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本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本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的通知
(沪卫监督〔2020〕11号)


各区卫生健康委、商务委、文旅局、交通委、体育局,各相关单位:
  当前本市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0〕28号)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各类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城市常态运行下的流动性风险,严防复工复产复市后的集聚性风险,现制定本市住宿场所等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请至市卫生健康委官网http://wsjkw.sh.gov.cn/下载),供参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公共场所主体管理责任
  公共场所内人员密集,且流动频繁,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要切实承担起场所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落实法定代表人作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根据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响应级别,按照相关规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工作,建立恢复开放营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做好防控物资的储备。严格落实公共场所中各项清洁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保证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的卫生安全,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   二、强化人员健康管理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进入场所的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在入口处做好体温检测。发现发热人员,应当劝其返回并及时就医。
  完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查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或动态健康码,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发现发热病人,应按照《关于实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的通知》(沪肺炎防控办〔2020〕73号)要求,及时向属地街道(乡镇)报告,并按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人员不得上岗。   三、建立场所疫情防控风险预警警示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根据场所内人群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控流疏导措施和预警机制,及时向顾客发布动态提醒提示,告知和引导顾客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大量集聚。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提倡在50人以下,保持场所良好的通风换气。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50-100人时,适当控制人员进入,增加场所通风换气。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100-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接近上限,限制人员进入,增加入口处测温人员,加大场所通风换气。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超过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达到上限,停止人员进入,最大程度加强场所通风换气。行业对疫情期间的场所人员密度及限流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加强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加强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加强场所内自然通风和机械换气,做好工作人员手卫生、场所环境、物体表面、用品用具等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加强对高频次接触的门把手、扶梯扶手、电梯按钮等部位的清洁消毒。对外送用具用品的清洗消毒要加强清洗消毒质量管控和验收检查。预防性消毒工作一般由公共场所及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实施,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消毒服务机构进行消毒。   五、健全并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要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完善病媒防制措施,并狠抓制度落实。应加强卫生管理自查、巡查,做到定期排查风险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保障有关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妥善处置。   六、加强全员全面培训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和有关疫情防控要求,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承担场所、用品用具清洁消毒、预防性消毒的工作人员应当参加并通过有关清洁消毒操作流程、消毒剂配制和消毒操作、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技能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消毒剂使用以及物体表面、用品用具和场所环境的清洁、消毒方法,确保清洁消毒效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可以由使用单位自行开展,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各有关行业学会、协会等专业团体要充分发挥专业作用,按照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需求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组织实施对法定代表人、卫生管理人员、疫情报告人、清洁消毒人员等各个不同岗位人员的卫生培训,全面提高公共场所相关人员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意识,切实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七、加强卫生检测信息公开公示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法规规章、卫生标准规范的规定,加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表面等卫生检测。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及时整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卫生信誉度和检测结果,并对公示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依法依规承担相应后果。   八、加强行业管理和卫生监督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积极主动全面履行卫生管理和监管职责,按照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疫情防控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卫生管理规定和疫情防控措施。要针对本部门本行业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薄弱环节,完善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督促整改存在的卫生问题,消除公共卫生风险隐患。针对有关公共卫生安全、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措施,市级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清单指引等多种方式,明确有关违法行为,集中监管力量,加强监督检查,依法从快从严调查处理。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通报共享,加强联合监督检查,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执法效能,增强执法威慑力,发挥更大的社会警示作用。
  附件:
  1.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2. 美容美发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3. 沐浴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4. 体育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5. 商场、超市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6. 候车(机、船)室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7. 公共交通工具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8. 文化经营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9. 展馆、博物馆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体育局
2020年3月5日

  附件1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住宿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宾馆、旅店、招待所等住宿场所中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宾馆、旅店、招待所等住宿场所。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从业人员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发现顾客、来访人员存在发热、干咳等症状时,协助其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医。
  7.合理使用电梯,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低楼层推荐走安全通道。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4.公用茶具,毛巾、拖鞋,脸(脚)盆,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5.洗漱盆、浴盆、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
  6.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7. 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公共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8.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9.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0. 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公共区域: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话筒、开关、遥控器、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至少2~3次。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15~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疫情期间,每天用5~10 L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4)办公设施、收银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公共区域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自来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1%~3%,采用喷雾法,按10 mL/m3~20mL/m3计算用量。喷洒后,密闭门窗作用30分钟。
  (2)过氧乙酸喷雾: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0.2%的水溶液,按10 mL/m3~20mL/m3喷雾,作用时间30分钟。
  (三)从业人员手卫生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四)用品用具消毒
  住宿场所内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应先清洗后消毒。
  1.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可用于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125℃作用15分钟以上。可用于饮具、盆的消毒。
  2.化学消毒。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
  (1)用含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可用于盆、饮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
  (3)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清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
  3.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饮具保洁柜内。
  (3)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清洁棉织品运送至住宿场所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2
  美容美发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美容美发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美容院(店)、理发店内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美容院(店)、理发店等。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商务委)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为顾客服务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为每位顾客服务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6.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7.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8.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推广预约服务,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入店人数。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4.应配备皮肤病(头癣等)专用理发工具。
  5.公用茶具,毛巾、拖鞋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6.疫情期间床单、枕套、被套、垫巾等应按一客一换要求进行更换清洗消毒。
  7.美发用围布每日清洗,保持整洁。
  8.美容用唇膏、唇笔等应专人专用,美容棉(纸)等应一次性使用,胡刷、剃刀宜一次性使用。
  9.面盆、浴盆、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10.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11.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2.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3.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公共区域: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消毒2~3次。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疫情期间,每天用5~10 L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4)办公设施、收银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自来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采用1%~3%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消毒剂用量:10 mL/m3~20mL/m3
  (2)采用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消毒剂用量:10 mL/m3~20mL/m3
  (3)紫外线:紫外线灯每10m2安装30瓦紫外线灯管1只,悬挂高度距地面2~2.5m,照射时间为60分钟,上班前和下班后每日2次。
  (三)从业人员手部消毒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四)用品用具消毒
  店内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应先清洗后消毒。
  1. 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消毒方法。
  蒸汽、煮沸消毒:煮沸15~30分钟,主要用于毛巾、面巾、床上用品等布、棉制品的消毒。
  2.化学消毒。包括使用卤素类、季胺盐类、醛类和乙醇等消毒剂,消毒后,应当用清水冲去用品用具表面的消毒剂。
  (1)氯(溴)制剂消毒:使用有效氯(溴)含量500 mg/L的溶液,作用30~60分钟,主要用于面盆、毛巾等非金属类、不脱色的用品用具浸泡消毒和物体表面喷洒、涂擦消毒。拖鞋可浸没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2)新洁尔灭消毒:使用浓度0.1%的新洁尔灭可用于美容操作人员手部消毒和工具、器械浸泡消毒。
  (3)乙醇消毒:使用浓度75%乙醇可用于美容操作人员手部和高频玻璃电极、导入(出)棒等美容器械涂擦消毒。
  (4)臭氧消毒:可使用臭氧+紫外线消毒柜对剃刀、推剪等用品用具进行消毒。
  3.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用品用具要在洁净处自然晾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清洗消毒后的用品用具应当及时放入保洁柜内贮存。
  (3)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清洁棉织品运送至美容美发场所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3
  沐浴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沐浴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浴场、桑拿中心、浴室、足浴等沐浴场所内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浴场(含会馆、会所、俱乐部所设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足浴等。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商务委)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为顾客服务前后应进行手消毒工作。
  6.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7.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8.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推广预约服务,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
  9.不建议提供各类公用洗浴后护肤用品。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4.公用茶具,毛巾、拖鞋、浴衣、修脚工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疫情期间,建议顾客自备毛巾、浴巾、拖鞋等物品。
  5.疫情期间床单、枕套、被套、垫巾等应按一客一换要求进行更换清洗消毒。
  6.修脚、捏脚毛巾应专用。
  7.更衣箱每天营业结束后清洁消毒。
  8.每天营业结束后或必要时及时对浴池进行清洁消毒。
  9.面盆、浴盆、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公共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10.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11.沐浴场所淋浴水、浴池水供应管道、设备、设施等系统的运行应避免产生死水区、滞水区,淋浴喷头、热水龙头应保持清洁。
  12.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3.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4.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
  (1)公共区域:对地面、墙壁、电梯、更衣室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水龙头、话筒、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 ~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2~3次。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疫情期间,每天用5~10L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4)办公设施、收银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采用1%~3%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消毒剂用量:10mL/m3~20mL/m3
  (2)采用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关闭门窗气溶胶喷雾,消毒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消毒剂用量:10mL/m3~20mL/m3
  (3)紫外线:紫外线灯每10m2安装30瓦紫外线灯管1只,悬挂高度距地面2~2.5m,照射时间为60分钟,上班前和下班后每日2次。
  (三)从业人员手部消毒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四)用品用具消毒
  浴室内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应先清洗后消毒。
  1.物理消毒。
  耐热耐湿物品,首选蒸汽、煮沸消毒。浴巾、毛巾、浴衣裤、垫巾等棉织品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钟~30分钟,或煮沸15分钟~30分钟。公共茶具可采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钟、煮沸15分钟~30分钟,或远红外线消毒碗柜125℃作用15分钟以上。耐热拖鞋可经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钟~30分钟,或经煮沸15分钟~30分钟。
  2.化学消毒。
  浴巾、毛巾、浴衣裤、垫巾等棉织品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15~30分钟,清洗后备用;公共茶具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拖鞋可浸泡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对浴池消毒方法建议用1%~3%过氧化氢、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浴池四周和底部,作用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或者用自动消毒设施(氯、二氧化氯、臭氧)产生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3.臭氧消毒。修脚工具可采用专用的臭氧+紫外线箱消毒,或用压力蒸汽灭菌。
  4.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棉织品要在洁净处自然晾干或烘干,然后及时放入密闭保洁柜内存放,且做到对各类不同棉织品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2)消毒后的茶具要在洁净处自然晾干或烘干,然后及时放入密闭保洁柜内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3)消毒后的公用拖鞋要在洁净处自然晾干或烘干,然后及时保洁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4)消毒后的修脚工具要及时保洁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5)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清洁棉织品运送至沐浴场所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六)浴池水卫生
  沐浴场所浴池水应循环净化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应正常运行。营业期间每日补充足量新水。疫情期间,应停止浴池项目,仅提供淋浴项目。
  附件4
  体育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体育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体育场所内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体育场馆、人工泳池、健身会所等各类室内健身休闲场所。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体育局)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7.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推广预约服务,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4.毛巾、拖鞋等用品用具应一客一换一消毒。疫情期间,建议顾客自备毛巾、拖鞋等物品。
  5.更衣箱每天营业结束后清洁消毒。
  6.面盆、浴盆、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7.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8.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9.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0.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
  (1)公共区域:对地面、墙壁、电梯、更衣室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运动器材设备、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 ~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2~3次。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便池、下水道:疫情期间,每天用5~10 L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4)办公设施、收银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采用1%~3%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消毒剂用量:10mL/m3~20mL/m3
  (2)采用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消毒剂用量:10 mL/m3~20mL/m3
  (3)紫外线:紫外线灯每10m2安装30瓦紫外线灯管1只,悬挂高度距地面2~2.5m,照射时间为60分钟,上班前和下班后每日2次。
  (三)从业人员手部消毒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四)用品用具消毒
  1.消毒。
  (1)提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毛巾、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杯具消毒使用含氯消毒液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250mg/L浓度,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使用消毒柜,则可直接去污清洗后放入消毒柜消毒。拖鞋消毒,使用有效氯(溴)含量应达250mg/L~500mg/L,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游泳场所每班开场前和散场后均应对游泳池外沿、池边走道及卫生设施进行清扫、擦洗或冲洗一次。发现有污染时,可用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洗。急救室应定期清洁消毒。
  (3)淋浴室应经常刷洗,地面可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定期消毒。
  (4)更衣柜应于每日开放结束后做好清洁消毒,可用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洗。
  (5)公共卫生间(厕所)和垃圾箱(桶)应每天及时清洁,每天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消毒2次。
  2.保洁。
  (1)消毒后的杯具应倒置放入保洁柜内,保洁柜内如果采用毛巾作垫子的,所垫的毛巾必须定期更换、清洗和消毒。
  (2)从消毒液中取出拖鞋,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消毒液,晾置10~15分钟,待拖鞋干后放置保洁柜或保管箱。
  (3)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清洁棉织品运送至体育场所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泳池水卫生
  1.应当使用消毒剂投加系统对游泳池池水进行消毒。严禁人工加氯行为。
  2.至少设置一套加氯机备用,加氯机应有压力稳定且不间断的水源,其运行和停止应与循环水泵的运行和停止设连锁装置。
  3.加强水质监测。疫情期间室内人工游泳池应每小时对池水游离性余氯、浑浊度、P小时值、池水温度等进行自检,确保池水质量符合国家和本市要求。
  4.游泳池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每日应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应排入下水道。
  5.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5 mg/L~10mg/L,应当每4小时更换一次。
  (六)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5
  商场、超市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商场、书店、超市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商场、书店、超市场所中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商场、书店、超市。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7.合理使用电梯,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低楼层购物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
  8.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物品尽量提前包装标价,便于顾客直接结算。推荐顾客自助购物、自助结算,尽量减少排队时间。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商场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禁止吸烟。
  3.地面、墙面、柜台、货架、公用电话、公共卫生间、电动扶手带、门把手等每日消毒。
  4.卫生间的洗手盆、公用扶手、水龙头、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做到无积水、无异味。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5.每日对餐桌椅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6.暂停部分服务设施。暂停母婴室、儿童游乐场所、室内娱乐场所服务;无法暂时关闭的,必须对全部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后开放。
  7.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8.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9.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0.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四)场所经营单位应根据场所内人群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控流疏导措施和预警机制,及时向顾客发布动态提醒提示,告知和引导顾客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大量集聚。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提倡在50人以下,保持场所良好的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4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50~100人时,适当控制人员进入,增加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3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100~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接近上限,限制人员进入,增加入口处测温人员,加大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增至1次/2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超过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达到上限,停止人员进入,最大程度加强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增至1次/小时。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公共区域: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护栏、柜台、桌椅、购物车(筐)、门把手、水龙头、电动扶手、开关、货架、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2~3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疫情期间,每天用5~10 L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垃圾桶: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定期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4)办公设施、收银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5)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1%~3%,采用喷雾法,按10 mL/m3~20mL/m3,计算用量。喷洒后,密闭门窗作用30分钟。
  (2)过氧乙酸喷雾: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0.2%的水溶液,按10 mL/m3~20mL/m3喷雾,作用时间30分钟。
  (三)手部消毒
  从业人员: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顾客可用经营场所配备的洗手设施、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者感应式手消毒设施进行手卫生。
  (四)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6
  候车(机、船)室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候车(机、船)室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候车(机、船)室中的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公共交通等候场所。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交通委)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乘客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疫情期间,不建议送行人员进入室内候车室。乘客确需陪同的,仅限1人。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等候场所内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旅客丢弃的生活垃圾,如废纸、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残渣、烟头、果皮等要严加管理,及时清扫,集中处理,做到日产日清。果皮箱、痰盂随时消毒,保持清洁。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供应的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储水水箱及蓄水池应定期清洗消毒。
  4.候车(机、船)室内应使用一次性茶杯。
  5.候车(机、船)室内部的地面、墙面以及公用扶手、门把手、水龙头、座椅等公众经常接触部位要加强清洁消毒。
  6.卫生间的洗手盆、水龙头、公用扶手、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卫生间内应无积水、无积粪、无明显臭味。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7.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8.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9.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0.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四)候车(机、船)室应根据场所内人群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控流疏导措施和预警机制,及时向顾客发布动态提醒提示,告知和引导顾客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大量集聚。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提倡在50人以下,保持场所良好的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4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50~100人时,适当控制人员进入,增加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3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100~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接近上限,限制人员进入,增加入口处测温人员,加大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增至1次/2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超过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达到上限,停止人员进入,最大程度加强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增至1次/小时。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公共区域: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把手、人工售票台、自助取票机、行李安检处传送带、进出站口设施、候车(机、船)室座位、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2~3次,可根据人流量增加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15~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疫情期间,每天用5~10升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垃圾桶: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定期用有效氯(溴)250mg/L~500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4)办公设施、售票收银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5)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1%~3%,采用喷雾法,按10 mL/m3~20mL/m3计算用量。喷洒后,密闭门窗作用30分钟。
  (2)过氧乙酸喷雾: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0.2%的水溶液,按10 mL/m3~20mL/m3喷雾,作用时间30分钟。
  (三)手部消毒
  从业人员: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乘客可用等候场所内配备的洗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或者感应式手消毒设施,进行手卫生。
  (四)纺织品消毒
  候车座位套、扶手套等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1.首选物理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煮沸15~30分钟。
  2.不耐热耐湿的可用化学消毒法,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5~30分钟,清洗后备用。
  3.保洁方法
  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清洁棉织品运送至场所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7
  公共交通工具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公共交通工具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公共交通工具中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市各类公共汽电车、省际客运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火车、轮船,飞机等。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在岗工作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做好手卫生。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乘客管理,未佩戴口罩者一律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建议备置体温计、口罩等物品。
  7.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相互之间尽量保持一定距离。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交通工具内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火车、轮船、飞机上的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储水水箱及蓄水池应定期清洗消毒。
  3.床单、枕套、被套、垫巾等公共用品每客更换或单程终点更换,保持整洁。座位套、座垫等公共用品应定期更换,保持整洁。
  4.旅客座椅上的头片应每日清洗、消毒、更换。
  5.火车、轮船上应有茶具消毒设备,未经消毒的公用茶具不得供旅客使用。飞机上供旅客使用的茶具、餐布等须经消毒后上机,并严格执行储藏规定。
  6.旅客丢弃的生活垃圾,如废纸、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残渣、烟头、果皮等要及时清扫,停站时集中处理,不得随意抛弃。
  7.旅客列车、轮船、飞机上的卫生设施应保持完好和清洁;卫生间内无积水、无积粪、无明显臭味。飞机内卫生间应按要求在马桶内投放化粪剂及消毒剂,并加强便池密闭性。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8.交通工具内应加强自然通风,禁止吸烟。交通工具每次运营后应通风换气及消毒。航空器上应按规定供给新鲜空气。
  9.交通工具内部的箱体侧面、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10.公用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等公众经常接触部位应重点消毒。
  11.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2.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3.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
  飞机每天运行结束后,对内部物体表面(如机身内壁、操纵杆、桌椅等),采用1%过氧化氢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擦拭,作用30分钟。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火车、地铁、公交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每天运行结束后,对内部物体表面(如车身内壁、司机方向盘、车内扶手、桌椅等),采用1%过氧化氢消毒液或含有效氯(溴)250mg/L~500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也可采用有效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具备条件的,可在每班(次)运行结束后清洁消毒。
  当公共交通工具上出现人员呕吐时,应立即采用呕吐物应急处置包或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含氯(溴)消毒剂等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2.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二)空气消毒
  飞机机舱、火车车厢、地铁车厢等相对密闭环境,建议适当增加空调换风功率提高换气次数,并注意定期清洁处理空调滤网;短途客车、公交车等有条件开窗的公共交通工具,有条件时可开窗低速行驶,也可在停驶期间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过滤网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自来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公共交通工具每天(每班次)运行结束后,在无人条件下方可进行空气消毒:
  飞机内的空气可采用过氧化氢气(汽)化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浓度按使用说明书。消毒时间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确定。
  火车、地铁、公交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空气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气溶胶喷雾)消毒。选用1%过氧化氢或0.1%~0.3%过氧乙酸、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车厢消毒时,注意分节操作。
  (三)从业人员手部消毒
  工作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四)用品用具消毒
  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清洗后消毒。
  1.消毒。
  (1)饮具消毒。每客一换,清洗后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煮沸15~30分钟,或远红外线消毒碗柜125℃作用15分钟以上。化学消毒方法,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2)纺织品如座套、头片、床单等的消毒。座套、头片应定期清洗消毒,床单应一客一换一消毒,保持清洁。首选物理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煮沸15~30分钟。不耐热耐湿的可用化学消毒方法,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2.保洁。
  (1)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饮具保洁柜内。
  (3)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清洁棉织品运至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消毒
  因晕车、晕船或晕机而产生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应立即采用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呕吐物应急处置包中的消毒干巾或漂白粉对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进行覆盖消毒。
  (六)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8
  文化经营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文化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文化经营场所中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棋牌室等文化经营场所。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7.合理使用电梯,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低楼层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
  8.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推广预约服务,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影剧院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禁止吸烟。
  3.提供非一次性3D眼镜的影剧院,应当严格落实眼镜一客一换一消毒。
  4.提供麦克风的场所,应当严格落实麦克风的清洗消毒工作,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或者提供一次性麦克风保护套。
  5.地面、墙面、柜台、公共卫生间、电动扶手带、门把手等每日消毒。
  6.卫生间的洗手盆、公用扶手、水龙头、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做到无积水、无异味。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公共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7.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8.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9.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0.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四)场所经营单位应根据场所内人群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控流疏导措施和预警机制,及时向顾客发布动态提醒提示,告知和引导顾客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大量集聚。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提倡在50人以下,保持场所良好的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4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50~100人时,适当控制人员进入,增加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3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100~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接近上限,限制人员进入,增加入口处测温人员,加大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增至1次/2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超过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达到上限,停止人员进入,最大程度加强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增至1次/小时。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公共区域: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把手、网上(人工)售票处、柜台、座椅、电影座椅扶手、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2~3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15~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疫情期间,每天用5~10L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垃圾桶: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定期用含有效氯(溴)250mg/L~500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4)办公设施、电影售票收银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5)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公共区域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可采用下述措施:
  (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1%~3%,采用喷雾法,按10 mL/m3~20mL/m3计算用量。喷洒后,密闭门窗作用30分钟。
  (2)过氧乙酸喷雾: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0.2%的水溶液,按10 mL/m3~20mL/m3喷雾,作用时间30分钟。
  (三)手部消毒
  从业人员: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顾客可用经营场所内洗手设施,在问询台和收银台等处配备的速干手消毒剂,或者感应式手消毒设施,进行手卫生。
  (四)纺织品消毒
  电影座位套、扶手套等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1.首选物理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煮沸15~30分钟。
  2.不耐热耐湿的可用化学消毒方法,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3.保洁。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清洁棉织品运至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9
  展馆、博物馆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各类展馆、博物馆等场馆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场馆内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7.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推广预约服务,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使用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的,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4.洗漱盆、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5.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6.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7.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四)应根据场所内人群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控流疏导措施和预警机制,及时向顾客发布动态提醒提示,告知和引导顾客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大量集聚。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提倡在50人以下,保持场所良好的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4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50~100人时,适当控制人员进入,增加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3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为100~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接近上限,限制人员进入,增加入口处测温人员,加大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增至1次/2小时。
  室内场所可活动区域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超过150人,应当通过广播、视频等方式告知场内人数达到上限,停止人员进入,最大程度加强场所通风换气,场所清洁消毒频率增至1次/小时。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公共区域: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话筒、开关、遥控器、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2~3次。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15~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疫情期间,每天用5~10L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公共卫生间洁具: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4)办公设施、收银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公共区域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用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1%~3%,采用喷雾法,按10 mL/m3~20mL/m3计算用量。喷洒后,密闭门窗作用30分钟。
  (2)过氧乙酸喷雾: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0.2%的水溶液,按10 mL/m3~20mL/m3喷雾,作用时间30分钟。
  (三)从业人员手部消毒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必要时用含醇的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四)用品用具消毒
  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清洗后消毒。
  1.消毒
  (1)饮具消毒。一客一换,清洗后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煮沸15~30分钟,或远红外线消毒碗柜125℃作用15分钟以上。化学消毒方法,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60分钟,清洗后备用。
  (2)纺织品消毒。座位套、扶手套等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首选物理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钟,或煮沸15~30分钟。不耐热耐湿的可用化学消毒方法,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3)办公设施消毒。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2.保洁
  (1)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饮具保洁柜内。
  (3)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清洁棉织品运至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消毒剂消毒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文物、藏品、展品安全。
  3.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4.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5.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6.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7.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8.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9.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10.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智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