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中共扬州市委办公室、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微网格建设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共扬州市委办公室、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微网格建设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扬办发〔2021〕30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驻扬各单位:
  《扬州市推进微网格建设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扬州市委办公室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1日

扬州市推进微网格建设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巩固疫情防控的工作成果和经验运用,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推进微网格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水平要求,紧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科学规划微网格布局结构、优化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全面夯实基层网格队伍、建立完善微网格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完善微网格建设的实践路径,努力将微网格打造成超敏锐“神经末梢”,写好社会治理“大文章”,为全市持续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保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微网格建设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创新网格化精细化社会治理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与党员干部“大走访”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使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梢。
  (二)加强多元共治。坚持系统化思维,准确把握微网格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点,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切实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
  (三)推动重心下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治理向末梢端延伸,将社会治理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微网格,建立完善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队伍,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屏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微网格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 进一步改善基层社会的“微循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米”,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向纵深推进,让人民群众在微网格建设中持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重点任务
  (一)科学划分微网格。在现有网格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位置和人、地、物、事、组织、舆情等要素将网格再细分为若干个微网格,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工作体系。微网格由各地根据地理位置、人口结构、产业布局、治理热点等客观因素,原则上以楼栋(庄台)、街边商铺组团为单位,按照50至100户左右为基本单元的标准,因地制宜统一划分,不得跨原有网格,确保微网格划分全覆盖、无缝隙。
  (二)强化人员配备。按照“一个微网格一名联络员多名志愿者”的模式,在各微网格配备一名联络员和多名志愿者,共同推进微网格服务管理。配齐配强微网格联络员队伍。优先从兼职网格员队伍中就近遴选微网格联络员,同时考虑吸收党员、楼栋长、物业管理员、当地乡贤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人员等担任微网格联络员。配齐配强微网格志愿者队伍。建立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制度,根据社区安排就近转化为微网格志愿者,配合微网格联络员常态化开展微网格志愿活动。
  (三)加强组织建设。建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网格与微网格联系挂钩制度。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工作部署要求,可以在微网格成立临时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和微网格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便于联系群众、反映民意、开展服务的原则,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党员先锋站、党员活动阵地或村级公共用房等,重点在新农村集聚点、城市小区、工业园区、新居民集聚地等村(居)民较多、矛盾较集中的区域建立微网格工作站,推动微网格工作站建在群众家门口、基层治理最前沿。
  (四)明确工作职责。微网格联络员与志愿者主要协助专职网格员开展微网格内的服务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有:一是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法律法规,特别是宣传和及时传达涉及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最新部署要求,组织发动所辖微网格党员、群众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平安创建等活动。二是当好民情信息收集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及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专职网格员。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送”作用,及时向上反馈各类意见建议,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三是当好和谐稳定促进员,加强日常走访巡查,及时发现上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各类安全隐患,协助专职网格员做好人、房、物、场所等基础信息采集。协助专职网格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在突发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活动中,协助村(社区)做好预防处置等工作,在第一时间“拉得出、用得上、稳得住”。四是当好为民服务勤务员,主动服务所辖微网格内群众,带头参与邻里守望互助等志愿服务,协助专职网格员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微网格联络员与志愿者工作为辅助性质,专职网格员不得将本属于自身工作职责范围、不急迫且能自己独立完成的相关事务转交给微网格联络员与志愿者完成,严禁形成新的社区机关化。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专职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职责清单,进一步厘清各自职责范围,明晰各方责任,确保微网格建设在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
  (五)规范工作流程。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在微网格内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上报专职网格员,由专职网格员确认后按照“采集上报-核实立案-指挥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的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也可以引导广大群众通过12345热线向各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报送信息、表达诉求。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通过现场核查、群众满意度回访、信息系统自动跟踪评分等方式,对各地微网格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年终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统一工作制度。一是上岗公示制度。在微网格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将专职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工作职责、监督电话等基本信息进行公示。社区(村)统一制作发放民情联系卡,微网格工作人员佩带统一标识,方便群众联系,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工作例会制度。社区(村)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职网格员和微网格联络员参加的民情分析会或工作碰头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讨论、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并落实责任人员限期办理。三是巡查走访制度。微网格工作人员协助专职网格员定期对网格进行巡查走访,并将走访情况告知专职网格员。四是情况报告制度。实时梳理分析网格内动态信息,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能够处理的事项及时处理,不能够处理的及时上报专职网格员和社区。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微网格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政治高度精心筹划、细致部署,全面推进微网格建设工作。在微网格建设推进过程中,各地要充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依托各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进一步织密基层服务网,建立体系合理、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功能完善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
  (二)强化工作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支持微网格建设、微网格联络员劳动报酬和工作业务经费,各地要研究解决推进微网格建设工作以奖代补政策,落实奖补资金。各地要为微网格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各地要依托网格培训学院(学校),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让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掌握微网格建设相关工作,全面提升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能力素质。
  (三)强化宣传发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各类“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提高干部群众对微网格社会治理工作的认知,让微网格社会治理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培育一批“优秀微网格联络员(志愿者)”,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微网格社会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