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阅览
【法宝引证码】CLI.1.304262 【时效性】尚未施行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切实做好我市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的通知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切实做好我市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的通知


火炬区社区工作和社会事务局,各镇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局: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服务的通知》(农明字〔2020〕16号)要求,为加强水产养殖管理,确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水产养殖稳定和市场供应充足,强化“菜篮子”水产品生产保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履行职责,强化指导
  各镇区要落实属地管理,积极履行职责,利用气温回升的时机抓好水产养殖生产工作,指导养殖企业做好春季苗种繁育、养殖生产等准备工作,强化亲本培育和苗种繁殖管理,做好优质鱼种的培育。同时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疫病的发生,科学合理用药。   二、结合实际,落地见效
  各镇区要组织技术推广力量,结合当地的主养品种、气候条件等情况,参考《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南》(详见附件),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要通过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养殖生产的动态跟踪服务,及时做好气候变化情况下水质调控、饲料投喂和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尽量减少因疫病导致的生产损失。   三、积极稳产,保障供给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针对水产养殖物资、产品运输受阻问题,各地要主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要做好池塘存鱼量多、密度大而引发的水产品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落实好《关于维护“菜篮子”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正常生产和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粤农农函〔2020〕69号)精神,全力稳定生产,保障水产品稳定供应。
  附件:1.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
  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南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2月26日

  附件1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水产养殖和市场供应带来一定影响。同时,春季气温开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频繁,是水产动物防病促长,提高成活率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为加强水产养殖管理,确保疫情期间各地水产养殖稳定和市场供应充足,现下发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供各镇区参考使用。   一、种苗生产
  (一)做好亲本培育
  春季是水产苗种需求量最大的季节,为满足春季有足够的优质种苗用于养殖生产,尤其是保障种苗的质量,近期需要进一步强化优质亲本的选择和培育,主要是亲本的营养强化工作。
  1.鱼类亲本培育:繁殖群体因生殖腺发育的需要,对一些营养素的需求会不同,应该根据不同品种的亲本营养需求,投喂相应的饲料,适当增加维生素E、维生素C。特别要预防亲本饲料霉变,开封的饲料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保存。环境调控方面需要注意水温、水质和水位。亲本饵料尽量选择优质干性配合饲料,同时搭配正规饲料添加剂等增强亲鱼体质,减少对冰鲜饵料等外源输入投入品的依赖。
  2.虾类亲本培育:虾类需要进一步加强优质亲本的选择和营养强化,同时要加强饵料生物弧菌等病原的检测;保障亲本培育水体温度;为防止外源病原输入,要做好养殖用水过滤、消毒等措施;保存在池塘的虾类亲本需要加强水质检测,及时采取水质调控措施。
  (二)做好苗种繁殖
  苗种的繁殖是保障春季生产的重点,春季是大多数水产品种的繁殖季节,及时掌握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非常重要。
  1.鱼苗繁殖:根据春季水温等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制定精准的淡水鱼亲本“水温+流水+营养”综合促熟措施,诱导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或利用激素诱导产卵。繁殖季节要注意温度变化,春季常见时冷时热,容易鱼卵冻死或发生水霉疾病,要注意保温,或者根据天气预报,开展鱼苗繁育。此外,鱼苗孵化时用水要经过70-80目的尼龙筛绢过滤。
  2.虾苗繁殖:做好轮虫等虾类苗种饵料的保种工作,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三级紫外消毒、四级蓄水等苗种繁殖与培育的水质保障措施,保证使用净化水。每天至少2次(清晨和傍晚)检测水体的溶解氧、pH、氨氮、亚硝氮、硫化物等指标,及时调控水质。
  (三)做好苗种、鱼种培育
  1.及时规划苗种生产计划:按照苗种需求订单制定生产计划,不要盲目扩大或缩减苗种生产数量,保障养殖生产苗种供给。
  2.精心培育:苗种培育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培育密度、精准的饵料投喂策略,同时加大换水量,同时可添加微生态制剂调控水环境,促进苗种健康生长,提高苗种成活率。
  3.严格防控疫病发生:做好育苗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工作,进出车间需消毒,不将病原带入育苗系统。   二、养殖生产
  (一)做好水质调控
  “水”指的是养鱼的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池塘面积、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必须适合鱼类正常生活和生长的要求,达到健康养殖。在开春季节,外界环境相对不稳定,天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水温变化较大,这个时候水质调控非常关键。
  1.及时调水:随着天气渐暖,温度回升,池塘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工厂化养殖春季升温期注意控制养殖池升温速率,检查源水一级或多级沙滤处理效果。
  2.及时增氧:根据我市气候特点,需要较早架设增氧机,每天适时增氧。
  3.及时施肥:有机肥料必须充分发酵和消毒。做到少施、匀施、勤施。晴天上午施肥好,不在阴天、雨天施肥。
  (二)做好种苗放养
  放养种苗要求数量充足、规格大小合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是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良种苗,这是春节生产的关键所在。
  1.适时放种:池塘、工厂化、网箱养殖条件下,应根据不同鱼种的生物学和环境适应特性,在水温适宜时进行苗种放养。对虾病害发生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室外池塘养殖投苗时间应在4月以后。
  2.选择良种:选择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放养。池塘放养苗种时,特别注意塘内生物饵料的培养,注意有机肥的用量,避免浪费。
  3.控制密度:不同养殖系统放苗密度要控制,避免发生因密度引发的胁迫性疾病。不同品种苗种投放密度不同,但总的原则是尽量降低养殖密度,传统土池养殖密度不超过3万尾/亩,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平方米不超过700尾。
  (三)做好饲料投喂
  选择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及时观察鱼虾蟹摄食情况,根据气候条件、水质、鱼虾蟹养殖阶段及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饲料投喂量,低温期和高温期不宜投喂过多的饲料防止水质发生变化,及时检测池底水质指标。
  1.正常情况:对越冬期间少量投喂或没有投喂的养殖品种体质较差,越冬后尽早启动投喂,温度合适时可逐渐增加投喂量。越冬后的初期,由于鱼类体质较弱,可适当使用一些优质饲料,如鱼粉、鱼油含量稍高一点,可适当提高投喂频率。特色鱼类鳜等肉食性鱼类初期投喂鲮鱼苗、团头鲂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要注意饵料鱼的消毒。
  2.应急情况: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很多养殖企业缺乏水产饲料,可能会造成投喂受限或者水生动物饥饿。应急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饲料原料,如鱼粉、饼粕类等,可利用小型饲料机或者绞肉机做适当加工后直接投喂,避免因缺乏营养对鱼体健康造成影响。疫情后,应尽快补救,通过使用高品质饲料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在春季气候急剧变化导致应激时,可适度降低20%-50%投喂量。   三、水生动物疫病防控
  (一)不同生产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
  1.育苗期间措施
  在水产育苗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消毒工作。一是使用含碘、氯消毒剂或臭氧处理,对鱼类受精卵进行消毒。二是对养殖器材等进行消毒。三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防止外源病原生物进入生产区。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紫外消毒、去除有机物、蓄水等措施净化养殖用水,保障亲本和种苗养殖用水不携带病原和减少有机物,对进入生产区之前的蓄水进行病原和水质检测,含病原生物、水质不达标的蓄水不能进入生产区。
  2.养殖期间措施
  一是增加溶氧。底层水体上翻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避免因水质恶化引起的缺氧问题。二是降低密度。适时通过分塘转移成鱼、增加商品鱼加工量或采用冷冻保鲜等措施,减少成鱼存塘量,降低池塘养殖密度。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鱼体受伤或引起应激反应。三是合理投喂。对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成鱼,适当减少饵料的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增加免疫力的正规添加剂。
  (二)科学合理用药
  一是合理使用外用药物。注意药物适用对象、用量和配伍禁忌。例如:生石灰为碱性药物,不宜与含氯药物、含碘药物、硫酸铜和敌百虫同用,虾蟹、鳜鱼养殖塘禁用敌百虫,大口黑鲈、乌鳢和大口鲶养殖塘慎用敌百虫。二是严禁抗生素滥用。避免盲目增加药物使用量,不得以预防为目的全池泼洒抗生素。三是严禁使用禁药和三无产品。不使用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以及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292号中停止使用的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药品。不盲目听信某种药物效果,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品以及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国家未批准药品(无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三)加强重要种类疫病防控
  1.鱼类
  春季应关注水霉病、烂身烂鳃和白皮等细菌病,寄生类纤毛虫病等。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水霉病由真菌引起,往往在病灶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常在水温10-20℃暴发,一般感染受伤后的鱼体。因此,应减少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采取投喂饲料等增强抗病能力措施。
  烂身病、烂鳃病和白皮病等细菌病通常由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等细菌引起,在病灶部位引起腐烂症状,常在水温15℃左右时开始发病。为避免疾病发生,可在苗种下塘前使用消毒类药品消毒。
  寄生类纤毛虫病多由车轮虫、斜管虫、累枝虫和小瓜虫等纤毛虫寄生而引起,肉眼往往无法直接观察到病原体,常在水温15℃以上开始暴发。车轮虫、斜管虫和累枝虫病多暴发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因此养殖户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等工作,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与生物量,抑制水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增加有益种类的生物量和种群量。疾病暴发时,可使用杀虫药品进行防治。
  小瓜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早期预防和检测是防控的关键。发现虫体时,可多次使用驱虫药品驱离虫体。已经严重感染的,要保证水体环境的适宜与稳定,以增强养殖鱼类的体质和免疫力,合理使用药物刺激虫体脱离鱼体,利用小瓜虫生活史特征控制其生存、繁殖和侵染宿主,从而减少患病鱼的死亡,减少损失。
  2.虾蟹类
  春季应关注白斑综合征、虹彩病毒病、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肝肠胞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病、拟穴青蟹呼肠孤病毒病等。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至少检测一次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池塘底部水体理化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低溶解氧、高pH和低pH会造成养殖虾蟹组织损伤,高氨氮和亚硝氮表示养殖池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可能产生大量的条件致病病原,如弧菌等,要通过底层增氧、消毒、使用生石灰等措施修复养殖生态。加强养殖水体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每天至少检测一次,如对虾养殖底层水体弧菌超过1x103个/ml,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有害藻类容易发生的养殖地区和模式,在池塘中适当投放罗非鱼控制蓝藻等有毒藻类的发生。
  预防温度变化导致养殖对虾暴发白斑综合征,通过投喂维生素C等提高虾抗应激能力,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质出现剧烈变化。   四、投入品及养殖成品运输
  (一)做好苗种运输
  做好苗种运输计划。苗种生产企业尽量与物流企业对接,建立稳定的运输线路,保障苗种运输至养殖企业。加强与市渔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对接,协同做好苗种保障和运输安全工作。
  苗种运输的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运输方法、使用何种交通工具,都必须严格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二是苗种在运前要停食锻炼;三是注意调好水温和水质,苗种在放养前,确保养殖池(池塘、网箱)水体与运输水体水温相差2℃以内,尽量降低苗种胁迫;四是保持溶氧充足,不添加麻醉剂;五是虾蟹苗种运输过程注意防止相互挤压。
  (二)做好商品鱼运输
  积极对接各地行业协会,建立鱼类养殖企业与物流运输企业、消费市场的有机衔接机制,特别加强冷链物流的引入,保障商品鱼能及时运输至消费终端。
  1.器械消毒:水产品装车中使用的器具(鱼框、鱼网等)、包装材料(塑料筒袋、储运水槽等)、防水衣裤等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采用相应浓度消毒剂流动冲洗或浸泡消毒后,再进行使用。
  2.运输管理:根据品种不同设定合理运输温度,在气温升高时适当降低运输密度。疫情期间可能运输过程更为漫长,应每隔1-2小时检查鱼体状况一次,确保水体氧气、温度适宜,不添加麻醉剂。在运输途中需要换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一般不超过容器装水量的1/2,最多不超过2/3。
  (三)做好饲料等渔需物资运输
  做好水产养殖投入品计划和运输安排,多预留出1-2周的使用期限进行采购。运输前适当消毒,保障人员安全,做好运输前的沟通工作。在疫情防控期,应事先向主管部门申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申领时,要填报企业名称和水产品相关信息,并承诺运输产品是本企业生产加工范围内产品,符合产品质量安全和检验检疫有关规定要求。
  饲料运输时,装车完毕后要马上盖好篷布,以遮挡烈日曝晒和防止天气突变。春季雨水较多,运输途中要注意防水、防湿,司勤人员要戴口罩、勤洗手,必要时选用84消毒液对饲料和肥料的外包装、渔业机械、网具和车辆进行喷雾消毒,对特殊动保产品外包装选用75%酒精进行擦抹清洁消毒。
  附件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南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受疫情引发的影响,我省水产品销售受阻,水产品存塘量增加,养殖密度加大导致水生动物疫病暴发风险升高。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应对可能出现的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一、提前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养殖生产者要提前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措施,加强对低温期易发病害的监测,发现重大水生动物疫情,应及时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防控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发生暴发性流行病。各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尤其是对存塘量大的地区和重点养殖品种,并有针对性编印一些简明实用的技术资料,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微信、QQ等方式发送到养殖户手中,并做好技术服务,提高养殖户的防病能力。   二、低温期的应对措施
  (一)及时做好越冬保温设施维修、维护,确保保温棚无破损,防渗雨、防渗水,加温装置要确保设施运转正常。
  (二)没有搭建保温棚的越冬池和存塘量大的池塘,可适当加深池塘水深,但进水时要缓慢少量,不要一次性大量进水,避免水生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并在池塘北面搭建挡风设施等方法进行保温。
  (三)视水温情况,适时投喂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的人工配合饲料,增强水生动物体质。
  (四)尽量减少人为刺激和干扰养殖对象。若需过塘,操作要细致,避免损伤,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受到感染;如若起捕上市,最好进行一次性清塘。
  (五)加强病害和水质监测。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水质恶化。出现暴发性流行病害,尽快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和隔离措施。   三、做好养殖生产管理措施
  (一)加强保温设施巡查。确保保温棚无破损、无渗雨、无渗水,挡风设施正常。
  (二)加强水质管理。每天早、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水质调节以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方式为主,换水调节方式为辅,防止水体缺氧和水质变坏。
  (三)加强养殖管理。水温回升时,不可急于投喂饲料,避免鱼群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回升稳定后,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调控。水体消毒最好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视水质情况可适当使用水质改良剂,同时投喂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的人工配合饲料。
  (四)加强日常管理。当气温低于水温且没有阳光时,露天鱼池尽量少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水上下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
  (五)加强病害防治。病害发生后,要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处置,确保安全。已出现冻伤死鱼的池塘,应立即将死鱼捞走,以免腐烂污染水体。此时鱼体质较差,应避免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   四、主要病害的预防方法
  在低温阴雨季节中,气温逐渐回升期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的高发期。这两种病害对鱼类危害严重,因此要加强养殖管理,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及时掌握疫病情动态,防止发生暴发性流行病。
  (一)小瓜虫病
  流行及危害:淡水鱼类都可感染小瓜虫,其对幼鱼危害尤其严重,水温在15-25℃时流行。
  预防与处置: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小瓜虫包囊。
  2.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等,有条件的可把水温提高到20℃以上。
  3.青蒿末适量拌饵投喂。
  (二)水霉病
  流行及危害: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水霉、绵霉属的繁殖适宜温度是13-18℃,对水生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鱼体受伤后极易被感染。
  预防与处置:
  1.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密度要适当。
  2.用食盐水浸泡有一定疗效。
  3.五倍子末适量拌饵投喂。
  疾病防治应根据养殖品种的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

智能检索