局和流域管理机构及时协调,将流域性水库的比例水和机动水全部调往下游小海子水库,使巴楚县城镇和图木舒克市人口的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6、通过一系列抗旱措施,农业未造成大面积减产。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抗旱措施,将旱灾影响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全地区2009年粮食总产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总产达到900万担。叶尔羌河今年来水量50.23亿方,比历年平均减少15.67亿方,但全流域抽取地下水量(不含兵团)14.85亿方,折成河水达到23亿方左右,弥补了河水减少量。虽然抗旱机井抽水投入电费高达11698万元,但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22亿元。
  事故灾难总结评估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全地区共发生各类事故765起,死亡270人,受伤471人,直接经济损失360.2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3.27%,死亡人数下降5.90%,受伤人数下降22.91%,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0.65%,具体分类情况见下表。按照行业划分如下:
  (一)工矿企业事故:全区共发生工矿企业事故21起,死亡23人,受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214.23万元,同比上升90.91%、上升109.09%、上升160%、上升134.13%。
  (二)煤矿事故:全区煤矿无事故,无死亡,无受伤,无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100%、下降100%、持平和下降100%。
  (三)道路交通事故:全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33起,死亡235人,受伤422人,直接经济损失7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2.40%、下降8.56%、下降28.23%和下降61.83%。
  (四)火灾事故:全区共发生火灾事故276起,死亡6人,无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5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1.34%、下降25%、下降100%、下降6.43%。
  (五)农机事故:全区共发生农机事故35起,死亡7人,受伤36人,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同比分别上升45.83%、下降30%、上升111.76%、上升200%。
  (六)铁路路外事故:全区未发生伤亡事故。
  (七)民航方面:全区未发生民航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56周年。
  (八) 较大事故:2009年全区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8起,死亡30人、受伤21人。分别为:莎车县“5·22”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人、受伤3人;疏勒县“5·25”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人、受伤7人;塔什库尔干县“7·4”较大道路事故,死亡5人、受伤2人;泽普县“8·07”较大窒息死亡事故,死亡3人、受伤3人;莎车县“8·25”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人;麦盖提县“11·02”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人、受伤2人;莎车县“11·18”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人、受伤2人;巴楚县“12·04”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人、受伤2人。   二、2009年我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特点和分析
  (一)事故主要特点:
  1、全区各类事故四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全面下降。事故起数减少232起,下降23.27%;死亡人数减少17人,下降5.90%;受伤人数减少140人,下降22.91%;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2.92万元,下降10.65%。
  2、全区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全面下降。事故起数减少125起,下降22.40%;死亡人数减少22人,下降8.56%;受伤人数减少166人,下降28.23%;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23.11万元,下降61.83%。
  3、全区工矿企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全面上升。事故起数增加10起,上升90.91%;死亡人数增加12人,上升109.09%;受伤人数增加8人,上升160%;直接经济损失增加122.73万元,上升134.13%。
  4、全区火灾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全面下降。事故起数减少126起,下降31.34%;死亡人数减少2人,下降25%;受伤人数减少1人,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71万元,下降6.43%。
  (二)主要特点分析:
  1、道路交通事故:6-10月为我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期,共计死亡123人,占全年道路交通死亡总人数的47%(其中:国道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上升26.1%;省道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上升8.64%;乡道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上升50%;县道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1.8%)。超速行驶是引发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夜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多。小客车(尤其是出租车)、摩托车和三轮电瓶车是主要肇事车辆,出租车为了抢拉乘车人,随意停车和超速行驶,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易导致交通事故;三轮电瓶车可乘坐2-8人,虽然给人们的出行是带来了方便,但驾驶员未经过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差,驾驶技能低,不懂交通规则,但上路随意拉人、随意在道路上行驶和停靠,给道路交通埋下了严重隐患,今年的7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中就有3起事故与三轮电瓶车相撞而引发的,事故导致多人死亡。
  2、煤矿事故:均发生在煤矿矿井外作业场所事故。
  3、非矿山企业事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仍然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占有一定比例。
  4、建筑工地事故:由于今年(2009年)喀什地区建设任务是2008年的4倍,上半年完成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占全自治区施工量的51%(不包括抗震安居工程)。受“7·5”事件的影响,部分汉族农民工返回内地,技术型民工奇缺,给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加上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漏洞和施工人员的“三违”行为,以及外省区安装企业的进入后安全管理脱节,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高处坠落、坍塌和物体打击等事故多发。
  5、火灾事故:5月至9月为火灾高发期,死亡事故指标同比上升,其中死亡人数上升100%;喀什市、疏附县、泽普县、莎车县、巴楚县、叶城县等地火灾总量较大,全年共发生火灾402起,死亡8人,死亡人数占全区总数的2.95%;近90%火灾为生活用火不慎和电气、吸烟、玩火等人为因素引发。
  6、农机事故:中型拖拉机事故居多,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起数、总人数37.5%和90%;无照驾驶是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分别占事故总起数、死亡总人数的16.7%和40%。农机总量迅速增加,农民享受了购置农机补贴的政策,购买农机的积极性高,提高了农机总量和质量,但由于农机过快的增长,而农民的安全驾驶和操作技能没能跟上,这也是我区农机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   三、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加强安全生产考核,提升各级政府的安全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这一行政杠杆,逐步提高各县市、各部门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保证预案编制、队伍建设、预案演练、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喀什地区在2009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中,根据自治区与我区签订的2009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按照全面纳入、全面考核的原则,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其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体系,包括各级应急管理责任制的制定和落实,预案的制定、演练及完善,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等项目,对我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抓好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初步形成完善的预案体系。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真做好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加大对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培训,今年,各县市都派人参加了在自治区举办的应急预案管理培训班。为规范和指导各县市交通局和系统各单位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地区交通局与自治区交通厅、地区道路运输协会联合举办了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管理培训班,交通系统各单位近200人参加了培训。截止目前,共编制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100个,其中地区级预案27个、县(市、区)预案73个;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综合预案1249个,其中非煤矿山企业预案301个,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预案644个(其中生产企业预案4个、经营单位预案635个),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12个,交通运输企业预案103个,其他行业单位及其预案194个。
  (三)认真作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据统计,2009年安监系统共组织举行各类预案演练逾300次,各县(市)、各部门、各企业均开展过综合性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增强了企业员工和有关人员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认识,普及了知识,提高了救援操作技能,同时起到了积极补充修订预案,使预案进一步完善,增加可操作性。
  (四)及时启动预案,有效开展各类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纵观全年发生的事故灾难救援处置工作,建立健全预案体系并组织实施,是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根本性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专家支持参与决策、救援队伍英勇奋战是有效应对和处置事故灾难的根本。各县(市)发生事故后,由于政府迅速启动预案、救援及时、指挥有力、各部门配合默契,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事故,把事故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面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了次生衍生事故,善后工作著有成效。
  (五)加强预警通报,努力提高防范工作成效。安监、水利、气象、地震、交通等部门监测预警工作都能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及时将上级或有关部门预警通知下达给各县市,提前作好防范工作,减少因突发事件带来得损失。全年有效开展隐患排查和警示教育,极大的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利用高科技监控手段介入安全生产,开创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新局面。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县和部门单位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有些部门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不符合要求,还有待于修改和完善,有些部门单位还没有按照要求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2、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预案的实施上,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实际工作暴露比较明显。预案演练工作还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的单位对预案没有演练,有关人员对预案不熟悉普遍存在。有的单位组织演练后没有进行认真的评估和查找问题。
  3、对社会救援资源整合不够,救援物资储备匮乏,各地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投入尚显不足。工作机制和信息化水平不适应。现有的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协调机制和协调手段,资源分割、信息不畅,面对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故灾难,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和协同应对。
  4、监测预警工作只是从上级接到预警通知后立即下达给各县市,并要求做好应对准备,但在基层工作落实上还有待加强。   五、工作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积极向本级政府提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设思路和方案,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2、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地区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3、做好本地的应急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的现状,建立应急救援工作联系网络,为应急救援提供良好的支撑,建议地区每年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逐步壮大地区的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
  4、抓好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地区各部门及各县市要做好对本地各部门、企业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和评审的检查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特别是要在相关预案衔接上加强指导,对重点部门、企业重点指导。今年各地应在全面做好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基础上,逐步建立各地应急预案的信息资料库。
  5、大力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各地每年都应组织一次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演练,以检验本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积极主动的参与掌握本地应急演练工作的信息,及时上报各地好的应急救援信息材料。
  6、做好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工作,各县市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和行业的实际,及时制定和修改完善本部门和行业预防突发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防止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7、要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要加强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坚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建立事故救援和隐患排查工作机制。要强化现场救援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救援整体水平。
  8、积极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整治。以交通运输企业为主体,交通、交警、建设、安监等部门紧密配合,以出租车营运资格为抓手,下大力气整治出租车的各种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大交通事故和恶性伤亡事故。   六、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1:疏勒县洪巴斯二桥垮塌事故及应急救援
  (一)事故简况:
  2009年9月30日21时左右,一辆八平柴货车(车牌号新Q-20298)超载拉运砂石料从喀什市运往疏勒县境内315国道一级公路建设工地,途径疏勒县315国道2999KM+400米处洪巴斯二桥时,由于桥面右边第一跨的桥面板突然断裂垮塌,致使行驶中的车辆侧翻,并将边跨桥梁挤出桥面掉入河中,造成洪巴斯二桥约五分之一桥面被毁,整个桥面受到严重损坏,致使315国道交通中断。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是在事故发生后,疏勒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带领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安监局负责人赶往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同时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紧急调用1辆60吨大型吊车和1辆平板车赶赴事故现场参与救援工作。地区领导、疏勒县主要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交警部门立即开展交通管制和车辆疏散工作。
  二是由于该事故原因复杂,国道及其桥梁管辖权属于地区交通和公路总段路政管理部门,而且315国道的交通中断影响范围广,在救援过程中地区安监局、交通局和公路总段路等部门领导都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连夜组织指挥救援工作。
  三是经几个部门领导现场勘察和分析研究后,为了尽快恢复交通,保证“十一”国庆节国道畅通,根据事故性质,立即启动地区应急救援预案。调动大型平板车赶到喀什飞机场公路总段库房紧急拉运架桥的钢架等材料,组织工人连夜架桥。
  四是地区公安交警支队领导现场联络指挥协调,采取车辆分流和近期交通线路调剂措施,在喀什至疏勒县境内交通管理点设立临时交通疏导指挥点,让所有来往喀什的车辆经省道214绕行,同时,通知相邻英吉沙县和克州阿克陶县交警部门协调配合工作,将积压在事故现场的车辆进行了分流。确保了喀什地区途径疏勒县车辆的顺利通行。
  五是积极进行现场处理,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事故现场侧翻的大货车在60吨大吊车的吊杆安全拉护下,卸完几十吨戈壁石后,被安全吊起到大平板车上,于2009年1 0月1日临晨3:38分,事故车辆被安全运出事故现场。至此“9·30”地县两级联合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三)事故的经验和教训经验:
  1、地县两级各部门领导重视,大局意识强。为确保道路畅通和国庆60周年期间喀什地区的社会稳定,以及人们的出行方便,各部门协同作战以最短的时间架桥恢复了交通。既是处置道路交通事故的具体演练,又积累了丰富的处置经验。
  2、加强协调配合,处置成效明显。相关部门领导及时赶到事故现场,专家现场勘察,部门领导现场办公,及时安排布置应急救援工作,调运救援物资,用最短的时间架设钢架桥恢复道路交通,成功的处置了因桥梁突然垮塌而造成的道路交通中断事故,确保连接着7个县的主干线的道路畅通。
  教训:
  1、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任务繁重。我区有的道路桥梁已运行了二十多年,随着全国和我区经济的迅猛发展,车辆载重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道路和桥梁已明显不能适应大吨位车辆的通行,需要有关部门逐年排查出道路和桥梁存在的隐患,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此次事故侥幸未发生人员伤亡。
  2、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对大型和大吨位车辆检查不严,致使大型和大吨位车辆(尤其是拉沙石料的大翻斗车)在运输中严重超载,对道路和桥梁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长期下去就给道路和桥梁埋下了新的隐患,给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威胁,最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问题分析:
  该事故应对处置过后,在善后工作上暴露出一个错综复杂的责任追究和理赔问题。路桥管理部门要求事故车主承担一定数额的道路赔偿责任,事故车主认为自己正常行驶,没有什么责任;事故车由于严重损坏,虽买了全险,但保险公司认为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不予赔付。车主投诉无门,找交通管理部门,答复为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找路桥管理部门,自己还要承担赔偿责任;找保险公司,答复为按照规定不予赔付。该起事故目前处于执法盲点,事故车辆目前仍在交警大队扣留,需要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处置类似问题的办法。
  案例2:
  叶城县“4·18”昆仑明珠国际大巴扎施工工地围墙倒塌死亡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简况:
  2009年4月18日北京时间21时17分由阿克苏地区华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施工的叶城县昆仑明珠国际大巴扎工地发生一起围墙倒塌死亡事故,事故造成2人死亡。   二、事故单位概况:
  叶城县昆仑明珠国际大巴扎工程规模15766.33平方米,总造价871.14万元。工程于2008年7月8日开工,计划2009年6月30日竣工。建设单位为新疆金普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叶城分公司,资质证书编号为新房资字第862号,资质等级肆级。该项目由阿克苏地区华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公司资质证书编号为A 3014065290105-3/3, 资质等级叁级,公司法人胡林,无安全考核合格证;项目经理杨俊清,无安全考核合格证;专职安全人员:张建兰,安全考核合格证编号:G6507051762。由喀什地区建厦工程监理中心监理,监理资质证书编号为023060,资质等级丙级,监理总监:甘勇,注册证书编号:990019,资质等级:二级注册。该工程于2009年3月7日开始恢复施工工作,4月18日施工计划安排开挖3号楼基础。   三、事故救援过程
  2009年4月18日,叶城县昆仑明珠国际大巴扎施工建筑工地在进行挖掘机开挖基槽,工人在后面清理基槽。晚上约20时30左右,挖掘机停止挖掘,土建班长李贤安安排工人将基槽清理完毕后下班,21时25分工人在靠近有围墙的地段清理基槽,墙体突然倒塌,2名工人被掩埋。事故发生后,叶城县立即组织警力赶到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县领导、建设、安监等部门领导及时赶到现场指挥和参与救援工作。经全力救援,22时10右将2名被掩埋人员挖出,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室,死亡原因为窒息死亡。经现场堪查,事故发生地段围墙长5.4米,高4米,墙体厚度为24厘米,另一侧是一堆修建住宅楼时遗留的建筑垃圾,垃圾上覆盖有两块空心板。   四、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事故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该围墙修建年代已久,距离基槽较近,受挖掘机振动,墙体整体强度遇到破坏,已丧失了稳定性,同时围墙受到内侧建筑垃圾和空心板侧压力影响,造成围墙突然倒塌。
  2、主观原因:一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现场监理员未发挥安全监管作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二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现场监理员发现围墙存在安全隐患,未先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低、安全防范技能缺乏。
  (二)事故性质:该起事故为责任安全事故。   五、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1、阿克苏华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够,从业人员不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未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则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使用;项目管理人员、专职安全人员未到施工现场履行管理职责。违反了《安全生产法》和《自治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管理责任,依据有关规定,做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2、阿克苏地区华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胡林未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违反了《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在此次事故中负有主要管理责任。做出罚款上年度年收入(24000元)的30%行政处罚。罚款7200元。
  3、工程项目经理杨俊清从年初该工地复工至事故发生时未到施工现场履行管理职责。违反了《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在此次事故中负有主要管理责任。做出罚款上年度年收入(19200元)的30%行政处罚。罚款5760元。
  4、安全员张建兰未到施工现场履行管理职责。违反了《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在此次事故中负有主要管理责任,做出罚款上年度年收入(14400元)的30%行政处罚。罚款4320元。
  5、现场监理员王冬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理检查不到位,工作不认真,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未坚持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后再进行施工,违反了《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在此次事故中负有直接监理责任,做出罚款上年度年收入(14400元)的30%行政处罚。罚款4320元。
  6、土建班班长李贤安未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根据工地监理人员的要求进行排除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违反了《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在此次事故中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做出罚款上年度年收入(18000元)的30%行政处罚。罚款5400元。并在5年之内不得再担任建设工地任何管理工作。
  对阿克苏地区华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共计处罚人民币22.7万元。
  整改措施和建议

  1、责令阿克苏地区华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停止该施工工地生产,全面进行整顿。
  2、对华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部进行安全整顿,管理人员必须确保到位,切实发挥监管作用。
  3、责令阿克苏地区华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4、监理单位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施工企业进行整改,确保生产安全。
  公共卫生事件总结评估
  一、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
  2009年度我区部分县市发生了甲流、流脑、流行性腮腺炎、伤寒、水痘、麻疹、黑热病疫情11起,均为传染病疫情。根据《喀什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分级标准,全年未发生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如下:
  (一)传染病类事件
  按照事件分类,无甲类传染病疫情暴发,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7起,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4起;按照事件分级,无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传染病疫情暴发,一般性级别6起,未分类级别5起。所报告的1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均发生在学校,发病数共581例,死亡1例;事件波及人数为88743人,波及7县市。
  1、甲型H1N1流感疫情。今年9月23日我区出现第一例甲流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395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30例,临床诊断165例,危重病例3例,无一死亡病例。12县市均有确诊病例,其中喀什市和泽普病例最多,分别为101例和70例。我区病例学生居多,占总病例的86.83%。
  2、流行性脑膜炎疫情。莎车县的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疫情,发病数14例,死亡1例,事件波及莎车县6个乡2个镇的4所学校,波及人数2144人。
  (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2009年发生一起药品致2人死亡事件,死者均系莎车县居民,属于披着合法厂商的名义,开展非法医疗宣传和擅自销售假冒伪劣药品致人死亡案件。
  (三)动物疫情事件
  2009年全区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   二、主要特点分析
  1、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布范围广泛,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呈现点状暴发。全年累计报告病例395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30例,临床诊断165例,危重病例3例,无一死亡病例。12县市均有确诊病例,其中喀什市和泽普病例最多,分别为101例和70例。我区病例学生居多,占总病例的86.83%。
  2、莎车县的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疫情,发病14例,死亡1例,事件波及莎车县6个乡2个镇的4所学校2144名师生。   三、应对工作评估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地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领导参与并具体负责的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各县市、地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上下联通,互相衔接,措施配套,整体推进。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地区的要求,地区制定了各级、各类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地区卫生局编制、修订了《喀什地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喀什地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各种大型庆祝活动、接待活动等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或防治方案)15项。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实际, 编制并印发了《喀什地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行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月报表制度。在各类预案的编制和修订中,各部门不仅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细化了每个工作环节,突出应急防范处置关键环节。同时,各级卫生、药品、食品、林业、畜牧、工商、质检等部门多次组织应急处置演练,锻炼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广泛宣传,夯实责任。根据国务院、自治区和地区统一部署,卫生局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完善了工作机制,细化了工作措施,突出了整顿重点,落实了监管责任。地区畜牧局组织地直各单位和各县市畜牧兽医局30余次在街头、集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了《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应急条例》和应急知识的宣传,出动宣传人员240多人,制作宣传板报60多幅、出动宣传车50辆次,印制畜禽产品安全常识材料1万余份,发放宣传单15万余份,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服务10万余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强化措施,及时应对。地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成立了局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防控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地直各医疗卫生单位成立了防治专家组,并立即启动了各级各类发热门诊,在地、县医院建立了流感监测哨点,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确保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法、高效、有序的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来,先后成功处理了喀什机场、伊什坦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喀什火车站等6起疑似流感病例排查工作。完成了从口岸、铁路、飞机各种渠道进入喀什的外籍和国内人的疑似病人的流调及监测工作20余起,为防止疫情从境外输入我区起到了很好屏障作用。自9月23日我区出现甲流以来,我区成功处置了塔西南石油基地、喀什六中、喀什师范学校、喀什二中、十小、十二小、九小等学校及塔什库尔干、疏附、巴楚等县的暴发流感疫情20余起。2009年1月,“糖脂宁胶囊”假药致人死亡案件发生后,地区应急办立即召集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召开协调会,果断做出决策:立即对莎车县患者使用的该药品立即封存送检,对相关药品进行调查控制;尽快对该药品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情况,并迅速追回该药品。地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应对工作,通过努力,使假药查控工作取得实效,为净化地区药品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管是本级的还是下级的流调工作人员,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人员,还是传染病报告、审核浏览工作人员,均存在专业工作人员调动频繁,自觉学习新知识积极性不高、培训次数少等现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队伍建设。
  2、联防联控存在困难。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包括教育、宣传、财政、公安等部门的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但是,一些部门领导不重视该项工作,片面的认为是疾控部门的事情,要么不理睬,要么以种种理由拒绝配合,增添了工作难度。
  3、宣传教育有待加强。近几年,虽然针对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高温中暑事件等方面的宣传不够,宣传工作覆盖面、手段上还相对不足,尤其是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是薄弱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4、应对处置人员短缺。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意外辐射照射事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工作人员短缺,应对知识匮乏,后备力量不足。如果发生上述突发事件,难以全面有效完成处置工作任务。
  5、应急演练严重不足。在专家指导下的不同事件的应急演练次数少。应急队伍只有通过专家的指导下,针对不同事件的进行实战演练,才可以从根本上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发现问题、整改提高、适应需求的目的。
  6、应急工作室有待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工作环境条件限制和资金困难,按照国家建设要求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应急工作室开展相关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7、综合研判能力不强。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对所报告的疾病信息和突发事件数据的分析、预警能力敏感性低,需要提高和加强。
  8、监管作用发挥不好。由于监管体制调整,赋予食药监局职能增加,迫切需要增加食药监局人员编制和对事权进行划分,打造过硬的监管队伍,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9、动物防疫资金不足。地区畜牧兽医工作资金短缺,导致应急演练开展较少;一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无法添置;诊断液不能按上级要求足量购买,较大地影响了免疫监测工作的开展;防重物资储备较少,开展防重培训较少。
  10、食品安全重视不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经过4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虽然食品安全整体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我们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思想认识。
  11、抽检经费严重缺失。目前喀什地区工商系统1个地区局,12个县级局,37个基层工商所的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已全部到位,人员培训也已完成,但是缺少抽检经费,严重的影响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也不利于食品安全预警工作。   五、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
  自今年4月国际国内报告甲型H1N1流感以来,尤其是我区2009年9月23日出现第一例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我区防控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卫生厅的直接指导下,始终认真落实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领导责任制,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全面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地区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疫情一线检查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疫情形势,并现场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加强协调,保证了防控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实现了疫情的有效防控。今年夏天先后成功处理了喀什机场、伊什坦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喀什火车站6起疑似流感病例排查工作。完成了从口岸、铁路、飞机各种渠道进入喀什的外籍和国内人的疑似病人的流调及监测工作30余起。自9月23日以来成功处置了各县市及塔西南石油基地、喀什六中、喀什师范学校、喀什二中、实验中学、技工学校、喀什卫校、喀什艺术学校、喀什体育学校、喀什师范学校、喀什师范学院、喀什聋哑学校、喀什十小、十二小、九小等学校的暴发流感疫情20多起。
  截止2009年12月30日,全区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395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30例,临床诊断165例,危重病例3例无一死亡病例。12县市均有确诊病例,其中喀什市和泽普病例最多,分别为101例和70例。我区病例学生居多(学生病例为178),占总病例的86.83%。
  案例2:应对处置“糖脂宁胶囊”假药致人死亡案件
  2009年1月19日,接到莎车县局报告有人以“义诊”名义暗地销售药品“糖脂宁胶囊”,且在1月17日、19日有两名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该药品相继死亡的消息。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应对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地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应对工作。地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莎车县患者使用的该药品立即封存送检,对患者使用的相关药品进行调查控制;同时,在全地区范围内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情况,并迅速追回该药品。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滚动播放全面收缴假药的公告,共有368名患者主动退回假药2836瓶。二是按照集中抽调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等相关执法人员,成立查处专案小组,在全地区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清查假药“糖脂宁胶囊”专项执法行动。同时责令卫生部门做好“糖脂宁胶囊”用药后不良反应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责令工商部门对各媒体广告发布单位、超市内药品专柜、路边流动小摊小贩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并发布了消费警示。共收缴假药“糖脂宁”胶囊9293瓶,登记患者服用766瓶,清缴率达98.6%,有效的防止了药害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存在的问题分析:
  1、“双面”药商。犯罪嫌疑人顶着合法药厂经销商的头衔和外衣,大张旗鼓地销售假药。
  2、“义诊”骗局。打广告、进药房、假药通过“义诊”流入患者手中。一是犯罪嫌疑人租赁、借用医疗机构房屋,通过与院方合作,在地方电视台、报纸发布广告,打着“中国慢性病康复协会”名义,采取所谓的“专家”坐诊、“义诊”,现场向患者发放“零风险承诺书”等方式,暗地销售假药。二是在涉药单位、通过开展免费检测血糖、尿样标本和免费咨询登记等活动,暗地销售假药。三是通过广告在宾馆临时租用会议室等开展糖尿病患者检测、义诊宣传,推荐假糖脂宁胶囊。
  3、监管软肋。假药贩子“跨区域作战,规避监管”。对于义诊,2001年国家卫生部就下发了《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要求义诊组织应在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发现有组织不规范义诊的,各级卫生部门要立即责成义诊组织单位停止义诊,并依法追究责任,对相关人员、机构予以严肃处置。但目前看,实行义诊活动备案管理的法律依据不足,甚至约束力威慑力弱,而且对处理不规范,义诊并没有明确和细化。此外,非正规的义诊活动往往会选择基层社区以及偏远农村地区,这给卫生部门的监管带来很大难度;加强医药代表的管理也刻不容缓,不能只要在省一级备案即可全国免检、全国有效。当地媒体、刊播医疗、医药广告的监管力度也亟待加强。报社、电视台广告不经过认真审查、把关就安排播出,造成虚假广告蛊惑人心,不仅要加强涉药广告的审查、审批和监督,还要开展综合治理。
  4、善后工作处理道路漫长。一是退药人员的经济损失补偿法规制度不全,难以确定。二是伤亡人员的赔偿存在争议,待法律确定。目前案件中两名死亡人员,因假药致死直接的科学依据尚待进一步认证,致使善后工作长期处于等待结果的状态。三是案件侦破、司法程序周期长,为全面处理善后工作带来被动。
  社会安全事件总结评估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全区发生群体性事件33起,同比上升106.25%,参与人数2837人次,同比上升413.01%;未造成人员伤亡,其中发生1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8起。
  2009年全区共立各类刑事案件5177起,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其中,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八类暴力犯罪案件778起,同比上升4.56%。2009年刑事犯罪活动共造成253人死亡,同比上升34.57%。
  2009年全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33起,死亡235人,受伤422人,经济损失75.9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指数均呈现出下降的特点,其中交通事故起数下降22.4%,死亡人数下降8.5%,经济损失下降61.8%,受伤人数下降28.1%。
  2009年全区发生火灾事故451起,死亡11人,受伤1人,直接财产损失19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下降8.47%,财产损失下降52.62%,受伤人数下降83.33%,死亡人数上升33.33%。
  2009年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但在2009年7月份,我区发生了“7·6”群体性骚乱事件,9月份,发生了针刺案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其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总体看,社会安全事件数量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及负面影响有所增加。
  2009年全区信访部门共受理来信和接待来访13168件次,同比上升4.7%;其中群众来信725件,同比上升101.4%;群众来访2400件12416人次,同比下降23.8%和25.1%;越级到自治区上访215件772人次,同比上升22.1%和82%;越级进京上访51件次114人次,同比上升59.1%和134.4%。
  2009年,各县(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全区未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2009年,全区金融系统未发生突发事件。
  此外,2009年全地区共发生7起涉外案件。   二、主要特点分析
  (一)群体性事件呈明显上升势头。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各项预防和处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9年全区发生的33起群体性事件得到了有效处置,事件总数与2008年相比增加17起。但是,当前我区与全国、全疆一样,正处于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呈现出几方面特点:一是一些群众由于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去堵路”的态度,行为方式较为激烈;二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参与人员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广泛,尤其是因经济纠纷引发的聚集上访事件,在难以彻底解决其中问题后,留下一定的隐患。
  (二)刑事案件发案起数略有上升。公安机关把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警动员,全力以赴,从严从紧对社会面进行管控。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治安防控力度,深入开展“命案侦破”、“两抢一盗”、“打盗抢、抓逃犯”、“百日严打”等专项行动,有效打击刑事犯罪,但刑事案件依然呈上升趋势。从全年来看,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八类暴力犯罪案件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三)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趋于好转。全年四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交通事故起数下降22.4%,受伤人数下降28.1%,死亡人数下降8.5%,经济损失下降61.8%。全区公安交警部门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工作目标,以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先后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清理整顿特种车辆、公安专段号牌车辆、整治假牌套牌、危险化学品运输、夜间交通安全集中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切实加大了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查处力度,全面推进了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增强了人民群众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自觉性,同时也确保了道路有序畅通。
  (四)火灾事故呈现一升三降的特点。死亡人数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火灾起数、财产损失、受伤人数三项指数全面下降。公安消防部门以“降低重特大火灾事故、降低死亡人数、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为工作目标,深入开展“严查彻改火灾隐患”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各项消防安全措施,积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漏洞,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上访人次大幅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地区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994件次,同比上升135.8%,其中来信679件,同比上升253.6%,来访860件次8315人次,同比上升40.8%和129.6%。   三、应急工作评估
  2009年,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积极推进应急预案体系、指挥管理体系、应急制度建设、情报预警体系、部门协调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机制建设,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社会面各种风险的发生,积极处置了各类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为维护我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预案管理体系逐步形成。
  预案体系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地区公安局根据《喀什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在以往预案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修订、完善,并结合业务特点制定了分项应急处突预案。各县(市)公安局也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清理、完善、修订和补充。地区环保局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环保局均成立了应急指挥小组,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投诉值班电话(12369),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人民银行喀什地区中心支行制定了《喀什地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地区银监分局先后制定了《喀什地区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部门预案,并要求各银行业机构建立健全各类预案,为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奠定了基础。地区民宗委制定了《喀什地区零散朝觐者滞留境外突发事件预案》,并针对不同事件的等级,制定出具体的处置办法和行动方案。地区信访局制定了《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对节假日信访值班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理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二)积极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地区公安局为了有效检验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实践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为以后的实战积累经验,在演练中精心制作了诸多演练方案,在方案中设想了许多处突科目,并加强演练,力求使预案更加接近实战。在应对处置“7·6”群体性骚乱事件后,为了确保制定的各项处突预案有较强的实用性,地区公安局与喀什市公安局、武警南疆指挥部进行了多次单项、多项、合成演练,通过演练,不断进行完善预案,使预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地区人民银行主要开展了办公自动化、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ABS)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出口收汇核销业务和外债系统、公路基金押运以及防暴护行等多种应急演练。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构。
  地区公安局高度重视应急指挥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总指挥,其他局党委班子成员任副总指挥,内设机构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公安局局长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地区公安局指挥中心设立了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了指挥机构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组各有关单位均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应急处突领导机构。
  (四)全力做好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深入推进《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落实,地区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两周年这一时机,积极做好宣传活动。一方面加强对全地区公安民警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专门制作了宣传展板,借助“110”宣传日及重要宣传节点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地区环保局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喀什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学习,并在行署2009年年初地区举办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地区信访局通过加强集中正面宣传,以适当的方式对个别缠访、闹访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案释法、以案说理,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法定渠道反映诉求,积极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信访的良好氛围。中国人民银行喀什地区中心支行积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学习,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向职工宣传有关地震灾难自救知识、火灾自救常识及公众避险常识,不断提升干部职工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五)加大应对工作力度,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2009年,我区敌情严重、社情复杂的形势呈现出更加严峻的态势,7月份发生了有较大影响的“7·6”群体性骚乱事件、9月份受乌鲁木齐针刺事件影响,喀什地区也出现针刺案件。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在地委、行署和自治区公安厅的领导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果断地处置了上述案件,有效维护了我区治安大局的平稳,也为今后成功处置各类社会安全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六)严格落实值班备勤,随时做好处突准备。
  公安机关不断强化应急值班工作,将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严格执行局领导带班、民警值班制度,为民警配备了对讲机、通信和办公设备,并开通应急短信平台,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生事件,能够根据领导的授权调集警力,迅速开展处置工作。“7·5”“7·6”事件发生以来,处置突发事件社会安全类成员单位加强值班备勤,全力做好自身的防范工作。
  (七)加强队伍和装备建设,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特别是各县(市)公安局不断强化应急处突队伍建设,如指挥中心、110巡警、应急分队等,普遍按照“战训合一、轮值轮训”的模式强化训练,既对民警进行政治、业务、法律、体能、技能的训练,又将其作为备勤处突、抢险救急的机动力量,增强了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区公安局还及时将上级公安机关配发的单警装备配发到维稳处突的一线部门,使基层处突人员的素质和装备水准得到有效提升,为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处置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缺少一批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现场处置人员,对处置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较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处突专门队伍有待加强。
  二是经费保障、应急装备不到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装备落后,应急物资和装备较缺乏,尚未建立处置突发事件的资金、物资储备机制。如在“7·6”事件处置中就出现通信联络不畅而致使指挥部与前线及实战单元难以协调一致的现象。
  三是各类应急预案演练不够。预案的合理与否只能通过实战检验,各单位虽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其中不乏一些不够细致全面、可操作性不强的预案。今后要重点在各警种相互间的配合上狠下功夫,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工作建议:
  1、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管理体系。以实战为要求,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和综合演练,磨合和检验现有应急组织体系及各类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层级分明、科学可行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2、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程序。一是完善预警机制。要以强化日常情报信息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高效、灵敏的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对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绝不让其坐大成势。二是规范预警流程。在获取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后,各单位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提出预警建议,并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履行工作职责。
  3、进一步提升各级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加强指挥系统保障。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部建设,以满足各种复杂情况下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指挥要求;二是加强应急通信保障。整合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系统和各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三是加强应急队伍保障。对处置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各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典型案例剖析
  应对处置喀什“7·6”群体性骚乱事件
  (一)基本案情
  2009年7月5日21时,喀什地区公安局接到公安厅《关于有人准备借广东韶关民汉群殴事件聚集闹事情况的紧急通知》后,立即向地委、行署作了汇报。
  当日23时30分,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在听取汇报后,立即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喀什地区处置突发事件联合指挥部,由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坐镇地区公安局指挥中心负责全盘指挥,地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现场总指挥,地委委员、地区公安局局长和武警南指主要领导分别任副总指挥。同时,要求公安、武警部队分别以艾提尕尔广场为中心,连夜在艾提尕尔清真寺、人民广场、环疆商场、中西亚贸易市场等地部署警力,组成混合编队,形成环形包围圈,加强重点防范。
  7月6日凌晨7时,所有警力全部到达指定地点待命,做好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17时15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开始进入艾提尕尔广场聚集,指挥部立即命令两名副指挥长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指挥。期间,人员从多路突然向艾提尕尔广场聚集,中心区人员骤增至300余人并开始呼喊口号。
  (二)处置过程
  在我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在政策宣传无效的情况下,指挥部果断下达指令,要求迅速对闹事为首分子实施抓捕。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迅速行动,当场抓捕26名为首分子。与此同时,其余4个处突力量四面合围,赶赴事发现场,协助做好处置工作。17时30分,核心区被我公安机关牢牢控制,处置过程中无一人员伤亡。中心现场处置完毕后,指挥部立即调整警力部署和工作策略:一是由公安和武警混合编队,加强巡逻布防;二是加强喀什市入城卡点的盘查和车辆疏导;三是加大审讯力度,组织群众辨认、举报涉嫌人员;四是调取5辆宣传车在市区内不间断进行宣传教育,防止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蛊惑;五是要求统战、民宗部门向宗教人士讲明真相,正确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并做好宗教场所的管控;六是做好喀什师范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稳控工作,严防学生受蒙蔽,参与闹事活动;七是要求各基层组织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央及自治区有关精神,看清敌人的罪恶本质和险恶用心,不信谣、不传谣、不受挑拨煽动,绝不能上敌人挑起民族仇恨的当。
  (三)处置工作的特点和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在这次事件处置中,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一直驻守在地区公安局指挥中心,不间断地研究案情,按照“要出事、出大事”的标准稳妥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前线指挥长、副指挥长日夜巡查卡点和警力部署情况,发现问题当即指出并督促整改,并协调公安、武警协同作战,为果断应对处置“7·6”群体性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关键时刻敢于负责。总指挥在组织处置工作中,能够较好地掌控事态发展态势,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前线指挥长在事发现场能够临危不乱,按照指挥部下达的各项行动指令,在现场情况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不贻误战机,敢于负责,以快制胜,是成功应对的关键。
  三是参战单位协同配合。“7·6”事件的成功处置以及保持事件后喀什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也得益于公安、武警等担负处突任务的执勤力量整体作战、协同配合,这为圆满完成任务起到了主力军作用。
  四是各族民警无私奉献。在“7·6”事件的抓捕审讯、设卡防控等工作中,我区各族公安民警在关键时刻都表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敢于出手,无私奉献,不怕牺牲。
  (四)事件评析
  喀什“7·6”群体性骚乱事件的处置工作,也是我区公安机关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实战演练,虽然事件最终得以告破,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一是情报信息工作相对滞后。在“7·6”事件发生前,我们在社会面部署了一定数量的民警收集情报信息,但是效果不理想,同时“敌、特、情”耳目量少、质弱,没有较好地为侦察、打击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参战单位协同能力需要磨合。虽然公安、武警、巡防等力量较好地完成了这次事件的处置任务,但是实战中还存在沟通不到位的方面,需要加强磨合。
  三是应急预案需要不断完善。我们制订了有关处置暴力恐怖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但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一些参战民警还是不能完全熟悉自身职责,底气不足,还要加强预案的完善和演练。
  四是应急通信保障亟待提高。“7·6”事件事发当天,中心现场人员骤增时对讲机、手机等通信设备由信号集约使用,一度出现过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挥部指令的正常下达,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亟待提高。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