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广州南沙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南沙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 制定机关: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 发文字号:穗南开管规〔2020〕1号
- 公布日期:2020.04.24
- 施行日期:2020.04.24
- 时效性: 现行有效
- 效力位阶: 地方规范性文件
- 法规类别: 卫生防疫检疫 突发事件 疫情防控 营商环境优化
广州南沙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南沙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穗南开管规〔2020〕1号)
各镇(街),开发区(区)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属驻区各单位:
现将《广州南沙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发改局反映。
广州南沙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2020年4月24日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
2020年4月24日
广州南沙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中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努力把疫情影响降至最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高标准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全力保障物资供给。对列入国家、省、市疫情防控重点或应急生产供应名单的企业,复工生产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测温仪等疫情防控应急保障物资和蔬菜等应急生活物资的企业,每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上述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技术改造并获得上级工信部门技术改造补助奖励的,按照比例给予区级配套。(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牵头)落实物资储备任务,抓好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做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生活物资供应。(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局牵头)对保障市场供应作出突出贡献的批发零售、餐饮、物流、冷库等商贸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并予以通报表扬。(商务局牵头)完善应急生产体系,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局牵头)
2.有序有力推动企业复产达产。积极推动企业由复工复岗向复产达产转变,落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针对不同行业类型、规模大小的企业做好分类指引和分类监督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镇街牵头)加强企业服务,充分发挥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作用,加大走访力度,同时发挥好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用工、资金等问题,推进供应链有序衔接、产业链协调运行。(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配合市完善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实时掌握牵头领域工作进展,全面调度、精准服务企业。(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发挥国资系统资源力量,加大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支持。(财政局牵头)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好国家专项贷款优惠政策,协助更多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发展和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金融工作局牵头)引导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确保2020年上半年小微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和户数不低于2019年同期,确保2020年上半年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低于2019年同期。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和融资服务效能,力争2020年各银行机构借助线上对接平台为全区中小微企业提供放贷、续贷超过200亿元。区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应取消反担保要求,对区内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为受影响企业减免的担保费给予等额财政补贴,对保险公司承保区内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给予50%、单笔最高10万元的财政补贴。(金融工作局牵头)研究出台关税保证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口岸办、南沙海关、金融工作局、财政局牵头)对应急救灾物资供应企业2020年2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获得南沙区内商业银行机构新增贷款(展期视同新增),按贷款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金融工作局牵头)
4.减轻企业和个人租金负担。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对于受疫情影响的用人单位,无法按时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的,可延期至疫情解除后三个月内缴纳,期间不加收滞纳金。(南沙区税务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对租用区属国企经营用房、仓库的企业,免收1个月、减半2个月租金。租金减半部分可延期两个月缴纳,不计算违约金。对租用镇属物业或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财政局、各镇街牵头)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减免相关港口港建费。市、区联动加大对南沙港区开展驳船运输业务企业的支持力度。(口岸办、南沙海事处牵头)对符合我区人才公寓准入条件的人才可按规定租住人才公寓,属新签订人才公寓租赁合同的,租金价格不高于普通商品住房市场指导租金标准的50%。(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
5.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全力保障企业稳定用工,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按其上年度获得稳岗补贴金额的50%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南沙区企业新招用员工并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按照每人500元给予企业一次性招用补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50万元。搭建“线上招聘”平台,依托南沙海外人才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专业招聘机构,为区内企事业单位免费“量身定制”招聘方案。(人才发展局牵头)加强法律服务,对企业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合同履行、劳资纠纷等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司法局牵头) 加大项目建设和补短板投资力度
6.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203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850亿元。针对在建项目,各项目主管部门指导项目单位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防控物资保障和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协调项目单位在主要建筑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用工等方面的问题,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分期分批、逐步有序全面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年底31个项目竣工投产。落实市关于对“攻城拔寨”重点项目1月31日至2月9日延期复工增加的资金成本,按照项目(财政投资项目除外)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额和基准贷款利率,给予业主单位10天贷款贴息。对财政投资项目因疫情客观影响造成投资增加或合同变更的,可纳入项目总投资,涉及审批的要简化程序。全力推动新项目开工,力争全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超过44个,积极争取一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十四五”规划项目提前开工,抓紧谋划储备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各项目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牵头)
7.全力保障项目实施条件。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完善供地方式,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海指标。疫情持续期间,属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卫生设施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等急需永久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并在疫情结束后6个月内完善相关用地手续。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医疗资源、生态环境等在建和新建项目所需用地计划指标,由我区统筹安排,并优先加快开展用地报批。(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加快实施促进2020年区本级政府投资的应急举措,实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进度走。(财政局牵头)加强产融对接,积极争取更多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疫情防控债”发行力度。(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金融工作局牵头)加强施工组织保障,为重点项目余泥外运开辟绿色通道。(建设和交通局、区公安分局、城市管理局牵头)落实征地拆迁主体责任,加强部门联动,按计划交付项目施工用地。(土地开发中心、各镇街牵头)积极协调省市,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能指标。对新增的年度投资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可以纳入“攻城拔寨”项目管理,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发展和改革局牵头)
8.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优化投资审批服务,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审批2.0改革,推广实施“交地即开工”。全面推行项目在线审批,加大项目报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信任审批等实施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项目技术审查工作,全面提高重点项目审批效率,积极创造开工条件,争取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全部在7月底前开工建设。对重大项目开设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专人指导、综合服务、并联审批、同步出证。(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
9.谋划推进一批补短板项目建设。在年度“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基础上,完善重大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围绕医疗卫生、物资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短板领域,持续加大我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社会民生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力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补充一批项目纳入我区重点项目计划予以统筹加快推进。促进民间投资和外资增长,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支持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等重大平台加大民资、外资项目引进。盘活政府资源,在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强财政投融资模式研究,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商务局牵头)
10.加大引智引技引资力度。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医疗保险跨境使用,深入实施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十条措施。推动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获批,探索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科技局、人才发展局、财政局、南沙区税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港澳合作事务办牵头)。对新引进到南沙区工作的学历、专技和技能人才,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3个月即可领取住房补贴。其中,学士、助理级职称或高级技工未满35周岁,2万元/人;硕士、中级职称或技师未满40周岁,4万元/人;博士、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高级技师未满45周岁,6万元/人。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提升奖励,对在南沙区工作期间,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人;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支持区内银行推出战“疫”人才专属金融服务。向区内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额度1000万元的专项信贷资金支持,最长5年期、最高额度100万元的个人信用授信额度,以及100万元保额的人身保险保障。(人才发展局、金融工作局牵头)对高端人才认定、南沙人才卡等人才业务实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对确需到现场办理的业务,设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专人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绿卡、流动人员档案业务实行1个工作日办结。(人才发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构建外商投资全链条服务体系。搭建政企沟通高端平台,支持在南沙的世界500强和大型跨国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商务局牵头)落实市关于对重点督办产业招商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对外承诺时限1天以上的,办理时限按对外承诺时限的减半执行。(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11.提振汽车消费。参照《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对南沙区户籍居民或在南沙工作人员购买南沙区内注册整车企业生产的燃油车、节能车(混合动力车)产品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财政局牵头)配合市落实在使用环节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发改局牵头)配合市推进落实消费者购买“国六”标准中小客车的汽车更新换代政策。(商务局牵头)
12.拓展社会消费需求。结合区域发展布局打造消费中心,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支持重点商业综合体发展,对在疫情期间一直配合并坚持经营,对区稳定民心及稳定经济起重要作用、经营建筑面积5万平米以上的经营管理企业,给予10万元专项扶持。根据经营时长、复工和免租等情况,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商务局牵头)研究出台疫情期间农贸市场保障供应稳定经营政策。(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鼓励各界在区内商贸、餐饮门店进行消费,支持商贸企业恢复经营信心,鼓励购买“南沙制造”产品,支持我区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研究出台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鼓励区内产业链上的企业互相采购,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企业联动发展。(商务局牵头)
13.开展文化旅游业复苏行动。加快文化休闲街区、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发展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区。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鼓励博物馆游、科技旅游、民俗旅游等文化体验游。开辟一批适合境内外旅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等。落实市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文旅十二条”)和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邮轮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文旅企业应对疫情的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复苏能力,促进服务提质升级。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持力度,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复苏。加强旅游市场宣传营销。由政府主导开展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着力推介邮轮+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项目和创新线路;同时,鼓励企业举办各类推广活动,经事前备案,由政府承担50%费用,在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邮轮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安排支出。谋划启动南沙湾滨海文化旅游区(含上下横档岛)建设。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景区。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旅游类项目,打造文创产业创新集聚区和大湾区文化艺术靓丽名片。(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商务局、区委宣传部牵头)
14.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全力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发展和改革局牵头)深入推进“数字+”集成式新型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口岸办、创新工作局牵头)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集聚一批生活性服务企业,提质发展商业零售、餐饮、教育、医疗、家政、养老、旅游等服务业。支持商业转型升级,推动零售业转变和创新经营模式,改善消费体验。鼓励具备条件的商贸企业拓展网络零售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营销模式,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促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支持生鲜电商、社区便利店等新零售平台发展壮大,鼓励连锁便利店加快布局,加快社区便民商圈建设。(商务局牵头)大力发展时尚消费,培养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推动国际品牌集聚,争取设立免税商店,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商务局、南沙区税务局、南沙海关牵头)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打造蕉门河商圈、十九涌海鲜美食街等夜间经济,完善配套服务和管理,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牵头) 切实稳定对外贸易
15.加大外贸企业支持力度。研究出台《关于促进南沙区外贸稳定发展的若干工作措施》,重点加大对生产型外贸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协助其拓宽销路。(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南沙区税务局牵头)积极发展汽车平行进口、二手车出口等业务,推动保税港区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文化保税展示交易等业务,推动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中心项目落地。建设跨境电商枢纽基地,积极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建设工程塑料、冷链食品、粮食、红酒、药品进口供应链服务平台。(商务局、口岸办、南沙海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实现银行、税务、金融局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广州南沙自贸试验片区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提高企业外汇资金使用效率。(金融工作局、南沙区税务局牵头)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外贸企业一个月可多次申报退税。(南沙区税务局牵头)协助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在疫情结束后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系统梳理研究各国市场标准,指导产品与国际标准对接,加快内销转出口。(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
16.降低外贸企业经营风险。落实市关于加强出口信用保险线上客户服务,开辟定损核赔绿色通道,适当放宽理赔条件,优先处理受疫情影响出口企业的出险理赔。对受疫情影响、还款压力较大的信用证结算企业,可向银行部门申请适度延长押汇期,且不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商务局、金融工作局牵头)
17.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推广进出口企业“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进口货物“船边直提”,探索出口货物“抵港直装”等模式,实现口岸“通关+物流”一体化服务联动。对标国际一流港口作业标准,推动提升口岸物流电子化水平。实行电子化“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协议)”,简化进出口申报环节合同、发票、装箱清单等随附单证。协调各口岸服务单位进一步压缩作业时间。(南沙海关、口岸办牵头) 狠抓重点产业发展
18.依托“新基建”赋能产业发展。抓紧谋划启动一批“新基建”项目建设,优先配套和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以需求为导向,整体谋划布局启动一批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加快“新基建”产业的培育和龙头项目引进,推动汽车、修造船及海洋装备、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推进高科技重点企业供应链补链强链。(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局、商务局牵头)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设施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投资力度。(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中心、发改局牵头)
19.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临床研究、转化中试、生产制造、医疗物资全产业链协同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中日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优化诊断试剂、抗病毒药物、疫苗等领域产业布局,全力推动研发机构及相关企业加快生产和研发力度。(发展和改革局、商务局牵头)通过“先进区、后报关”的方式实现进口生物医药制品快速入区,协调开通药品检测绿色通道,缓解国内医用物资紧缺状况。(商务局、南沙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探索“零关税、零壁垒”模式推动建设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庆盛园区。(卫生健康局、产业园管理局牵头)
20.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南沙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产业园建设,加快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南沙湾慧谷等区域发展,携手港澳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领域合作。推进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建设,推动率先实现大湾区数据双向进出、合法可信流动。依托国际IPv6根服务器,推进离岸大数据中心、“国际数据传输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节点等项目建设,打造新一代信息枢纽。(发展和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牵头)实现5G基站全覆盖,加强5G商用推广,加快释放5G+4K产业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线上诊疗、在线教育、互动娱乐、数字动漫、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卫生健康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
21.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2020年新投产项目、增资扩产工业项目实行清单管理,“一企一策”推进工业大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一批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加快落地。(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园管理局牵头)加大工业技改支持力度,落实市关于企业新购进设备和器具不超过500万元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不受此限制),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南沙区税务局牵头)加强汽车制造业强链补链,支持整车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整车企业研发和生产实力。针对重点零部件领域实施精准靶向招商,提高零部件企业本土化配置水平。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和扶持一批领军企业。大力推进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使用新能源汽车,支持开展区域公交线路上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支持智能汽车测试主体开展载客测试及远程测试。(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牵头)
22.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专业服务业。建设粤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大力引进港澳一流服务型企业和机构,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业务总部、窗口企业和涉外专业服务机构。支持研发设计、软件数据、信息管理等服务外包发展,推动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和改革局、商务局牵头)
23.加强物流产业和供应链建设。进一步优化物流枢纽和产业园区布局,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加快南沙港物流枢纽等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应急保障需要,提升突发情况下城市客货运快速集散转运能力。(发展和改革局、建设和交通局牵头)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建设流通与生产衔接的供应链协同平台,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上下游企业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共享和溯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突发情况下生产资料供需衔接。(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将生活物资、防疫物资、关键原辅料、重要生产设备及零部件、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等纳入应急运输保障范围,对相关运送车辆不检查、不停车、不收费。(建设和交通局牵头)落实市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重要作用、贡献突出的城市配送和冷藏配送企业,在下一年度优先予以配送车辆数量保障。(建设和交通局、商务局、区公安分局牵头)鼓励餐饮电商平台加强与小区、医院、商务楼宇等合作,开展无接触配送、安心送等试点,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商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卫生健康局牵头)
24.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完善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允许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凭商业银行现金保函,申请划拨商品房预售款专用账户资金。加大住房租赁市场扶持力度,加快拨付对住房租赁企业的奖补资金。(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放宽共有产权人才住房申请条件。取消在区内重点产业促进政策体系领域工作满一年的限制;对央企等具有评审权单位直接评审的高级职称,区人才安居办公室可直接认定其职称符合申请条件。(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
25.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进一步发挥好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推动科技人才跨境流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创新成果跨境转化,探索离岸双向孵化。(团区委、科技局、人才发展局牵头)推动有关科研机构加强实验数据、临床病例、流行病学统计成果的开放共享。南沙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等金融工具优先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孵化器(区级以上)减免企业租金,对疫情期间累计减免企业租金超过100万元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上级科技部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技攻关项目应急立项的团队,直接予以配套支持。对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分别给予100%、70%、50%的资金配套,最高分别为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科技局牵头)
26.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编制实施中科院明珠科学园规划方案,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引入中科院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南沙科学城创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之一。加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建设,推进冷泉生态系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动态宽域飞行器试验装置、极端海洋环境综合科考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科技局、发展和改革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明珠湾管理局牵头)加快推进“城市大脑”、“一脸走南沙”人工智能统一服务平台、应急指挥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物联网、5G、北斗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建设“AI+”新型智慧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
27.提高农业保障能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列入市“抗疫复工”重点支持单位名单。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种业小镇园区)和渔业、种业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建设。加快大湾区“菜篮子”流通中心建设,推进绿色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建设,确保水产、粮油、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优质供给。推进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大湾区分中心建设。擦亮南沙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水产养殖企业开工生产。(农业农村局牵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8.建立开办企业快速服务机制。支持引导疫情期间产生的新经济形态设立法人实体。落实市关于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4枚印章(企业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简化企业开办流程,线上建立“开办企业一网通”服务平台,线下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开办企业服务专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新办企业全流程“一表申报、一个环节、最快半天办结”。(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
29.试点办理建筑许可零成本。落实市关于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实行“一站服务、一口受理、全程网办、分级管控”;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监理、施工图审查、不动产登记等费用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办理建筑许可“零成本”。(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
30.支持企业便捷获得用电用水用气。优化用电报装流程,规范办理时限、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由公共服务企业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用电快速报装“四零”服务(零申请、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工业和信息化局、南沙供电局牵头)落实市联审平台协同审批,将电水气接入需求提前至办理施工许可证核发前实时推送至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商务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建设和交通局、水务局牵头)
31.开设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和个人的不动产登记业务,紧急登记事项通过预约等方式定时定点提速办理。免收企业间转移登记不动产登记费和证书工本费,取消企业间办理存量非住宅交易网签,统一实施不动产登记预约受理、缴纳税款、缴纳登记费、发证“一窗办理”,实现“4个1”,即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1小时办结、企业不动产抵押贷款1天办结、不动产转移登记与电水气过户一窗联办、不动产交易登记与缴税一网通办。(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
32.加大招标采购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确需招标的疫情防控、生活必需、防疫相关企业项目开展交易活动。鼓励采购人免收中标(成交)供应商的履约保证金,减少供应商资金占用。鼓励采购人按规定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复工复产的中小微企业采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政局牵头)
33.优化涉企政务服务。推行政策兑现“一门式”办理和“一件事”联办,优化企业物资生产、市民高频事项的审批流程,提高企业相关政策的可及性和知晓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建设“人脸无感识别智能政务应用大厅”“一站式集中审批平台”“粤商通+区块链+AI+6+X企业开办平台”。对生产防控疫情所需物资的新建和扩改建项目,开辟一站式全链条并行审批,全程实行“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建立24小时办结的“零成本”“零跑动”绿色通道,优先配置用地用水用电等资源型指标,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南沙政务网、微信、APP等渠道,推动涉企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对办理结果提供免费邮政送达,办理全过程实现非接触式政务服务。(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
34.鼓励实施包容监管。落实市关于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形态实行“包容期”管理的政策。建立容错机制,研究制定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审慎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充分考虑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谨慎认定联合惩戒“黑名单”,对于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履行相关义务的企业,合理设定整改期限,暂不列入联合惩戒名单。(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金融工作局、南沙区税务局、南沙海关、发展和改革局牵头)
35.深化信用服务支撑功能。建立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在行政许可、政府补贴、资金审批等事项中,以承诺推进减材料、缩环节、降成本。(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推进“信易+”应用创新,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准入、监管、服务体系,降低对守信企业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设立疫情防控期间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加快防疫重点企业信用修复进程。(发展和改革局、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聚焦信用便企惠民,加快全球溯源中心建设,创新优化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企业)管理服务措施。(发展和改革局、创新工作局、南沙海关牵头)
36.建设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加快编制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探索打造中国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深入实施首批26条与港澳规则衔接清单,推动“湾区通”工程取得新突破。建好粤港澳制度规则对接常态化平台,建立健全与港澳对接机制和渠道。在CEPA框架下深化与港澳通关协作,进一步扩大现代金融、航运物流、信息通信、离岸贸易、法律服务等领域对港澳开放。营造与港澳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大湾区办、创新工作局、商务局、港澳合作事务办、民政局牵头) 组织实施
37.国家、省和市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我区遵照执行。为切实推动《若干措施》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操作细则,由发展和改革局会管委办、区府办做好督办工作,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加强宣贯,主动服务,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广泛动员,共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克时艰。各部门、各镇街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区各有关部门、发展和改革局、管委办、区府办牵头)
上述措施有效期自印发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有明确规定期限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