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等3个方案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等3个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武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实施方案》《武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实施方案》《武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10日

  附件1
武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扩大有效需求,根据《甘肃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要求,正视疫情对全市社会消费造成的巨大冲击,在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的同时,全面加快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千方百计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大市场主体、消费主体增量,落实“八补”举措,快速有效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在争取一季度少下降基础上,力争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三季度增速达到5%,通过四季度再加劲实现翘尾增速,确保年底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的年度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促进批发业加速增长。充分发挥批发企业货源集聚能力强、销售辐射面广的优势,指导成品油、烟草、医药、酒类、日用百货、农用物资、钢材、饲料等批发企业研究区域消费特点,研判市场消费供求趋势,加强产销对接,优化经营布局,用好各类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做好相关商品储备,扩大经营规模,最大限度拓展利润空间,力争实现批发业销售额增长8%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二)促进零售业加速增长。坚持抓大不放小、大中小相结合,促进各类零售企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万达、红星、益民商贸、新乐超市、苏宁易购等大型综合商场超市连锁经营能力强、配送点多的优势,促进企业创新销售方式,打造消费热点,推出消费新品,发挥规模引领效应。在凉州城区和各县城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便民市场,提升改造老旧市场,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支持中小型实体店、便利店、家庭网店“三位一体”打造消费新模式,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更新改造提升,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推动与大平台、新载体融合以及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力争实现零售业销售额增长9%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三)促进餐饮住宿业加速增长。引导餐饮企业挖掘“宅消费”潜力,拓展“网上点餐”“窗口售卖”“门店自提”等经营模式,推广中央厨房+集中配送+销售网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特色的厨房产品,实现餐饮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提升住宿餐饮业服务能力,推动住宿餐饮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住宿餐饮与文化融合发展。与旅游、文化、养老等相互融合,打造生活服务业新的消费增长点,力争实现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2%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8%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四)促进重点区域消费加速增长。坚持城乡统筹,鼓励重点城区、重点城镇、大型企业等发挥新业态新模式优势,激活重点区域市场,推动区域聚集性消费。围绕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布局、“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主导方向,扎实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产销对接。积极推进天祝县、古浪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建设武威市电商扶贫同城网销平台,推动东西协作消费扶贫,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凉州区要努力激活存量、挖掘增量、扩大规模,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到全市一半以上,实现增长7% - 7.5%;各县要围绕县城、重点镇、中心乡镇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有针对性地推出以节庆、民俗等为依托的消费产品,激发群众的消费热情,引导消费快速增长,实现7%以上的增长目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五)促进重点行业消费加速增长。紧盯成品油、汽车等支柱产业,加快引进知名汽车授权专卖店,打破品牌授权单一模式,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体系,引导汽车销售企业优化经营模式,拓展农村市场,持续加大消费促进力度,确保成品油、汽车销售额持续上升,切实起到稳定消费增长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发挥信息化、智能化等电子产品引领消费的潮流优势,努力实现智能电器、数字产品等电子信息产品消费跨越式提升。通过重点产品带动、新兴产品引导,促进完善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催生新产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六)促进重点企业销售加速增长。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支持企业强化品牌营销策略,通过强势品牌扩大销售。引导成品油、汽车、家具、建材、日用百货、医药等企业积极开展策略性营销,有针对性地分析疫情结束后的消费需求,以最便捷、最安全、最放心、最称心为目标,采取线上线下组合方式,开展共享型消费、经济型消费、养生型消费,开展绿色促销活动。加强对限额以上入库企业动态管理,鼓励支持凉州区六大专业市场、凉州老街等近限企业上限入库,提高上限企业总量。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入驻医院、院校、社区等,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布局,提升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三、主要路径
  (一)实施以丰补欠举措,努力实现年度消费稳定增长。针对消费欠账,抢抓疫情逐渐消除后的体验性、补偿性、娱乐性、便捷性、健康性等消费增长的趋势机遇和政策效应的释放机遇,实施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品牌连锁便利店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认定地方老字号企业、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丰富假日经济、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等举措,着力打造消费新平台、新载体、新热点。力促批零住餐等传统消费增长,力促智能家电、数字化产品,汽车及成品油等反弹消费拉动性增长,力促限额以上企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消费跳跃性增长,切实扩大消费存量,提升消费增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二)实施以增补存举措,努力实现健康消费大幅增长。针对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和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商机,鼓励扩大消毒防护杀菌用品消费,拓展医用防护用品经营企业抽样统计范围。针对中西医配合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宣传,鼓励扩大武威中药材产品消费。针对勤洗手、多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定型提升,鼓励扩大香皂、洗衣粉等日常洗涤用品消费,扩大运动器材等健身产品消费。针对群众健康幸福美好生活需求,鼓励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和大枣、枸杞等医食两用产品消费,扩大康养保健相关食品消费,扩大智能产品、数字设备消费。针对“她消费”“童消费”“潮消费”“老人消费”的增长需求,加大招商招店、引贸引品,支持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在我市设立专柜或专卖店、体验店、旗舰店,鼓励扩大优质国外商品消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各县区政府)
  (三)实施以乡补城举措,努力实现城乡消费同步提升。在深入谋划扩大城市消费的同时,激活农村消费。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开发,推动送货到户到地等服务型消费;围绕农村养老托幼需求,推动餐饮、陪护、家政、生活品代购等爱心型消费;围绕农村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开发,推动商业跟进下乡设点的开发型消费;围绕脱贫攻坚,推动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网销、代销农产品的双向型消费。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和销售终端互联互通,着力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购买力,着力促进工业品“下乡入户”,扩大农村消费规模,力争占到全市消费的40%。(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四)实施以旺补淡举措,不断催生新的消费热点。紧盯“五一”“十一”等黄金消费时段,紧盯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紧盯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国际马拉松半程赛、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等国家级、省级有关商务会展、文体赛事活动,针对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科技流汇聚特点,提前研究谋划聚合性系列促销活动,充实活动内容,拓宽消费空间,放大消费示范效应。紧盯时令季节变化,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消费平台。紧盯县域特色,打造“蜜瓜节”“民俗风情旅游节”“红色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拉动“吃住行游娱购”融合发展。加强部门合作、平台互联、主体互动,着力扩大外来消费比重,拉动市内消费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
  (五)实施以小补大举措,不断夯实消费增长基础。在促进限上企业扩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近限企业进入限上企业序列,强化市场主体支撑。积极培育限下中小企业做优做大,支持参与各类促销活动,提升营销水平。鼓励“双创”实体化快速落地,支持创办的小餐饮、小住宿、小电商、小批发、小零售等企业享受各类政策,加快小而专、小而优、小而强特色化发展,夯实市场主体基础。积极培育各类配送服务企业,实现城乡全覆盖,提升消费规模效益。优化社区便利店、菜市场等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完善终端销售网络,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六)实施以点补面举措,不断扭转消费被动局面。按照消费类别比重,重点突破、扩大消费。突出汽车消费,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大报废汽车整治力度,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提升汽车销售4S店的经营服务水平,鼓励开展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扩大汽车消费总量。积极促进特色农业关键薄弱环节新技术新农具引进推广,扩大农机具销售规模。突出成品油消费,支持成品油经营企业与大用户建立直供联供合作关系,向重大项目及重点工程开展配送服务;优化网点布局,开展多种经营,企地联动、扶贫结合,优惠直兑、扩大销售。突出重点区域(各类开发区、园区等)、重点单位(直管行业、院校等)、重点人群(职工、学生等)消费,引导批零住餐等流通企业定向开展针对性、福利性、公益性、公助性消费,提高点面融合式消费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七)实施以强补短举措,不断提升消费增长质量。针对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短板,下功夫补齐完善、做优做强。持续补齐市场体系建设短板,打造农产品大型交易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流通服务平台,延伸产销对接一体化产业链。持续补齐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短板,打造“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特色产业加工、冷藏、储运供应链,加快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新建冷链项目年内全部完工投运。持续补齐规模性冷链仓储和移动冷链车等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批量化储存运输保鲜和错峰销售能力。持续补齐特色农产品小型保鲜库、恒温库建设短板,鼓励农村种养殖合作社和冷链物流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业务。鼓励各类零售窗口配置小冷藏设施,保障安全消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等,各县区政府)
  (八)实施以新兴补传统举措,培育壮大消费新优势。适应“互联网+”经济新趋势,积极发展线上消费、智能消费、体验消费、定制消费、共享消费、信息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探索打造八个方面的消费业态。积极促进商业与大数据平台联合,释放“宅消费”“绿色消费”潜力,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消费群体打造商数(大数据)引导性消费业态;积极促进商业与优势行业联合,创新“社群式”营销,依托优势行业(如直管行业等)实施规模性促销活动,打造商行(行业)聚集性消费业态;积极发展商游联合,实施“游乐购”跟踪服务的线上线下消费活动,打造互促共进的配售性消费业态;积极促进商业与产业龙头企业联合,培育“龙头电商”,实施优势品牌产品互推共销,打造商产融合性消费业态;积极发展商银联合,推广“无接触”服务、“电子化”支付,实施汽车、智能电器等各类促销活动,打造诚信互保、金融商业实体“三位一体”的改善提升性消费业态;积极发展商商联合,实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统筹”,发展“虚拟在线”,打造以优势优质产品为亮点、以参与各类展销平台为载体的拓展性消费业态;积极发展商网联合,发展“中央厨房”,强化“同城服务”,实施商务大企业上平台推新品、开展网上销售、餐饮配售活动,打造商网互融共促性消费业态;积极促进商业与物流联合,实施自建物流与大物流兼融互助、弥缺互补的全覆盖措施,打造商业圈、物流圈一体化服务各领域、各层级的全程性消费业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市场监管局等,各县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政策落实考核机制。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应对疫情影响、稳定消费增长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担当,细化工作要求,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对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近期出台的有关税费减免、延迟缴税、财政金融、融资担保、援企稳岗、房租减免、用电用水、缓缴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扶贫车间、交通物流、信用修复等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加速复工营业、扩大消费系列政策措施,及时梳理汇编成册,通过印发手册、媒体宣传、线上推送等方式传达到各企业及门店,着力提高政策知晓率,使符合条件的各类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和工商户不来即享、应享尽享。同时,建立政策落实考核机制,畅通企业诉求,严禁设卡设障、讲客观、谈条件、延时推拖、不落实或不全落实,对政策落实不力的单位及责任人进行通报曝光,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二)建立商贸流通业数据研判机制。借助大数据完善消费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商贸流通业数据库,实行“半月梳理汇总”“每月分析调度”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各县区政府)
  (三)建立上限增量企业激励机制。对大型批发市场、商业综合体入库入统,以及上限且销售规模大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与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成为电商平台前置仓、配送中转站、实现就近下单就近配送、购买力实现市内统计的销售企业,通过奖励扶持,促使企业扩大电商平台流量、扩大门店销售、扩大消费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四)建立东西协作消费扶贫激励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开展东西协作电商消费扶贫,设立天祝县、古浪县特色产品专柜。组织东西协作消费扶贫促销活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产销对接活动,拓宽我市“牛羊鸡菜果菌薯药”等大宗农产品和小杂粮、枸杞、藜麦等“小而杂”“小而美”区域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集中上市期的销售规模,培育一批“甘味”农产品区域知名品牌。(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各县区政府)
  (五)建立清单化联系企业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采取免摊位费等多种激励措施,减轻商户经营负担,确保市场供应、扩大城乡消费。利用小分队走访、线上跟踪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通过电话投诉、网络投诉、在线走访等多种渠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对接相关部门跟进协调,保证服务工作“不掉线”,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振城乡居民消费信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六)建立企业经营互助机制。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模式,引导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企业与零售企业通过共享员工等方式,缓解企业用工短缺困难,着力稳定相关行业工作岗位。引领“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云办公”“共享员工”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七)健全促进消费激励机制。支持各县区依托特色产业和特色消费优势,积极发展“互联网+”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生产流通转型升级,打造全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引导企业自觉落实疫情防控和促销增效措施,激发企业活力,提振消费信心,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八)健全消费环境优化典型示范机制。坚持强化监管与优化服务相结合,加快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扩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覆盖范围,促进重要产品追溯创新示范升级。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综合运用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努力营造守信得益、失信受罚的良好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附件: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任务分解表

1-3月增速

1-6月增速

1-9月增速

1-12月增速

全市

-27.8%

0.05%

5%

7%

凉州区

-27.8%

0.2%

4.4%

7%

民勤县

-28.8%

0.0%

5.7%

7%

古浪县

-27.4%

2.5%

6.7%

7%

天祝县

-26.6%

0.0%

5.6%

7%


  附件2
武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当前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切实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根据《甘肃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做好防疫情和稳外贸“两手抓、两不误”。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复工复产,抢时间、抢订单、抢市场,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坚持目标导向,倒排时间结点,抓工期、赶进度、补损失,促进外贸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坚持结果导向,狠抓政策落地,稳出口、扩进口、优结构,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力争完成10%的增长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发挥商务系统包抓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作用,及时掌握外贸企业用工情况,引导企业利用电子显示屏、流动宣传车、掌上求职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多渠道宣传用工信息。开展武威市2020年“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为企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搭建平台。鼓励企业利用短期工、小时工、实习生等灵活用工方式,缓解用工缺口。(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二)畅通应急物资“绿色通道”。采用“一企一策”方式,协助重点外贸企业解决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确保配套物资供应不断档。多方联运,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运输和人员车辆通行。对用于疫情防控治疗的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企业,协调做到即到即提和“零延时”通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各县区政府)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审核拨付进度,在完成下达外贸企业应对疫情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争取4月初下达2020年稳外贸及外贸转型升级项目资金。支持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甘肃银行等为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外贸企业提供低利率优惠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有订单、有发展前景的外贸企业支持力度,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合理采取续贷展期等方式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市税务局、武威银保监分局,各县区政府)
  (四)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依托甘肃省“风险全覆盖小微统保平台”,扩大承保范围,简化投保操作,提高非现场投保比例,加大对疫情影响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应对订单取消、出运拒收等风险,合理降低短期险费率。畅通“绿色通道”,放宽理赔条件,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开展“政府+银行+信保”的融资创新,推广保单项下无抵押、无担保融资方式,借助出口信用保险工具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推广“信保贷”“出口融信达”等融资方式应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武威银保监分局,各县区政府)
  (五)做大做强外贸龙头企业。指导金仓科技、金苹果等外贸骨干企业加强与客户沟通,稳定客户信心,稳住在手订单,确保进出口份额达到80%以上,发挥外贸“稳定器”作用。加强外贸企业调度,督促企业紧盯目标任务,倒排进出口计划,补回疫情影响损失。(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六)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市场。组织企业开展“线上展览”活动,用好“甘肃外贸企业线上商品供需信息发布平台”。落实2020年境外参展计划,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巩固和扩大欧美、日韩以及东南亚等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国际市场。抓进博会签约履约率促进口,抓广交会参展企业业绩提升促出口,扩大外贸整体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七)加快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发挥我市外向型农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专业性、规模化区域种植,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发挥民勤供港蔬菜、天祝高原夏菜优势,做大做强粤港澳大湾区“菜栏子”生产基地。加快我市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提高化肥增效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出口份额。帮助市内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在确保完成国家调配任务的前提下,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促进物资商业出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各县区政府)
  (八)拓宽紧缺物资进口渠道。鼓励外贸企业、海外机构根据防疫需求,进口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加强针对疫情引起的进口生活必须品市场保供分析,支持企业依托现有的海关监管场所,扩大对木材、肉类、粮食、汽车、水产品、医药品、水果等产品进口,保障民生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九)推动加工贸易集聚发展。强化武威国际陆港外贸增长极作用,支持陆港内企业依托口岸平台,扩大木材、肉类和宠物食品、马铃薯全粉等产品进出口,大力发展靶向型产品和出口导向性产业。参加省上在东莞举办的梯度转移商机展和专题推介招商会以及加工贸易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吸引加工贸易企业落户武威。(责任单位: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
  (十)大力发展外贸新兴业态。抓住兰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落实国家跨境零售进口监管方案和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无票免税”措施。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拓市场、抓订单、稳份额、弥补疫情造成的订单损失。依托木材、肉类指定口岸,争取鑫森诺武威国际陆港口岸综合木材加工项目落地实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邮政管理局、人行武威中心支行,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十一)强化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息服务,支持企业通过自建、与国外渠道商合作等方式设立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逐步构建海外营销网络,不断扩大出口。支持兰武国际等物流企业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设立驻外办事处,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和公共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十二)稳步推进服务贸易发展。落实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服务贸易企业主体,推动中医药、文化、旅游等特色服务贸易企业出口。依托武威市境外劳务服务中心,扩大境外劳务输出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商务服务外包,有序扩大服务进口。以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成为外贸发展新引擎。(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健委、市税务局、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各县区政府)
  (十三)加快发展通道物流产业。落实国际货运班列补贴相关政策,促进中俄木材班列常态化运营,以通道物流优势拓宽外贸企业“走出去”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国际货运班列加大木材、肉类等产品进口。参加甘肃省枢纽制高点企业联盟,发挥物流企业集货组货能力,扩大全市进出口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十四)着力推进双向投资增长。全面落实国家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的政策措施,创新外资引入方式,依托武威国际陆港、工业园区等载体,吸引外资重点投向“新基建”领域。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开展面向中西亚以及中东欧市场的境外投资,不断拓展对外投资行业和领域,以对外投资带动出口规模扩大和主体多元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宣传指导。加强外贸企业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服务和指导。充分发挥贸易救济预警体系作用,及时发布各国针对疫情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强化信息咨询服务,做好法律、金融、物流等相关信息发布。做好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已签署自贸协定的宣传推广,指导企业用好用足自贸协定中的关税减免、贸易促进等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二)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协调省贸促会、国际商会等为外贸企业和境外项目实施主体无偿出具因疫情导致未能按时履约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协调国内外组展机构,帮助因疫情无法出国参展的企业妥善处理已付费用等问题。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疫情对贸易救济案件应对造成的困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三)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同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系,落实好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出台的应对疫情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捐赠人进口的物资免征相关进口环节税。推行不见面退税,加快退税进度,加速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在贸易真实性的前提下,简化进口购付汇业务流程与材料,切实提高办理效率。简化对外经贸管理程序,协助企业无纸化申领进出口许可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税务局、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四)强化海外疫情应对。发挥境处商务代表处等境外机构作用,建立市县区商务局、市内外贸企业或项目实施主体企业、境外企业(机构)“三位一体”的海外疫情应对快速反应机制,关注卫生健康部门风险提示,加强运行监测、应对指导和服务保障,指导企业有效防范风险。进一步加强对参加外经贸活动人员动态监测,重点做好入境返武人员管理,严控境外疫情输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政府外事办,各县区政府,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
  附件3
武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决策部署,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并跑出“加速度”,根据《甘肃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落实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招商引资,采取有效措施对冲、补亏、拉动,全力拓展存量,努力创造增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影响,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项目谋划、洽谈推介、落地服务力度。集中发力增强工作实效,二季度招商引资省外项目到位资金降幅控制在5%左右;积极谋划新增量,力争三季度招商引资省外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左右。通过不懈努力,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省外项目到位资金增长8%的目标任务。   三、工作措施
  (一)宣传落实政策,支持项目开工复工。一是广泛宣传政策。全面梳理国家、各相关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的各类援企稳岗政策,通过政府网站、两微一端、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扩大宣传面,及时将政策“广而告之”。实行驻企指导员(联络员)制度,广泛开展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送保障上门活动,深入企业、项目建设工地进行政策宣讲和解读。二是兑现扶持政策。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5条支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不折不扣地兑现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等六个方面28条优惠措施,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有序推动项目开工复工。(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招商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国际陆港管委会)
  (二)强化项目储备,夯实招商引资基础。一是精心谋划确定重点项目。疫情防控期间,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苦练内功,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条件,将十大生态产业和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保产业、通道物流产业等作为重点领域,积极谋划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方向。加强对疫情后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研究分析,积极关注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教育医疗、康养旅游等新基建,动态调整《重点招商引资清单》,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二是科学论证提高项目质量。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三性论证”要求,对前期梳理出的招商引资推介项目认真审核把关,从是否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是否具备落地实施可行性、是否涵盖重点招商引资领域等方面研究论证,确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各产业主管部门要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认真谋划招商引资项目,经充分论证后纳入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三是广泛梳理摸排项目信息。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拓宽招商信息渠道,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收集,创建“项目资源库”。按照在谈项目、已初步对接项目和需上门对接争取的项目三种类型,全面梳理摸排招商引资项目和目标企业信息,为推进项目洽谈签约奠定良好基础。(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国际陆港管委会)
  (三)创新招商方式,全面发力精准招商。一是谋划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坚持招大引强、选商选资,以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紧盯行业领军企业,精心谋划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近期要重点围绕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京津冀招商活动,提前落实项目对接、招商推介等细节,与意向合作企业保持沟通联络,力争合作项目在专题招商活动期间顺利签约。二是积极探索“线上”招商。疫情防控期间,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寻求对策,创新“云招商”模式,全面开展“线上”招商活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要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发布,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采用电话拜访、微信沟通等方式开展网上招商,加强与客商的联络对接。已对接洽谈且有初步意向的项目要盯紧抓牢,积极推进投资方决策进度。已经洽谈成熟的项目要保持密切联系,并采取“邮寄签”“视频签”等方式尽快完成签约,力争“线上”招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确需实地考察或当面对接的项目,采取“点对点”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对接洽谈。三是深入推进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在外甘肃商会、武威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打响“春晖行动”品牌,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建立在外武威籍企业家和成功人士信息库,通过企业家恳谈会、政策咨询会等方式加强联系交流,鼓励和邀请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加强与在武异地商协会的沟通衔接,积极推介项目,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主动与已落户的招商引资企业联系,广泛收集相关产业链项目线索。四是充分利用节会招商。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早谋划今年兰洽会、药博会、有机葡萄美酒节等重点节会项目洽谈和签约工作,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借助省内外节会广泛开展项目宣传推介,力争使签约项目数量和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第26届兰洽会重大项目签约金额争取突破70亿元,较上届增长8%左右。(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国际陆港管委会)
  (四)强化跟踪协调,狠抓项目落地服务。对确定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强化统筹协调,全力抓好落地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包抓责任制,兰洽会等重点节会签约项目全部纳入市、县区领导包抓范围,确定专人专团全程跟踪服务,从签约、征拆、审批到开工建设一抓到底,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最大程度便利企业,推动项目落地。一要紧盯在建项目抓进度。坚持抓主抓重,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以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海升水果胡萝卜种植加工、牧原生猪产业园、优然牧业奶牛养殖、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等项目为重点,协调落实包抓责任,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量。二要紧盯签约项目促开工。以兰洽会等重点节会签约未开工的项目为重点,逐项查找问题和原因。对于确实无法落地的项目调整出库;对于具备落地条件的项目,有关县区和部门要靠前服务,加快手续办理和落地保障协调进度,促进项目开工建设。三要紧盯意向项目促签约。针对洽谈对接达成初步意向的黑龙江中商艾享、广西牧维康泰、伊利乳业二期、京东云仓等项目,要安排专人加大跟进对接力度,尽快转化为签约项目。(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各县区政府,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国际陆港管委会)
  (五)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各级行政审批部门要认真落实“放管服”要求,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容缺受理机制、区域化评估机制等改革措施。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招商引资企业“一窗办”专区,做到“一步到位、一次办理”。建立项目代办服务机制,由各级招商部门牵头,有关行政审批部门配合,主动对接服务企业,向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无偿代办前期手续等服务。二是确保优惠政策“不来即享”。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支持招商引资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根据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度、技术先进程度、产业带动能力、税收贡献度等,及时兑现市级优惠奖励政策,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奖励补助资金。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实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让企业充分享受改革红利。三是狠抓遗留问题的排查化解。按照依法依规、分步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深入排查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对2019年排查出且尚未化解的问题,要加强协调、重点发力,力争尽快化解销号。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投诉电话、网络投诉平台、走访企业等多种渠道,广泛受理招商引资企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投诉举报事项,分类建立台账,明确包抓领导、解决措施和化解时限,持续跟踪督办,全力推进问题化解,切实保护投资企业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招商局,市级有关行政审批部门,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区政府,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国际陆港管委会)
  (六)健全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广泛参与、协同配合、各尽其责”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招商格局。进一步发挥招商引资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分析形势,研究招商引资工作方向和思路,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落实“月跟进、季通报、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工作制度,靠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问效。制定《武威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和目标导向,科学设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各县区政府、招商引资工作主责部门、重点产业牵头部门以及其他经济工作部门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形成统筹有力、责任明确、高效务实的招商引资格局。三是提高统计质量。落实新修订的招商引资工作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规范统计口径,做到依法统计、应统尽统,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准确性。(责任单位: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国际陆港管委会)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