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中的作用的通知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中的作用的通知
(宁卫中医[2020]1号)


各区卫生健康委、江北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直属各医疗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相关要求,我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辨治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发挥好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的作用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协同防治
  各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协同,救治专家组中应当配备中医药专家,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作用。   二、发挥中医药特色,加强中医药防治
  各区、各单位要加强医务人员中医药防治知识培训,掌握最新诊疗方案,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识别和鉴别诊断、中医药救治能力。收治定点医院的确诊病例,中医骨干专家要联合定点医院相关专家制定定期会诊、巡诊方案,做好疑难病例讨论,实施动态评估,及时调整辨治方案。对于收治定点医院的疑似病例,中医药要及早介入医疗救治工作,争取好的疗效。对于无症状的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要探讨应用中医药清除病毒的方案。   三、落实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救治职责,严防医院内感染
  各中医类医疗机构要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确保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规范设置、规范开展工作。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切实掌握院感控制措施。院感部门要加强督导,对重点区域和人员要重点督导,防止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要加强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防治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2月2日

  附件:
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试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点,属于中医学的“温疫”。今冬气温偏高,属冬行春令,阳气失藏,《内经》认为这样的运气条件容易引起疫邪流行。中医治疗从早期(未病先防)、中期(发病期)和后期(恢复期)三个时期进行辨证论治。   一、未病先防:
  《内经》强调要“全神养真”,“避其毒气”,预防第一,拟定预防方剂,具体如下:
  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板蓝根15g、大青叶10g、麦冬10g、沙参10g、 生甘草3g。
  煎煮方法:煮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即可。
  调理注意事项:慎起居,保持空气流通,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饮食不宜肥甘厚腻、饱食;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二、发病期:
  1.以卫分证为主要表现:发热明显,伴恶寒但不重,头痛咽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病机:温邪犯表,治拟疏散温邪,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
  拟方:金银花 15g、连翘15g、淡竹叶15g、荆芥8g、牛蒡子10g、淡豆豉8g、薄荷8g后下、生甘草5g、桔梗6g、芦根30g。
  加减:若恶寒重伴全身酸痛,加用柴葛解肌汤,加柴胡10g、葛根10g、防风8g、羌活10g、白芷10g、细辛3g;伴恶心呕吐腹胀,加藿香10g、佩兰10g、苍术10g、厚朴6g、炙半夏10g;伴咳嗽咯痰,加枳壳10g、桔梗8g、杏仁10g、炙枇杷叶15g。
  2.以气分证为主要表现:高热,不恶寒,咳嗽,或有黄痰,甚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脉数,病机:气分热毒炽盛,治拟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拟方:生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打碎先煎、生甘草5g、黄连3g、黄芩15g、黄柏10g、焦栀子8g、大青叶10g、蒲公英10g、贯众9g。
  加减:咳嗽较重,痰多色黄,加金荞麦30g、鱼腥草20g、瓜蒌皮10g、浙贝母10g、桔梗8g、陈皮12g;恶心呕吐,食欲较差,加藿香10g、苍术10g、厚朴6g、炒枳壳6g、神曲10g;伴乏力、口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加生地10g、麦冬10g、玄参10g。
  若卫气同病,可合方使用。
  3.温病后期热退阴虚津伤表现:高热已退,或有低热,乏力汗出,口干舌燥,食欲不佳,舌红少津,苔少脉细,病机: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兼清余热,方药:竹叶石膏汤、生脉散、增液汤加减。
  拟方:淡竹叶15g、生石膏15g打碎先煎、太子参10g、麦冬10g、炙半夏10g、五味子6g、生地黄10g、玄参10g。
  加减:乏力汗多,脉弱,加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8g、山药15g;咳嗽痰少或痰粘难咯,加百合10g、玉竹10g、北沙参10g、桑叶10g、炙甘草5g   三、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以正虚为主,常兼有邪恋未尽。正虚多为气阴两虚、肺脾气虚;邪恋多为痰热、痰浊未清。尤其是老年患者,即使在恢复期,病机也多为虚实间杂,如气阴两虚兼痰热壅肺;肺脾气虚兼痰浊阻肺。
  (一)恢复期的治疗上应该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
  1. 气阴两虚证
  症状:咳嗽,无痰或少痰,咯痰不爽,气短乏力,口干或口渴、自汗盗汗,手足心热,舌体瘦小,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拟方:太子参15g、麦冬6g、沙参9g、五味子5g、川贝母6g、百合9g、玉竹9g、桑叶9g、天花粉12g、山药15g等。
  加减:痰热重者,加黄芩9g、桑白皮12g、鱼腥草9g;咳嗽重者,加枇杷叶12g、百部9g、杏仁9g;低热不退者,加柴胡6g、功劳叶9g、白薇9g,或者青蒿鳖甲汤;自汗盗汗者,加煅牡蛎15g先煎、黄芪30g、糯稻根15g;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12g、鸡内金3g、六神曲9g;心烦、失眠者,加淡竹叶9g、酸枣仁9g;便秘者,加火麻仁9g、杏仁9g、莱菔子6g。
  中成药:生脉饮、黄芪口服液、蛇胆川贝枇杷膏等。
  2. 肺脾气虚证
  症状:咳嗽、气短乏力、自汗、纳呆食少、腹胀腹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舌体薄白,脉沉细或弱缓。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卫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拟方:党参9g、茯苓15g、白术9g、山药15g、杏仁9g、 薏苡仁15g、陈皮9g、枳壳6g、炙甘草3g等。
  加减:咳嗽重者,加紫菀9g、款冬花9g;痰多者,加鱼腥草9g、桔梗6g、桑白皮15g、川贝母6g;自汗者,加黄芪30g、防风9g、浮小麦12g;脘腹胀闷者,加莱菔子9g、木香6g;腹泻者,加白扁豆12g、砂仁5g。
  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六君子丸等。
  (二)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若仍有不适症状,可以针刺配合艾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取穴:风户、肺俞、心俞、脾俞。兼阴虚者加太溪;兼余邪未清者加大椎、曲池、尺泽、列缺;兼夹滞纳差者加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上述腧穴以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患者恢复期多有便秘、泄泻、焦虑、抑郁、失眠等症。
  合并焦虑、抑郁:
  取穴:百会、四神聪、调神、孙氏腹一区、神门、太冲
  操作:1.5寸毫针刺,头针平刺1-1.5寸,快速捻转200次/分,每穴持续捻转3-5min,体针针刺得气,留针30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腹部腧穴直平刺1-1.2寸,配合悬灸,灸法操作同上。
  合并失眠:
  取穴:百会、四神聪、调神、安眠
  神门、内关、足三里、太冲
  操作:1.5寸毫针刺,头针平刺1-1.5寸,体针直刺或斜刺1-1.5寸,快速捻转200次/分,每穴持续捻转3-5min,体针针刺得气,留针30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合并便秘:
  取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支沟;气虚无力者加关元、气海。
  操作:上述腧穴以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合并腹泻:
  取穴:主穴天枢、足三里;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
  操作:上述腧穴以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